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三路分兵

北風怒號,漫天大雪紛紛揚揚,山嶺原野都是一片銀妝素裹。就在這白茫茫的一片冰雪中,一座雄關矗立在山峽之間,關門上“青龍關”三個大字蒼勁有力。

賢傑披着大紅鬥蓬,脅裹着一身風雪矗立在關前,打量着眼前的這座雄關。他僅帶了四個親兵,乘着一輛雪撬,拉着吳忠孝的遺體趕了三百里路趕到了這裡。

此刻他心裡忽然有一絲愧疚,當日戰場上他答應吳巧的話還在他耳邊迴響:“你父在我營中養傷,傷好後我即送他回來,讓你們父女團圓!”他也沒忘記吳巧投向他的深深一瞥,他知道那目光裡含着對他的信任……

而現在,自己卻只能送來一具冰冷的屍體。

“嘎吱嘎吱”關門緩緩打開了。

吳巧一步一步從關門裡走了出來。她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看不出是喜還是憂……

她只是定定地望着楊賢傑,一步一步地向他走近。

賢傑低下了頭,不敢去看她的眼睛……他真的不知道怎樣向她解釋這一切。

吳巧走到距他五步遠處停下,然後目光便落到了楊賢傑身後的雪撬上,落在了一口漆黑的棺槨上——那是一口質地很優良、價值千金的楠木棺槨,棺槨上還蓋着羊皮氈毯,以防風雪浸潤。

賢傑嘴脣嚅了嚅,想要說什麼,卻說不出口——口才一向不錯的他此時竟然象個做錯了事的孩子侷促不安,訥訥地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吳巧看了他一眼,臉色依舊很平靜。她輕輕地撫mo着棺槨,眼光依舊是那麼深邃,根本讓人無法揣測她的心思……

良久,她終於擡起頭,再次看着賢傑,輕輕道:“謝謝你……”

她一招手,門內又出來了幾個兵,上前擡起那口棺槨,緩緩走入關內。吳巧也緩緩轉過身,默默往回走去……

“等一等……”賢傑終於鼓起勇氣叫了一聲。吳巧停住了腳步,但並沒有轉過身來。

“我真的爲令尊的去世感到非常的不安,我真的不想這件事情發生,可是我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

“不必說了,我早知道這個結果……我……我不怪你。”吳巧的聲音越來越低,最後一句幾乎連她自己都聽不見了。但賢傑卻還是聽見了,他當即就怔在了那裡……

莫非吳巧早就知道了會是這種結果?也許知父莫如女?她早就知道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唉,爲什麼?這到底是爲什麼啊?莫非這是上天對她的懲罰?懲罰她自主選擇了愛情之路?可是爲什麼上天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懲罰啊?來懲罰這樣一個心地純潔、不染一絲俗世雜塵的女子?她只想追求她想要的愛情,可蒼天爲什麼就這麼吝惜,非要掐斷她的愛情之火?

賢傑也很難受,他真的想走過去安慰這可憐的女子一把,但他的腳卻似灌了鉛,怎麼也挪不動……

去安慰她?安慰她什麼?她把老父託付給了自己,完全是對自己的信任,可是自己卻讓她的老父死在了自己面前,雖然不是自己殺的,可是那是死在自己的軍營裡,自己無論怎樣也脫不了干係啊!唉,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人啊,人爲什麼要有感情?人要是沒有感情該多好!賢傑長嘆一聲,慢慢向遠處走去……也許,他現在立刻從吳巧眼前消失,倒是最好的安慰!

在亳州、永城休整了月餘後,唐太宗貞觀四年正月,楊賢傑繼續揮軍北上攻取唐地。

正月初三,攻下唐縣,初五取夏邑,初八取虞城,初十取商丘,一路勢如破竹,唐軍皆望風披靡……不出一個月,賢傑已取得十幾座州縣。二月初一,攻下了汴州。

這汴州也即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乃是一座帝王之都,頗有王氣。不僅歷史悠久,人口衆多,城內有近萬戶居民;而且城牆高厚、易守難攻,實乃兵家必爭要塞之地,此城往北即是黃河,過了黃河便可挺進翼中,直取燕山;往東則是齊魯之地,可扼泰山之雄,東海之濱;往南則是沃野千里,直通江淮;往西便是攻取洛陽、長安,威逼唐朝心臟的大道。此外這附近人丁興旺、民家殷實、物產豐饒,乃是徵集壯丁、籌措糧餉的好地方。

賢傑進城後,貼出安民告示,不許兵丁騷擾百姓,凡*虜掠、搶劫財物、殺人傷人者,斬立決!

賢傑打下汴州的同時,龍顏也派人送來捷報,說已經平定了山寇,並得了盧定國、向友平、賈守義、李子雄等一批降將和三、四萬人馬。

賢傑大喜,記了龍顏一功,對軍師道:“吾後方無憂也。”

安下營帳後,大將普濟和井龍安等衆將聯名勸進:“大哥,這汴州乃是一個大都市,正是虎踞龍盤之地,大哥何不就在此稱帝登極,以上順天意、下順民心,也好爲將來建國打下基礎?”

賢傑接受了衆將的勸進,決定稱帝。

只有狄公持異議,認爲不宜過早稱帝,並提出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後來朱元璋的謀臣也曾向朱提出過類似的建議)。但賢傑認爲攻下唐都、平定天下已經指日可待,沒有采納狄公的建議。

二月十五,賢傑在汴州即了皇帝位,稱“逆天洪福聖武功德千秋大皇帝”,國號仍是“大逆”,改太宗貞觀四年爲大逆元年。

賢傑封狄明爲左臣相,新近投奔的文士范進爲右臣相;張忠爲徵唐大元帥;龍顏、龍彪、普濟、井龍安、高應龍爲五虎上將;單鐵勇、石明亮、閒空、高應虎、華元豐、謝志君、齊大召、華元山、曹一顯、李安生爲十大將,又稱爲“十大驃騎將軍”;趙芳、馬平、姜紅火、尤奔放、陳鬆、劉來喜、歸田虎、萬長山、宋天成(賢傑攻取亳州時歸降)、盧定國、向友平、賈守義、李子雄等爲驍騎將軍,女將烏雲爲繡鸞將軍……

烏雲坐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裡,她本來饒有興致地聽着賢傑分封諸將,當聽到封她爲繡鸞將軍時,情緒頓時有些失落……

她心裡本來是有一個甜蜜的夢的,她不敢奢望賢傑封她爲“後”,只要能封她一個“妃”,她也就心滿意足了。可是賢傑卻只封她一個“繡鸞將軍”!她並不是嫌官小,她纔不在乎官大官小,她爲了葬父,寧願把自己以一百兩銀子的價錢賣給別人爲奴(她本來只打算爲奴,是那人看她貌美,非要娶她爲“九夫人”,其實她一直保持白壁之身,有“九夫人”之名而無“九夫人”之實)都可以,又怎會在乎這些個官職?讓她傷心的是,賢傑始終只是拿她當義妹,根本就不瞭解她心裡所想……她忽然有點佩服那吳巧,至少當面向賢傑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而她卻實在羞於啓齒……她只希望賢傑有一天能夠開竅,明白她的心意,然而現在看來,她的傻義哥是永遠也不會明白了,她的心事也只能永遠埋藏於心底……

爲了早日攻取長安,逆天子決定分兵三路西進:北路軍由龍彪爲主將,謝志君、曹一顯、齊大召、李安生爲副將,率領五萬人馬,攻打青龍關、鄭州(即今河南省會鄭州,隋朝時叫滎州,唐時就已更名爲鄭州,沿襲至今)、滎陽、鞏義、洛陽,最後經潼關直到長安東門;中路軍由井鳳安率領,華元豐、華元山、高應虎、陳鬆爲副,率領五萬人馬攻打白虎關、許昌、汝陽、商州、藍田,直到長安南門;南路軍以張忠爲主將,高應龍爲前鋒,趙芳、馬平又爲高應龍副將;高應龍引二萬人馬先行,張忠率五萬大軍隨後接應。原來,這南路軍的路程最遠,關隘最多,共有漯河、舞陽、泗水關、南陽、商南、武關、高河、咸陽,最後到長安西門。該路又有唐朝名將李林把守,爲慎重起見,賢傑才如此安排。

賢傑又令龍顏、姜紅火等守衛馬嘴山,隨時往軍前供應糧草。賢傑自己坐鎮汴州,接應各方。

三月初八,三路征伐大軍同時開撥西進。賢傑親到校場送行,安排美女給出徵將士戴大紅花,同時奏以雄壯的軍樂,預祝衆將士早日凱旋。

賢傑發兵三路,大舉攻唐,中原大地又是戰雲密佈、烽煙四起——自唐朝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內戰或曰農民起義開始了!

太宗皇帝躺在龍牀上,圓睜着龍目,心緒難平……一個月來噩耗接連不斷,先是楊賢傑攻下亳州、永城,大破吳元帥的討伐大軍,接着斬天使、毀詔書,還送來天使首級示威,吳元帥等一大批忠臣良將慘遭逆賊殺害;這還不算,逆賊繼續侵奪大唐江山,奪佔十多個州縣不算,竟然還在汴州稱帝,自稱什麼“逆天洪福聖武功德千秋大皇帝”,發兵三路來攻長安,只氣得龍顏大怒。

正是一天不容二日,一國不容二君!

這楊賢傑如此沸反盈天,公然叫板大唐,此等無法無天之徒,不除之而後快,更待何時?太宗從龍牀上掙扎起來,大呼道:“傳朕旨意,立即升殿議事!”一名太監慌忙上前奏道:“陛下,此時正是三更時分,羣臣皆在府中安寢,不如等到天明再升朝議事……”

“朕的天下已經危在旦夕,他們不爲朕分憂還有心暇安寢,豈有此理!”

太宗深夜要升朝議事的消息立刻傳到了所有大臣耳中。衆大臣不敢怠慢,只得從熱被窩裡爬起,屁顛屁顛趕往金殿。

太宗也不過多廢話,直截了當對衆臣宣稱要“御駕親征、討伐叛逆”。魏徵等苦苦勸阻,太宗纔打消了親征的念頭,一面行文到各州縣,令他們興起勤王之師來京城護駕;一面令長安以東各關隘加緊防守,嚴防反賊攻打。同時令車騎將軍上官士圖爲御林軍總管,統領十萬御林軍,加強長安的防護。

旌旗獵獵、戰馬嘶鳴,青龍關已在眼前……

龍彪下令放炮安營,準備休息一晚,明日到關前挑戰。當夜他坐在燈下正在思索,副將謝志君笑道:“元帥在想什麼事呢?”

龍彪嘆息一聲道:“明天這仗不好打啊,這青龍關守將乃是吳巧,明日還真不知該怎麼面對她……”

“元帥有何犯難之事,可是因爲她武藝高強、我軍無人能敵?”

“此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她和咱們皇上的關係,唉……”

“她和皇上有什麼關係?”謝志君故意問道。

“我也說不清……想亳州大戰之時,她殺了我們那麼多弟兄,皇上一句話就把她給放了,你說,皇上憑啥那麼看重她?還有她那個反動透頂的老爸,明明是自己碰死的,皇上卻偏偏象護送自己的老爹一樣恭恭敬敬送到這青龍關,你說,吳巧到底是他什麼人,他如此看重?明天這一仗到底怎麼打?”

謝志君道:“誰叫你長了個榆木疙瘩腦袋,連皇上和這吳巧有一腿都看不出來?我看明天這仗好打得很……”

“老謝,飯不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哦,你憑什麼說皇上和這女人有一腿?你可不要譭譽皇上的清白……”

“不管她和皇上是不是有一腿,總之,她是皇上看重的女人,明日交戰,咱們見機行事就可以了……”

夜色中,一個身穿夜行衣的嫋娜身影悄無聲息地掠過一片帳蓬,射向黑沉沉的遠處,這人的速度實在太快,以至所有的軍士都沒有察覺——就算有所察覺,也會以爲是隻蝙蝠或者夜蔦根本不會想到是人!

這身影落在一處山崖上立定,一雙眸子在黑夜中放射着焯耀的光輝。她的目光向遠空看去,似要看穿這黑沉沉的夜幕。良久,她喃喃低語道:“我是他看重的人?我是他看重的人?”

第100章 激戰荒島第75章 虎山戰役-1第24章 神勇少年第112章 異域人魚第139章 山中小廬第55章 血戰新竹第81章 巾幗雄風第8章 憨將謗帥第20章 奇異海戰第122章 雲飛中邪第3章 邂逅佳人第128章 旗指東瀛第27章 大戰略1第79章 北線血戰第18章 亳州鏖戰-2第45章 兩翼攻防戰第38章 初釋前嫌第88章 兵阻路竹第24章 考斯基的憤怒第53章 海戰初捷第27章 大戰略1第75章 虎山戰役-1第19章 陰霾又起第119章 孤城苦戰第117章 血戰大溪第109章 臺南大捷第70章 金蟬脫殼第29章 以打促談第20章 奇異海戰第82章 激戰埔里第91章 誤陷迷陣第34章 招婿風雲2第105章 橫掃千軍第145章 沉夢初醒第74章 休養生息第95章 血沃山河第22章 重見天日第61章 黃昏血戰第36章 憨鳳戲凰第99章 溫情脈脈第100章 激戰荒島第67章 登臺拜將第49章 賢傑歸唐第26章 濫殺種禍第10章 內外交困第128章 旗指東瀛第32章 走向共和第27章 大戰略1第143章 父子生隙第57章 攻破臺北第91章 誤陷迷陣第128章 旗指東瀛第25章 組建新軍第4章 萬螺風雲1第28章 心冷息戈第29章 兵指東海第4章 萬螺風雲1第41章 危機臨近第47章 柳暗花明第39章 賢傑改制第125章 幻魔無天-2第36章 憨鳳戲凰第1章 瀟灑如風第51章 廬州之行-2第25章 組建新軍第65章 比武封將-2第73章 青山含悲第131章 鏖戰北九州-1第28章 心冷息戈第46章 襲取台州第28章 大戰略2第22章 重見天日第91章 誤陷迷陣第73章 青山含悲第12章 海底蛟龍第39章 賢傑改制第129章 海上奇兵第84章 翻身之仗第125章 幻魔無天-2第9章 干戈迭起第120章 前塵憶夢-1第25章 熱血癡情第134章 恐韓詭症第71章 單刀赴會第96章 愛海迷蹤第43章 隘口血戰第3章 金殿犯聖第7章 初興義兵第2章 奪魁掛帥第33章 招婿風雲1第55章 血戰新竹第42章 山雨欲來第94章 賢傑平冤第26章 春季攻勢1第138章 魔音攝魂第2章 雲臺麗影第28章 大戰略2第126章 大破魔陣第117章 血戰大溪第62章 恨海情天
第100章 激戰荒島第75章 虎山戰役-1第24章 神勇少年第112章 異域人魚第139章 山中小廬第55章 血戰新竹第81章 巾幗雄風第8章 憨將謗帥第20章 奇異海戰第122章 雲飛中邪第3章 邂逅佳人第128章 旗指東瀛第27章 大戰略1第79章 北線血戰第18章 亳州鏖戰-2第45章 兩翼攻防戰第38章 初釋前嫌第88章 兵阻路竹第24章 考斯基的憤怒第53章 海戰初捷第27章 大戰略1第75章 虎山戰役-1第19章 陰霾又起第119章 孤城苦戰第117章 血戰大溪第109章 臺南大捷第70章 金蟬脫殼第29章 以打促談第20章 奇異海戰第82章 激戰埔里第91章 誤陷迷陣第34章 招婿風雲2第105章 橫掃千軍第145章 沉夢初醒第74章 休養生息第95章 血沃山河第22章 重見天日第61章 黃昏血戰第36章 憨鳳戲凰第99章 溫情脈脈第100章 激戰荒島第67章 登臺拜將第49章 賢傑歸唐第26章 濫殺種禍第10章 內外交困第128章 旗指東瀛第32章 走向共和第27章 大戰略1第143章 父子生隙第57章 攻破臺北第91章 誤陷迷陣第128章 旗指東瀛第25章 組建新軍第4章 萬螺風雲1第28章 心冷息戈第29章 兵指東海第4章 萬螺風雲1第41章 危機臨近第47章 柳暗花明第39章 賢傑改制第125章 幻魔無天-2第36章 憨鳳戲凰第1章 瀟灑如風第51章 廬州之行-2第25章 組建新軍第65章 比武封將-2第73章 青山含悲第131章 鏖戰北九州-1第28章 心冷息戈第46章 襲取台州第28章 大戰略2第22章 重見天日第91章 誤陷迷陣第73章 青山含悲第12章 海底蛟龍第39章 賢傑改制第129章 海上奇兵第84章 翻身之仗第125章 幻魔無天-2第9章 干戈迭起第120章 前塵憶夢-1第25章 熱血癡情第134章 恐韓詭症第71章 單刀赴會第96章 愛海迷蹤第43章 隘口血戰第3章 金殿犯聖第7章 初興義兵第2章 奪魁掛帥第33章 招婿風雲1第55章 血戰新竹第42章 山雨欲來第94章 賢傑平冤第26章 春季攻勢1第138章 魔音攝魂第2章 雲臺麗影第28章 大戰略2第126章 大破魔陣第117章 血戰大溪第62章 恨海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