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籌謀(1)

“軍團長是考究溫某麼?”溫拿奇怪的瞅了對方一眼,還是接上話道:“隆達高原地勢高峻,對於我軍來說並不適合正面作戰,尤其是現在敵人以逸待勞,咱們卻還得跨越這一片山地,在軍隊數量上我們也不佔優勢,這一仗打下來只怕也是一個慘勝的結局,不太划算,如果可以的話,我寧可用兵力吸引敵軍在隆達高原佈防,另外集結重兵從布魯克要塞強行突破,現在布魯克要塞只有兩萬兵力守禦,如果我們趁敵人尚未補充兵力之前全力猛攻,我覺得這樣也許效果更佳。 ”

僅這一番話已經讓木力格決定將軍團指揮權移交給對方了,在木力格看來從隆達高原出擊唐軍一樣能夠獲勝,但是正如對方所說,由於需要跨越北部山地,對方以逸待勞,這一戰的確可能會給第四軍團帶來相當損失,但是這一戰若是勝利了,幾乎就是奠定了南安戰局的勝局,這等榮耀戰績的誘惑下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持理性的分析,而且還主動將這等戰功拱手送與第八軍團,這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對方完全可以勝任這場戰爭麼?

“溫拿兄說得是,只是這般大功拱手讓與第八軍團,咱們第四軍團是不是有些可惜呢?”斜睨了對方一眼,木力格若有所思的反問道。

“溫拿何嘗不覺得可惜?但溫拿總不能讓拿士兵們的生命作兒戲吧?第四軍團也好,第八軍團也好。 總是咱們帝國軍,只要能一舉拿下南安和西薩摩亞,這一場戰功難道樞密院還會看不見不成?”溫拿臉上露出一絲詭譎的笑容,“木兄總不會以爲薄右使地眼光會這般淺薄?”

這個時候木力格纔算是真正服了對方,老辣成精這句話用在對方身上那是一點不假,第四軍團交在他手上斷斷不會吃虧,自己也算是放心了。 “溫拿接旨!”

溫拿愕然的望着從懷中抽出一卷文檔的上司,半晌沒有反應過來。 但看到上司一臉肅色不像是開玩笑,這才下意識的整衣躬身,單膝跪下,迷茫的道:“臣溫拿候旨!”

“據帝國樞密院舉薦,免木力格帝國第四軍團軍團長,任命溫拿爲第四軍團軍團長,副軍團長一職暫時空缺。 ”簡短的兩句話一聽便是素來喜好言簡意賅的皇帝陛下發布地旨意。 木力格又拿出另外一份正規得多的漆面封書:“帝國樞密院令:任命溫拿爲帝國第四軍團軍團長。 大陸公曆700年”

按照帝國常例規定,軍團級官員任命都需皇帝陛下詔書與帝國樞密院命令兩文具備方可生效,帝國樞密院單獨任命只能在師團級官員任命適用。

看見對方茫然不知所措,木力格一把拉起對方,溫言笑道:“恭喜溫兄了,現在這第四軍團就算交到溫兄手中了,我也可以輕鬆一下了,今日之後我便不是第四軍團軍團長。 待回營後,我會正式向諸將宣佈,日後這南安和西薩摩亞戰事就看溫兄你地了。 ”

饒是溫拿老練如斯一下子也有些接受不了,半晌之後才怔怔道:“木兄,這是何意?如此時候木兄卻向何處去?”

“溫兄不必擔心,老木也是被皇帝陛下差了個苦差事。 接手帝國十一軍團,即日就要返回帝京領受任命上任了,這一別,不知道和溫兄還得分別多久,還是等戰事結束,老木在帝都替溫兄擺酒慶功吧。 ”木力格眼中閃過一絲黯然,隨即又露出爽朗的笑容。

就在印德安戰爭和西南戰爭幾乎同時啓動,作爲帝國當之無愧的主人李無鋒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幾乎同時發動了兩場戰爭會給帝國財政帶來多大的壓力,而尤其是在海軍不遺餘力的擴建更是讓一直對他相當支持的帝國財政大臣都不由得感到有點吃力,巨大的軍費開支已經吞噬了財政三分之二地收入來源。 而且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 恐怕下半年的軍費開始還會繼續增加,這對於一個剛剛建立的帝國來說。 顯然是有些過分了,至少作爲帝國政務院的首相蕭唐來說肯定有這種認爲。

“陛下,臣不得不提醒您,您的出發點也許是好的,但是您的步子邁得太大了,海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來的,它需要時間;另外印德安戰爭地軍事撥款已經超出了我們當初的設定,按照約定,崔文秀已經自己想辦法解決相當大一部分經費,但是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半點這方面的動靜,捷洛克軍團的換裝費用仍然列支在本季度的軍費開支中,第十軍團也同樣如此,爲了顧全大局,我仍然簽署了同意撥款,但是下一次恐怕我就要嚴格履行我的職責了。 ”蕭唐耐着性子向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地皇帝陛下諫言:“東騰格里也應當屬於中大陸地區,羅卑在建的四個遊騎兵團軍費仍然由帝國財政在承擔,如果羅卑軍團加入了中大陸戰局,臣以爲就應當由崔文秀負責籌措他們的軍費了。 ”

李無鋒有些好笑的望了一眼自己這位政務院的首相,財政問題永遠是軍政雙方爭論的焦點,而自己作爲仲裁人似乎也從來沒有讓雙方都滿意過,帝國初立就發動了兩場戰事,消耗的確很大,而崔文秀似乎現在也在裝聾作啞,對於當初自己的叮囑和要求也就有意無意的在拖延,這捷洛克軍團和第十軍團的開支原本就該崔文秀自己想辦法解決了,但還是賴着想要帝國財政承擔,難怪蕭唐惱火,不過眼前崔文秀髮回來地消息似乎能夠稍稍寬慰一下滿腹牢騷地首相大人。

“蕭唐,這裡有崔文秀髮回來的請示,我已經押了兩天,你可以看看實際是否成熟,如果合適地話倒是可以斟酌一下籌派官員,不合適的話也得做好先期準備,畢竟這件事情我估摸着遲早也得走這一步,不管日後戰事如何發展,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的利益只能增加不能縮減,這個原則應當確立。 ”輕飄飄的將自己案桌上的函件丟給一頭霧水的蕭唐,皇帝陛下不正面回答自己的要求,反倒是扯開了話題,難道皇帝陛下又要想用緩兵之計拖延下去?

疑惑的接過函件,蕭唐一目十行的一邊瀏覽一邊驚訝的道:“東呂宋建府?唔,是個好消息啊,爲什麼不行?當然可以,那裡沒有多少人煙,正好可以從燕雲和北原兩郡遷移無地農民去啊,也好緩解一下北原和燕雲地區人多地少的壓力。 ”

“那旁遮和索利安兩部呢?這兩地的民衆士紳要求歸屬帝國的呼聲很強烈,我已經兩度壓下了這些要求,最近還會有索利安部的貴族代表前來帝都訪問,估計也和這件事情有關,不知道你覺得如何?”無鋒有意要想徵求一下蕭唐的意見,印德安人領地和東呂宋不一樣,現在和海德拉把人至少還保持着名義上的盟友關係,雖然連海德拉巴人自己都要承認印德安王國已經變成了大唐的附庸,但這層紙還沒有捅破之前,這種關係還要繼續保持下去,這樣冒然的想要改行省建郡,就得考慮海德拉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無鋒可不想在這個時候讓印德安局勢變得更加不好控制。

“陛下是在擔心海德拉巴人的反應吧?”蕭唐內心是極其想將印德安王國這兩處肥沃之地據爲帝國所有的,這兩地一旦納入帝國統轄,將會給帝國財政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尤其是兩地發達的黃金採掘和玉石珠寶加工業,還有利潤豐厚程度超過任何一門行業的奴隸貿易業都將會成爲帝國稅收的一個巨大增長點,但是蕭唐不是財政大臣,他是帝國首相,他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財政問題,他還需要站在統攬全局的位置上替皇帝陛下分憂,“現在的確還不是將這兩地帝國直接管理的時候,海德拉巴人的問題不解決之前,這兩地的問題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而要解決海德拉巴人問題,首先需要將西印德安和南印德安局勢穩定下來才行,現在就要看崔文秀將軍在印德安戰場上的表演了。 ”

“印德安太大太複雜了,崔文秀縱是再有本事只怕短時間內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打算將新組建的十一軍團和皇甫天成的虎衛軍團都交給崔文秀,增強我們在中大陸的軍事實力,儘快讓印德安局勢穩定下來。 ”無鋒目光中多了幾分從容,讓蕭唐有些看不透這位皇帝陛下究竟在想什麼。

“陛下,您不覺得帝國在中大陸投入的兵力太多了一些麼?一來崔文秀只怕難以承擔起這麼多兵力的開支,二來帝國本土的兵力是不是太薄弱了一些呢?”帝國事實上有番號的軍團多達十四個,如果將十一軍團和虎衛軍團都調上中大陸,那崔文秀麾下就有六個軍團之多還將擁有六個遊騎兵團和一個帕米爾兵團,幾乎佔到了帝國軍力一半,帝國皇帝陛下究竟在想什麼?要打一場世界大戰麼?

第4節 大同化第15節 得手第24節 和平盛會(1)第114節 受降第44節 覆滅第74節 運籌帷幄第61節 琴仙姚蓮第78節 情事第66節 外交手段第83節 風滿樓(2)第84節 綢繆第74節 全面動員第72節 籌劃第69節 當頭一棒第63節 遇襲(2)第95節 把柄第49節 籌謀(1)第112節 新時代到來第111節 毫無懸念第81節 龍種秘法(2)第2節 漢中第48節 變起第2節 聯席會議第27節 北風(2)第56節 祭天第59節 烈風將起第63節 待價而沽第58節 拉閘第73節 大會戰(4)第8節 潮起第54節 釘子第70節 戰略與戰術(4)第94節 丑角第6節 歸途第4節 矛與盾第30節 樹倒猢猻散(1)第122節 奪關第6節 歸途第50節 邂逅第55節 易位第5節 分道揚鑣第68節 押寶第119節 爭食第1節 萌芽(1)第91節 浴火浴血(1)第117節 虎頭蛇尾第76節 箭在弦上(2)第53節 巴陵第59節 諜海雙璧第19節 兵戈第87節 混亂第56節 再刺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37節 引狼相鬥第1節 危如累卵(1)第108節 戰猶酣(12)第80節 瓜分?(1)第133節 西風漸(2)第20節 折戟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90節 攤牌第114節 獨木第9節 會獵(3)第59節 暗謀第9節 惡戰(2)第15節 內拉外打第59節 反思第17節 魔王重臨(1)第32節 一邊倒第21節 龍種第30節 暗香浮動第2節 後院起火第40節 江湖第67節 異變(2)第12節 比肩(3)第96節 大唐王朝第122節 制衡第110節 海上伏擊第53節 海洋戰略第4節 席捲第115節 妃爭第8節 捕鼠行動第18節 伐謀第88節 總督之誘惑第8節 軍制第21節 薄近塵出馬第112節 新時代到來第54節 內幕第6節 潯陽樓上(4)第11節 鳩佔第5節 一拍即合第52節 揮戈第44節 碰撞第9節 僵局第93節 決心第21節 薄近塵出馬第39節 大柱第63節 一統之戰(2)第80節 大會戰(11)第11節 潮流
第4節 大同化第15節 得手第24節 和平盛會(1)第114節 受降第44節 覆滅第74節 運籌帷幄第61節 琴仙姚蓮第78節 情事第66節 外交手段第83節 風滿樓(2)第84節 綢繆第74節 全面動員第72節 籌劃第69節 當頭一棒第63節 遇襲(2)第95節 把柄第49節 籌謀(1)第112節 新時代到來第111節 毫無懸念第81節 龍種秘法(2)第2節 漢中第48節 變起第2節 聯席會議第27節 北風(2)第56節 祭天第59節 烈風將起第63節 待價而沽第58節 拉閘第73節 大會戰(4)第8節 潮起第54節 釘子第70節 戰略與戰術(4)第94節 丑角第6節 歸途第4節 矛與盾第30節 樹倒猢猻散(1)第122節 奪關第6節 歸途第50節 邂逅第55節 易位第5節 分道揚鑣第68節 押寶第119節 爭食第1節 萌芽(1)第91節 浴火浴血(1)第117節 虎頭蛇尾第76節 箭在弦上(2)第53節 巴陵第59節 諜海雙璧第19節 兵戈第87節 混亂第56節 再刺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37節 引狼相鬥第1節 危如累卵(1)第108節 戰猶酣(12)第80節 瓜分?(1)第133節 西風漸(2)第20節 折戟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90節 攤牌第114節 獨木第9節 會獵(3)第59節 暗謀第9節 惡戰(2)第15節 內拉外打第59節 反思第17節 魔王重臨(1)第32節 一邊倒第21節 龍種第30節 暗香浮動第2節 後院起火第40節 江湖第67節 異變(2)第12節 比肩(3)第96節 大唐王朝第122節 制衡第110節 海上伏擊第53節 海洋戰略第4節 席捲第115節 妃爭第8節 捕鼠行動第18節 伐謀第88節 總督之誘惑第8節 軍制第21節 薄近塵出馬第112節 新時代到來第54節 內幕第6節 潯陽樓上(4)第11節 鳩佔第5節 一拍即合第52節 揮戈第44節 碰撞第9節 僵局第93節 決心第21節 薄近塵出馬第39節 大柱第63節 一統之戰(2)第80節 大會戰(11)第11節 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