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兵威衝絕漠殺氣凌穹蒼

回到隋唐當皇帝 [瓦崗羣英會] 423兵威衝絕漠,殺氣凌穹蒼

等李雲來一行人到了州府的衙門,李雲來搶先下了馬;並於這王圭親自是牽馬墜蹬。而這王圭倒也心安理得的,並沒有像尋常的大臣一般,一見李雲來親手給其牽馬墜蹬;就惶恐不安。

這位是安之若素,就這樣堂而皇之的下了馬;卻並沒有邁步就走,反而是回頭對着李雲來言道“唐王何時變作馬伕了?此皆是馬伕所爲,各人應各司其事;莫非唐王認爲,爲其牽馬墜蹬就能把國家治理好了麼?就能夠請來真正的賢良了麼?昔有武侯親拉車與姜尚,後換來八百年的基業;只可惜臣非是姜尚那般賢明之人,所以此事不做也罷;唐王還是與老夫安置一處休息的地方,也好於明日啓程趕赴洛陽去。”這個王圭到真是不客氣,對於李雲來所爲,是根本就不知道隱晦一些。其實這時身邊,也就有程咬金和崑崙奴二人;故此這王圭倒也沒有十分的在意。

李雲來是親自使人,給王圭安排好了住處;本想着給這老頭在安排兩個侍姬,也免得萬一他孤枕難眠;可猶豫再三,還是把這個主意扼殺於萌芽之中;主要還是怕引起王圭的反感來。

虎牢關可能是因爲依山傍水的緣故,所以一早晨,這空氣十分得清爽;並且還帶着微微的水汽,畢竟這裡離着黃河和汜水十分的近;而這倒讓李雲來感到很是舒服,因在那個世界之時,自己也住在山東的濱海城市;一早上就可以聞到略微有一些鹹的海風味道。在這一點上,虎牢關使得李雲來竟生出一種熟悉的感覺。

一早上,幾員大將就開始整頓隊伍;押着劉黑闥和一些其手下的高級將領,是趕奔洛陽城。這一回,連帶着軍校們也是饒有興趣的觀光着,路過的一山一水;便好似戰爭業已結束,天下也已得到了統一一般。

李雲來與王圭是並馬而行,二人閒話着,這大隋是因何而亡?而李雲來又當從其中領悟到什麼?這王圭可說得上是博學多才,怪不得是連中三元的人才;其鄉試中瞭解元,會試中了會員,殿試中了狀元;而這正是楊廣,最初改革科舉制度開始的時候;自然對着頭一個狀元是倍加恩寵,而這王圭倒也與楊廣也是相得益彰;君臣在楊廣最初登得帝位之時,處的還算是十分的融洽;只是後來楊廣就變了,有一些急功近利,並且是好大喜功;總想着一下就做出一番,使後世稱頌不已的事業;也好能讓自己被人們勒石以記。王圭自然對其是苦苦的勸解,而因王圭不懂逢迎之道;又得罪了當時的第一大臣,楊素,最後落了一個丟官罷職的結果;而這還是有人爲其求了情,否則是必死無疑;經此一事之後,王圭是就此打消了,再度出仕的念頭;老老實實的經營起酒館來,結果是陪得自己,成日的都要吐幾鬥血;卻也不改初衷,還是一如既往。

李雲來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只是這王圭卻言不必着忙;只要一到的城下,這王世充肯定是出城前來納降與你。聽這王圭說的有板有眼的,李雲來到也不好再堅持自己的意見;只得聽了他的,讓軍隊始終是均速前行。

洛陽牡丹甲天下,並且老祖宗伏羲就是於此處演變的河圖洛書;將之成型爲八卦。而在歷代此處都有過被作爲國都的時候。尤其是北魏,還在此處建了一座,後來聞名於世的建築;龍門石窟。眼下的李雲來正督率着軍隊路徑龍門石窟。

李雲來騎與馬上,仔細的打量着離這不遠處的龍門石窟;就看那些菩薩和飛天的塑像,可以說是塑造的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更使李雲來嘖嘖稱奇的是,這些東西居然都是彩繪;想來這個時候,還沒有被破壞得太多。記得前世的時候,那位未來的老婆總是想讓自己陪着她,到此處來看看龍門石窟;可總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得成行。

李雲來心潮翻涌,眼望着龍門石窟感慨頗多;到使得王圭在一旁是大惑不解。他只擔心這位有道明君,可千萬莫要過於信佛禮佛纔好;否則的話,便會使這天下的人都跟着這般的做起來,最後後果不堪收拾。而李雲來不止是想看看龍門石窟,他此時心中,還升出另一個想法來;只是不便於在行軍途中言講出來。只是暗暗的打定了主意,令軍隊加速行程;趕赴關林。而此關林,便是傳說中關羽的首級所葬之地。

到了關林之後,李雲來是令軍隊且停下來暫做歇息。帶着謝映登與侯君集,程咬金和崑崙奴;是經到了關林中的關廟這裡,帶着手下與關聖帝君恭敬地行過禮之後;又與廟上的廟祝,捐了一筆銀子;喜得廟祝,是連聲的稱讚不絕。畢竟這關帝廟的香火,不算十分的興盛;根本就不增見過有人來捐銀倆,而且還是如此大的一筆銀兩。自然如供活佛一般對待這幾個人。

李雲來出了廟中,是繼續令軍隊開拔;這幾千人走了有半個月之久,可比趕赴虎牢關的那個時候,慢的太多了。終於這一日清晨,趕到了洛陽城下;剛到離着城前不遠的大營處,就聽得瓦崗聯營的前面;一陣陣得,喊殺之聲驚天動地的響起來。

李雲來急忙得催馬奔到陣前,擡頭望去,正見大帥和軍師喝令手下的軍校往上攻城。瓦崗的軍校悍不畏死,個個手持盾牌和長刀;伴隨着攻城的投石車,所不斷髮出的石頭;是如同潮水一般往城上攻去;就見雲梯林立,那雲梯上不斷有人墜落下來,又有人不斷地登上去;兩面的戰鬥,正是十分的激烈之時。

而唐軍的神威大炮,李雲來不知道徐茂公和秦瓊因何不用?還有自己的那些炸藥,可以說很容易就能力克洛陽城;只要把炸藥一點,這座城池也就此灰飛煙滅;倒也省下了不少的人,畢竟連年戰爭;人是這戰爭裡的最爲寶貴的資源。

不等李雲來開口吩咐下去撤兵,就見王圭衝着自己擺了擺手;然後是催馬到了切近,低聲對着李雲來言道“唐王當先打痛了城上的王世充,其才能真心實意的歸降於唐王,否則就恐再有反覆之變。李雲來心說,打痛了王世充還不知得死多少人呢?正待要對其解釋一下自己的意思,卻聽得身後,一陣的鑼聲響了起來。聞鼓必進,聞金必退;就見眼前這些軍校,又好像退了潮的海水一般;回捲到自己的陣前,又列隊站好,等着下一次的衝鋒。

王圭倒沒有想到,這瓦崗軍校竟然如此的快速;且陣腳也並不增有一絲的打亂;可說軍紀嚴明。只見徐茂公催馬到了李雲來的馬前,在馬上對着李雲來一抱拳;開口言道“主公回來得到真是的巧,我等正欲強攻洛陽城,最初想用大炮或者是火藥;只是元帥說此城的歷史久遠,並說主公對此城,有一番割捨不了的情誼;不可破壞了此城,故此最後臣只好用人來堆;只是剛剛下令,主公便回來了;倒也免得軍隊的損失了。”徐茂公侃侃而談,到不增注意到一旁的王圭;其實就算是注意到了,這徐茂公也並不認識這王圭。

“哦,卻是在孤,沒有去虎牢關之前與大帥說過;洛陽城最好能和平降服與他,免得被戰火給毀了。此番我已將劉黑闥解到此處,來人將劉黑闥的牢籠車趕過來;讓城上的王世充來認一認,並且告訴他一聲;若是再不出來請降的話,那就不必再出來了;即使以後再想請降的話,本王也不照準,屆時必以非常的手段對之。”李雲來說完了,是冷冷的盯着洛陽的城頭上。

身邊的軍校將車子趕到了城前,並且有人將李雲來的話,又對着城上的人複述一遍。而此時的洛陽的城頭之上,衆軍校也早就厭煩了眼前這般日子;成日間緊張兮兮的,便連睡覺,都得一隻眼睛閉着,一隻眼睛睜着;生怕在自己睡熟的時候,唐軍就此攻入了洛陽城。

而站在敵樓前的王世充,眼望着城下的那輛木籠囚車;心如死水,請知道,自己眼下已是大勢已去;再無回天之力了。便對着手下的軍校吩咐了一聲“打開城門,歡迎瓦崗軍入城;等等,還是本王親自下城去與他說得好。”可沒等王世充挪步,早就惱了身邊的一員大將;是氣淋淋的站出來,對着王世充請令道“大王且慢,小將願意出城,與唐軍的大將決一生死;還望王爺能夠允許。”說完了,是插手施禮。

王世充看了看眼前這員大將,正是威武將軍王仁則。不免心中十分的欣慰,所謂亂世顯忠臣;看這王仁則此舉,也算是忠臣了;只是有些擔心,一旦他獲准出去與瓦崗大將交戰;若是敗了的話倒沒什麼,只是萬一勝了的話;就恐怕會遭到瓦崗軍最嚴酷的報復。

王世充一時到有一些茫然不決,不知道自己如何辦纔好?王仁則眼見着王世衝也沒有一個準主意,乾脆也不在於其多廢話了;是撩戰袍就下了馬道,到了城門前,翻身上了坐騎;手裡提着一隻長槍,喝令手下打開城門;是一馬當先就衝出了洛陽城,身後卻是一個兵都沒有帶;就是想單人獨騎,挑戰與瓦崗得上將來的。

此時李雲來頗有些驚訝,也不知道這洛陽城裡的王世充,哪根神經搭錯了?竟敢還派出大將前來挑戰於瓦崗軍,莫非就不懼自己,因此而對其洛陽城展開報復?

李雲來回首望去,卻正好看到了五虎上將裡的蘇定方;便對其點點頭吩咐道“定方去將這個人的人頭,與本王取回來;本王倒要看看,這洛陽城裡還有多少的大將可派?”說完了,取出千里鏡,就準備好好的觀看一把,一會洛陽城下的這場大戰;只要蘇定方給對方立了一個下馬威,就可促使其早一些開城投降於己。

“末將得令。”蘇定方一語說完了,是拍馬舞槍就衝出了本陣;轉眼就到了王仁則的眼前。王仁則正欲張口問一句,來將是誰?報上名來這一套場子活,可就見蘇定方是手起一槍。

只聽得撲哧一聲,一槍就把王仁則給紮了一個透心涼;死屍是翻身栽倒於馬下。因爲李雲來有令,必須還要將這顆首級給帶回去。所以蘇定方催馬到了死屍的跟前,是翻身下馬抽出寶劍,就在洛陽城下,把王仁則的腦袋切下來;提與手中,然後是縱身上馬;催馬就回了瓦崗軍的大陣;將首級交與一旁的軍校,號令與高杆之上;便回到李雲來的面前對其覆命。李雲來心中滿意十分,對着蘇定方誇讚道“定方便是孤家的趙子龍,只要你一出馬必是獲勝。”說完了是合不攏嘴的笑。

只是竟沒有看看,周圍的幾員大將;都變的臉色不好看起來。李雲來說完這句話,也知道自己說錯了。急忙的對着周圍的大將笑了一笑,卻在沒說什麼?眼下就只等看這王世充會怎樣做了?

王世充在城頭之上看得真真亮亮的,看到王仁則,竟然在人家的馬前,連一個回合都沒有走過去;就被人家一槍給挑了,並且砍下人頭,號令與全軍。看來如果自己再執迷不悟的話,很有可能的,是自己肯定被李雲來給生吞活吃了。

王世充恨恨地跺了一下腳,心說死的好,早就該死了;這等誤事的人渣敗類。是急忙的奔下城來,匆匆忙忙的令手下軍校將城門打開;手下的軍校看了看,眼前這位城中的唯一的一個主將,對其有一些不解。不知道他因何讓自己將城門打開?只是知道主將所言,必是有一定的道理;只是看着王世充竟沒有騎馬,也沒有隨身帶着兵刃。心中有些不解。

終於千年古城得城門被打開來,由城中列隊而出兩排人來;爲首一個人,正是老熟人。也就是那個在自己當初,剛剛穿越過來之時;就惦記着對自己來一個斬草除根的王世充。

李雲來催坐騎到了城門口,就見着王世充看到了李雲來催馬過來了;是規規矩矩的撩衣襟跪倒餘地。對着李雲來言道“臣見過唐王千歲,適才那員大將,並不是臣使之出去迎敵的;而是其自作主張,還望唐王莫要往心裡去;這是微臣的玉璽,獻與唐王,臣願意世世代代的臣服於大唐國。”說完了是徑自拜服餘地。

只要輸入-

338 躍馬橫槍75 收蘇定方366 原來她是楊廣的妃子328 打家劫舍386 魔鬼面容421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141 兵出雁門33 程咬金成立斧頭幫121 別離亦難399 霸王谷李元霸殞命下19 程咬金上山保明主李雲來制天降神火112 何去何從239 日本娘們296 戰虎牢關367 美人如玉劍氣如虹254 也有尊嚴130 夜御四女73 變故82 火燒營州303 尚師徒出家182 賭鬥瓦崗168 運河起義158 羣雄結義377 高郵大戰中50 李雲來拐騙醫聖孫思邈109 神秘女人111 不共戴天298 程咬金巧言尚師徒385 深夜私奔244 不娶硬嫁71 死戰330 請君入甕182 賭鬥瓦崗88 凱旋而歸71 死戰69 神秘的羅少保347 疑霧重重211 玉女守宮砂54 李雲來登擂會史大奈282 兵者詭道也399 霸王谷李元霸殞命下284 乞丐中的義士276 父子三人無遮欄大會i87 龍城飛將216 一字長蛇陣上51 李雲來路經掛錘莊125 楊林娶妻176 李門女將23 羣雄聚義麒麟山426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194 郎情妾意88 凱旋而歸340 潛伏204 施美人計140 多情帝王115 神秘寶藏322 程咬金收禮150 雪夜奇襲上309 鬥智設伏114 欲建兵制161 正月除夕430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406 得道真仙163 秦瓊賣菜96 單刀赴會89 進京面聖201 李元霸到28 再次兵出麒麟山266 天命所歸406 得道真仙417 置之死地而後生347 疑霧重重209 如花似玉256 李密85 赴鴻門宴217 一字長蛇陣中305 倒搭之女138 痛失愛將253 斬首行動117 倭寇倭奴375 愛美女不愛江山132 嫁禍之計256 李密3 二賢莊419 決戰虎牢關32 李雲來正式創立黑衣刺殺隊127 絕世神兵60 李雲來單挑十八將258 篡位得詭計152 雪夜奇襲下137 機械終結248 衝冠一怒爲紅顏177 車戰224 雙雄相會138 痛失愛將191 雙槍大將96 單刀赴會274 清幽道觀422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221 牢霸之爭
338 躍馬橫槍75 收蘇定方366 原來她是楊廣的妃子328 打家劫舍386 魔鬼面容421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141 兵出雁門33 程咬金成立斧頭幫121 別離亦難399 霸王谷李元霸殞命下19 程咬金上山保明主李雲來制天降神火112 何去何從239 日本娘們296 戰虎牢關367 美人如玉劍氣如虹254 也有尊嚴130 夜御四女73 變故82 火燒營州303 尚師徒出家182 賭鬥瓦崗168 運河起義158 羣雄結義377 高郵大戰中50 李雲來拐騙醫聖孫思邈109 神秘女人111 不共戴天298 程咬金巧言尚師徒385 深夜私奔244 不娶硬嫁71 死戰330 請君入甕182 賭鬥瓦崗88 凱旋而歸71 死戰69 神秘的羅少保347 疑霧重重211 玉女守宮砂54 李雲來登擂會史大奈282 兵者詭道也399 霸王谷李元霸殞命下284 乞丐中的義士276 父子三人無遮欄大會i87 龍城飛將216 一字長蛇陣上51 李雲來路經掛錘莊125 楊林娶妻176 李門女將23 羣雄聚義麒麟山426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194 郎情妾意88 凱旋而歸340 潛伏204 施美人計140 多情帝王115 神秘寶藏322 程咬金收禮150 雪夜奇襲上309 鬥智設伏114 欲建兵制161 正月除夕430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406 得道真仙163 秦瓊賣菜96 單刀赴會89 進京面聖201 李元霸到28 再次兵出麒麟山266 天命所歸406 得道真仙417 置之死地而後生347 疑霧重重209 如花似玉256 李密85 赴鴻門宴217 一字長蛇陣中305 倒搭之女138 痛失愛將253 斬首行動117 倭寇倭奴375 愛美女不愛江山132 嫁禍之計256 李密3 二賢莊419 決戰虎牢關32 李雲來正式創立黑衣刺殺隊127 絕世神兵60 李雲來單挑十八將258 篡位得詭計152 雪夜奇襲下137 機械終結248 衝冠一怒爲紅顏177 車戰224 雙雄相會138 痛失愛將191 雙槍大將96 單刀赴會274 清幽道觀422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221 牢霸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