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讓你作爲學術界的標杆
一機部確實沒錢了。
國財部和外貿委員會也差不多,在上級領導的指示下,他們把能擠出來的錢,基本都給了他們。
因此聽到關建民傳達李暮的話後,丘領導不禁有些頭疼。
這個面子不是他不想給,是實在沒錢啊!
農業是國計民生之本,這點大家都清楚,可現在是特殊時期,國際局勢風雲變幻。
沒有強大的基礎工業,他們如何抵禦虎視眈眈的列強。
辦公室內,丘領導沉默了片刻道:“你和李暮說,這件事情一機部會酌情考慮,只要有資金,一定第一時間投入化工廠的建設。”
這話就是在委婉的拒絕了。
關建民心領神會,微微鞠了一躬,便準備回去覆命。
然後就在這時,樑秘書匆匆地帶着一個人走了進來。
還沒靠近,就聽見一個人暢快地哈哈大笑聲:“老丘,我給你送錢來了。”
聽到這個聲音,丘領導眼神一亮,連忙迎出去,迫不及待道:“是O洲和M帝那邊的貨款過來了。”
他差點把這事給忘了,外貿委員會那邊雖然上次給完了能用的錢,但O洲和M帝那邊,可一直還賣着他們生產的東西呢!
聞言,董華興笑道:“不止呢,M帝那邊的愛國商人們,還有香江那邊的何家,向我們捐助了共計200萬的資金,加上銷售的利潤,總計有1000萬刀。”
“太好了,這筆錢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啊!”丘領導欣喜道。
有這筆錢,別說一個化工廠,就是三個也能建出來!
……
夏天越來越熱,京都的工業建設如火如荼。
越來越多適齡識字的青年,被從京都附近的鄉村召集,在考覈合格後,投入到這場大建設當中。
在秋季來臨之前,京都幾個鍊鋼廠試行的中小型頂吹氧氣轉爐冶煉成功,效率、產量和質量都得到巨大的提升。
一座容量爲80噸的定吹氧氣轉爐,連續生產24小時,鋼產量能達到1800-2200噸。
而100噸的平爐,一晝夜只能煉出300-400噸鋼。
6倍的巨大提升,在第一時間,登上各大報紙的頭條,在各大電臺反覆播報!
人們日報:“重大消息,我國鋼鐵冶金領域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幾大鍊鋼廠試行冶煉,鋼鐵產量有了足足6倍的巨大提升……”
廣民日報:“我國化工冶金研究所和京工院的科研工作者們披荊斬棘,歷盡艱辛,研製出頂吹氧氣轉爐技術……”
新夏社電:“應用最新的鋼鐵冶金技術後,我國的鋼鐵生產將徹底革除弊病,預計今年鋼鐵總產量,將超過1200萬噸……”
鋪天蓋地的宣傳,幾乎席捲全國,成爲大街小巷最熱門的話題。
……
一機部。
丘領導看到下面報上來的數據的時候,不敢置信地拼命揉着眼睛。
他忍不住道:“真的是1200萬噸?這可是關乎我們國家國運的大事,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
不怪他會懷疑,要知道,去年的年產量雖然有1351萬噸,但這是在夾雜着大量廢鋼廢鐵的情況下。
實際能用的鋼鐵,恐怕還不到一半。
這個1200萬噸,卻是實打實的好鋼!
聞言,宋秘書嚴肅道:
“領導,您放心,我們一機部的專家組進行過仔細覈算,下面的鍊鋼廠的廠長們也知道輕重,”
“這份數據,絕對沒有一點水分!”
可饒是得到他的確認,丘領導依舊有些不敢置信。
1200萬噸實打實的好鋼啊,以前想都不敢想!
“而且,在頂吹氧氣轉爐技術全面鋪開後,產量還能翻上幾番,超過5000萬噸是板上釘釘的事!”宋秘書的話讓丘領導再也安奈不住心中的喜悅。
5000萬噸,別說想,就是做夢他都夢不了這麼多!
……
上級領導聽到丘領導的報告,以及全面鋪開後的總產量預計將超過5000萬噸的時候,也是震驚不已。
他忍不住感嘆道:“沒想到這個頂吹氧氣轉爐,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
“5000萬噸年產量,足夠讓我們國家的工業建設,跨越式進步了!”
“李暮這次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要好好獎勵……”
說完後,上級領導的話忽然頓了頓,禁不住頭疼起來,獎勵還真不好獎勵。
錢和糧票、布票這些東西,已經獎勵過很多次,再獎勵就很不合適了。
……
頂吹氧氣轉爐技術突破成功,且試驗後鋼鐵產量獲得巨大提升的消息仍在不斷髮酵。
作爲重工業基地的三省,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派出專家前往京都交流學習。
看到正在建設的300噸頂吹氧氣轉爐工廠,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震撼。
旋即他們立刻聯繫化工冶金研究所,希望能夠見到總設計師,交流和學習技術經驗。
但葉朱培心裡清楚得很,他們所的名字排在前面,不過是給李暮打掩護而已,所以只能三緘其口。
搞得三省一機部的專家們還以爲他敝帚自珍,跑去國院告狀。
……
京工院內。
來自三省一機部的專家們從郭默哪裡離開後,離開上門拜訪院長錢樹言。
一陣含蓄過後,一個來自集林的專家忍不住開口道:
“錢院長,我們先前去拜訪鋼鐵冶金研究所,葉朱培所長說這次頂吹氧氣轉爐技術技術能夠突破,都是仰仗京工院,這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問出了前來拜訪的專家們心中的疑惑。
鋼鐵冶金研究所代表的是全國鋼鐵冶金行業的頂尖水平,說實話他們是不相信這事的。
他們還去國院告了一狀,說葉朱培揣着技術不肯和他們分享。
還是領導親自出面解釋,並且承諾會國科院在後面會展開一場全國交流會後,他們纔不情不願的離開。
錢樹言看着滿屋子的人,無奈道:“這話肯定是不對的,我們聯合研究,不存在誰仰仗誰的問題。”
聽到這裡,這些來自三省的專家們有點忍不住脾氣了,他們是來交流學習的,可不是來被當皮球踢的。
好在錢樹言緊接着道:“不過誰在這場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倒是可以和你們說一說。”
隨後,他便簡單將李暮“嘔心瀝血”研究,透支身體完成頂吹氧氣轉爐技術突破的事告訴衆人。
反正國科院那邊也送來了將舉辦全國交流會的消息,過幾天這些人也會知道。
……
校園裡。
李暮和關建民從鋼鐵冶金實驗室離開後,走在林蔭茂密的甬道上,看着行色匆匆過往的學生們,他的步履夾雜着幾分輕快。
耐高溫材料突破後,後面的頂吹氧氣轉爐技術再想要進步,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事。
這邊的研究可以暫且告一段落,接下來他主要的重心,還是要放在分佈式投影光刻機上面。
“還有賺錢的事,這個千萬不能忘了!”李暮在心底默默地把賺錢的重要性提高一級。
當然,這個賺錢不是說給自己賺錢,而是給國家賺錢。
外貿委員會那邊雖然給一機部解了燃眉之急,但3個農藥廠,想要覆蓋全國所有的糧食產地無疑是癡人說夢。
要建廠,還得搞錢!
想到這裡,李暮沒了休息的心思:“先去半導體研究所一趟,把黑白遊戲機的研製提上日程再說。”
轉過身,準備出發。
就在這時,遠處忽然呼呼啦啦地走來一羣身高均在1米8左右的中年大漢,嚇了李暮一跳。
還沒等他猜測這些人的身份,中年大漢們就走上前來問道:
“同學,伱知道鋼鐵冶金實驗室在哪兒嗎?”
“我們是三省一機部的研究員,特地從遠處趕過來,想拜訪一下貴校的李暮教授。”
“你要是有空,給我們帶個路怎麼樣?”
被一羣大漢圍着,李暮難免有點心中惴惴。
直到聽到他們來自三省一機部,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但緊接着他又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等等,拜訪李暮……教授?我?”
沒等他反應過來,後面的關建民便熱情道:“原來是三省一機部的專家啊,你們好,這可真是巧了,這位就是你們口中的李暮‘教授’!”
“什麼,他就是李暮?小同志,你沒和我們開玩笑吧?”一個專家驚訝道。
關建民斬釘截鐵道:“如假包換。”
說完他就被李暮狠狠地瞪了一眼,不過他也知道,這事躲不過去。
無奈道:“我確實叫李暮,不過只是一個學生,有幸參與了頂吹氧氣轉爐技術的研究而已。”
“諸位專家要是想交流學習,我看最好還是去找我們學校的張教授。”
“他現在就在鋼鐵冶金實驗室,我帶你們過去,怎麼樣?”
三省一機部的專家們聞言,臉上露出遲疑的神色。
他們聽了錢樹言的話後,本來是想和李暮“教授”交流學習的,但是沒想到這人竟然還是個學生。
這就有點離譜了,難道他們要跟一個學生請教?
想到這裡,他們開口道:“那就麻煩你們帶我們去一趟了。”
“沒事,幾步路的功夫而已。”李暮臉上滿是熱情,心裡卻在想趕緊把人送到然後跑路。
頂吹氧氣轉爐技術上的問題已經被解決,張教授和葉朱培兩人在這方面的瞭解並不差他多少。
既然和誰交流都差不多,他當然沒必要浪費時間。
他還忙着掙刀樂呢!
……
把三省一機部的專家們送到樓下後,李暮回過神,道:“就在這裡了,我就不送你們上去了。”
邊上的關建民欲言又止,被他一個眼神瞪了回去。
“好,謝謝同學你幫忙了。”這些專家們雖然還有些懷疑,但李暮要走,他們也不能攔着。
“不客氣,不客氣。”李暮靦腆地笑了笑,然後就準備溜之大吉。
就在這時,意外陡生。
一個張教授手底下的研究生忽然從實驗樓走了下來,看到他後,大聲打招呼道:
“李組長,您怎麼又回來了,是有什麼忘記和張教授說了嗎?”
腰才扭了一半的李暮身體一僵,霎時感覺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
他心中大罵:
“平時叫聲組長扭扭捏捏的,今天叫得倒挺順口!”
……
三個小時後。
直到下午的飯點過了快一半,關建民拿出證件,嚴厲地申明不能再繼續下去。
三省一機部的專家們才稍顯遺憾地結束這場交流,並紛紛表示期待後面的全國交流大會。
李暮這才知道自己又被攤上活了。
前段日子閒的時候啥都不讓他幹,現在倒是使得勤快。
聽到他的牢騷,錢樹言無奈道:“能在全國化學冶金方面的專家和教授們面前露露臉,這是多大的榮譽。”
“別人求都求不來,你還抱怨上了。”
“什麼榮譽,拿來也當不了飯吃,還不如拿那些時間去搞研究。”李暮搖搖頭道。
“你啊你,不想去也得去。”錢樹言看着李暮固執的樣子,知道不露點底勸不住。
想了想,他低聲道:
“你就別白費力氣了,好好準備發言。”
“這次召開全國交流大會,明面上是國科院下達的指示。”
“但實際上,卻是上級領導的意思,有意讓你作爲學術界的標杆,激勵激勵大家呢!”
聽到上級領導的名字,李暮先是愣了下,旋即恍然大悟。
……
從鋼鐵冶金實驗室離開,吃完飯,已經到了晚上。
不過李暮估計王綬覺這個點肯定還沒睡,於是按照原計劃,前往半導體研究所。
走進312實驗室,果然看到了那道忙碌着的身影。
李暮輕聲喊了一句:“王所長。”
聽到聲音,王綬覺愣了愣,扭頭看到是他,臉上露出笑意,關心道:“這麼晚,你怎麼又過來了?”
“有個新想法,想和您說說。”李暮笑着道。
聞言,王綬覺奇怪道:“分佈式投影光刻機的?那不是該去找黃教授嗎?”
所裡的研究越來越多,分工也越來越明確。
他雖然名義上主抓所有的研究,但現在主要負責的還是集成電路計算機這一塊。
“不是,是一個關於芯片的應用想法。”李暮笑着把掌機的想法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