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皇權下鄉

洪災帶來的影響還未結束,京東路與河北路南部損失慘重。

進入八月份,雨水慢慢減少之後,在官府的組織下,百姓們回到家鄉,開始重建家園。

一大批的賑災款被撥發到河北路與京東路。

但還有很大一部分百姓南逃之後,沒有再回去,有的遷到京畿路,有的則南下到了兩浙路,甚至有人進入了富庶的荊湖路。

大批北方人口南遷,社會的衝突很快就暴露出來。

先是江陵府、杭州府等地的糧價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漲幅,後是當地人與外來人之間發生了很大的矛盾。

租房市場出現緊缺,導致市場上的租金增加,讓原本那些租房的人利益受到了損害。

而且,產業的形態和人口的涌進不成正比,某些地方的社會閒散人員增多,進而引發了一些社會治安問題。

總之,南方好幾個大城都出現了這樣的陣痛。

在九月十五日這一天,江陵府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慘案,剛剛從京東路南遷到江陵的一家人被滅了門,夫妻和三個孩子全部被殺。

兇手就是當地街頭的一個地痞。

原因是他們進入江陵府後,很快在商社找到了一份工事,丈夫一個月能有二貫錢,妻子在秀坊織布,一個月也能有一貫錢。

這樣的家庭收入對於普通百姓已經很可觀了,畢竟一天一家人吃飽飯最多隻需要五十文錢。

一個月吃飯的錢也不過才一千五百文錢,還能結餘一千五百文錢出來做別的。

原本遷過來以爲有了幸福的生活,但沒想到卻喪了命。

這件事被一個邸報的工作人員寫在了頭版上,立刻在江陵府引發了轟動。

很快,這事就鬧到京師了。

之所以鬧到京師,是因爲有人舉報江陵知府鄭閩買兇殺人,殺的目標正是邸報報社的那個叫顧清山的人。

人沒殺死,被皇城司救下來了。

這個案件立刻就從滅門案發酵到一樁知府大案。

要知道,江陵府的知府級別很高,算是從四品的級別了,地方大員!

買兇殺人這種醜事並沒有立刻被刊載到邸報上,卻以奏疏的形式,被送到了皇帝的御案前。

這下政事堂的人又睡不着覺了。

近五年,解決糧食問題是朝廷的頭等大事,而糧食的關鍵是在南方,其中荊湖二路是重中之。

那裡不僅僅有肥沃的江漢平原,還有縱橫交錯的湖泊。

無論是水稻還是小麥都可以種植,如論是漁業還是礦業都非常發達。

而且那裡四通八達,自然就產生了繁華的商業。

就說去年交上來的稅,荊湖二路僅次於京畿路和兩浙路。

鄭閩是徐處仁的心腹,在大宋的官場上也以能吏著稱。

發生了這種事,徐處仁連夜就跑進皇宮。

他要去告訴皇帝,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後搞鬼。

肯定是劉彥宗!

徐處仁腦海中浮現出劉彥宗的臉,恨不得掐死他。

這個劉彥宗越來越過分,不給他點顏色看,他是不會老實的!

他打算在皇帝面前去揭發劉彥宗。

但他剛踏入趙桓的書房,就聽到劉彥宗的聲音:“陛下,臣斗膽直言,此事怕已經牽連到當朝太宰,請陛下允許臣嚴查!”

“劉御司口出妄言!”劉彥宗話音剛落,便聽徐處仁怒斥他。

劉彥宗向來面皮厚,看見徐處仁來了,面色更加得意:“徐太宰,此事一查便知!”

“劉御司,依我看,此事必然是你劉御司在背後搞的鬼!”

“太宰言重了,某代天子掌司法,與民政無關,更與江陵府無甚瓜葛!”劉彥宗一副忠厚淳良的嘴臉,“某並非針對太宰,只是爲了陛下江山社稷,公事公辦,絕無私情!”

“分明就是你劉御司想安插自己的人到江陵府!”

劉彥宗眼中閃着狡黠的光芒:“太宰,事情已經發生了,請不要轉移視線,現在督察院當立刻立案,覈查江陵府買兇案!天子聖明,若是徐太宰真的與此事無關,並不會怪罪於您!”

劉彥宗這話的意思其實是這樣的:天子聖明!徐處仁暗中指使下屬謀殺大宋邸報人員,是欺君大罪!

徐處仁也懶得跟劉彥宗繼續爭論,他頗爲悲情對趙桓道:“陛下,請允許臣親自前往江陵路嚴查此事!”

“徐相公年事已高,朕如何忍心讓徐相公奔波,朕自會讓人去嚴查此事!”

劉彥宗連忙接話道:“陛下,臣立刻便出發前往江陵府,若是不將此事查明,臣提頭來見!”

趙桓道:“不必勞煩劉御司,此事涉及到大宋邸報,交給石子明去處理吧,朕會讓大理寺去協助他!”

皇帝的意思也很簡單,劉彥宗你盯好六品以上的官員就行了,死了一個邸報的人,你如此興師動衆,是不是忘記自己身份了?

鄭閩買兇殺人,現在無任何憑據,難道朕要因爲一封毫無憑據的舉報信,動朕的封疆大吏?

還是你想去把這件事給朕辦成驚動朝堂的大案?

顯然皇帝是不願意將這件事鬧大的。

即便鄭閩之後真的有罪,那也是鐵證如山了。

而且這事還要綜合衡量!

“徐相公,回去歇息吧,好好保重身體,朕還有太多事需要你。”

聽完皇帝的話,徐處仁一顆懸起來的心也稍微落下去。

他頗有些感傷,語氣悲傷:“臣有罪!”

趙桓走過去,攙扶住徐處仁:“徐相公乃是朕的治國賢相,如今大宋正是百廢待興,徐相公放手去辦,有你在,朕放心。”

徐處仁感動得老淚縱橫,差點就跪下:“謝陛下信任!”

“你我君臣相知,何須如此,快回去歇息。”

徐處仁離開後,劉彥宗厚着臉皮依然待在這裡。

皇帝既沒有說他懟徐處仁懟得不對,也沒有說對,反正就是不表態。

不表態就是默認,默認的不是徐處仁有罪,默認的是劉彥宗懟得好。

但是不要懟過了,不要影響大局。

鄭閩現在不懂隨便亂動。

朕現在到處都要花錢,江陵府的局面一片大好,每年給朝廷的賬目非常漂亮,此事你不要亂動!

皇帝的意思,劉彥宗心中清楚了。

劉彥宗心中也在感慨,他的確想安插自己的人去江陵府那種好地方,但難啊!

鄭閩是能吏,皇帝不可能冒風險隨便換人。

劉彥宗腦子裡開始打起來路的主意。

好歹他來大宋已經第五個年頭了,也該在大宋深植自己的親信了。

這是大宋朝堂上,派系之間的輕微摩擦。

但地方上,因爲洪災,大量災民南遷導致的當地社會動盪的問題的確存在。

第二天,皇帝依然睡到下午才醒。

吃了飯後,便更衣接見了翰林學士石洵。

“子明,江陵府兇殺案你知道了麼?”

“陛下,大理寺卿已經跟臣說過,臣一定查一個水落石出。”

趙桓手裡一邊擺弄着一個大宋最新的戰船模型,一邊喝着茶道:“那就辛苦你走一趟了。”

“爲陛下辦事是臣的分內職責!”

“子明,朕有一事不明,你來告訴朕。”

“陛下有何事,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你如何看到江陵府滅門案?”

“那殺人之人觸犯大宋律法,絕不能姑息,但執政者亦當反思,民不教化,爲暴民!當以律法戒之,以教化德之!”

石子明接着道:“同時,亦要使百業興盛,若百姓有事可做,有固定收入,安家樂業,犯法之事,自然會減少。”

“子明說得好!”

趙桓之所以讓石洵去查這件事,也是讓他去地方上深入瞭解現在大宋的民情。

大宋是讀書人最多的一個朝代,大宋以前,知識被世家壟斷。

但是到了本朝,寒門出宰相已經見怪不怪。

不過從整個的人口來看,讀書人還是太少了,教育依然不夠。

法律是道德的最後底線,文化素養不能杜絕犯罪,但是可以大大減少犯罪率。

這也是石洵的重任。

“子明,第一批大學的學生已經完成學業了吧?”

“回陛下,今年恰好是第一批大學的學生完成學業之年。”

“凡是有大學文書之人,優先進入朝廷相關部司任職,想辦法也向民間商社引入一批,此事你去與唐恪商議。”

“遵旨!”

“還有一件事,江陵府那滅門慘案,朕聽說是當地有門有派之人!”

“陛下,此事臣正欲與陛下言說,自兩年前,朝廷平河東與河北內亂,朝廷對村鎮的空中進一步加強,然其餘各地,陛下之令,未必能達!其多因村鎮鄉紳、官員,與當地江湖豪強勾結,欺上瞞下,魚肉鄉里!”

“四年前南方之亂,陛下重振南方,然縣官及以下仍尸位素餐,陛下當嚴查之!”

實際上,宋庭最大的問題是皇權不下鄉。

朝廷對縣以下的行政區域控制非常薄弱,雖然設置了鎮監,但基本無用。

不然前年河東地區也不會出現鄉紳肆無忌憚、圖謀造反一事了。

這幾年,趙桓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對地方官員的撤換,大宋太大了,古代的交通不方面,信息傳遞也不方便。

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當新官上任的時候,下面的縣官極其鎮監,甚至村正都是要換的。

但正是因爲底盤太多,這是中間不知有出了多少水分。

趙桓這兩年又是忙着西北動亂,又是忙着伐夏。

京東路的洪災也徹底暴露出,新政之下的官員,依然缺乏肅正的問題。

江陵府的事件,也暴露出,基層權力的薄弱和缺失。

石洵爲何突然提及此事?

因爲他在執行大宋邸報下鄉的時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

這股阻力不是來自百姓,而是來自當地的官員。

大宋邸報就像一雙眼睛,安插在了鄉鎮上。

朝廷的願景是好的,邸報進入村裡,讓每一個百姓都能知道朝廷最近利民之策。

但卻讓當地的官員如坐鍼氈。

要麼與官員同流合污,要麼就揭發罪行。

大宋邸報現在在地方上,儼然是最不受官員們歡迎的。

甚至石洵懷疑,這一次江陵府事件,背後也折射出這一層原因。

石洵離開後,趙桓想了很久。

只靠朝廷內部的自我革新是遠遠不夠的,中央朝廷要打破根植在地方上幾千年的頑固勢力,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需要花的時間太長,而且中間的風險程度太大。

還是要藉助百姓們的力量啊!

但是,大宋的百姓的自主權意識並未覺醒,很容易造成民間動盪,被有心之人利用,局面崩潰到朝廷無法控制的地步。

思來想去,趙桓還是覺得不可操之過急。

治大國如烹小鮮,需要慢慢調理。

每一個時期有每一個時期要解決的問題,方式也不盡相同。

貪官和惡霸無法是仗着古代交通和信息落後,等交通網絡覆蓋起來,中央的組織健全,這些事都會迎刃而解。

眼下最重要的是,將江陵府的地方勢力先踩碎,也算是殺雞儆猴。

至於大局上,先保證稅收和百姓的收入這兩大塊。

唉……

趙桓也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他來大宋已經五年了。

現在的心情,與剛來的時候,肯定是完全不一樣了。

人在這五年的時間,經歷了那麼多事,急躁的性格也慢慢被磨了一些,身上也有穩沉和平靜的一面了。

皇帝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多好當,難怪歷史上有那麼多皇帝都是短命鬼。

不過,趙桓的天性是改不了的。

冒險!急躁!

幾天後,翰林學士石洵和大理寺就江陵府案,向朝廷提交了審查結果。

這個結果是,始作俑者爲江陵府漕幫!

這個結果在之後的半個月,都搶佔在大宋邸報的頭條。

關於漕幫的前世今生,都被那些筆桿子吃飯的人給挖出來了。

漕邦幫是藉着朝廷的漕運壯大起來的,在漕運發達的地方都有,不過是各自爲政而已。

朝廷公佈的結果是,滅門慘案就是漕幫直接指使的。

大宋邸報的人發現了背後的主使者,所以被殺人滅口,嫁禍給知府。

這立刻在大宋引起了轟動。

隨後,朝廷以雷霆手段處置了江陵府的漕幫,漕幫幾乎所有的大佬全部被斬立決,家人被髮配邊疆。

凡是與漕幫有牽連的人,一律問罪,並且以後不允許再有漕幫存在。

此後的漕運,皆又正規商社承包。

據說,江陵府的漕幫事件,死了一千多人!

整個荊湖路的漕幫都被連根拔起了。

隨後,大宋邸報接到一個政治任務,連續三個月將懲治貪官,打倒地方惡霸刊登到邸報的頭條。

並且監察院下面的政宣司也接到了政治任務,每一個村裡的牆面上都必須寫上懲治貪官,打倒地方惡霸的字。

政宣司必須在每一個村有一塊辦公的地方!

每天必須在村裡宣傳朝廷的核心思想。

就在靖康五年的九月,麥子成熟的季節,大宋朝廷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皇權下鄉行動。

第五百五十四章柔嘉表白第二百一十四章隱元社的黑手!第六百七十二章血戰第二百七十章韓世忠那個渣渣!被山賊追着跑!第八十三章百家大世疏第一百三十六章降薪第四百零八章敢犯我天宋者,雖遠必誅!(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五章扶大廈之將傾第一百二十八章渣渣韓世忠和精銳淮陽軍?第二百四十一章扭轉西北局勢第六百四十九章岳雲飲馬楚河第六百九十三章家書第八十四章新的軍政和稅政第一百八十章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要謀害朕!第一百零二章儒生案?第一百零三章儒生案牽連第三百六十一章岳飛的抉擇第六百四十七章耶律大石稱臣?第一百零七章連根拔出第二百九十五章神武軍步人甲的硬仗!第三百八十一章古道邊第一百九十四章出使大理,橫推交趾!第六百三十一章仇恨第二百六十六章韓世忠來了!第四百七十六章蕭水之戰第七百零一章秦檜第二百四十六章從火繩槍到燧發槍,給陛下跪了!第一百八十八章滲透入幽州的金國細作!第九章坐立不住的趙佶第四百零九章彪炳古今,震動宇內!(求訂閱!)第九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八十三章百家大世疏第二百二十二章趙桓的貼心小棉襖第三十八章金軍北撤,皇帝親征!第六百五十九章強攻第六百四十章皇帝對簿公堂第四百七十一章完勝!第三百五十六章張記布行狀告華興商社第五百五十三章接見趙昚第三百七十六章比吃飯更勤快!(第三更,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九章新航線前夜(四千字)第五百四十九章這就尷尬了第六百七十四章活捉蕭朵魯不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四百二十三章草原雙雄,圍魏救趙?第五百八十二章聲東擊西第三百二十三章房租暴漲,皇帝大發雷霆!第三百零九章楊再興斬野利青哥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第二百五十四章新舊學之爭起!靖康二年年終彙報!第六百九十七章爭論第六百六十五章陳甲十六萬!第八十六章下任務第一百一十四章震動朝野的青州案第二百八十八章鐵血西軍!誓滅仁多保忠!第一百八十八章滲透入幽州的金國細作!第三百五十七章華興紡車案(六千字大章)第六百八十章防守戰第三百九十一章看朕給你做一份美食!(第一更!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四章即將失控的財團第六百五十六章薛東來的說辭第五百八十三章大宋的底氣第四百七十三章大宋的情報戰第八十九章肅王案第三百二十五章殺人如麻的皇帝第三百七十九章岳飛的去向(第三更!)第二百七十一章整個河北的流寇都在追韓世忠?第五十九章正面硬扛!第三百九十四章對占城宣戰(第四更,求訂閱!)第九十七章太學生逼宮第六百五十九章強攻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二百四十八章不一樣的大宋第三百二十六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四百二十三章草原雙雄,圍魏救趙?第五百九十二章分化而治第二百一十六章岳飛三軍壓境,銳不可當!第四十八章軍糧緊急第三百九十五章九龍江平原的糧食第一百零三章儒生案牽連第一百四十二章皇帝的知音?第四百一十四章不戰而滅人之國第五百七十章上京驚變第四百九十五章攻佔豐城第五百六十三章會自己跑的鐵盒子第三百三十六章曹昇必須死!第六百一十六章作死第四百五十六章西征的戰略地圖第六百四十章皇帝對簿公堂第九十八章風波不斷第一百二十二章開墾南方?第三百零六章岳飛軍的強攻第三百六十九章絕望的宗室第二十五章原來是你個三姓家奴狗漢奸!第六百七十九章要碾壓岳飛?第四百二十四章草原上的風雲,岳飛西進第一百三十一章冗官第三百九十五章九龍江平原的糧食第四百五十八章唱完黑臉唱紅臉
第五百五十四章柔嘉表白第二百一十四章隱元社的黑手!第六百七十二章血戰第二百七十章韓世忠那個渣渣!被山賊追着跑!第八十三章百家大世疏第一百三十六章降薪第四百零八章敢犯我天宋者,雖遠必誅!(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五章扶大廈之將傾第一百二十八章渣渣韓世忠和精銳淮陽軍?第二百四十一章扭轉西北局勢第六百四十九章岳雲飲馬楚河第六百九十三章家書第八十四章新的軍政和稅政第一百八十章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要謀害朕!第一百零二章儒生案?第一百零三章儒生案牽連第三百六十一章岳飛的抉擇第六百四十七章耶律大石稱臣?第一百零七章連根拔出第二百九十五章神武軍步人甲的硬仗!第三百八十一章古道邊第一百九十四章出使大理,橫推交趾!第六百三十一章仇恨第二百六十六章韓世忠來了!第四百七十六章蕭水之戰第七百零一章秦檜第二百四十六章從火繩槍到燧發槍,給陛下跪了!第一百八十八章滲透入幽州的金國細作!第九章坐立不住的趙佶第四百零九章彪炳古今,震動宇內!(求訂閱!)第九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八十三章百家大世疏第二百二十二章趙桓的貼心小棉襖第三十八章金軍北撤,皇帝親征!第六百五十九章強攻第六百四十章皇帝對簿公堂第四百七十一章完勝!第三百五十六章張記布行狀告華興商社第五百五十三章接見趙昚第三百七十六章比吃飯更勤快!(第三更,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九章新航線前夜(四千字)第五百四十九章這就尷尬了第六百七十四章活捉蕭朵魯不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四百二十三章草原雙雄,圍魏救趙?第五百八十二章聲東擊西第三百二十三章房租暴漲,皇帝大發雷霆!第三百零九章楊再興斬野利青哥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第二百五十四章新舊學之爭起!靖康二年年終彙報!第六百九十七章爭論第六百六十五章陳甲十六萬!第八十六章下任務第一百一十四章震動朝野的青州案第二百八十八章鐵血西軍!誓滅仁多保忠!第一百八十八章滲透入幽州的金國細作!第三百五十七章華興紡車案(六千字大章)第六百八十章防守戰第三百九十一章看朕給你做一份美食!(第一更!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四章即將失控的財團第六百五十六章薛東來的說辭第五百八十三章大宋的底氣第四百七十三章大宋的情報戰第八十九章肅王案第三百二十五章殺人如麻的皇帝第三百七十九章岳飛的去向(第三更!)第二百七十一章整個河北的流寇都在追韓世忠?第五十九章正面硬扛!第三百九十四章對占城宣戰(第四更,求訂閱!)第九十七章太學生逼宮第六百五十九章強攻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二百四十八章不一樣的大宋第三百二十六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四百二十三章草原雙雄,圍魏救趙?第五百九十二章分化而治第二百一十六章岳飛三軍壓境,銳不可當!第四十八章軍糧緊急第三百九十五章九龍江平原的糧食第一百零三章儒生案牽連第一百四十二章皇帝的知音?第四百一十四章不戰而滅人之國第五百七十章上京驚變第四百九十五章攻佔豐城第五百六十三章會自己跑的鐵盒子第三百三十六章曹昇必須死!第六百一十六章作死第四百五十六章西征的戰略地圖第六百四十章皇帝對簿公堂第九十八章風波不斷第一百二十二章開墾南方?第三百零六章岳飛軍的強攻第三百六十九章絕望的宗室第二十五章原來是你個三姓家奴狗漢奸!第六百七十九章要碾壓岳飛?第四百二十四章草原上的風雲,岳飛西進第一百三十一章冗官第三百九十五章九龍江平原的糧食第四百五十八章唱完黑臉唱紅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