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終了

兩頂轎子,就是這麼一前一後,在這衆人注切下,從着縣衙大門處緩緩駛出,兩頂轎子大致是差不多的,而且最引人注意的是,每頂轎子旁也是有着不少的帶刀衙差跟隨,接着便是漸漸消失在了衆人面前。

途中經過街道的時候,往往引來衆人的側目,發生了這麼大的事,而王閔縣令在這如此敏感的時候又是這麼大的動作,想不惹人注意都是難。

但就在王閔二人行至一家酒肆,離着縣丞府邸也是不遠時,卻是見得從着遠處,一名衙差裝扮的人急急由遠而近駛來。

“哧!”的一聲,隨行負責保護王閔二人的衙差頓時就是抽出隨身刀具,面色驚疑難定的遙遙指向不遠處那道越來越近的人影,衆人排成一圈,將着中央兩頂轎子團團圍住,前排的衙差頓時就是拄着明晃晃的刀具衝着來人猛地齊齊大喝道。

“來人止步,再往前一步,死!”

衙差們雖是強打精神站在前面,可是王閔卻是聽的出來,衆人多少也是有些緊張,原本應該氣壯山河喊出的話也是帶了那麼一絲絲微不可查的顫音。

其實也難怪,就在昨夜連着他們心目中赫赫有名的縣丞大人也是遇刺隕落,現如今彷彿驚弓之鳥的他們害怕也是情有可原。

“兄弟們不要動手,我是劉捕頭手下的小亮子,有緊急情況特來此向縣令大人稟報!”

“呼!”

聽到來人說出的話,衆人也是徑直長嘆了一口氣,那緊繃的心頓時也是鬆了下來。

“讓他過來!”這時,確定沒有危險的縣令張翼凡也是伸出腦袋,對着左右吩咐道。

聽到縣令命令,就在王閔的眼中,卻是見得中衙差立即讓開了一道路,那人小心來到縣令身邊,俯身下來,也不知是說了些什麼,隨着時間的推移,卻是見到縣令那一張臉徑直就是黑了下來。

“小亮子,怎麼了?”這時,看到縣令臉色不對,王閔也是對來人詢問道。

來人朝着縣令看了一眼後,再見到縣令點頭同意後,便是來到王閔身邊。

“縣令,不好了,那縣丞之子吳斌聽聞自家父親的死訊自盡了!”

“什麼?”雖然王閔早就知道結果,可是,此刻爲了避免縣令懷疑,還是猛地大驚失色。

王閔面上一片驚恐,當下將着狐疑目光向着縣令沉沉望去。

當着王閔的目光,縣令也是搖搖頭,表示具體情況他也是不知道。

縣丞府邸。

待到王閔,縣令來到時,府上已是一片哀嚎,管家面色蒼老的木木坐在那裡,婢女奴僕痛哭不已,整個府邸大亂。

有人痛哭,有人則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還有着奴僕望着不遠處的管家,眼珠亂轉,不停的在這府邸裡外轉個不停,貌似在想着拿些什麼東西做盤纏之後再一走了之。

高高威嚴的朱漆大門前,此刻已然是擠了不少前來要賬的人,這倒是看的縣令直直皺眉。

就在這時,人羣中不知誰喊了一聲縣令來了,鬨鬧的人羣這纔是靜了下來,縣令,王閔這纔是由着轎中緩緩出來。

衙差這時也是自動行走在左右,前方一部分開路,後邊四邊的負責保護二人的安危。

饒是如此,待到王閔跟在與着縣令一同進的大門時,甚至還差點與着一名揹着包袱正準備逃亡的奴僕撞上,幸好衙差眼疾手快,一把將之推到在地,包裹內的銀飾,珍玩也是灑落不少,甚至,其中有好幾個名貴的陶瓷也是當即便是碎裂成了好幾塊。

那人間的近在眼前的縣令,王閔二人,當下就是嚇得跪地不起,一個勁的猛地磕頭痛哭,求的縣令饒過自己,哀嚎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拿這些東西完全是爲了家裡人。

“唉,人走茶涼啊!”

看到之前那麼輝煌的縣丞府如今卻是變成這樣,縣令心中也是莫名的涌上一股淒涼之意,就在那奴僕痛哭流涕下,卻是彷彿對着前者視而不見,徑直向裡走去,期間,路旁也是有着不少互相爭搶值錢物件的奴僕這時也是停了下來,原地站好,向着縣令,王閔二人跪地問安。

“你們管家呢?”

看到這幅混亂的場景,縣令心中也是明白,恐怕那吳斌真是自盡身亡了。

“大人好!”

就在縣令向着一奴僕問完,那奴僕通隨即消失不久後,就是見到一名年紀大約幾十歲,穿着一身素衣的老者緩緩來到眼前。

“你就是吳府管家?”縣令張翼凡也不進堂,就是站在這裡,當院這般向着前者遲遲問道。

“是!小人就是!”那人躬着一張蒼老的臉頰,弱弱的回答道,語氣中充滿了一種難言的暮氣,可想而知,這一夜一連串的打擊也是瞬間讓的其蒼老了不少。

“府邸亂成這樣,你身爲吳府管家爲何不管不顧,你可對的其吳縣丞生前對你的信任?”

可是,縣令卻是絲毫不體會前者,當下便是對着前者冷冷道,言語中充滿了責備。

“是,是!”那人連連應着,縣令說什麼,他也是不反駁,只是像一尊傀儡似得木木立在那裡,只顧一個勁點頭應是。

可是,那雙蒼老的眸子此刻卻是寫滿了悲廖,他何嘗又是願意眼睜睜看着吳家亂成這般,可是,老爺死了,少爺也走了,作爲此地的主人都離開了,他一個幾十歲,眼看就要入土的老人即便現如今令的那些奴僕,婢女安分守己,可是,那又有什麼用呢,事到如此,吳家落敗已成定局,就算自己不甘心,恐怕也是無濟於事。

“你?”看到那管家的模樣,縣令氣急,頓時一拂袖,也是不想在於其說什麼,對着身旁一個明顯是奴僕模樣的人沉沉言道:“帶我去大堂!”

說完這些,縣令便是不再留意那管家,與着王閔招呼一聲,之後便是徑直在先前那名奴僕的帶領下先一步離去了。

王閔眼光一閃,望着那名管家,輕輕拍拍他的肩膀,這倒是令的那人頗爲感激的望了王閔一眼,就在今日,知道了自家老爺身死的消息後,雖然只是一清晨,可是,他卻是見識到了比他這一輩子加起來都多的人情冷暖。

臨了,王閔邁出一步後,這纔像是纔想起似得,遲遲問道:“對了,令公子是怎麼走的?”

“是……是……自懸樑盡的!”

聽到王閔的話,那名老管家蒼老的眼眸也是徑直掠過一道悲色,就在王閔的眼神下,咬着嘴脣,面露悲痛的一字一句道。

“哦!”

王閔低低哦了一聲,眼中眸光一閃,接着便是恢復了平常。

“看來,他們也是絲毫沒有懷疑!”

“走吧!”王閔裝出幾分悲痛的模樣,當下對着前者安慰了幾句後,而後便是也是向着大堂走去。

進的堂內,首先映入眼簾的則是兩具直直襬放的棺椿。

王閔心黯,知曉其中恐怕就是躺着吳家二人。

吳強身死的消息是昨夜傳回來的,而吳斌是今日死的,時間如此倉促,也不知吳家剩下的這幾個人,怎麼辦到的,這般迅速的就是將着二人入棺了,原本王閔還以爲,自己來到此處還是會看到直挺挺的屍體呢,這倒是大出自己的意料。

可是轉念一想,今日若還不能將之裝棺,那麼依着宋人的習俗恐怕是極爲不利的。

因爲,在民間傳說,今夜,死去的人的鬼魂是會回到身前的地方的,這也叫回煞,如若待其回來後看到自己尚未入棺,那麼無疑要出大麻煩的。

回煞又稱喪煞或歸煞。

按照迷信的說法,人死後其魂氣將於固定的日子歸家,到時有凶煞出現,危及家人,一定要舉家躲避。這一陋俗並非自古而然。南宋俞文豹《吹劍錄全編》四錄稱:

避煞之說,不知出於何時?

他從唐代呂才《百忌歷》中發現有所謂《喪煞損害法》,此後“世俗相承,至期必避之”。其實,這一陋俗已見於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捲上《風操篇》:

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子孫逃竄,莫肯在家,畫瓦書符,作諸厭勝。喪出之日,門前燃火,戶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斷注連。

顏氏賡即加以痛斥:

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彈議所當加也。

宋代避煞之風遍及各地,經濟最爲發達、文化程度最高的江浙地區尤其盛行。南宋洪邁《夷堅志》乙志卷19《韓氏放鬼》稱:

Wωω ▪TTkan ▪CO

江浙之俗信巫鬼,相傳人死則其魄復還,以其日測之,某日當至,則盡室出避於外,名爲避煞。命壯僕或僧守其廬,布灰於地,明日視其跡,雲受生爲人爲異物矣。

臨安府作爲南宋的“首善之地”,此風居然不減於外地。每當所謂回煞之日,“京城乃傾家出避”。“而俗師以人死日推算,如子日死,則損子午卯生人。”於是“雖孝子亦避,甚至婦女皆不敢向前”,演出了一幕幕兒子躲父親、妻子躲丈夫的鬧劇。

雖然在着我們現在看來,這純屬無稽之談,可是,在當時,百姓們對此是相當重視的。

而此被證實是迷信的還是在以後發生的兩件事。

其一:

在波陽,韓氏家族有位婦女死去,回煞之日,舉家逃避,請了個名叫宗達的僧人留宿家中。夜半,“房中有聲嗚嗚然,久之漸厲”。宗達不免心中恐懼,只顧唸經“至數十過”。

天快亮,韓氏子弟歸來,得知此情,與宗達一道,“執仗而入”。但見一物,長約四尺,“首帶一甕,直來觸人”。宗達舉仗便打,“甕即破,乃一犬呦然而出”。

原來,韓氏子弟離家關門前,這隻狗已潛入房中,見甕中有糠,“伸首※之,不能出,故戴而號呼耳。”

宗達親身經歷此事,纔對“疑心生暗鬼”這句諺語有所領悟。

其二:

在紹興,有個趙希棼,以“不避煞”而聞名。他從兩個方面對避煞之說提出質疑:從在世的兒子方面看,“安有執親之喪,欲全身遠害而扃靈柩於空屋之下”;從去世的父親方面看,“又豈有人父而害其子者”。此說不近情理,顯而易見。

何況舉家避煞之日正是歹徒行竊之時,以致“金銀珠寶之類皆爲所竊”。趙希棼根本不相信回煞之說,他在父親死後的回煞之日,“乃獨臥苫塊中”,結果“終夕帖然無事”。

俞文豹對趙希棼稱讚備至,認爲改變回煞陋習,長輩責任重大。他說:此惟老成經歷,平時以此詔其子弟,庶幾臨時不爲俗師所惑。

只不過,自此,這一切都是和王閔沒什麼關係了,王閔心中的擔心總算是真正放了下來。

本來先前他還擔心,怕吳斌如此突兀的死亡會引起吳宅中其他人的驚疑,雖說自己當初又是重新將着現場佈置了一番,可是,仍是有些擔心,關鍵是這個時機太過特殊,即便如此,王閔也是猜測到,即便吳府的人說吳斌是自盡身亡,可是恐怕一些人也是不盡相信。

也許,心中會猜疑,殺死吳斌和吳強的是不是一個人?

可是,不管怎麼說,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誰也是不敢胡亂瞎說,此事,也就是這般了,反正自己明日就是要出發去杭州了,此間的事終於也算是了了。

第33章 王華謀備第182章 隨軍出發第4章 惡犬臨門第143章 眉目第108章 斬草除根第106章 真相大白第67章 夜晚歸途第113章 開眼界了第98章 獲救第135章 防範嚴密第140章 驛站驚魂第50章 攜美同遊第46章 囂張男子第151章 暗中探究第138章 故意攪局第117章 傳名杭州第148章 打臉第150章 佛道之爭第160章 猛烈還擊第180章 企盼已失第102章 王閔升官第44章 終到歸信第120章 杭州大震第54章 不明胖子第166章 意外遭襲第100章 命不該絕第一百六七十六章 去華州第110章 口述面陳第97章 交手第一百六七十四章 擱置第30章 族門前的老者第4章 惡犬臨門第33章 王華謀備第10章 村外風光第158章 雷厲風行第30章 族門前的老者第167章 動亂第105章 幕後主使第166章 意外遭襲第45章 分別之際第88章 相遇第67章 夜晚歸途第86章 穆雲寨第18章 哄亂第43章 突來驚喜第182章 授學傳道第182章 授學傳道第150章 佛道之爭第42章 年輕人嘛第26章 大戰前夕第122章 感情自己礙事了第一百六七十五章 詭異來人第36章 重要人物盡現第10章 村外風光第180章 企盼已失第106章 月夜幽靈第131章 當街打人第185章 大廈將傾第135章 防範嚴密第7章 煮飯風波第150章 佛道之爭第166章 意外遭襲第148章 打臉第一百六七十六章 去華州第143章 眉目第26章 大戰前夕第25章 把酒共話第65章 柔情難拒第76章 縣牢探查第159章 互相妥協第84章 故地重回第62章 推心置腹第93章 審案第102章 王閔升官第160章 猛烈還擊第110章 上心難測第179章 朝堂複雜第52章 魚精第147章 囂張第114章 西湖美景第50章 攜美同遊第64章 互相試探第152章 謎底漸近第35章 絕地反擊第17章 針鋒相對第110章 口述面陳第64章 互相試探第3章 相濡以沫第22章 夫妻樂趣第一百六七十四章 擱置第19章 族長親臨第143章 變天第182章 授學傳道第135章 防範嚴密第147章 囂張第158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六七十四章 擱置第122章 感情自己礙事了第67章 夜晚歸途第31章 大廳前的風波
第33章 王華謀備第182章 隨軍出發第4章 惡犬臨門第143章 眉目第108章 斬草除根第106章 真相大白第67章 夜晚歸途第113章 開眼界了第98章 獲救第135章 防範嚴密第140章 驛站驚魂第50章 攜美同遊第46章 囂張男子第151章 暗中探究第138章 故意攪局第117章 傳名杭州第148章 打臉第150章 佛道之爭第160章 猛烈還擊第180章 企盼已失第102章 王閔升官第44章 終到歸信第120章 杭州大震第54章 不明胖子第166章 意外遭襲第100章 命不該絕第一百六七十六章 去華州第110章 口述面陳第97章 交手第一百六七十四章 擱置第30章 族門前的老者第4章 惡犬臨門第33章 王華謀備第10章 村外風光第158章 雷厲風行第30章 族門前的老者第167章 動亂第105章 幕後主使第166章 意外遭襲第45章 分別之際第88章 相遇第67章 夜晚歸途第86章 穆雲寨第18章 哄亂第43章 突來驚喜第182章 授學傳道第182章 授學傳道第150章 佛道之爭第42章 年輕人嘛第26章 大戰前夕第122章 感情自己礙事了第一百六七十五章 詭異來人第36章 重要人物盡現第10章 村外風光第180章 企盼已失第106章 月夜幽靈第131章 當街打人第185章 大廈將傾第135章 防範嚴密第7章 煮飯風波第150章 佛道之爭第166章 意外遭襲第148章 打臉第一百六七十六章 去華州第143章 眉目第26章 大戰前夕第25章 把酒共話第65章 柔情難拒第76章 縣牢探查第159章 互相妥協第84章 故地重回第62章 推心置腹第93章 審案第102章 王閔升官第160章 猛烈還擊第110章 上心難測第179章 朝堂複雜第52章 魚精第147章 囂張第114章 西湖美景第50章 攜美同遊第64章 互相試探第152章 謎底漸近第35章 絕地反擊第17章 針鋒相對第110章 口述面陳第64章 互相試探第3章 相濡以沫第22章 夫妻樂趣第一百六七十四章 擱置第19章 族長親臨第143章 變天第182章 授學傳道第135章 防範嚴密第147章 囂張第158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六七十四章 擱置第122章 感情自己礙事了第67章 夜晚歸途第31章 大廳前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