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

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

虞舜之世,朝政清明、天下和諧、國泰民安、播美千古。其他尚且不說,且看他那君臣之間的關係,真是如師如友。君不恃尊,臣忘其卑,君臣之間相互讚美,相互規戒。政治之風,千古難覓。

一日視朝,帝舜見歷年之政績,莫不井然有條,斐然可見。心中不禁大喜,乃向羣臣讚美道:

“天下能有如此平治,皆賴衆臣之力也。股肱之功,史冊永載!”

皋陶聽罷,慌忙拜手稽首,向帝致謝,說道:

“天下平治,帝歸功於臣等,臣等那裡敢當?元首正,股肱自不能不正。元首不正,股肱亦不會正。江山社稷,帝是最要緊的。”

帝舜聽罷,很明白皋陶在讚美之中仍帶有規勉之意,極爲嘉嘆!說道:“皋陶之言極是,我當謹記。”

帝舜自聽了皋陶之言以後,腦子裡對這個帝位傳人的問題更加重視,一直在謀劃一個最佳的禪位方案。

帝舜當朝,天時、地利、人和,國泰民安,倒也心安理得。就是有一塊心病一直不能消除。他在位已十四年了,甚覺年歲已高,這帝位傳於何人,卻一直不能確定。兒子均不肖,一直使他憂心忡忡。

原來,這個帝子均的不肖,卻不同於丹朱。丹朱年輕時頑劣好訟,傲慢荒淫,但人卻很聰明。帝堯曾以圍棋教之,試圖改變他的品性。而這個均,卻是一個愚鈍、老實、無能之人(有點象他的曾祖父和他的伯父)。帝舜連教導的辦法都沒有。好在他尚能安分守已,從不爲非作歹。雖成事不能,取禍卻也不會。所以,帝舜拿均和丹朱相比較,尚能略略寬心。但要說根據禮制把帝位傳給他,帝的心裡卻是十分不願意的。

帝舜是個大賢之人,國家至上,百姓至上,這是他執政期間唯一的宗旨,他不肯把帝位傳給兒子。經思量再三,他決定在帝位下傳上,要效法先帝,不傳子而傳賢。於是,他便開始在羣臣中物色能繼帝位的賢才。縱觀朝閣,看那百官之中,功績之盛,沒過於禹。於是,他便把心思放在了禹的身上,準備在適當時候將帝位傳於禹,以維持這太平盛世。

這一時期,天下太平,祥兆集於帝都。帝廷之中,萱莢生於階,鳳凰巢於庭。天上有景星出於房,地下出乘黃之馬,祥兆集於帝都。

一日,帝舜帶羣臣出蒲阪到鹽湖旁巡察鹽業生產。鹽池的一片豐產景象,使帝舜非常高興。但見那鹽池旁南風徐徐,銀光閃閃,千祥雲集,萬瑞復天(池鹽生產過程中,水爲載體,陽光爲熱源,但離了“南風”這一媒介,鹽層就不會稀釋,食鹽就不會析出,有害的礦物質就不會排除。南風一吹,吹走了“吾民”的煩惱,吹來了“吾民”的財富,鹽業財富南風之功功不可沒。)(《夢溪筆談》曰:“解州鹽澤之南,秋夏間多大風,謂之鹽南風,其勢髮屋拔木,幾欲動地。然東皆不過中條,西不過席張鋪,北不過鳴條。解鹽不得此風不冰。”)。

帝舜心中好不快活!便與那百官一起,奏樂舞唱。帝舜拿起了帝堯送給他的七絃琴,撫琴高歌,唱起了他即興心編的一首《南風歌》:

“陟彼三山兮商嶽嵯峨,

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

有黃龍兮自出於河,

負書圖兮委蛇羅沙。

案圖觀讖兮閔天嗟嗟,

擊石拊韶兮淪幽洞微,

鳥獸蹌蹌兮鳳皇來儀,

凱風自南兮喟其增嘆。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明萬曆十五年(1591年),封疆大吏蔣春芳以巡鹽監察 巡視河東時,酌立鹽池管理制度,大修池神廟。他在《新建歌薰樓記》中寫道:“有虞氏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迄今洋洋盈耳。相傳以爲南風起鹽始生……”自明肇始,清代、民國以降,帝舜已爲民間公認的鹽池之神。祭池神和唱《南風歌》,成了池神廟祭祀儀式上重要的儀程。每年二月初一、八月十五成了祭神的喜日。二月初一是潞鹽生產開始操練滷水的季節,這一天開祭是爲了企盼風調雨順,鹽業生產大豐收。八月十五主祭是慶祝鹽業豐收。)

衆臣隨着他那悠揚的琴聲和歌聲舞蹈起來。正在酣歌舞唱,金石轟鏗之際,忽然天氣大變,雷聲疾震,雨勢傾盆。風力之狂,更無以復加。那樂器被狂風吹得四散零落,鼓桴在地上亂滾。樂工、舞人四處逃竄。百官蒼惶失措,不知是何變故。大家都以爲地殼又要變故了,天下的末日又來到了。

如此秩序大亂之際,獨有帝舜依舊從容不迫地坐在那裡,一手抱着鐘磬架子,一手執着一個衡。仰天大笑道:

“文命治水之後,鹽池面積擴大了許多,真是功高蓋世!是也,是也,天下的確不是我一個人的。鐘磬管石奏起來,亦能表示得出麼?”說罷,站將起來,整理衣冠,向上天再拜稽首,心中禱告道:

“皇天示警,想來必定是爲這個帝位傳人的問題。蒼天在上,我決不會私有這個天下。爲天下之長治久安,爲百姓之幸福安康,我一定會效法帝堯,擇賢傳位的。文命之功、之德、之能足以勝任。現藉此之機,我將文命薦於皇天,祈皇天鑑察。若文命不宜當帝任,請皇天風雨有加,雷電更厲,以警我舉薦失當。若文命能勝任,請皇天速收風雨,雲散天晴。”

那帝舜的禱告剛剛一完,風、雨、雷、電竟全都沒有了。陰霾散盡,蒼穹之上凝成了五彩,在日光照耀之下,形成了一朵朵美麗的祥雲。南風徐徐,吹佛着千頃銀波。帝舜大喜,失口說道:“帝位傳人定矣!”帝舜用古代占卜的辦法確定了他心目中的帝位傳人,堅定了他傳賢不傳子的信念和決心(《夏本紀》: “帝舜薦禹於天,爲嗣”)。

羣臣聽了此言大驚,伯夷問道:

“帝之所言,似有退閒之意?”

帝舜道:“是也,昔先帝在位七十載,拔某於草野之中。代行帝職,傳於帝位,是以天下爲公也。今我年已八旬,還戀戀於此,不覓傳人,是以天下爲私也!如果這樣下去,何以對先帝知遇之恩?何以對天下之萬民?所以我要爲天下百姓擇好元首。”

伯夷道:“帝之所言,高風亮節,臣等亦很贊同。但帝年雖已耄耋,但精力甚健。爲何遽萌此念?尚望能以天下百姓爲重,永不退坡。若能如此,臣等不勝萬幸,蒼生受福無窮。”

帝道:“自古道:‘有備無患。’我雖還能動,但選擇後繼之人,已迫在眉睫了!”

羣臣聽了,不再復言。

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七回 象耕鳥耘
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七回 象耕鳥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