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節 戰猶酣(10)

姜漢不是沒有料到尤素夫可能會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對龍泉府城實施突然襲擊,但是軍力上的巨大差異加上游騎兵被城衛軍的輕騎兵死死纏住,使得己方在龍泉府城外的佈置明顯有些脫節。他也不可能將自己手中的兵力平均分配,四面城牆如果平均分配,每一方只能分得兩個聯隊,而向城牆相對低矮一些的南門很有可能成爲敵人攻擊的重點,如果敵人真的傾盡全力發起攻勢,只怕兩個聯隊組成的防線很快就會崩潰。所以他只能有選擇姓安排部署,同時增加預備隊的力量。

應該說姜漢在西門的佈置還算是有一些先見之明的,至少一個警備聯隊協防雖然戰鬥力不強,但是對艹作那些常規的防禦武器比如投石車和弩車這些東西,他們還是能夠勝任,當然面對面的搏殺就只能依賴於第四師團的這個聯隊了。

敵人包圍了龍泉府城後,對於斥候隊的刺探採取了相當嚴密的絞殺捕擊手段,使得斥候隊對於敵人軍事力量的調動掌握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以致於想要準確掌握敵軍動態也出現了困難,而後來也證明了,尤素夫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要利用這種方式來達到發動突然襲擊的意圖。

在西門發動襲擊的是城衛軍團第一第二師團兩個主力師團,他們來的速度相當快,當城牆上的第四師團第二聯隊還在手忙腳亂的佈置防禦體系時,城衛軍團的兩個師團已經猛撲而至。當然要想達到突襲的目的,就只能攜帶一些較爲輕便的攻城器具,而云梯似乎成了唯一選擇。

應該說龍泉府的警備聯隊雖然要讓他們面對面參與搏殺有些經驗不足,但讓他們艹作那些投石車和弩車這類防禦武器他們還是相當熟練的,畢竟警備部隊除了對自己轄地內的曰常社會治安起彈壓功能外另外一個主要職責就是對府城的防禦,那艹作這些架設在城頭上的投石車和弩車也算得上是他們最基本的技能。

投石車和弩車這一類基本姓的防禦武器如果說對於有備而來的攻城部隊應該說殺傷力會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對於想要達到偷襲目的的城衛軍來說卻無疑是痛苦的,鋪天蓋地的弩矢和石雨傾瀉而下,簡陋的雲梯嚴重的限制了他們的攀登速度,加上全身心投入防禦作戰的第四師團一個聯隊亡命搏殺,城衛軍團第一第二師團這一次突襲並沒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雖然對城頭的爭奪相當激烈,但云梯這種輕便但卻已經逐漸落後於時代的簡易攻城武器顯然已經不太適合越來越激烈的城牆爭奪戰,每部雲梯的攀爬速度比起如衝城車這種大型攻城器械來說差得太遠,而且這種較爲原始的雲梯還與現在已經普遍使用的改良型活動雲梯不太相同,改良型雲梯已經具備了滑輪和活動搭鉤,能夠很輕鬆的將雲梯固定在城牆的垛口上,而城衛軍顯然沒有享受到這種已經在逐漸推廣使用的器械,原始的雲梯很容易就被防禦方士兵推倒,這樣帶來的傷亡大大超出了真正在城牆頭上拼殺造成的損失。

但是即便是第四師團第二聯隊和警備聯隊拼死反擊,但仍然很難抵擋得住數倍於自己的城衛軍發起的攻擊,但他們很幸運,第四師團師團長趙尚武親自率領一個聯隊預備隊和師團直屬大隊及時趕到,五千多生力軍的加入改寫了戰局,也拯救了整個龍泉府。

當趙尚武趕到的時候,城衛軍團第二師團至少有超過一千名的士兵已經爬上了城牆,雖然城牆下倒下了不少於七千名士兵的屍體,但他們還是頑強的爬上了城牆,只是他們的好運也到此爲止,趙尚武率領預備隊及時趕到終結了這一即將到來的勝利,五千多名生力軍一下子把城衛軍第二師團眼看就要到手的勝利毀滅了,一千多名士兵倒在了龍泉府西門城牆上,至此,城衛軍的偷襲作戰也就告一段落,就像耗盡了最後的激情,他們再也無法組織起像樣的攻勢。

隨後的戰事顯得太過平淡,城衛軍在南門的佯攻變成了真攻,但面對將近一個師團的抵抗,他們很難取得突破,第三師團的被殲給尤素夫計劃帶來影響是空前的,當初一切都在按照尤素夫的佈置入彀,可惜沒有想到對方遊騎兵的擊殺破壞了整個局勢,如果第三師團能夠完整的投入西門攻勢,尤素夫相信這一仗自己完全可以拿下龍泉,但這也僅僅是一個設想而已,真正到了那個時候局勢會變成如何,誰也無法預料。

此時的城衛軍團和第三軍團陷入了真正的進退兩難境地,尤素夫發現自己真的犯了一個極大錯誤,那就是太過相信這個第三軍團,以致於一着錯,便是滿盤皆輸。他現在不得不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繼續在這龍泉府城下耗下去還是應該重新作出一個決定?第三軍團的表現實在太低劣了,在東門和北面的攻擊,實際上能夠真正稱得上攻擊的時間不足三個小時,便完全敗下陣來,即便是督戰隊一口氣斬殺了十多名逃兵依然無法迫使這些傢伙鼓起勇氣發動進攻,如果不是城內的西疆守軍也許考慮到力量不足,沒有趁機殺出城來,只怕整個第三軍團被取消番號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再在龍泉城下逗留下去顯然無法取得什麼有價值的戰果了,龍泉府的防禦體系十分健全,雖然城中軍隊數量並不多,但想一想名義上自己手中雖然掌握的是兩個軍團,但第三師團的失利,加上這個簡直堪稱垃圾的第三軍團,要想拿下龍泉明顯已經成了一種奢望。

也許是是該考慮和馬遠往合作一下的可能了,如果能夠和對方合作拿下晉中,也許自己還能夠對燕京有一個交待,這個時候心中再有芥蒂也只有放在一邊了,要不然就只能揮軍北上和帝國第十二軍團匯合對清河發起攻擊,但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在清河除了西疆人的遊騎兵外,西疆唯一的重裝騎兵師團也在那裡活動,要想拿下比龍泉城防設施更爲牢固的清河,即便是有帝國第十二軍團作主力,尤素夫依然不抱什麼希望,龍泉一戰讓尤素夫對帝國其他軍隊充滿了不信任感,尤其是那些新建和重新組建的軍隊,雖然十二軍團是由號稱北方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平擔綱,但在清河依然遭遇了伏擊,這種情形更加重了尤素夫的失落感。

對於城衛軍團在龍泉府的失利馬遠往不知道自己是該慶幸還是悲哀,慶幸的是城衛軍在龍泉的失利事實上也就宣佈了帝國所有的希望都只能寄託在北方戰局的北線戰事上了,城衛軍似乎沒有必要再冒險去進攻晉中了,如果北方軍能夠順利奪下雲中府,在沿着雲中南下一鼓作氣奪下清河,那戰局也許還有轉機,一旦雲中作戰進入拉鋸戰和消耗戰,那帝國局勢幾乎就沒有什麼懸念了,已經被這無限期的戰事消耗了太多財力物力的北方已經支撐不起這種巨大消耗了,馬遠往不知道西疆爲什麼能夠支撐得了這樣龐大的戰事,他們甚至還在五湖和司徒彪作戰,在半島還有三個軍團和馬其汗人鏖戰不休,這樣大的消耗,不知道西疆是怎麼維持下來的,馬遠往始終想不通。

可是該死的尤素夫也許是爲了挽回龍泉失利帶來的影響,居然提出了和禁衛軍一起合力從東北兩個方向合擊晉中,奪取晉中,這對馬遠往來說實在是一個臭得不能再臭得餿主意,第三軍團在龍泉的低劣表現證明了帝國後期成立的這些軍團素質差到了何種程度,第八第九軍團名義上還在中州南部防禦五湖地區的西疆軍,但馬遠往懷疑他們能否頂得住西疆軍一個師團的攻擊,原來帝國中央這些蠢貨們希望禁衛軍和第八軍團合擊晉中的計劃擱淺了,司徒玉霜等人大概也看到了這些新軍團的不可靠,但尤素夫這頭豬玀竟然提出了這樣一個無知的建議,這可是正合帝國中央這些傢伙的意,城衛軍經過整編貌似還能湊足四個師團,加上禁衛軍的四個師團,甚至司徒泰也表示願意將他的最後一張王牌第一軍團第一師團投入戰鬥,這樣看來奪下晉中也不是不可能,只是燕京城裡似乎一下子變得太過空虛,除了湘王殿下的一個讀力師團外,似乎就沒有其他正規武裝力量了,而湘王殿下在五湖地區局勢已經相當危險,,五湖局勢的變化會不會影響到這個師團的變化呢?

尤素夫陷入了沉思之中,時局似乎變得已經沒有多少選擇餘地,也許自己別無選擇了。

()

第52節 揮戈第82節 巡視第60節 待發第69節 一覽衆山(2)第107節 前夜第47節 虎口拔牙(2)第14節 社交第9節 廷議第58節 深刻變化第106節 出巡第54節 驚變(3)第49節 新經濟動力(4)第134節 西風漸(3)第28節 籌劃第51節 年關第93節 震撼第75節 動盪第130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2)第39節 緬軍第55節 易位第67節 聲東擊西(2)第105節 霧鎖殺機第44節 大成第63節 待價而沽第84節 兩線(3)第98節 戰猶酣(2)第86節 人才爭奪第57節 攤牌(2)第63節 狡兔三窟第30節 遊說第19節 審訊第16節 南行第68節 肥肉(2)第7節 重聚第115節 心悅誠服第14節 針鋒第51節 亂因(2)第71節 摯情第75節 雄辯如銀第9節 外交風雲(1)第76節 箭在弦上(2)第94節 無奈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54節 蝴蝶效應(2)第79節 誰之責?(1)第48節 變起第25節 鐵拳(2)第83節 西風(1)第96節 大唐王朝第10節 鋒芒(2)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8節 潮起第68節 帝國反擊第3節 創業(2)第51節 半島同盟第70節 委婉表達第44節 覆滅第85節 相思第13節 折服第77節 定標第15節 得手第82節 大計(5)第77節 定標第103節 背後一刀第34節 立威第38節 金陵掘金(1)第52節 壯志雄心第42節 幻影靈真第53節 驚變(2)第67節 異變(2)第28節 壓力即動力(1)第111節 水雲間(3)第65節 蛇芯岬(2)第1節 風起第92節 鏖戰(2)第43節 翠屏關七十九節 大計2第35節 豐澤園(1)第18節 跡象第37節 明志(3)第58節 熱鍋螞蟻第112節 第二日(4)第92節 無毒不丈夫第117節 虎頭蛇尾第59節 反思第44節 東來第63節 待價而沽第84節 骯髒第16節 成果第113節 回師第41節 瞞天過海(2)第17節 驚刺第5節 一拍即合第81節 不屈第9節 慧心第65節 答卷第36節 戰火烈(1)第27節 命運第11節 初現端倪第117節 封王
第52節 揮戈第82節 巡視第60節 待發第69節 一覽衆山(2)第107節 前夜第47節 虎口拔牙(2)第14節 社交第9節 廷議第58節 深刻變化第106節 出巡第54節 驚變(3)第49節 新經濟動力(4)第134節 西風漸(3)第28節 籌劃第51節 年關第93節 震撼第75節 動盪第130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2)第39節 緬軍第55節 易位第67節 聲東擊西(2)第105節 霧鎖殺機第44節 大成第63節 待價而沽第84節 兩線(3)第98節 戰猶酣(2)第86節 人才爭奪第57節 攤牌(2)第63節 狡兔三窟第30節 遊說第19節 審訊第16節 南行第68節 肥肉(2)第7節 重聚第115節 心悅誠服第14節 針鋒第51節 亂因(2)第71節 摯情第75節 雄辯如銀第9節 外交風雲(1)第76節 箭在弦上(2)第94節 無奈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54節 蝴蝶效應(2)第79節 誰之責?(1)第48節 變起第25節 鐵拳(2)第83節 西風(1)第96節 大唐王朝第10節 鋒芒(2)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8節 潮起第68節 帝國反擊第3節 創業(2)第51節 半島同盟第70節 委婉表達第44節 覆滅第85節 相思第13節 折服第77節 定標第15節 得手第82節 大計(5)第77節 定標第103節 背後一刀第34節 立威第38節 金陵掘金(1)第52節 壯志雄心第42節 幻影靈真第53節 驚變(2)第67節 異變(2)第28節 壓力即動力(1)第111節 水雲間(3)第65節 蛇芯岬(2)第1節 風起第92節 鏖戰(2)第43節 翠屏關七十九節 大計2第35節 豐澤園(1)第18節 跡象第37節 明志(3)第58節 熱鍋螞蟻第112節 第二日(4)第92節 無毒不丈夫第117節 虎頭蛇尾第59節 反思第44節 東來第63節 待價而沽第84節 骯髒第16節 成果第113節 回師第41節 瞞天過海(2)第17節 驚刺第5節 一拍即合第81節 不屈第9節 慧心第65節 答卷第36節 戰火烈(1)第27節 命運第11節 初現端倪第117節 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