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

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

帝堯對舜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培養和考驗之後,年老病危之時,便把舜推薦給上天。過了一些時日,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讓虞舜把全體臣工招到帝宮,正式宣佈把帝位傳給了虞舜。

帝堯剛一宣佈,放齊便出班諫道:

“帝呀!這樣做不合祖規,帝位應傳於帝子丹朱,這是先祖的規矩,是不能違背的。”

帝堯道:“祖規也是人定的。老祖宗定規矩是爲了江山社稷,不是爲了自己的家天下。丹朱是頑劣好訟之人,我怎可以將社稷交付給他?若將帝位傳於舜,天下人便可以得到好處,這樣,只有丹朱一人痛苦。如果將帝位傳於丹朱,天下人就要吃苦頭了。總不能拿天下人的痛苦,來讓丹朱一個人高興!”

帝堯大德,衆臣誠服。在說服衆臣之後,帝堯就開始準備傳帝位於舜。

這年秋季,帝堯甚覺精力不濟,倦於行動,臥牀不起。那丹朱等九兄弟及娥皇、女英都來扶侍。舜、禹等衆臣工亦輪流前來探視、問候。那遠近各州的百姓,聽到帝堯病重的消息,都在向上天祈禱,祝福帝堯長生延壽。無奈那帝堯年歲太長,藥石無靈,到了立冬以後,竟然駕鶴西遊了。

九男二女嚎天哭地,十分傷痛。朝中大小臣工即刻趕到,悲傷哭泣,如天塌了一般。

帝堯歸天,普天同悲,天人共泣。舜在帝都附近選了風水寶地,舉行了隆重的喪葬儀式。(帝堯墓葬在山西臨汾市東北35公里郭村裡隅澇河北側。陵周土崖環峙,河水經陵前南泄。松柏蒼翠,陵丘聳峙,高50米,繞周80米。陵前築有祠宇,唐初所建。 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載:唐太宗徵遼曾駐蹕於此,因謁堯陵遂塑己像。元中統年間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築堯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間,都曾重修。現陵丘如故,松柏依舊。祠內有山門(門上爲樂樓)、牌坊、廂房、獻殿、寢殿、碑亭等建築。佈局緊湊,木雕精細,紅牆綠瓦,圍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畫。祠內碑碣十餘通,記堯王功績與陵宇沿革。明嘉靖十八年 (1539年0堯陵碑上刻有堯陵全圖,保存完好。2006年5月25日,堯陵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考古概況》:“陶寺文化遺址早期城址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陶寺文化高度發達的程度、陶寺文化的都城性質。陶寺文化社會組織的國家特徵,以及陶寺文化的年代、遺蹟出土的朱書扁壺上“文堯”二字證明了帝堯都城的位置。襄汾縣陶寺村的古文化遺址是在50年代初發現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山西考古所從1973年起,在襄汾縣陶寺村進行了十餘年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 1993年國務院將陶寺遺址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帝堯的一生,以其浩蕩的聖德“克明俊德”“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奠基了中華和合(和諧)文化;以科學的發明定四時、定曆法,推進了原始的農業文明;以“允恭克讓”的美德要求臣民“進善”“誹謗”“敢諫”,奠基了原始民主;以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禪讓帝位,創設了奴隸制民主國家的管理形式;以偉大政治家的氣魄“清明政治”“舉賢任能”,初創了國家制度……爲天下第一聖君。

帝堯歸天的消息傳到各州,天下的百姓無不痛悼,罷市巷哭,如同死了自己爹孃一樣,其聲勢前無古人。

這些天,最最悲痛的就要數舜了,他和帝堯,不僅是翁婿之親,不僅是君臣之義,他最最感激的是帝堯的知遇之恩。一個耕田的農夫,帝堯竟能獨賞於他。叫九個兒子去奉他,把兩個愛女嫁於他,最後,連整個天下都給了他!這雖說不是帝堯之私心,但遇到這樣的知遇之恩,他怎能不萬分感激?虞舜悲哀、傷心到何種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他整日沉浸在無限哀痛之中。除忙於事務之外,就是傷心落淚,心裡難受至極。

帝堯過逝的三年時間裡,普天之下的百姓,都不奏音樂,以表示對帝堯的追悼和哀痛。百姓的行爲完全是自覺自願的,沒有誰去要他們這麼做,但人人都是這麼做的。可見,帝堯是多麼的受百姓的擁戴,多麼的得衆人之心。正如史書上所載: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瞻之如雲,存心於天下,加 志於窮民,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

“帝堯就是放勳。他的仁德如天的無盡,他的智慧如神般微妙。接近他如太陽般和 煦,遠望他如雲彩般絢麗。富有而不驕縱,顯貴 而不惰慢。”

居喪三年,帝位繼承問題,百官無一個提起。朝裡的一切事務,仍由虞舜主持,一切按部就班,井井有條。

三年喪期一滿,伯益前去探問舜,看他在帝位問題上做何安排。可是,當他到了舜宅以後,竟然找不到人。尋到臥室裡,看到的卻是人走屋空。

伯益大吃一驚!他看到桌子上有一卷簡書。急忙上前展開觀看,只見簡書上寫道:

“某受先帝特達之知,以匹夫薦升至攝政。某感激先帝之知遇。又感念先帝之憂勤。所以不慚愚魯,不辭儹妄,毅然擔任斯職。下以濟百姓之困窮,上以釋先帝之憂慮。自古以來,天下大寶,必傳子孫,或傳同族。好在此刻元子丹朱諒陰之期已滿。可以出而秉政。某謹當退避,尚望諸位上念先帝之恩遇,協力同心,輔佐少主,則某雖去,猶在朝也。”

伯益看完,心中大驚,急忙去找父親皋陶及棄、契、禹等朝中重臣,告之此要。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大家束手無策。檮戭道:

“既然舜的居心如此,他一定會深居潛藏,一時難以找到。朝中不可一日無主,恭敬不如從命,我們就擁丹朱即位,大家以爲如何?”

棄道:“萬萬不可!先帝以爲天下是個公器,不是私物。爲傳帝位之事,幾十年憂心不解。得到虞舜以後,愁眉才得以舒展。先帝雖然過世了,我等仍應以先帝之心爲心。假使我違背先帝之意,那先帝幾十年之苦心,將盡付流水。況且丹朱庸才,先帝深恐他爲君而招禍。如果我等現在擁戴丹朱,真要出了什麼事情,我等如何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

契接着道:“后稷說得很對。如果讓丹朱登了帝位,他心氣高傲,不聽人勸。萬一將來失德累累,遭諸侯百姓之叛棄,豈不難堪!先帝傳賢不傳子,他的一片苦心我等應該知曉,不要明知故違。”

大家都以爲然。於是議定,一面尋訪舜,一面先維持着這個無帝的朝政。

且說那舜有意僻開,早已蓄心已久。就在那三年居喪期間,他就籌劃了外出避開,讓位丹朱的計劃。所以,居喪一畢,舜便不告知任何人,立即微服易裝,扮成老農模樣,悄悄離開了平陽,向東南而去。

他渡過黃河,經豫州,渡大江,過震澤,沿着江岸直到直往南走。一則遊覽大好河山,二則尋訪當年的舊友,不覺就過了數月。

這一日,當他正在去苗山的路途之中,卻被四處尋找的使臣看到了。在衆臣的一片苦勸之聲中,舜推卻不得,硬是被大家擁戴着迎回了國都。

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回 安頭牧牛
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十八回 帝堯訪賢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四十回 安撫三苗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三十五回 封象有庳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五回 離家出走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一回 虞舜讓國第二十三回 帝都探親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三十四回 歷山省親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三十九回 禪位於禹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五回 牛屁股吊簸萁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七回 帝堯退位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二十九回 啓賢治水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十一回 雷澤捕魚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十四回 河濱製陶第三十六回 墨臣警丹朱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一回 虞舜降生第三十七回 庠舍施教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二十五回 禍不單行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二回 鳳凰咀聚賢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四回 師務成子第十九回 茅舍娶妻第十七回 歷山成邑第三十二回 舜陟帝位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十六回 探親庠弟第六回 落腳嬀水第二十二回 騾子不下駒第二十四回 雙井逃生第二回 虞槹續絃第三十八回 雷雨薦賢第七回 象耕鳥耘第十回 遭繼母陷害第三回 安頭牧牛第八回 化導衆庶第九回 回家探親第三十三回 治理水患第二十八回 代堯攝政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十二回 化解鬥毆第二十回 全家團聚第二十六回 平陽赴任第三十回 功在千秋第十三回 空青之禍第三回 安頭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