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甩鍋的傳統

從另外方面來看,李寶擅殺蔡永令並非孤立,或者偶然突發。

到靖康十年,虞允文上臺,已經預示着大宋朝堂新一輪權力的更迭。

前十年,以徐處仁爲代表的革新派,正在受到後來者的挑戰和衝擊。

虞允文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已經在中樞站穩腳跟。

而從中樞延伸到地方的權力鬥爭,卻纔剛剛開始。

李寶到泉州,只是權力交鋒的一次縮影。

這個局面被旁觀者理出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李寶是軍方的人物,卻成了青壯派和老成派矛盾衝突的激發者。

蔡永令是唐恪的人,唐恪被調到遼地後,就靠在了康王這邊,周文吉也是康王的人。

可以說,泉州被趙構捏得死死的。

作爲大宋第二大出口港,這是虞允文必須拿下的陣地。

杭州他暫時別想了,市舶司的總司就位於杭州。

杭州承載了雙重角色,對外第一齣口港,對內東部第一大城市。

對外是康王把控,對內是參知政事親自坐鎮。

虞允文要把杭州拿過來,難度太大,所以只能從泉州下手,又在廣州設立廣南新府。

朝廷意欲將泉州劃歸南海管轄,亦是虞允文極力推動,其心昭然若揭。

但康王怎肯?

手裡的肥肉要被人搶過去,他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

所以啊,泉州的矛盾,其實是朝堂矛盾的縮影。

蔡永令爲何不配合?

是他真的貪色而不作爲?

要知道,蔡永令所治轄的泉州,對外貿易躍居大宋第二,泉州也儼然成了福建路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福州。

每年交上來的稅,眼看都快趕上福州了。

至少趙桓對蔡永令的政績還是很滿意的。

但爲何劉彥宗說皇帝要殺這位頗有作爲的知府呢?

不僅僅是督察院查到了蔡永令的鉅額贓款。

事實上,皇城司也秘密查到了,蔡永令利用了一個假身份,下面申請了十幾家商社,對外對內,生意橫跨糧食、運輸、建築、採礦、買地等等多個產業。

一想到這裡,趙桓心中就發憷。

他感覺到有一張張帶着鮮血的爪子正在伸向自己。

蔡永令這樣的官員,是前十年朝廷大力革新下,造成的產物。

趙桓承認,任何事情都有雙面性。

他要毀滅舊的利益體,必然會誕生新的利益體。

由於舊的利益體太過龐大、臃腫,其根部在神州大地扎得太深,就必須用非常粗暴的方式連根拔起。

這種方式下,必然就會出現許多漏洞,恰恰蔡永令這類官員就鑽了進來。

劉彥宗至少大局上看得非常清楚,皇帝是想蔡永令死的。

李寶殺蔡永令,正合皇帝心意。

而皇帝的幾條狗腿子,善於揣摩聖意的幾個大臣,例如監察院兩位大佬,段之介和秦檜,以及御史中丞何也,都明白一點,皇帝是肯定不會殺李寶的。

只是迫於朝臣的壓力,故意表現得非常憤怒。

他們當然要站出來爲李寶說話,這和是非忠奸沒有半毛錢關係。

只聽劉彥宗大聲道:“陛下,臣以爲蔡永令死有餘辜,不足爲惜!”

“劉御司此話怎講?”趙桓聲音一沉,眼睛卻是亮了起來,“蔡永令所治,政績頗佳,乃是朝廷功臣。”

“陛下,臣今日正巧有要事要奏,也正巧是關於泉州這位知府的。”

“哦,卿且說來。”

衆大臣冷眼看着這位劉御司,彷彿在說:戲精劉,你特麼今天又想幹什麼!

“據督察院的最新調查,這位蔡知府,在到任的七年間,有五十萬貫巨資來歷不明。”

衆人心頭一跳。

卻又聽劉彥宗繼續道:“這只是冰山一角,這位蔡知府還有一個身份,叫李三,名下有十五家商社,分別涉及到糧食、運輸、採礦、建築、酒樓、妓院、紡織、修路等等,每年流動巨資高達一千萬貫!”

一千萬貫是什麼概念?

靖康元年,朝廷一年的稅收也才八千萬貫!

劉彥宗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繼續道:“臣又查到,這李三,不僅僅與泉州多位富商交往甚密,與福州的多家富商亦有來往,本來生意人來往倒也正常,但這福建一位叫陳阿寶的商人,恰恰又是福建路轉運使蘇元慶的另一個身份!”

劉彥宗言罷,朝堂上已經是鴉雀無聲。

短短的幾句話,瞬間讓朝堂的氣氛凝固住。

衆大臣小心翼翼望去,卻見皇帝的臉上已經烏雲密佈。

新政中明確規定,官員一律不允許私自從商。

就說這廣州之亂,便是商賈管控不利,皇帝欲誅滅陳氏九族,東京城的官員們嚇得各自回家檢查。

這事纔過去幾天,現在福建路居然冒出這麼大的事來。

有的大臣已經全身冒冷汗了。

蔡永令殺不殺得?

當然是罪該萬死了!

但這大宋的朝堂上,也有一身清廉的硬骨頭。

例如這張叔夜,他此時就敢站出來道:“即便蔡永令觸發國法,亦該由朝廷處置,由陛下聖裁,絕不是李寶能殺!”

顯然,其他大臣也贊同張叔夜所說。

但畢竟蔡永令範瞭如此大罪,衆大臣也已經底氣不足。

就說陳暘,雖說是新接的參知政事的攤子,但蔡永令好歹是他的直屬下屬,這範了這麼大的事,他這個上司可是要擔責的。

不過,他畢竟剛上任,就算擔責,也要遠在上京的唐恪來背鍋。

但唐恪又有治理北地的重任,按照官場的甩鍋傳統,這事最終還得甩鍋到已經離開中樞的徐處仁身上。

不過無論怎麼甩鍋,大臣們現在都不敢再隨便爲蔡永令說話。

不然惹了一身騷,得不償失了。

眼看這局面又要僵持了,虞允文出列道:“陛下,眼下重中之重是平復廣州之亂,臣以爲李相公所言極是,蔡永令延誤軍機,死罪,李寶擅殺朝廷大臣亦有罪,待他平復廣州之亂,功過相抵。”

他說完,又對其他大臣道:“諸公,吾等爲國之重臣,當以大局爲重!”

宗澤道:“大相公所言極是,蔡永令、蘇元慶涉及之事乃行政內事,當由督察院查辦,前方軍情緊急如火,吾等便不要干涉李寶了。”

此時,再無他人反對,連張叔夜也不再說話。

皇帝站起來,蹙着眉頭,沉聲道:“劉彥宗,給朕好好查辦福建之事,若有半點差池,朕要你的腦袋!”

“臣遵旨!”

言罷,皇帝悻悻離開,留了一羣沉默不言的大臣在大殿中,各自尋思起來。

第四百五十九章對噴第六百四十一章第五百一十六章這麼想死的嗎?第四百二十四章草原上的風雲,岳飛西進第八十六章下任務第二百二十八章是誰給的你們膽子!第二百三十二章活着不好嗎?第三百七十二章趙佶的反擊(第二更,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一章鐵浮屠出現了第六十四章進駐太原府第四百三十九章宋金之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五十六章腹背受敵的皇帝?第五百七十六章一箭雙鵰的事第六百一十八章遼國皇帝耶律大石第四百五十一章正面的殲滅戰,李寶滅三佛齊第三百五十六章張記布行狀告華興商社第二十章金軍的伐宋策略第四百三十三章消滅蠻族有生力量第七百零九章大結局第二百六十五章逼問朕手中劍利否!第一百章仁慈的皇帝?正直的大臣?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戰略第一百六十章岳飛破城第四百三十九章宋金之戰,一觸即發!第四百四十一章這個小國開始作死第十六章人心第五百五十八章滅注輦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六十二章賊人!休傷我主!第一百五十一章江寧府轉運使第三百五十七章華興紡車案(六千字大章)第五百四十一章趙昚獻計第五百八十三章大宋的底氣第二百二十三章改田爲桑,百姓無活路?第六十四章進駐太原府第五十四章賣女兒的韓禮先第二百四十五章天子的心思第二百八十二章皇帝親征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第八十一章滿朝皆言斬?第五百五十一章換血第六百一十三章議政第六十九章節操被狗吃掉的君臣第五百零三章被罷免的太宰第五百四十一章趙昚獻計第四百四十八章打穿新航線,大宋的海上霸主之路第二百四十章皇帝的意志!秦州大清洗!第五百七十四章趙昚的毒計第二百六十八章岳飛回京,韓世忠河北剿匪第四百九十五章攻佔豐城第四百九十六章捉拿完顏兀朮第三百三十章皇帝又不是保姆!第四百三十一章萬民同心,中華永固第六百七十章哨兵第三百零三章西北兵峰,決戰前夜!第二百三十二章活着不好嗎?第三百三十八章使者是在質疑朕?第三百六十三章風雨已來!第四十三章爾等與朕一道斬殺金賊,不死不休!第四百一十七章駐兵高麗,海陸包圍金國第一百八十七章啓動反間諜行動?第五百五十四章柔嘉表白第二百八十章邊關告急,党項三十萬大軍南下!第六百七十四章活捉蕭朵魯不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四百六十四章金國又玩政變?第三百四十八章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第八十八章海貿可圖第三百七十章皇帝的肩膀!(第四更,求訂閱!!!)第三百九十章紅薯的逆襲!(第三更!求訂閱!)第六百零八章趙諶的婚事第七十八章朕來說幾點第五百零二章變局第七十三章國難日第一百零五章洛陽暴走第三百一十八章殺雞儆猴第四百九十二章岳雲對戰鐵浮屠!第六百五十三章七河霸主第一百零六章押解京師第七十八章朕來說幾點第三百零八章神武軍的衝擊第四百一十二章追殺欲卜魯第三百四十章宋金遼的新局面(六千字大章)第三百九十四章對占城宣戰(第四更,求訂閱!)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第四百九十五章攻佔豐城第五十三章上兵伐謀!第六百三十四章線索第四百一十七章駐兵高麗,海陸包圍金國第六百三十五章武大郎?第二百一十四章隱元社的黑手!第九十七章太學生逼宮第一百五十六章腹背受敵的皇帝?第五百四十一章趙昚獻計第九十四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二十九章耶律大石VS塞流柱聯軍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三百五十七章華興紡車案(六千字大章)第十二章朝堂殺大學士第六十章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
第四百五十九章對噴第六百四十一章第五百一十六章這麼想死的嗎?第四百二十四章草原上的風雲,岳飛西進第八十六章下任務第二百二十八章是誰給的你們膽子!第二百三十二章活着不好嗎?第三百七十二章趙佶的反擊(第二更,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一章鐵浮屠出現了第六十四章進駐太原府第四百三十九章宋金之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五十六章腹背受敵的皇帝?第五百七十六章一箭雙鵰的事第六百一十八章遼國皇帝耶律大石第四百五十一章正面的殲滅戰,李寶滅三佛齊第三百五十六章張記布行狀告華興商社第二十章金軍的伐宋策略第四百三十三章消滅蠻族有生力量第七百零九章大結局第二百六十五章逼問朕手中劍利否!第一百章仁慈的皇帝?正直的大臣?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戰略第一百六十章岳飛破城第四百三十九章宋金之戰,一觸即發!第四百四十一章這個小國開始作死第十六章人心第五百五十八章滅注輦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六十二章賊人!休傷我主!第一百五十一章江寧府轉運使第三百五十七章華興紡車案(六千字大章)第五百四十一章趙昚獻計第五百八十三章大宋的底氣第二百二十三章改田爲桑,百姓無活路?第六十四章進駐太原府第五十四章賣女兒的韓禮先第二百四十五章天子的心思第二百八十二章皇帝親征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第八十一章滿朝皆言斬?第五百五十一章換血第六百一十三章議政第六十九章節操被狗吃掉的君臣第五百零三章被罷免的太宰第五百四十一章趙昚獻計第四百四十八章打穿新航線,大宋的海上霸主之路第二百四十章皇帝的意志!秦州大清洗!第五百七十四章趙昚的毒計第二百六十八章岳飛回京,韓世忠河北剿匪第四百九十五章攻佔豐城第四百九十六章捉拿完顏兀朮第三百三十章皇帝又不是保姆!第四百三十一章萬民同心,中華永固第六百七十章哨兵第三百零三章西北兵峰,決戰前夜!第二百三十二章活着不好嗎?第三百三十八章使者是在質疑朕?第三百六十三章風雨已來!第四十三章爾等與朕一道斬殺金賊,不死不休!第四百一十七章駐兵高麗,海陸包圍金國第一百八十七章啓動反間諜行動?第五百五十四章柔嘉表白第二百八十章邊關告急,党項三十萬大軍南下!第六百七十四章活捉蕭朵魯不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四百六十四章金國又玩政變?第三百四十八章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第八十八章海貿可圖第三百七十章皇帝的肩膀!(第四更,求訂閱!!!)第三百九十章紅薯的逆襲!(第三更!求訂閱!)第六百零八章趙諶的婚事第七十八章朕來說幾點第五百零二章變局第七十三章國難日第一百零五章洛陽暴走第三百一十八章殺雞儆猴第四百九十二章岳雲對戰鐵浮屠!第六百五十三章七河霸主第一百零六章押解京師第七十八章朕來說幾點第三百零八章神武軍的衝擊第四百一十二章追殺欲卜魯第三百四十章宋金遼的新局面(六千字大章)第三百九十四章對占城宣戰(第四更,求訂閱!)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第四百九十五章攻佔豐城第五十三章上兵伐謀!第六百三十四章線索第四百一十七章駐兵高麗,海陸包圍金國第六百三十五章武大郎?第二百一十四章隱元社的黑手!第九十七章太學生逼宮第一百五十六章腹背受敵的皇帝?第五百四十一章趙昚獻計第九十四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二十九章耶律大石VS塞流柱聯軍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三百五十七章華興紡車案(六千字大章)第十二章朝堂殺大學士第六十章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