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

[431]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

431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

431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大結局

李雲來自領兵到此朔方城,時值深秋;而朔方城此地水多草茂,盡目而望,四處皆是高原;只見散牧的牧人放牛羊與藍天碧草之上。秋風吹拂着草原上的草低伏於地,李雲來已獲悉突厥人引兵來救朔方城;一早就派出了流星探馬,是半個時辰回來稟報一次;已做到準確的掌握住突厥人大軍的動向。唐軍也就出了離朔方城,有二十里地的距離;就看到前面皁雕旗高高的飄揚,緊跟着就見煙塵揚起;馬蹄聲陣陣不絕於耳。

李雲來用手中的三尖兩刃銀蛇槍,點指着遠處的高闕那塊丘陵地帶;對着一旁的蘇定方吩咐道“定方你帶一千騎兵與本王繞過那處丘陵,迎頭痛擊與突厥人,但許敗不許勝,一定將這些人引到這裡來;王君可,尉遲恭,秦用,你等各領三千精兵,埋伏於四處;但等見我這裡槍聲一響,即可揮兵殺出;都記住了,此戰不要俘虜。”李雲來吩咐完了,是揮手令這羣人下去,各去準備出去應戰突厥人。

蘇定方帥着一千騎兵風馳電掣一般,就繞過了那處山丘地;到了高闕這個地方,正好看到突厥的騎兵已經奔到了近前。蘇定方揮動銀槍往兩邊一擺,對着手下的騎兵喝令道“站成一縱,與本將穩住;待等本將吩咐,纔可出陣廝殺。”頓時瓦崗的騎兵們雁翅形在草原上展開來,各個手中得刀放在肩頭之上;眼睛透過面上的鐵面罩,望着對面,那些正縱馬奔過來的突厥騎兵們;是靜靜等候,並無人有一絲的慌亂。

此時的蘇定方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面奔過來當頭的那個突厥人的臉;這才把大槍往下一落,高聲喝令道“出陣。”一聲喊完,早已經是策馬奔出本陣;直朝着對面那打頭的突厥人奔過去。

對面的那個突厥人,此時也看到了奔過來的蘇定方;卻把嘴一撇,也舉起手中的彎刀。正待要對着來的這員悍將喊一聲什麼?卻被蘇定方早就一槍刺落於馬下;蘇定方是縱馬往突厥人的陣中衝殺而去,身後跟着的一千騎兵,是寸步不落的緊隨其後;一千把長刀,硬生生地,將面前這隻突厥人馬給割成兩半。突厥的騎兵,死者不計其數。

等到突厥的將領醒過味的時候,蘇定方早已頭也不回的率隊離去;就如同一道旋風一般刮過,只是這蘇定方催馬帶着全軍行了一段路之後;卻又紛紛的帶住坐騎,回頭對着這面的人突厥人擠眉弄眼;是紛紛的以各種面上表情,和一些突厥人聽不懂的言辭,問候着突厥人的女(性)親屬,嘲笑着這隻草原上高傲的雄鷹。

突厥人的將領一見是勃然大怒,轉身揮動手中的彎刀;對着身後的衆多突厥人騎兵,吼了幾句突厥話;便將刀朝着對面的蘇定方一指;突厥騎兵們一聲震天動地吼叫聲響起來,是齊抖馬的絲繮;奔着蘇定方這一千騎兵,就惡狠狠地撲將過來。

蘇定方一見,已經將突厥人的火勾起來了;是對着身後的騎兵們高喊一聲“弟兄們扯呼。”說完了早已縱馬奔下了高闕這塊丘陵之地,緊催着戰馬,奔着李雲來這面佈置好的大陣而來。

身後的突厥人騎兵,眼見着蘇定方越奔越遠;紛紛得將角弓取出來,略微的揚起,朝着蘇定方這面就拋射過來。羽箭一陣陣的撒在騎兵和戰馬中間,不時地有人中箭落馬;被後面奔過來的突厥人的戰馬,踩得骨斷筋折死於非命。

可蘇定方這些人,卻並無人顧得上這些;只是低伏在馬背之上縱馬馳騁着。突厥人的野(性)完全被勾了起來,有的晃着手中的彎刀;一把將身上的上衣扯掉,怒聲的吼叫着;看其意思如果要能抓到這蘇定方這撥人的話,肯定不會輕易讓其死去。

李雲來等人駐馬觀看着,眼前那一望無際的草原之上;一條黑線,如錢塘江的大潮一般席捲而至;漸漸地越來越近,前面緊奔馳着的正是蘇定方等人,一邊往前策馬狂奔;一邊偷眼看着身後的突厥人與自己的距離。“夏逢春,讓火器手準備好。”李雲來舉起千里鏡,眼望着那一片狂暴的戰馬;往前怒馳着。蘇定方終於將突厥人引進了李雲來得伏擊圈,而蘇定方帶着人,在場中央畫了一個圈;帥着人奔到了李雲來中軍的背後,等着全盤反擊的時候。

“弩箭手,往前一步;揚射。”李雲來放下千里鏡,對着身邊的人吩咐道。秦瓊等人到也明白,此是一戰而挫其銳氣;待將其來勢消磨一些之後,就更好收拾他們了。

一排排的弩箭手,從火器手的身邊空隙處邁步而出;將弓弦上好了,就對準了面前這羣突厥人。“射。”秦瓊替李雲來下令道;立時天空中就下起了一道道箭雨,密集的箭矢,在突厥人的前面,構成了一座牢不可破的防線;突厥人紛紛被羽箭射翻到馬下,一匹匹無主的空馬,在戰場上漫無目的奔跑着。

“撤步弩箭手,退至火器手背後。”秦瓊高聲的,對着前面弩箭手傳遞着命令。隨着弩箭手的退後,突厥人終於緩過氣來;立刻又瘋了一般,往中軍撲過來。

“第一輪散射。”夏逢春望着眼前這幫子,猶如野人一般頑固不化的突厥人冷冷下令道。砰砰砰砰,一排排的白煙伴隨着清脆的槍聲,響在這片大草原上;在半空中迴盪着。無數的戰馬,在槍林彈雨之中馬失前蹄;撲翻在地,將馬上的突厥人給慣了下來。一排的火槍放完,緊跟着前面火槍手們蹲下身子;後面的隨即又是一陣的亂槍。

幾輪的火槍過後,戰場上的突厥人已經辨不清東南西北了;都將注意力放在了身下,已被槍聲驚得變得狂暴的戰馬身上。

“殺。”四面八方立時驚天動地的響起了,一聲聲震天的喊殺之聲。無數的戰馬奔馳過來,轉瞬之間就已將這些突厥人淹沒在當中;此時的突厥人,就好像是漂流在湍急的河水中的,一片小小的落葉一般;身不由己的被裹夾着,在混亂的戰場上被拋過來;再一次又被狠狠地擊落下去。可以說這是一次力量懸殊的戰爭,突厥人並沒有認清楚眼下中原的形勢;也錯估了李雲來的底線。戰鬥從打響到結束,不過是一炷香的時間;最後的戰場上,到處都是伏屍一片。處處都是無主的戰馬,在悠閒地啃着地上的青草。

戰鬥結束之後,李雲來吩咐蘇定方和尉遲恭;帥着人馬跟那些契丹人,去襲擊突厥人駐紮在(陰)山的老營。等這些人走了以後,李雲來是帶着人折返朔方城。

此時的朔方城已然處於唐軍的掌控之下,至於那個只當了一天王爺的,倒黴的樑王樑洛仁;已被將首級砍下,號令與朔方城的城頭旗杆之上;而那位不得善終的樑師都,李雲來對其到極爲憐憫;吩咐人給他弄了一副薄棺,就近城外,隨意的尋一處葬了了事。

貞觀三年秋,雲來與朔方城城頭上頒下御詔;將朔方城改名爲夏州。而使李雲來始料不及的是,薛延陀的首領夷男原本附順於突厥人;因見突厥人勢以弱;乾脆是揚言投奔了大唐國,率衆與遠路奔襲而來的蘇定方和契丹人部落;竟然組成了盟軍,一舉將突厥人擊潰;最後的突厥人是紛紛的投降與大唐國,做了順民。而突厥人的地盤,也被李雲來給重新劃分成了州府,一共設立了十二州,置定襄,雲中二都督府。同時在歸降過來的突厥人當中,任命阿史那思摩爲北開州都督,統轄頡利舊部,阿史那蘇尼失爲北寧州都督。 此時突厥人已定,而其他的民族部落,也紛紛的表示向唐朝歸順;同時上表,尊稱李雲來爲天可汗。使的李雲來的威望籠罩四海,聲望日隆;同時野心也更加地大了起來。

而就在李雲來開始動身,(欲)往襄陽而來的時候;使其沒有料到的是,襄陽王是主動撤番號,上表請降。這一下到使得李雲來減免了不少的麻煩,又特意下了一道詔令,讓其到長安來;又加封其爲安順候。而李雲來則帶着文武羣臣回奔長安。

轉眼貞觀三年的十月到了,李雲來又接到了由遼東發來的捷報;得知了小將薛仁貴和雄闊海,外加上青石道人;竟已將遼東四郡收復,將高句麗人徹底趕出了遼東;一直攆到了長白山,將其趕到了朝鮮。

而那位跑到朝鮮的李世民,與薛仁貴逼近平壤的時候;竟然發動宮廷政變,其內披棉甲,暗藏利刃,在與高元商議如何與李雲來能夠協商,令其不至於將朝鮮給滅絕了的時候;是將高元刺殺於大殿之上,隨行的五百勇士在劉宏基的帶領下;很快就平滅了叛亂,李世民也如願以償的在朝鮮登基;做了大韓帝國李氏王朝的頭一任皇帝。

同時冊封文武羣臣,又加封長孫娘娘爲國母;皇子李治,爲皇太子。可好景不長,轉眼薛仁貴和雄闊海外加上青石道人這三個殺星 就將百濟和斯洛統治的新羅兩個小國給平滅掉;兵鋒直指平壤的高麗國,和李世民這位登基不久的皇帝。李世民此時是憂懼於心,一病不起;皇太子便於危難之時,開始監國理事;頭一件事,就是向長安的李雲來投遞順表,自稱爲臣,懇請李雲來能夠退兵;並聲稱是年年進貢。

李雲來接到了這封,由薛仁貴轉遞而來的順表之時;到有一些猶豫不決,若是下令繼續進軍的話;無疑肯定會將朝鮮整個拿下來,可對於這位昔日的競爭對手李世民;李雲來倒不想讓其這麼過早的結束政治生涯。畢竟有這麼一個對手在一旁總是能提醒着自己,時刻不要放鬆防範之心;可以起到警醒。

李雲來最終,做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吃驚不已的決定;冊封李世民爲朝鮮第一任國王,承認了朝鮮爲大唐帝國的藩屬之國。

貞觀三年十月一日,李雲來正式宣佈,大唐帝國建立;由此開始,一個讓世界吃驚的龐大的帝國就此誕生。周圍的藩屬國紛紛的派來使臣,一是納貢,二是向大唐帝國呈上降書;表示願意永遠依附於大唐帝國。

李雲來也是大封功臣,並在長安建了一座凌煙閣,用來紀念那些戰死的心腹愛將;頭一名,就是羅成,第二名藍天畢,第三名樑士泰,第四名王伯當,第五名尤俊達等等。同時封秦瓊爲胡國公,徐茂公爲英國公;雄闊海爲護國公,伍雲召爲開國公,伍天錫爲義國公;程咬金爲盧國公,蘇定方爲宋國公,鄂國公尉遲敬德,閭國公謝映登,殷國公羅士信,房玄齡爲樑公,魏徵爲鄭公;萊公杜如晦,陳國公侯君集,永興公虞世南,中興公夏逢春,吉國公青石道人;而李靖被加封爲明王。羅成也被追封爲義勇王,李雲來又令人將羅成的家眷接到長安;認了羅成的兒子羅通爲義子,並讓其自即父位。同時對於手下的偏副將領也是大加封賞,並且昭告於天下,定這一天,爲開國日;以後是凡到了這個日子,便要舉國歡慶。

而李雲來又將這天下的州郡重新劃分了一遍,分天下爲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貞觀四年,全國共設360州,下轄1557縣。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設州、府,州、府下再設縣,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貞觀九年夏,李雲來令太子監國,由秦瓊,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幫襯着。自己則帥着蘇定方和返回來的薛仁貴等武將,駕新型的戰艦千艘以上;是浩浩蕩蕩遠赴重洋,開始新的征程。

靜怡的海面上,漂浮着無數的白帆;逐漸的遠去,向着那海的深處行駛而去。站在岸邊的太子和羣臣,極目的向遠處望去,只看見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天空混合爲一體,都分不清是水還是天.正所謂: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遠處的海水,在嬌豔的陽光照耀下,像片片魚鱗鋪在水面,又像頑皮的小孩不斷向岸邊跳躍 。而在那中間不斷起伏顛簸的白色的如羽(毛)一般輕盈的;就是大唐帝國的軍艦。.

本書大結局,謝謝諸位長期以來的關注。

三K,

425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120 巧斷謎案424 秦穆五羊皮買死百里奚221 牢霸之爭311 新文禮戰死69 神秘的羅少保123 反目成仇348 諜戰風雲203 太原遇妓48 三兄弟各奔東西319 八卦銅旗陣285 窮不怕322 程咬金收禮363 慘烈的戰爭下318 碟中諜計中計277 英雄出自少年236 漂亮的女海盜137 機械終結105 揚帆出海196 獻妹換官425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377 高郵大戰中199 斬來滬兒109 神秘女人378 高郵大戰下148 挑鐵滑車120 巧斷謎案65 秦瓊初到北平府263 偷皇帝的老婆187 五虎八狼將176 李門女將373 爭奪玉璽376 高郵大戰上128 一劫皇槓248 衝冠一怒爲紅顏299 夜襲虎牢關334 無名之墓260 未來與現在341 鬥智204 施美人計322 程咬金收禮99 廢莊捉鬼26 招兵131 無妄之災249 裴元慶二番出世211 玉女守宮砂355 瓦崗的保衛戰114 欲建兵制62 李雲來認父227 程咬金的法寶414 天下之戰165 離魂之症428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22 麒麟山上三結義114 欲建兵制67 三英相聚216 一字長蛇陣上92 尋雄闊海414 天下之戰373 爭奪玉璽247 她是我的老婆375 愛美女不愛江山115 神秘寶藏208 義奴崑崙127 絕世神兵242 原來她竟是高麗公主424 秦穆五羊皮買死百里奚38 李雲來大戰楊林白素花仗義救雲來51 李雲來路經掛錘莊263 偷皇帝的老婆190 楊林賣馬下106 海上大戰2 一遇五虎將377 高郵大戰中307 巾幗女將聚會296 戰虎牢關313 連敗瓦崗261 萬箭攢身144 決戰雁門關下266 天命所歸7 比武386 魔鬼面容69 神秘的羅少保337 迷失幻境58 李雲來初會少保羅成18 一幫花癡女驚走李雲來124 一箭成仇314 滅門之禍317 廣納美女283 微服出行326 長河落日圓117 倭寇倭奴244 不娶硬嫁174 咬金奪關50 李雲來拐騙醫聖孫思邈228 羅成破陣268 瓊花敗大隋亂392 霍州之屠305 倒搭之女83 收尉遲恭
425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120 巧斷謎案424 秦穆五羊皮買死百里奚221 牢霸之爭311 新文禮戰死69 神秘的羅少保123 反目成仇348 諜戰風雲203 太原遇妓48 三兄弟各奔東西319 八卦銅旗陣285 窮不怕322 程咬金收禮363 慘烈的戰爭下318 碟中諜計中計277 英雄出自少年236 漂亮的女海盜137 機械終結105 揚帆出海196 獻妹換官425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377 高郵大戰中199 斬來滬兒109 神秘女人378 高郵大戰下148 挑鐵滑車120 巧斷謎案65 秦瓊初到北平府263 偷皇帝的老婆187 五虎八狼將176 李門女將373 爭奪玉璽376 高郵大戰上128 一劫皇槓248 衝冠一怒爲紅顏299 夜襲虎牢關334 無名之墓260 未來與現在341 鬥智204 施美人計322 程咬金收禮99 廢莊捉鬼26 招兵131 無妄之災249 裴元慶二番出世211 玉女守宮砂355 瓦崗的保衛戰114 欲建兵制62 李雲來認父227 程咬金的法寶414 天下之戰165 離魂之症428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22 麒麟山上三結義114 欲建兵制67 三英相聚216 一字長蛇陣上92 尋雄闊海414 天下之戰373 爭奪玉璽247 她是我的老婆375 愛美女不愛江山115 神秘寶藏208 義奴崑崙127 絕世神兵242 原來她竟是高麗公主424 秦穆五羊皮買死百里奚38 李雲來大戰楊林白素花仗義救雲來51 李雲來路經掛錘莊263 偷皇帝的老婆190 楊林賣馬下106 海上大戰2 一遇五虎將377 高郵大戰中307 巾幗女將聚會296 戰虎牢關313 連敗瓦崗261 萬箭攢身144 決戰雁門關下266 天命所歸7 比武386 魔鬼面容69 神秘的羅少保337 迷失幻境58 李雲來初會少保羅成18 一幫花癡女驚走李雲來124 一箭成仇314 滅門之禍317 廣納美女283 微服出行326 長河落日圓117 倭寇倭奴244 不娶硬嫁174 咬金奪關50 李雲來拐騙醫聖孫思邈228 羅成破陣268 瓊花敗大隋亂392 霍州之屠305 倒搭之女83 收尉遲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