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

“鐺!!!”

一聲鑼響後,只見樊樓中間的戲臺上,一個穿着厚厚黑衣黑鞋的儒雅中年漢子上臺了。“啪啪啪……”,這人一出現,已經高朋滿座的樊樓裡,立時掌聲一片。

“霍四,今個講甚麼?”

“來一段三分!”

“喲,要我說啊,來一段楊家將,不知道朝廷什麼時候再和契丹開戰啊,估計那些邊軍的刀,都生鏽了吧?”

“要開戰也是找交趾啊,你都不知道交趾人,鼻子都扯到天上去了……”

霍四手執一把扇子,拍了一下撫尺,笑道:“今日啊,不講三分,也不講楊家將,我要講前些時日發生的事……”

“莫不是金鑾殿上的事?”

衆人紛紛猜測,霍四等他們猜偏了好多,才一拍撫尺。這撫尺有點像衙門裡面的驚堂木,也叫“醒木”,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取“規矩”之意,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驚堂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開始使用。《國語·越語》中有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前朝時,這驚堂木只用於官衙,並無圖案,只是爲方便起見,將其頂面做成弧形而已。後來爲了美觀,在驚堂木上雕刻動物圖案,有龍,有虎,有獅,不一而足。

這此時,驚堂木的使用,因使用人不同,名稱也不一樣。皇上使用的稱爲“鎮山河”,以顯示至高無上的權威;皇后使用的稱爲“鳳霞”,也是非常顯貴的;丞相使用的稱爲“佐朝綱”,意爲輔佐、幫助朝廷安邦定國;元帥將軍使用的稱爲“驚虎膽”;只有普通官員手中的那個小木塊才叫“驚堂木”,乃戲劇或影視中“七品芝麻官”常用之物。其它行業也有類似“驚堂木”的物品:和尚們用“醒木”,說書人持“止語”等等不一而足……

爲何陸承啓沒有用“鎮山河”呢?這也和大順的官場文化有關。大順不同前朝,很多時候是皇帝的一言堂。大順重視文官,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當然,這個只是說說而已,誰要是當真了,誰肯定倒黴。但大順確實不同前朝那般壓抑,文人也有很多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而且皇帝的旨意,先是由中書舍人起草,還需要經過二院(軍事上樞密院、政治上中書省,廢了三省之後就是內閣了),負責審覈的是給事中,如果政令不當,肯定會駁回的。所以陸承啓碰過幾次壁之後,只能乖乖地通過廷議,再起草聖旨。

給事中如對錄黃沒啥意見,便籤署下自己名字,表示審覈通過,這叫做“書讀”。給事中若未“書讀”,內閣首輔先簽名,則爲“違制”。顯然,中書舍人不“書行”、給事中不“書讀”,都對皇帝的聖旨構成了合法的封駁:“凡事合經給事中書讀並中書舍人書行者,書畢即備錄、錄黃過參知政事給札施行。如不可行,即不書而執奏,謂之繳駁。”

可見,即便是皇帝也不是爲所欲爲的。當然,陸承啓很聰明,把給事中、中書舍人都換成自己人,那就沒問題了。這個“自己人”,不是無德無才之輩,而是陸承啓經過認真考察,認爲是頭腦聰慧,懂得轉彎,還正直的官員。劉庚是其一,孔霖是其二。

因爲這種環境下面,皇帝也不需要用“鎮山河”來鎮住場面。若是要“鎮山河”的話,那證明這個皇帝是掌控力太弱,連臣子都不服他。所以這“鎮山河”,被陸承啓丟在御書房裡面,沒有拿出來過了。

霍四的撫尺,肯定不是陸承啓的“鎮山河”那般名貴,要知道這“鎮山河”可是用金絲楠木雕刻而成的,霍四這撫尺,大抵是樟木一類,十分常見。也幸虧大順的政治環境寬鬆,不然的話,單單是擅用驚堂木這個罪名,都夠你受的了。

“啪!!!”

撫尺拍過後,樊樓裡面立時安靜下來。霍四清了清嗓,開腔道:“話說朝會那日,聖上一時心血來潮,與各國使臣伴射於南御苑。遣禁軍入城,嚯,好傢伙。只見南御苑前旌旗獵獵,長槍如林,弓弩如霜,鐵胄銀甲,鼓聲如雷,踏破雲霄,直把那藩國使臣嚇得正襟危坐,不敢言語。聖上笑言:‘有道是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珍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沾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與談兵略。須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各位使臣,看我漢家兒郎,雄風如何?’”

“好!!!”

時人不乏血氣,聽得禁軍如此勇武,也是一陣叫嚷,紛紛“慷慨解囊”,往那面鑼裡丟些賞錢。霍四一見,登時來勁了:“卻說那寫藩國使臣,唯唯諾諾,言不由衷,聖上看得好笑,便令禁軍操演陣法。”

這時,底下有人問了:“霍四,這操演陣法被這些夷蠻學去了,豈不是我漢人的損失?”

霍四搖了搖頭,說道:“我漢人戰陣繁多,有九宮八卦陣、方陣、圓陣、牝陣、牡陣、衝方陣、罘置陣、車輪陣、雁形陣,還有鴛鴦陣、臥虎陣、平戎萬全陣、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天地三才陣,四門兜底陣,五虎羣羊陣,六丁六甲陣,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九字連環陣,十面埋伏陣……如此林林總總,這些豈是夷蠻能懂的?”

其實霍四也只是紙上談兵罷了,這時候的大順,戰陣只有八種,又稱本朝八陣,就是那方陣、圓陣、牝陣、牡陣、衝方陣、罘置陣、車輪陣、雁形陣。每種陣均用馬步軍共一萬四千人列成。其中,步軍編爲二百隊,每隊五十人,計一萬人;馬軍八十隊,每隊五十人,計四千人。每種陣,都按唐代軍隊那樣,區分爲中軍、左右虞候、左右和前後共七軍。各陣陣中每十人爲列,皆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一卒佔地二步,一馬縱廣二步。

從實質上看,這八陣通通變成了的四面防禦隊形。也就是說,各陣的主力仍然未脫離單純防禦的模式,與開國時的軍隊進攻精神無一繼承。這和這時所面對的威脅也有關,因爲大順與前朝不同,缺乏良馬,缺乏騎兵,而又面臨機動性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所以兩翼和側後方向總是遭受威脅,方陣圓陣等面向四面防禦的陣型確實是防禦騎兵迂迴包抄,而古八陣以主力設置爲雁形、錐形等陣形,是一種面向某一方向的進攻陣形,側翼的防禦大大減弱了。在缺乏足夠騎兵的情況下,使用步兵排列的陣形向機動性極強的騎兵進攻彷彿並不可能,因爲戰況不利的時候,騎兵可以隨時脫離戰鬥,或者迂迴進攻側後方向,所以說,採取方陣或者圓陣的陣形在野戰中對騎兵進行防禦還是合適的。

只是這些陣法過於繁雜,操練不易,禁軍早就棄用了。就算禁軍中有所保留,也不過是徒具其形,唬唬那些外國使臣而已。禁軍中真正的殺器,是禁軍的火器。這其中的奧妙,霍四不懂,但說書人嘛,難免添油加醋,說得天花亂墜,也是可以理解的。(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四百二十三章:風雨欲來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動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四百六十二章:詐病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七百一十七章:盛世初顯 三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
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四百二十三章:風雨欲來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暈了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動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四百六十二章:詐病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一百二十章:凱旋而歸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七百一十七章:盛世初顯 三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