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

伴隨着夜色一身殺氣的遊銘押宋這大同犯官及其家屬數百人有宣武門進入京城,因爲天子密令所以一路上游銘都是曉伏夜行,就是到了京城了也是選在了晚上纔是進城。宣武門口,錦衣衛指揮使牟斌以及錦衣衛幾位堂官還有宮裡來到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陳寬以及東宮派來的一個叫丘聚的太監,都是早就在門口等着了。

遊銘一進了門,牟斌纔是見了他就是眉頭一皺。因爲此刻遊銘臉上鬍鬚老長,渾身上下都是散發着戾氣。眼神中似有似無的殺意,讓牟斌及在場的人見了都是無不驚訝。沒有相當纔是半月時間遊銘身上的變化就是這樣大。

將人犯與牟斌交接完畢之後,遊銘就是跟在丘聚之後走了。雖然牟斌有意阻攔,但是丘聚笑吟吟的將太子的手令交到了牟斌手裡之後,牟斌也是不在阻攔。畢竟這眼巴前的陳寬都是不說話,他也是不好違背太子的命令。錦衣衛是天子親軍不錯,但是錦衣衛同時也是未來天子之親軍啊。

而丘聚在走之前很是意味深長和陳寬道謝,還很客氣的作禮。

所有的人犯全都是被帶到錦衣衛的大牢裡,等待他們的可能是天子的御審也有可能是三法司會審,反正他們怎麼都是活不了。畢竟,從宣武門進來的犯官就沒有幾個活下來的。

在京中某處大宅的書房裡。

一身常服的謝遷正是坐在椅子上,他閉着眼睛像是在閉目養神,又像是在仔細聽着思索着書房裡另外幾人的話。

“想不到大同這麼簡單就是被太子殿下給拿下,幾乎簡單到讓人不敢相信,難道趙瓛他們都是豬嗎。那個遊銘就是帶了六十個人去了大同,不說大同鎮有多少兵就是他的巡撫衙門也是不止六十人吧。”一個外面布衣裡面卻是用絲綢襯裡,身材極其肥胖的人說道。

“是啊,以我看,就是一隻豬它滿大同城的跑,六十個人想抓也是不是見容易的事。”這時又是一個穿着精緻藍布衣身材稍瘦的人說道。

“現在怎麼辦,反正在大同的生意那是做不下去。”布衣胖子說。

“爲什麼做不去了,大同的生意是我們的大頭,這麼放棄那我們還賺什麼?”布衣瘦子說道。

“爲什麼做不下?老呂你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九州商行啊,現在整個大同不但是大同城有着一家規模巨大的九州商行,甚至在大同府之下的各縣那都是有着九州商行。我們賣糧食,九州商行有九州糧食行。我辦車馬行,九州商行就有九州速遞行,車馬行人人家應有盡有。我們辦力行,人家的九州建築已經在接了大同巡撫衙門還有大同知府衙門甚至是大同總兵府的活。他們和福生局合作,要多少就是有多少人,還便宜而且福生局哪裡的流民大部分是大同那邊來到,能夠回去幹活多少搶着去。”布衣胖子指着那個被他叫做來呂的布衣瘦子說道。

再是看了看上首還在閉目養神的謝遷之後,布衣胖子又是繼續說道“現在,我們在大同也就是賣點鹽了與絲綢茶葉了。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啊,因爲我們鹽是官營的啊況且今年的我們我們已經是沒有多少鹽引了。就是我們運糧食到大同,現在人家總兵府不收糧食了,說是陛下下令各地總兵不得在是直接與商人交易交付鹽引了。我們在大同要換鹽引只能去九州商會的九州鹽業行,其他地方地方你有糧食人家不和交易啊。”

“現在就是我們去賣絲綢,賣茶葉都是行不通,我們能夠做的生意九州商行現在都是在做,而且他們一來就是蠻橫擠壓別人!”

“老謝,你說的真的?陛下真有這個旨意?”瘦子老呂站起來對着胖子老謝很是懷疑的問道,胖子老謝提高的聲調說道“當然是的,你不管着大同你是不知道。大同新任巡撫還有知府已經快把大同給犁了一遍,特別是那個知府青菜劉,果是沒有虛了他‘都不留’的名聲。只要沒有鹽引以及正規路引的人,那是一個都不留全部進了大牢。管你是商人還是生員一點通融都是沒有油鹽不進,我的小舅子現在都還是在大同知府的大牢裡呢。”

“太子這是查到我們頭上了嗎。”聽完那個老呂一下子就是跌坐在椅子上,眼神中恐懼壓實若隱若現。

“老呂,你不要瞎說”胖子被瘦子的話驚到對着他的額頭摸了摸,而老呂一把打掉謝胖子的說道“前些日子鄭家的鄭大木曾經和我說過,要我加入他們九州鹽業去,我當時沒有多想只是搪塞過去。現在一想,他們是知道我們在販鹽啊。”

“啊!難怪這些天老是有人隱隱的向我打探鹽的事,我當時還納悶他們是怎麼知道我在販鹽的,一直以後鹽都是私下叫下邊的人在管着,我們自己一直沒有沾一點兒。”謝胖子想到這裡,也是好像頓悟了一樣。

“三叔,呂叔叔,你們是說殿下是對要我們謝家下手。”說話的是謝遷的長子謝正,現在在禮部任郎中!

“嗯~”兩人這時同時嗯了一聲。

不過對於三人的對話,一直都是閉目養神的謝遷卻是不以爲然?之間他終於事站起身來,然後來到窗邊看着外面的魚池。謝遷臉上的表情並不好,最近一段日子內閣以及外朝沒有收到一條來自後宮的消息,哪怕是平日裡隨便就能捕風捉影的消息都是沒有!

這說明什麼?

說明太子已經是逐漸完成對於後宮的掌控,並且隱隱的已經是壓過司禮監一頭了,從而只能是對於太子殿下對於後宮的動作頻頻保持沉默。近來皇上已經是越來越沉迷於道家佛事了,以往不到幾個時辰就是會答覆的奏摺如今卻是要等上一天甚至兩天。皇后娘娘一病太子殿下就像是被摸了屁股的老虎一樣,在宮裡上下發作!太子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加緊東宮對於皇宮的掌控。以防萬一!

謝遷作爲詹事府詹事到今天已經快兩個月沒有去詹事府坐堂了,但是太子根本就是沒有來找他的意思。而詹事府沒我在他在反而是比以前更加好了,不管是以巡查官身份被太子派出去的樑褚楊廷和等人,還是現在隱隱形成規模的福生局還有這個什麼九州商會。都是說明太子絕不是個六歲孩子那麼簡單。

現在的太子,比之當今陛下六歲的時候還要可怕。或許當家陛下六歲時候可怕是在於他的隱忍,而現在這位太子殿下的六歲就是在於這位膽大心細,手段高明或者直接說他跋扈的很是條條是理,這纔是最可怕的!

短短月餘時間啊,就是控制了後宮的局勢,得殺多少人啊!太子殿下,手段夠狠辣啊!果然天子之人從來都不簡單。

“你們以爲就你們幾個人配得上太子殿下的親自算計嗎?你們私下裡用老夫的名義做的那些事,那個人不知道?你們自己心知肚明的事人家怎麼會不知道呢。大同的事本來就是不會這樣子,就是因爲你們這些好利之人背後攪動,不然陛下和太子也是不會對大同下死手!”

謝遷是個什麼人,差最後一步他就是真正的閣臣了。這就是說明了他的不簡單,太子看似大力凜然在爲國除害但是實際上就是衝着他來的,謝遷很是篤定自己心中的這個想法。雖然他是詹事府詹事,相當於太子半個老師,但是他曾經爲了博取名聲彈劾過皇后娘娘還有壽寧候。現在怎麼會讓人打破皇后在後宮的優勢呢。所以他謝遷很有可能已經成了太子的眼中釘了,甚至連帶着整個謝家以及整個江南與江南出身的同僚都是被太子記恨上了。

“大哥,那我們就下來該死怎麼辦?難道這就是放棄了大同與西北的生意,那可是一大筆銀子啊,就這麼放棄了我想不通。”謝胖子原來是謝遷的弟弟,但是此時的還真個弟弟。

“西北的生意不要就不要,我謝家不做生意有我在夜市餓不死,你有什麼想不通了。再說西北不行東南不是有着生意嗎,難道就是一定要在西北?你在西北是可以掙錢但是你把我給蹭倒了,你賺錢再多,有何用?”謝遷的話很是在理,整個謝遷全賴謝遷,謝遷不在了那麼謝家就是真的謝幕了。

“到那個時候,不要說謝家,呂家整個江南都是變天了。”謝遷能侃也是自負,在此已經將自己比作江南的天了,雖然十分大逆不道但卻也是有分道理的,因爲現在朝堂之上的官員無不是以謝遷爲首。

“可是......”謝胖子依舊是不死心,但是他的話沒有說出口謝遷就是下令逐客令。

“你們不要這裡吵着我了,各自散去吧,當前,太子是不會對你們怎麼樣的,不過老夫還是勸你們一句在我未倒之前,把自己整乾淨別到時候反過來害了老夫!”

兩人沒有辦法只有是告辭去了,由謝正送了出來。

“賢侄啊,你一定要想父親多多說項,此事不能如此啊。”呂瘦子顯然是不願意就是放棄在大同還有西北的生意的,但是謝遷的態度他又是不敢當面去說,只有趁着謝正送他們纔是敢說。

“呂叔叔,您平常也是個極爲聰明的人,怎麼到這裡就是犯糊塗了呢。”謝正人不算平庸但也沒有他父親那般謀略思考,但是他已經爲官的他也是近來朝表面好像都是在爲救災,但是實地裡已經暗流涌動了。太子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就是在朝中組織了一股勢力,下這些人官位不高職權不大但是這些人中最多的是言官,尤其是六科與都察院之中有多人現在已經是完全倒向東宮,雖然天子春秋還在但是有些人已經是謀劃從龍之功。

“正兒,不是叔叔與你呂叔叔不知輕重,但是西北商路乃是我們的大頭,若是輕易的就是放棄那麼這幾年的努力就是全部白費了。”謝胖子此時也是插話到“雖然你父親話是不錯,我謝家還有東南但是隻是想着東南啊!所以我們倆想着是不是不放棄西北商路,打不了九州商行做的我們不和他們不爭就是了,打不了由叔叔去找他們加入他們不就是了。”

謝胖子說完之後很是期待的看着謝正,但是謝正沒有給他什麼希望的話。而是說道“叔叔,退回東南吧,西北我們待不久的,而九州商行不會放過你們,也不會讓你們加入的。難道你就是不知道九州商會領頭的是張家的張竹嗎?我父以何而起?”

話說到這裡也是不用在說了。謝胖子還有呂瘦子只有灰頭土臉的離開謝府。謝遷的能夠當官是自己的努力,但是他的官能狗當到現在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也是因爲以彈劾壽寧候府以及皇后娘娘纔是博取了直名。

所以,此番張家怎麼可能容下謝家的人在大同,在西北呢?

即便是張家能容,太子又是怎麼能夠容呢。

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謝遷終於開始慢慢嚐到自己所種下的惡果了。之前爲了博取名聲去罵皇后,那麼以後也要承受住太子的反擊。

謝遷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太子無論是救救命還是賑災,亦或者是設立福生局還是九州商會,所爲都是要不斷加強東宮權力,鞏固自己的位置。但是現在當今只有太子一人啊,何必這樣做呢!這恐怕就是太子的過人以及可怕之處,居安思危不是每個人都是能夠做到的!

謝遷分析的很對朱厚照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做的一切第一齣發點都是爲了鞏固自己地位,當然這也是首要目的,但是朱厚照無論是救濟流民還是災民那也都是實心實意的!

謝遷也是知道太子早就是對於他一直佔着詹事府詹事的位置很是不高興了,所以便是想將他驅逐出詹事府。但是礙於陛下一直沒有真正去做,不然恐怕現在自己也是會和楊廷和他們一樣在某處以巡災使名義無所事事。

東宮的書房裡,剛剛纔是從保定州趕回來的王華還有程敏德,以及毛紀,蔣冕幾人都是在!不過朱厚照確實沒有在場,所以幾人便是聊了起來。一是化解一下尷尬第二也是互相交個底,畢竟誰也不知道太子爲什麼會突然召見他們。尤其是王華還有程敏德兩人,他們兩個今天中午纔是回到京城幾乎是剛剛各自到了自己大門口,東宮傳令的太監就是來了。

“兩位大人,此番順天幾個州縣的災民可都是安頓好了?”蔣冕最爲實誠,大家都是不說話他卻是第一個開了口。不過身爲福生局令的他,問的也只會是關於災情災民的事了。

王華也是會熱心的人,在底下各縣巡查的時候也是非常賣力的。而作爲狀元之才的人他也是看穿了太子派他們“下鄉”的目的,所以在認真完成太子給予的工作之外,王華也是不忘早早就是給太子送上了“效忠書”,他在順天下面的州縣巡災時幾乎每日一信,且事無鉅細而且是不遺餘力的在各州縣宣揚當今天子仁德,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稱讚太子也是很仁德的。要說狀元就是狀元,頭腦就是不一樣,聰明也是別人比不上的。王華知道了東宮在宮莊建了一個學堂,當即就是在災區表示自己也會前去任教,並且在稟明東宮以後得五十個入學名額,就地就是向府下各州縣的豪紳大賈說了,你們只要捐錢我就是在你們家中選擇一人前往福生書院讀書。

所以王華負責的幾個縣士紳大商捐款捐物很多,災情耶斯很快的得到控制。對此,朱厚照也是不此一次對王華去信嘉獎。而王華的做法也是啓發了朱厚照,現在雖然福生書院雖然是已經是建好也是開課了,但是福生書院的入讀率是很差的。幾乎都是宮莊子弟(注,指宮莊的莊戶還有宮莊收容安置的流民子弟。)與福生局收容的孤兒還有孩子,其他像周邊的村莊都是很少有人將家中孩子送來。即便是現在福生書院的束脩很少,還發給衣服書本紙筆也是如此。朱厚照派人調查之後纔是發現,有想讀書的孩子家中情況不允許,而有條件優勢嫌棄福生書院低端。

爲此,朱厚照已經是苦惱了多日了。而王華也是突然也是讓朱厚照突然想明白了,不是嫌棄嘛以後讓你們求着都是進不去。爲此專門去了弘治皇帝哪裡,要了幾個人分別是李旻,費宏,錢福,毛澄,朱希周。朱厚照請求弘治皇帝同意這幾個人在自身工作閒暇之餘可以前去福生書院傳授學識,弘治皇帝一同意了朱厚照就是拿着弘治皇帝給的雞毛令箭,強令這幾個人每五日就是要去福生書院教書一天。

由此開始了福生書院老師隊伍中除了特招的,進士是最低的門檻。即便是進士也必須兩榜前幾十名的,太后面的想來福生書院任教得和學生一樣,先考試。過了,纔會有東宮給的聘書。不然,就是當代衍聖公來了也是沒有那個資格進福生書院。要知道朱厚照要的這幾位,加上王華每個人都是狀元!除此之外朱厚照又是命令東宮衆人全部前去福生書院任教,這些人可都是個個是進士。而這也是後來福生書院幾乎與科舉一樣的入學門檻形成的主要原因!因爲老師個個都是大神,自身不是有個舉人功名或者真材實料都不好意思去福生書院的招生考試。

離題太多再次回來蔣冕的問題上來,王華給他的回答是“我與程主溥順天府之下出大興宛平兩縣之外的各州各縣巡災之時,按照殿下的安排還有福生局的要求。一邊巡視記錄災情,一邊督導各州各縣建立福生局,更是參與到各州各縣官府救災工作去,現在各州各縣災情基本穩定。災民由官府救濟發賑,流民由福生局收容安置。爲了使朝廷救災糧錢落到實處,我等二人也是處處記錄,一斤糧食一兩銀子都是有着記錄上交詹事府主溥廳,諸位可查可看。”

“是的,王大人所說不錯。現在順天府各地災情都是控制了。但是還是許多百姓房屋倒塌一時半會而回不來家,所以我建議福生局應該馬上與當地官渡合作着裡修建修繕小百姓的房屋以及當地的道路與水利,畢竟災情已過就是春耕了。殿下此前也是有過嚴令,此次我等救災不在前面重點在後面的重建之上。災民之房屋都是沒有,如何開始春耕?而春耕一旦是被耽誤了,那麼也是說明後面災區還是會缺糧,缺糧還是會死人。餓死了人,那邊就是災!”程敏德看着蔣冕說道。

“我知道,我福生局已經是與順天府各州各縣交涉了,馬上就是派出工隊前往各地或則就是直接在各地直接組建工隊開始災後的重建。殿下的令旨是,各地後續重建還是要兩位大人回去繼續盯着。”

王華還有程敏德聽了蔣冕的話,表面上沒有波動。但是內心裡還是有些失望的,因爲蔣冕的話說明太子殿下還沒有把他們視作真正的東宮之人,他王華還有程敏德雖然是東宮少詹事還有主溥,但是確實也是不低蔣冕。畢竟,蔣冕可是太子一手提拔上來了。半年不到連升三品,猛如狗!

“當前的救災之事,可以說是已經是告一段落了。只要大家後續再是用心盯着也就是可基本無事,現在有一件事卻是要大家知道。”毛紀在衆人突然冷場之後,說道、

“請說。”

“這段時間以來,不知道從何處有謠言傳出。說殿下以下犯上冒犯太后,並且還有人暗指殿下爲一己私利而強佔瑞安候及民間商賈財產,與民爭利!”毛紀表情嚴肅。

“簡直一派胡言!”蔣冕第一個就事站了起來,他一直在京城所以這些他都是知道。但是此刻聽了毛紀說,他還事滿心憤怒。“此等中傷儲君之人才是以下犯上。依我看是朝中有些人不滿太子殿下之功惡意中傷,簡直無恥。”

“這不是什麼謠言就是有人在中傷,太子殿下讓大同順天兩府配合禁運所有外來糧食又是不準大同官府暫停開中法,怕是觸及到了有些人的錢袋子。之前我在保定州的時候就是隨保定知州截停一隊商隊。你們可知這之上的糧食多少錢一石?又是銷往哪裡?”王華說道。

“多少?哪裡?”衆人都是好奇。

“五兩半!銷往大同宣府以及”王華停頓了一會兒,繼續說道“邊外!”

“在京城最便宜一石一兩半,最高能夠達到三兩辦就是已經是值得警惕了。但在這些商賈之手中最次等的糧食運往西北最便宜卻要五兩半,而且只收現銀不問來人!最重要的是這些商隊只看銀子不問來人,給錢就賣哪怕是鹽鐵甚至軍器。”

“嘶!”衆人都是倒吸一口涼氣,這樣的糧食價格百姓能夠吃的起?就是尋常殷實之家也是吃不起啊,又何來受災之地。

“果然!天災害民而利奸商!”

看來是有人不滿意太子殿下暫停大同開中與關閉商路,所以纔是在背後搗鬼了。

但是,是誰呢?

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48章模範城市通州中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07章偏殿宮闈日常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45章聖旨點燃的城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70章帝暈厥紫宮變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第48章節前京師局勢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137章咄咄逼人之人無題第40章悲歡並不相通第39章風起雲涌大同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無題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92章戰火蔓延邊地無題無題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第69章東番海上盜影第49章節大同忠民到來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44章前面打後面玩第153章朝廷勢力突顯1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23章神機營大換血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13章平靜時才最險上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10章有些事天註定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168章適烏母子到來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06章宮莊守我秘密第68章皮島升起龍旗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80章都是你的錯誤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40章悲歡並不相通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第38章戰爭從來殘忍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21章錦衣起大同變中第85章南邊有人謀反第158章雨綿綿愁長長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50章弘治十三年到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無題第33章右衛韃影再現第22章錦衣起大同變下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49章節大同忠民到來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無題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52章公子自南而來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104章南都夏氏入京 下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楔子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
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48章模範城市通州中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07章偏殿宮闈日常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45章聖旨點燃的城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70章帝暈厥紫宮變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第48章節前京師局勢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137章咄咄逼人之人無題第40章悲歡並不相通第39章風起雲涌大同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無題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92章戰火蔓延邊地無題無題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第69章東番海上盜影第49章節大同忠民到來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44章前面打後面玩第153章朝廷勢力突顯1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23章神機營大換血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13章平靜時才最險上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10章有些事天註定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168章適烏母子到來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06章宮莊守我秘密第68章皮島升起龍旗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80章都是你的錯誤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40章悲歡並不相通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第38章戰爭從來殘忍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21章錦衣起大同變中第85章南邊有人謀反第158章雨綿綿愁長長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50章弘治十三年到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無題第33章右衛韃影再現第22章錦衣起大同變下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49章節大同忠民到來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無題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52章公子自南而來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104章南都夏氏入京 下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楔子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