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腦子裡突然冒出個名字。
梓高義。
原元虢州知州。
當初他是自主投宋的,而且是帶着城內文武官員投誠,並說服不少元時任漢人官員投誠。爲趙洞庭破開元朝邊境防線可謂立功不小,虢州投誠後,直接連通京兆府路與南京路兩路,導致元軍節節潰敗。
且其人頗爲正義,憂國憂民,雖曾侍奉元朝,但在當地頗具聲明。
只當初趙洞庭忙於戰事,虢州投誠後,仍然只是讓梓高義治理虢州。
其後到真金稱臣,他大幅啓用元朝舊官之時,梓高義纔再度出現在他的眼中。那會兒提刑省對元各地舊官員進行調查審覈,梓高義的民望是最好的。虢州百姓幾乎人人說到他時都豎起大拇指。
大義投誠,讓虢州免於戰火。而且治理有方,讓虢州民生始終強於周圍州府。
在吏部推薦,國務省覈定以後,趙洞庭將梓高義提拔爲京兆府路轉運使。
又是做得有聲有色。
數年前又提拔進皇城,時下任水利部尚書。
梓高義這人,是有才能的。
大宋之前連年水患,在他治理之下,這些年水患驟少。
只是因爲他爲人低調,而且身份又頗爲敏感,既和那些元朝舊臣走不到一塊,又和大宋的老臣們談不上親近。所以在朝中才沒有太多的存在感。
想起他,趙洞庭倒是突然想起件事情來。
前兩年雨水連綿,湘水氾濫。河堤雖已加固,但仍然發了大水。
身爲水利部尚書的梓高義親上堤壩,指揮着官兵將士接連奮鬥了八天八夜。最後把堤壩堵住的時候,梓高義自己也昏死在堤壩上,還因爲重病臥牀,直休息了兩個月才緩過來。
當時趙洞庭還親自去他府上探望過他,並封他“鎮河侯”的爵位。
山河閣,鎮河侯,倒也相得益彰。
梓高義威望資歷雖然差些,但在民間,民望可是不低。
“你覺得水利部尚書梓高義,如何?”
趙洞庭沉思半晌,問樂嬋道。
樂嬋也想了想,道:“挺好的。當初他在湘水堤壩上鏖戰八天八夜,不知救下了多少湘水沿岸百姓,讓他們免遭了家毀人亡的結果。妾身聽說,自那以後有不少人在家中供奉起他的長生牌位,還有甚者說他是龍王轉世呢!”
“呵呵。”
趙洞庭只是輕笑。
若是有些皇帝,大概會因爲這句話就導致對梓高義生出不好的印象。
但他自然不會。
他點點頭,道:“那就這麼辦。”
隨即在紙上添上梓高義的名字。
山河閣十二文臣算是有了初步定論。
至於武勳,有了樂嬋幫他解開思路,當然也是不難了。
雖然原元朝的那些舊將肯定是不能上榜,他們手上沾着太多大宋將士的鮮血,且大宋破元以後再無戰事,他們雖然投誠,卻也沒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功勳。但在元朝舊地興起助宋滅元的那些人卻是可以。
這撥人裡,首推當初三原城舉起白錦軍旗號的凌成志。
他們當初可是爲收復三原城立下不小功勞,而且其後率先投誠於大宋,成爲義軍中的表率。凌成志的白錦軍雖然只是被收編到蜀中軍區的成都府守備軍裡,自己只是個區區都統,但在行軍打仗上很有天賦,頗有草莽英傑的風範。
成爲都統以後,屢立戰功,其後職位漸高,也成爲元地義軍領袖們中的主心骨。雖然戰功定是遠遠不如嶽鵬他們,卻也能和那些總都統們相提並論。趙洞庭當初授勳時,也是授了他大統領的勳位。
後來治軍有方,升爲三軍都監察使,和大元帥平級。
如今在軍中威望也是不低。
雖然終究不能和嶽鵬、柳弘屹等人相比,但要拿出來做表率,他是首推人選。
再就是呂玉文了。
做爲呂文煥義子,他所立功勳是有目共睹的。其事蹟,也是民間津津樂道。
如今,做爲建康軍區副帥。資歷不算拔尖,但也說得過去。
最後的位置,當屬文起。
連凌成志和呂玉文都上榜,他沒理由不上榜。
幾大軍中的大元帥,也不可能單單撇下他。
雖然他接的是蘇泉蕩的職,但不管是在帶領建康軍之前還是之後,他的功勞都是首屈一指的。
最後,趙洞庭在紙上添上文起的名字。
樂嬋瞧着,低聲驚呼道:“文起也位列山河閣功臣之列麼?文軍機令不是……”
趙洞庭搖頭輕笑道:“難道你覺得文軍機令家,當不得這一門兩功臣?”
樂嬋沉默下去,隨即道:“當得。”
想想,文家爲大宋立下多少汗馬功勞。連當初大宋瀕危之際,他們都仍然在堅持,捍衛大宋小朝廷。整個文家,死得就剩下文天祥、文起兩人。就憑這個,又有什麼是當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