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江陵府的浪濤(七千字,求訂閱!求月票!)

社稷指的是江山。

但是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社是指土神,稷是指穀神。

所以,社稷其實是土地裡的稻穀的意思。

足以見,古代華夏,是以農業立國。

而賢明的聖君,對農業那都是非常重視的。

甚至有的皇帝,在自己的辦公的地方,劃一塊地出來,種上莊稼,爲了體驗農民之苦,皇帝會親自栽種這一塊地。

不過,趙桓辦公的地方並沒有。

也有大臣跟他提議過,但趙桓覺得自己辦公的地方本來就已經很窄了,不夠用不夠用。

有大臣私下認爲,這皇帝是瞧不上種田的,雖然口口聲聲說農業乃立國之本,但從未見他下過地,甚至關心過五穀。

沒事他就喜歡打打仗,作作秀,玩點格物,對墨家那些東西倒是非常感興趣。

但今天,這皇帝在自己的御花園種起地來了,還真是罕見。

皇帝的性子,大臣們也都是摸透了的。

想法天馬行空,今天想搞這麼,明天想玩那個,後天看誰不爽就打誰。

但萬萬沒想到,他突然對種地感興趣了。

這是好事啊!

但又總覺得,他種地,不是單純的就想種種地那麼簡單。

更何況,皇帝這幾天和那個沈浪走得近,兩個人就廝混在一起,也不知道這沈浪給皇帝吃了什麼藥。

出了一趟海回來讓皇帝有了種地的愛好,這海上也沒田啊!

大臣們各自都琢磨着,不知道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

連徐處仁去彙報的旱情,皇帝似乎也沒有之前上心了。

倒是天天種地、施肥,澆水,忙得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一樣。

“陛下,從西南調運過來的糧食,陸陸續續進入了荊湖路,能保證災民每天有一頓飯可以吃。”

一邊的太宰正在說着南方旱災一事,皇帝卻低着頭,勾着腰,在仔細觀察新翻出來的土壤。

“陛下?”

“官糧呢,官糧運到江陵府,不知一頓吧,保證災民一天兩頓。”

“陛下,官糧也都進入荊湖路了,只是今年的災情格外嚴重,旱災還在擴散,去年北方有不少人南遷,造成現在糧食緊張。”

“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調糧?成都府?”

“成都府要運送糧食出來非常困難,至少要三個月以上。”

“廣南東路呢,廣州府。”

“陛下,廣州府人少田少,自己吃有餘,但要調糧食,恐怕會影響到廣南東路的民生。”

徐處仁又補充道:“臣安排一天一頓,也是擔心旱災可能持續,臣以爲,穩定纔是長久之策。”

趙桓沉默片刻,徐處仁說的也不無道理。

看來古代的糧食產量,比自己想象的還要低。

難怪中國人相互之間打招呼都會問“吃了嗎”。

這是幾千年在溫飽邊緣掙扎流傳下來的,尤其是古代,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吃一口飽飯其實很難很難。

也難怪有文人如是感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之苦,便苦在不僅要負重前行,還要忍飢挨餓。

趙桓彷彿能聽到耳邊傳來許多小孩子在蹲在路邊一邊哭泣,一邊乞討的聲音。

事實上,情況比徐處仁彙報的要惡劣很多。

據皇城司私下傳回來的消息,已經有人活活餓死。

古代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是非常低的,即便官府大量運糧賑災,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

“徐愛卿,朕這裡有一些種子,你拿去讓人在官田裡種植,三個月之後,朕就要看到它結出果來。”

一邊的小太監端上來一個木盤,木盤上有黑色的布,布上有一些種子。

紅薯的種植,並非一定要種子,用蔓來種子更加方便,不過,現在也只有種子,還沒有蔓。

徐處仁微微一怔,見皇帝對自己的彙報沒有說什麼了,便知道皇帝是默認了現狀。

他雖然不知道這些種子都是什麼,不過皇帝都親自下令了,他只好照辦。

“陛下,此乃何物?”

趙桓想了想道:“你可以叫它紅薯。”

“紅薯?”徐處仁有些懵逼,饒是他這種博覽羣書之人,也從未聽說過。

這東西種出來後能吃?

莫非皇帝這些天在這裡折騰,就是在種這東西?

看來就是了!

這東西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讓皇帝興致這麼高?

徐處仁走後,趙桓繼續種地。

他不僅僅在研究紅薯,還有土豆,辣椒,番茄……

沈浪從那裡帶回來了不少好東西,將這些東西推廣開後,趙桓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有一絲前世的感覺了。

例如辣椒,他做夢都想吃的紅辣椒。

不過,總是有些不放心,趙桓才自己在宮裡先自己種着。

種完地後,已經是傍晚。

天邊的火燒雲將皇宮的飛檐上的琉璃映照得通紅。

趙桓簡單粗茶淡飯後,收到了一封密報,是關於南方某些人的密報。

最近幾年朝廷不斷從西南運糧北上,必經江陵府,所以,滋生了不少民間組建起來的拖運隊伍。

爲了更方便管理,三年前,朝廷就規定拖運隊伍必須以正規的商社形式存在,並且要按照正規的手續繳稅。

爲了彌補地方官府的運力不足,朝廷也推出了各種政策,有意扶持民間的拖運隊伍。

而汪荃,就是藉機發家的江陵府富商之一。

汪荃是靖康新政下的一個典型,如果有史學家要翻開靖康新政的種種去寫一篇恢弘的史詩,要寫的有血有肉,是離不開汪荃這種時代典型的。

他原本是江陵府紀南鎮上的一個叫仁義社的大當家。

在宋代,民間是有很多社團的。

後世的日本,許多稱呼都是從宋代借鑑過去,例如某某社。

而這個仁義社,只是小地方的一個典型。

靖康三年的時候,因爲韓世忠和秦檜在河北路剿匪,驚動天下山賊匪徒,朝廷借勢在各地掀起了一陣剿匪的行動。

那一年,不少如仁義社這一類的社團都改弦更張,與當地的官府開始合作。

因爲地處江北要地,楚國舊都所在,紀南鎮有大量的人口,勞動力廉價。

汪荃的拖運隊很快組建起來,跟着朝廷新政大賺了一筆,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將渡過的生意也拿下來了,儼然在江陵府變成了有頭有臉的人物。

因爲肯賣力,汪荃還被江陵府轉運使賀遠山接見過一次。

此後,即便是朱青的糧食要經過江陵府,也必須得由汪荃的拖運隊來運輸。

汪荃這幾年做的事,都被人寫下來,此時,便放在皇帝的御案前。

另一張紙上還寫了另一個人的。

這個人叫周其,只是周家村一個很普通的人,在渡口扛貨扛了兩年,積攢了一些錢,今年年後剛娶完老婆,但卻被人砍死在渡過上。

聽說人被砍得面目全非,全身沒有幾處是完好的。

又聽說是晚上回家的時候被砍的,是賭坊的人來要錢,沒錢還。

當然,這些都是民間的傳言。

而趙桓這裡卻還擺着另一個說法:汪荃殺人滅口。

地方大了是有些難管理,北邊的水災過了,南邊的旱災又起。

無論殺多少人,還是有人趁機發國難財。

但人還是要繼續殺下去。

趙桓這幾年,對某些影響不大的事,已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要不然這人頭天天都在滾,這新政還真推行不下去了。

就例如,汪荃這種黑轉白的,朝廷也是默認的,甚至平日裡,從中賺一些灰色的收入,也不會有什麼。

但國難財就不同了。

江陵府每天都有人活活餓死,居然有人從運輸糧食的過程中去做剋扣。

這是做的很隱蔽,如果沒有專門的人跟蹤調查,是查不出來的。

這樣的人,在朝廷的政策下發了財,受了惠,又開始吸民間的血,造成動亂,由朝廷來承擔。

趙桓感慨: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啊!

當然,一個小小的汪荃並不值得皇帝過多去在乎,明正典刑也就明正典刑了。

但是,這個汪荃明擺着是上面有人,而且背後的勢力不小。

另一份資料就是轉運使賀遠山了。

堂堂轉運使,地方四品大員!

而且,這個四品大員上面還有人,並且,關係開始錯綜複雜起來。

此時的汪荃,正在渡過上的屋子裡與紀南鎮的鎮監雷方洲一起喝茶,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了皇帝面前,並且已經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雷方洲心中對汪荃是非常不屑的,這是大宋文人的高貴感。

無論如何,雷方洲也是進士出身,進士可不是一般人能夠錄取的。

大宋平均每三年一次科舉,每一次科舉進士及第者雖然比前朝多很多,但也只有一百多人。

也就是說,雷方洲當年的科舉,那是全國第一百多個天子驕子裡的一位。

這樣的學霸,比21世紀的清華學霸還要厲害。

不過他這個進士太窩囊,因爲年輕的時候,血氣方剛,得罪了上級,被貶官。

當時他在東京任一個閒職,因爲讀書人的臭脾氣,總想改變點什麼,後來什麼也沒有改變,把自己的命運給改變了。

自從他到了紀南鎮做鎮監,整個人就徹底變了,就是變的世故老道的那種人。

要不然,他也不會和汪荃一起坐在這裡喝茶。

汪荃雖然只是商人,可背後的勢力,是他這個鎮監得罪不起,惹不起的。

他不但要陪汪荃喝茶,還要討好汪荃,因爲汪荃可能是他升官的關鍵人之一。

“汪員外,這茶可是從杭州府那邊採回來的上等龍井,康王平日裡就喝這茶。”

汪荃一個大老粗,富得流油,可能是因爲出身問題,有錢了總想着和貴族沾上邊,一聽說是康王喜歡的茶,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露出滿嘴的大黃牙,酸氣熏天。

見汪荃高興,雷方洲也高興,外面還有一大箱新出來的交子,大概有五萬貫,足夠填平汪荃的胃口了。

當然,還有另個人,兩個女人。

那並不是雷方洲從青樓裡找的兩個女人,也不是年輕貌美的女子。

一個是周家村的崔三娘,一個是周家村的黃小娘。

這兩個人是婆媳關係,崔三娘是那被砍死的周其的親孃,而這黃小娘則是剛過門不久的娘子。

痛失兒子的崔三娘,在家裡哭了一天一夜之後,決定來衙門告官。

而接見她們倆的正是雷方洲,她們倆告訴雷方洲,砍死周其的就是汪荃的人,因爲自己的兒子無意間聽到了不該聽到的事。

雷方洲僅僅只是猶豫了一下,就決定將這兩個人帶來交給汪荃,並且他準備好了五萬貫。

就藉此機會,他想背靠汪荃,借用汪荃背後的人,來離開這鬼地方。

“汪員外,今天下午,有兩個瘋婆娘跑到我那裡去說什麼是你指使人砍死了她的兒子。”

見汪荃的臉色立刻冷下來,雷方洲連忙補充道:“這完全是誣陷,汪員外品行高潔,是吾輩楷模,聽說這一次旱災,僅僅汪員外自己就捐贈了二十萬貫,在下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汪荃的臉色隨即緩和下來,說道:“那兩個瘋婆娘在哪裡?”

“此時就在外面,我是打算帶過來,交由汪員外處置!”

汪荃殺氣騰騰道:“帶進來!”

雷方洲立刻出去,不多時,便有人將兩個女子帶了進來。

一個是約四十有餘的中年婦人,這婦人長期在田地裡勞作,曬得皮膚黝黑,佝僂着背,看起來弱不禁風。

因爲兒子慘死,她面色哀傷,悲痛欲絕。

另一個女子則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女,這少女雖然長得不算好看,卻也乾乾淨淨。

那中年婦人道:“上官,你說的殺人兇手,現在在何處呢?”

雷方洲笑了笑道:“便在你眼前!”

中年婦人心下明白,眼前這個大胖子就是殺死他兒子的汪荃了。

她頓時暴怒起來,渾然不想平日裡老實種田的婦人,更像是在戰場上廝殺的戰士。

這是一個母親,看見殺死自己兒子的仇人之後的正常反應。

她怪叫一聲,二話不說便向汪荃衝過去,卻被兩個小兵給拉住,立刻摁在地上。

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她在地上拼命掙扎,差點將其中一個大漢給掙脫翻倒在地上。

“你還我兒子命來!你還我兒子命來!”崔三娘滿眼通紅,撕心裂肺地嘶吼着,她恨不得將汪荃碎屍萬段,喝他的血,吃他的肉。

汪荃頓時大怒,他突然站起來,從旁邊的桌子上就摸到了一把斧頭,毫不猶豫,一斧頭向崔三孃的腦袋砍去。

一聲悶響,斧頭砍在腦袋上,將腦袋砍開了花。

一邊的黃小娘嚇得差點暈過去。

汪荃滿臉血,他轉過頭露出猙獰的笑,一把向黃小娘撲過去。

黃小娘想要跑,卻被人拽住。

她拼命掙扎,卻掙扎不得,她只能用牙齒瘋狂咬撲上來的汪荃。

汪荃被咬得生疼,一把抓住黃小娘,將她掐住,因爲憤怒,他用的力氣非常大,那黃小娘的身子原本就薄弱,竟然被他活活掐死。

掐死後,他只是隨意扔到一邊。

殺人這種事,對他來說實在太尋常不過。

但是一邊的雷方洲卻看呆了,他好歹也是一個朝廷官員,有人在他面前行兇,全然不將他當一回事。

他心中升起一股憤怒,不過,很快就退下去。

很顯然,憤怒沒有任何用,升官纔是唯一有用的。

他開始安慰自己:人不是我殺的,與我無關。

汪荃顯然不避諱雷方洲,因爲他知道雷方洲爲什麼來找他。

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即便他雷方洲敢將此事上報上去,也不會有人當一回事。

汪荃隨意擦了擦手裡的血,然後端起茶杯,學着雷方洲,很優雅地品茶,他笑起來,臉上的血將他的臉勾勒得更加猙獰。

“雷上官,多謝你的茶,放心,我知道怎麼做的。”

雷方洲離開後,他的心裡一直重複着崔三娘被砍死的畫面,還聽到黃小娘的慘叫。

他在鎮監的位置上已經十多年,雖然沒有作爲,但也從來沒有隨便殺過人,最多是談談小錢而已。

他突然發現自己不合適升官,至少有點後悔將崔三娘和黃小娘帶來。

回去後,已經是半夜。

雷方洲輾轉反側,睡不着覺。

突然,一道閃電從黑色如墨的蒼穹劃過,將整個天地都映照得分外慘白。

隨即而來的是一聲驚雷。

是夏雷,格外響,彷彿要將整個世界都震碎一樣。

嚇得雷方洲從椅子上摔下來,直接嚇尿了。

他彷彿聽到九重天上的天公在發怒。

“打雷了!要下雨了!”

雷方洲這才反應過來,這說明旱災會得到緩解。

不多時,一陣陣涼風從外面吹進來。

再過一會兒,果然嘩啦啦下起了暴雨。

七月的暴雨就像瀑布一樣。

一隊人馬出了江陵城,向紀南鎮而去。

他們每一個人都穿着蓑衣,腰間陪着月眉長刀。

現在,暴雨無法阻止他們。

他們在驚雷中策馬,他們凜冽的身影被閃電映照得更加高大威武。

後半夜,雷方洲依然坐在大堂裡喝茶,他睡不着覺。

他自己也無法說清楚他的心情,自己一口氣送了五萬貫,至少以後不會在鎮監上待着了,去別的地方做知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按理說,應該高興纔對,可他卻高興不起來。

他知道,還不習慣汪荃那種粗暴的方式。

不過以他的人生閱歷來判斷,自己很快會習慣,習慣了也就沒什麼了。

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

他剛喝完一杯茶,門就被人一腳踢開了。

一些穿着蓑衣的人走進來,無視外面的護衛,如入無人之境。

人未到,聲音已經響起來:“雷方洲,本官乃是江陵府皇城司總指揮使肖江魏,奉天子親令,前來查案!”

話剛說完,人也進來了。

原本有一個護衛還打算上前阻攔,被一腳踢飛,在水窪中滾了幾轉。

肖江魏進來後,便取下笠帽,然後自己給自己倒起茶來。

當聽到來人是江陵府皇城司總指揮使的時候,雷方洲已經嚇得跪在了地上。

自己這種小芝麻官,怎麼會驚動皇城司總指揮使這種大人物?

雷方洲一時間腦子有些發懵。

“下官……下官參見總指揮使!”

“雷方洲,你不必下跪,站起來說話。”

雷方洲艱難站起來,他的雙腿在打顫。

“不知上官深夜造訪,有何吩咐?”

“告訴本官,你今天去渡口做什麼?”

雷方洲頓時嚇了一大跳,雙腿一軟,又跪在地上了。

“這……”雷方洲大腦一片空白。

“下官……下官今天一直在府衙……”

肖江魏威嚴道:“雷方洲,你平日並無大惡,今日你如實說來,本官可從輕發落!”

轟……

外面一聲驚雷,倒是將雷方洲驚得有些清醒過來。

想來皇城司在他這裡是有眼線的不假。

“啓稟上官,下官是去找汪荃……去找了汪荃!”

“你找汪荃所爲何事?”

雷方洲腦子飛快轉動:“今日有兩個女子到下官這裡來告狀,都是周家村的,那崔三孃的兒子周其在渡口被人砍死,她說……她說是……汪荃命人砍死她兒子的!”

“所以……所以下官就帶她們過去對證,但……但是……”

肖江魏突然將茶杯砸在地上,砸得粉碎:“但是汪荃卻殺了她們!”

雷方洲又嚇得跪在地上了:“上官,此事與下官無關,是汪荃下的毒手!”

肖江魏一雙眸子如同冰雪一般,他冷冷道:“那兩位婦人的口供你這裡可還有?”

雷方洲微微一怔,隨即道:“有有有,在下官這裡!”

雷方洲連忙找出來,將崔三娘和黃小娘所說的筆錄交給了肖江魏。

後半夜,雨越下越大,驚雷不斷。

肖江魏一共帶了一百多皇城司衛,向渡過而去。

在去之前,他讓自己的親信去了一趟駐江陵府的中央軍少將將府去求見岳飛。

眼下江陵府有五萬廂軍,其中有三萬是賀遠山的人。

江陵府地處華夏中央,東西南北運輸必經之地,這些廂軍平日裡最主要的是承擔着運輸的作用。

自然是歸轉運使所管轄,又因爲江陵府並非邊境,並無經略使一職,轉運使最大。

荊湖路當今分有兩大派系,一是轉運使賀遠山,另一個則是江陵府知府羅淙。

賀遠山是蔡京時代留下來的人,這個人老奸巨猾,是一隻老狐狸,最擅長把控朝廷風向,即便是在最動盪的時期,他也安然無恙。

靖康元年,那一任的江陵府知府唐魏林參與了反新政,牽連一千多官員,而這個賀遠山卻硬是沒有被查出任何問題來。

據說,他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將皇帝的新政背一遍,然後再給他的下屬們強調一遍。

但是,這幾年,江陵府的賬,從未算清過。

每年都會有大小官員因爲貪污罪被暴露出來,這些罪與賀遠山沒有任何關係。

爲了穩定江陵府的大局,又爲了讓新政在江陵府儘快落地,所以,政事堂在安排人員的時候,纔沒有動賀遠山,又將新派的羅淙放到了江陵府。

最微妙的是,當年南方暴亂的時候,爲了防止江陵府動亂,皇帝又私自安排,將中央軍的神武軍的駐紮地放在了江陵府。

在非戰亂時期,岳飛是在江陵府的。

他的作用是鎮住四方舊派。

這些年過去了,隨着岳飛的軍功越來越高,江陵府的威勢也越來越高。

而中央軍的駐紮,在江陵府也形成了獨特的局勢,可以說,這些年的平靜,中央軍功不可沒。

肖江魏在雨中前行,自旱災起後,平靜已久的江陵府,並不平靜了。

四方糧食扎堆往這邊運輸,平日裡的小缺口,突然不受控制地放大。

那一條利益鏈上的利益獲得者,現在都露出了貪婪的嘴臉,而最上面的那個人,隱隱有控制不住局面的架勢。

這個時候,已經破綻百出。

至少,皇城司在這一段時間掌握的消息,比在過去幾年都多。

已經有很多證據,指向廂軍軍都指揮使劉原。

甚至其中一件吞糧案,將提點刑獄司使鄧越。

這樣重量級的案件,需要神武軍的協助了!

ωwш◆тт kan◆C○

第一百五十七章橫推就是了!第六百零七章趙構的策略第四百二十章金國東施效顰第五百四十六章三路出擊第五百四十二章橫推開始第十章送童貫人頭至太原府第三百七十章皇帝的肩膀!(第四更,求訂閱!!!)第三百零七章岳飛對戰野利青哥第五百一十九章中了狗皇帝的計!第九十三章皇帝的決定第二百零八章犯我大宋者!殺無赦!第六百七十章哨兵第六百一十三章議政第二百一十四章隱元社的黑手!第五百一十六章這麼想死的嗎?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小撮暴徒第二十九章先把這個狗漢奸閹了!第一百三十四章陳旉農書第五百五十章商政之患第一百六十二章碾壓南方,大獲全勝!第二百七十七章處決王家第五百三十七章朝堂上的爭議第三百八十三章趙官人的良田和牧場(第二更!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帝,你的臉呢!第五百七十章上京驚變第四百六十一章慫恿第四百八十四章自古君王最無情第六百零九章東京超市第三百零一章中軍挺進邊境,五軍伐夏!第三百六十五章宗室之禍?第七百零四章西方的使者第一百二十一章遷移和農業第六百一十八章遼國皇帝耶律大石第六百七十九章要碾壓岳飛?第三百章傳承的力量第五百一十八章血染平原第六百三十九章捕快捉拿犯人第五百五十二章賜婚第六百七十五章號角連營,漢家雄師渡河!第五百四十六章三路出擊第五百六十九章兵貴神速第四百零六章岳飛的閃電戰!第四百一十一章圍殺蒙兀人第四百四十九章欺朕眼瞎?第四十七章活剮袁煥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帝,你的臉呢!第五百八十章豪氣干雲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五百一十八章血染平原第四百一十六章登陸日本,炮轟平安京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宋的戶籍,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百二十一章毒嘴秦檜第一百章仁慈的皇帝?正直的大臣?第六百八十五章王者歸來第五十章堅決主戰!第五百九十九章最好的時代第二百六十七章一片片割肉!第二十九章先把這個狗漢奸閹了!第二百二十一章借刀殺人,一箭雙鵰!第一百八十一章你們少在朕面前裝逼!第三百四十四章暴亂(五千字大章)第七十七章當然是全部處死!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四百四十五章南海戰爭,大宋朝廷太子之爭第三百二十六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二章追殺欲卜魯第一百零八章大宋未來的教育第四百五十三章朕要吃牛肉!第六百三十二章中毒第一百三十一章冗官第三百七十二章趙佶的反擊(第二更,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九章懷疑人生的完顏宗翰第二百九十四章火炮強攻!第五百二十九章廣南新府政論第五百九十四章神聖無敵的俺巴孩大汗第二百五十二章扶貧之策第六百三十九章捕快捉拿犯人第六十章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第二百二十七章滲入軍方?第五百四十七章斬首以示衆第二百四十八章不一樣的大宋第三百四十八章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第二百三十九章處置隴西李氏!第二百四十七章五路伐夏之備第五十六章不要麪皮的君臣第四百五十四章牛肉政策第五百五十五章站隊第三十七章給朕拖下去千刀萬剮!第六百六十章總督閣下,那是敵軍的武器第五百六十九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八十章防守戰第四百一十三章岳飛的晉升第一百七十四章腦子轉得很快啊!第五百零三章被罷免的太宰第三百七十三章朕將你貶到瓊州(第三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震動朝野的青州案第五百九十三章昭順義郡王入京第五百一十一章美人計第六百章漢人鐵騎重回西域
第一百五十七章橫推就是了!第六百零七章趙構的策略第四百二十章金國東施效顰第五百四十六章三路出擊第五百四十二章橫推開始第十章送童貫人頭至太原府第三百七十章皇帝的肩膀!(第四更,求訂閱!!!)第三百零七章岳飛對戰野利青哥第五百一十九章中了狗皇帝的計!第九十三章皇帝的決定第二百零八章犯我大宋者!殺無赦!第六百七十章哨兵第六百一十三章議政第二百一十四章隱元社的黑手!第五百一十六章這麼想死的嗎?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小撮暴徒第二十九章先把這個狗漢奸閹了!第一百三十四章陳旉農書第五百五十章商政之患第一百六十二章碾壓南方,大獲全勝!第二百七十七章處決王家第五百三十七章朝堂上的爭議第三百八十三章趙官人的良田和牧場(第二更!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帝,你的臉呢!第五百七十章上京驚變第四百六十一章慫恿第四百八十四章自古君王最無情第六百零九章東京超市第三百零一章中軍挺進邊境,五軍伐夏!第三百六十五章宗室之禍?第七百零四章西方的使者第一百二十一章遷移和農業第六百一十八章遼國皇帝耶律大石第六百七十九章要碾壓岳飛?第三百章傳承的力量第五百一十八章血染平原第六百三十九章捕快捉拿犯人第五百五十二章賜婚第六百七十五章號角連營,漢家雄師渡河!第五百四十六章三路出擊第五百六十九章兵貴神速第四百零六章岳飛的閃電戰!第四百一十一章圍殺蒙兀人第四百四十九章欺朕眼瞎?第四十七章活剮袁煥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帝,你的臉呢!第五百八十章豪氣干雲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五百一十八章血染平原第四百一十六章登陸日本,炮轟平安京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宋的戶籍,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六百二十一章毒嘴秦檜第一百章仁慈的皇帝?正直的大臣?第六百八十五章王者歸來第五十章堅決主戰!第五百九十九章最好的時代第二百六十七章一片片割肉!第二十九章先把這個狗漢奸閹了!第二百二十一章借刀殺人,一箭雙鵰!第一百八十一章你們少在朕面前裝逼!第三百四十四章暴亂(五千字大章)第七十七章當然是全部處死!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四百四十五章南海戰爭,大宋朝廷太子之爭第三百二十六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二章追殺欲卜魯第一百零八章大宋未來的教育第四百五十三章朕要吃牛肉!第六百三十二章中毒第一百三十一章冗官第三百七十二章趙佶的反擊(第二更,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九章懷疑人生的完顏宗翰第二百九十四章火炮強攻!第五百二十九章廣南新府政論第五百九十四章神聖無敵的俺巴孩大汗第二百五十二章扶貧之策第六百三十九章捕快捉拿犯人第六十章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第二百二十七章滲入軍方?第五百四十七章斬首以示衆第二百四十八章不一樣的大宋第三百四十八章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第二百三十九章處置隴西李氏!第二百四十七章五路伐夏之備第五十六章不要麪皮的君臣第四百五十四章牛肉政策第五百五十五章站隊第三十七章給朕拖下去千刀萬剮!第六百六十章總督閣下,那是敵軍的武器第五百六十九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八十章防守戰第四百一十三章岳飛的晉升第一百七十四章腦子轉得很快啊!第五百零三章被罷免的太宰第三百七十三章朕將你貶到瓊州(第三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震動朝野的青州案第五百九十三章昭順義郡王入京第五百一十一章美人計第六百章漢人鐵騎重回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