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於無聲處改變上

在強勢中奪取足夠主動權,與無聲處漸次改變。

這是朱厚照對於自己現在以及未來所確立的一個基本方針,他所需要面對的是一羣能夠將他撕成碎片的老虎以及一個能夠在不經意間就是將他帶到絕境的社會環境。所以他必須強勢,最好是騎在所有人包括弘治皇帝的臉上。即便是槍打出頭鳥,刀割鋒尖芒也是在所不惜。權力這種鬼東西放在哪裡都不安全只有放在自己身上,貼着心纔是最安全的。

做好人難,最好皇帝難,做個稱職的太子更加難。

所以朱厚照有時候不想想的那麼多,因爲顧慮多了人的膽子就小了,所以想不被束縛住就是要大膽一些。對文官,對武官,對內侍,對商人,對付所有人都是如此。天生就在起跑線的人不一定就是成功了,有可能也會變成哪隻被烏龜跑贏的兔子。

但是在面對弘治皇帝的時候,朱厚照能夠恭敬的地方就是要做到極致的恭敬。與外人強勢是因爲他有這個權力,與弘治皇帝恭敬是因爲這是必須的。弘治皇帝是父親也是大明的君,而他是兒子也是大明的臣。

乾清宮中,朱厚照就像一隻螻蟻一樣,在這個地方他每次都是卑微的。因爲每次來都是站着的,某天當他也像弘治皇帝一樣坐在那裡,那麼他今天的卑微就會像風一樣飄向遠方。但是現在朱厚照還是得保持好自己姿態,這不可恥畢竟他也是臣子不是。是臣,那麼在天子就是應該足夠恭敬。

“你認爲你這次的事該怎麼處理?”自張皇后生病以來弘治皇帝第一次在乾清宮召見他,兩人之間的氣氛不是很好。弘治皇帝自己有些心虛不想面對朱厚照,而朱厚照則是不滿弘治皇帝在張皇后生病的時候過於“忙碌”。當然,兩人都是不會點破而已。有時候知道就是知道不要聲張,講出來真相併不會真的公平反而會讓事情更復雜。

望日過去了,但是望日大朝的餘波沒有過去。林廷玉成了最新一人的直臣,而劉大夏也是多多少少的沾染上了奸臣的骯髒。這些日子可是不好過,每天街頭巷尾都是在議論劉大夏的結果。大家都是在預測弘治皇帝會怎麼處理劉大夏,因爲這次林廷玉不是風聞奏事,而是實打實的彈劾。詆譭太宗皇帝,毀海圖,夾帶文書都是劉大夏自己做過的事,沒有什麼可爭辯的因爲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了。

現在就是要看弘治皇帝的處理,這涉及到所謂帝王之術,還不是帝王的朱厚照也是不太清楚。

“父皇指的是?”朱厚照故意問道。

“大同案,與劉大夏。”弘治皇帝答。

“大同案應該繼續追查,不放過任何一人,總兵,巡撫,總兵皆處砍,抄家流放。其他各地在救災不力的也是要處置,比如,順天府尹張玉!”朱厚照答。

“那劉大夏呢?”弘治皇帝再問。

“罷官去職,京城閒住,禁足。”朱厚照答。

“爲什麼一定要這般,難道你就是不會溫和一點的處理方式嗎?”弘治皇帝語氣終於是有些生氣。

“如果溫和被他們習慣了,那麼這大明到底是誰家的呢?”朱厚照行了一禮再是說道“要是父皇真的願意與士大夫共享大明,兒臣有另外一種處理方式。”

“咳咳咳,咳咳”其實弘治皇帝的身體不好,外人不知道但是朱厚照知道,多年的積累成疾讓他的身體每次都是垮下去的邊緣的徘徊。

“那你願意嗎?”弘治皇帝反問朱厚照。

“兒臣不願意,兒臣從來不喜歡分享。哪怕一粒米一粒土,兒臣都是放在自家的牆裡。”朱厚照臉上真誠且認真,弘治皇帝聽了許久無聲。朱厚照的這種這種性子其實就是弘治皇帝還有張皇后賦予的,從小到大有誰敢從朱厚照手裡搶東西?

朱厚照想要的從來沒有人敢反對,只要他要就是有。這導致了他現在這把的性子,只要是一旦不順心就是不會放過。睚眥必報說的是被傷害之後,但是朱厚照是在你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就是要對付你。

很奇怪,這一點朱厚照和自家的老祖有着高度的相似。

弘治皇帝也一直將那句與士大夫共治當成屁話,大明就是大明,不是前宋。大明的皇帝都姓朱,不姓趙。

“行,朕知道了。”弘治皇帝嘆氣一聲之後說道,然後提起硃筆在那本已經擬好的聖旨上寫下一個準字。

而朱厚照這邊也是準備告退的,但是被弘治皇帝叫住了。

“等等!”

“父皇還有吩咐兒臣?”

“這個出版署果真如你所說,有輔國之用?”

“不但輔國還能護佑我大明朱家。”

“給你三個月”

“謝父皇恩典,兒臣只要半月。”

當陽光纔是露出點光芒,在大興縣的街道上就是響起了一陣陣叫聲,聲音略顯稚嫩但是聲聲入耳。

“號外,號外,皇家藏書閣在城外宮莊免費開放,萬冊典籍孤本免費供百信查閱。”

“號外,號外,大明皇家醫院在城外宮莊開放,太醫坐堂福澤百姓。”

“號外,號外,兵部侍郎劉大夏被罷職免官,京城閒坐。”

“號外,大明旬報,大明民報,大明文報首刊派送,看報了,網羅天下事,報向九州聞。”

一個個身穿着背後寫着報字的報童快速在大興縣所屬的街道上快速的穿梭着。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聲音,喚醒着這個古老的還在沉睡的大城。

“那孩子,你過來,你這是叫買什麼呢。什麼叫大明旬報?”一箇中年人叫住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正是那日裡與小榮兒他們一起的大牛,另外還有他的幾個夥伴。而中年人一叫住他們頓時就是一羣人將他們圍住,幾個見到此等情況一個個都是有些慌了,只有大牛站了出來說道“這大明旬報是一份報紙,乃是官家辦的就和衙門裡的邸報一樣。以後天子老爺與朝廷有什麼安排出了,有聖旨還有朝廷公文告示發下,也會在大明旬報上登出來。”

“那你剛剛說的宮莊,可是城外太子殿下的宮莊?”另外一個人問道。

“是啊。”

這時又是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出來問道“小童,我問你你剛剛說宮莊的藏書閣,又是怎麼回事。”

“這事我也是和你們講不明白,這樣,你拿一份報紙吧。今天是首刊日所以官家說了免費發放,待明日就是要自己花錢來買了。這大明旬報以後每一旬會出一次,一份五個大錢,文報還有民報每日皆有兩個錢一份。”說着大牛就是從挎包裡拿出一份旬報給了那書生,之後周圍圍着的人也不管自己認識不認識字都是拿上一份,大牛幾人各自身上一共一百多份一下子就是發完了。

大牛一見沒有就是大聲說道“大家快快和我回去拿報紙,今天大家一人發上兩百份纔是完成任務,不然月底可是拿不到銀子。”

說着幾個孩子就是飛快的跟在大牛後面走了,而在他們背後剛剛那個書生卻是突然大哭起來,說道“大善,大善啊。當今天子聖明,太子賢良,竟然如此惠及我等士子,陛下簡直就是堯舜禹湯啊。”

他之後又是有人說道“太子殿下果真不愧是當今陛下之太子啊,大家看這上面是太子殿下親筆的寫的令旨。太子殿下說,皇家在城外宮莊興建了一所大醫院,陛下也是派了太醫爲大傢伙看病啊!”

“陛下聖明”

有一種奇怪的傳播的途徑叫人與人之間,你最不能掌握這種傳播途徑的路徑與時間以及效率。當日,還未到午時京城之中許許多多的人就是前往了城外的宮莊,而與此同時在京城之中各處大的酒館茶樓飯館的說書人也是不說書,專門爲酒客食客茶客們讀報!

一個上午的時間,所有人都是從這名叫報紙的新興事物中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就是街邊上也是有人在讀報,還有一些原本一些說唱蓮花落的討生活的人也是不時聚集在某個角落裡唱的熱鬧。別看着他們穿得破破爛爛的,但是這些人多是有着官府公身的。他們都是隸屬與大明司經局宣傳司!正兒八經的官家人,領的還是東宮的銀錢。

“這城外的宮莊裡不但是有着太醫坐堂的醫院,還有狀元進士做先生的福生書院,家中有孩子都是可以送去看看能不能考上。”一個穿着舊儒裝的老者極力的用自己最大的聲音向周圍的人說道。“以後你們病了,就是可以福生醫院找宮裡的太醫的瞧病了。還有你們不是老說自己孩子聰明,就是家裡沒錢買不起書嗎。現在你們都是可以去城外的藏書閣看,還可以去借,都是不要錢。”

“城外的福生書院,不收束脩一人只收兩百錢文房費。除此之外每日管一餐午飯。”

京城的百姓們在這樣一個平常的一天,突然就是過上了一個不平凡的生活。突然大家好像都是官老爺一樣,秀才一樣,在家中坐着或者就在路邊站着就是知道了許多以往不會知道的事。

果然,天子腳下好啊。

百姓今天通過報紙開啓了另外一個世界,也有兩個人在報紙上看到自己的未來。一個人叫劉大夏,一個叫程敏德。他們一個被罷官閒住,一個則是被罷官剝奪功名流放東番島,無詔不可回。

劉府,劉大夏眼見着那些錦衣衛根本不避諱他的監視,搖搖頭無奈的回到了自己的書房。

“劉寄,你去這大明旬報社將這大明旬報還有文報與民報各自定上幾年的吧。這幾年恐怕老爺我就是要靠它們瞭解外面的世界了。”劉大夏的聲音一下就是添上了很多愁意,怎麼溫柔都是散不去。

“是!”身邊老僕也是無奈,只有領命而去。

距離不遠就是程敏政的府邸,因爲官位不大程敏德一直就是住在自己哥哥家。此時他正是整理行裝,因爲押解的差人已經是在外面等着了。房間裡他剛剛出生的小兒子正是在妻子的懷中哭泣,而他的妻子也是在抽泣着。而他的兄長則是一臉怒容在他門外,程敏德一出來程敏政便是厲聲斥責到“你果是豬油蒙了心,現在好了,官被罷免了功名也是被革除了。還要被流放東番,”程敏政指着自己的弟弟,惡狠狠的說到。

但是看着垂頭喪氣的弟弟,程敏政也是不忍。說到“你且去,爲兄入了東宮東席,一定會爲你求情的。”

程敏德沒有回話,而是轉身拉着自己老婆孩子向府外走。程敏政再是大聲說道“東番蕭條蠻荒之地,你爲什麼還要帶着孩子去呢。過幾年爲兄一定會讓你回來的。”

程敏的不聽,只說“沒用的,兄長還請多保重。”程敏德原本想賭一把的,他賭謝遷一定會幫他成爲少詹事,但是事實證明他錯了。錯的很徹底,搭上了一家老小的性命與未來。

看着自己弟弟遠去的背影,程敏政心中對於謝遷的恨無限的在膨脹。要是謝遷不來找自己的弟弟,事情絕不是這樣。

當程敏德在懊悔之中離開順天府的時候,在不遠處的謝遷也是在報紙上看到了這些消息。

“果然太子剛直,眼裡不容一點沙子啊。程敏德僅僅是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彈劾,便是被貶東番島。”看着手中的報紙,謝遷僅僅不語,一旁的謝正終於忍不住想自己父親問道“父親,太子此意就是在警告與我們,您說太子還會不會繼續命人彈劾與我們?”

“我當然知道他在警告我們,不但是警告我們還在警告內閣,警告兵部同時也是在警告那些有心插手後宮的人。太子知道自己年幼,與朝中根基有淺所以從來不願意插手到真正的朝務中來,但是這次或許是我反應過激了。”謝遷有些茫然,他從來不知道太子還有着這樣一手,以這種報紙來控制言論。

好狠啊,直插中心。

手指不斷磨蹭着報紙上那最邊角上的東宮司經局與大明出版署的字樣,謝遷腦子裡在不斷思索着怎麼應對太子,他們這些人事沉浮官場日久不錯,但是對於太子時不時就是冒出來的新動作,也是覺得應接不暇,手忙腳亂的。

太子弄出這份報紙,又是在報紙上大肆將大同案的一系細節爆出,同時又是大力的宣揚楊廷和在大同救災政績,這不是在捧,而是在阻止楊廷和回京。以報紙渲染出大同局勢離不開的楊廷和,需要楊廷和這樣即便是謝遷再是怎麼推薦楊廷和爲東宮師傅,好像都是不對的。原本的舉賢現在都是變成了無視災民強行干預官員升遷了。

除了楊廷和,原本不怎麼在官場上受重視的程敏政此番也是被文報塑造成一個大儒,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大家。同時也是映射出來程敏政不堪東宮教學的重任。東宮教學是需要的學識淵博的人不錯,但是不需要一個只會吟詩作對本職工作都是幹不好的人啊。

捧殺,這一招太子比我們玩的嫺熟。

現在整個京城百姓的關注點有兩個部分,一個報紙上所說的五日後的大同案犯公審,另一個就是眼下城外宮莊的開放。而官員們無論文武無論官階都是被這三份橫空出世的所謂報紙吸引住了,所以朝中幾個重臣都是派人拿到了報紙,然後一個個在家翻着。

旬報的信息量很大,大同案的前因後果中間信息幾乎是被一條一條的寫在上面;民報也是信息量不小,主角是福生局,上面公佈了福生局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大到福生局將會在整個北直隸開設福生學堂三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免費入學,自備紙筆午飯就行,小到福生局大興養濟院需要一個女紅好的婦女掌養濟院縫補的招聘消息;至於文報,當文人拿到它的時候就可是吵了。這爭吵是由兩篇文章引發的,一篇是一個署名空同的人寫的,另外一篇是一個是叫樹人的寫的。一篇叫《學古惡論》裡面有一句學古不古,漢不就唐不成,是何學古?這一篇文章被現在京城之中大量茶陵文人一見了,頓時是火冒三丈許多人都是叫着要去文報討要說法。其中那個樹人寫的東西卻是叫苦笑不得了,通篇大白話。讓人見了都不好意思去讀,不過內容叫那些茶館讀書人說書人很是感興趣,因爲這是一篇話本還是長篇話本。

文人這邊吵吵鬧鬧的,城外的宮莊也是無比熱鬧。

人山人海的。

人多了,事情也就是多了。因爲今天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僅僅靠着宮莊的人還有大興縣的人根本不能維持住秩序。今日是藏書閣,醫院以及童趣園的開張之日,因爲是公主誕辰所以太子殿下做主,今天一切免費。

免費的,當然是人山人海了,那麼出現一些很是不愉快的事也是很意料之中,畢竟在這幾個地方的外圍都是有着數不勝數的店鋪的,雖然現在只有幾個店家已經開張,但是架不住已經有大商家在詢問如果購買這些店鋪了。但是相關人員只是回了一句“店鋪不賣只租,要租就是可以去九州建築行去問。”

這裡以後會成爲整個大明最繁榮的商業街。自西向東,足足三裡地長度。而且因爲大明旬報,大明民報還有大明文報就是在這裡,所以宮莊不但是吸引了大量百姓前來,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前來,他們的目的地就是三家報社所在之地。

文人想着報社而來,有些人事想來討個說法的,但是有些純粹起鬨的。隨着人數的聚集,在位於宮莊大街東大街的三報的大門前也是越來越擁擠。甚至有些人竟然效仿朱厚照在文報社前大喊口號,“讓空同滾出來”有情緒激動着喊出了“踏平文報社,活捉李空同”這樣不可思議的口號。

東宮裡,一聽有人要踏平自己的報社。朱厚照先是一怒然後就是一笑,從手邊的抽屜裡拿出一份聖旨交給劉瑾說道“你去,將這份聖旨掛在三報大門上,另外告訴那些臭文人,衝擊朝廷官署是死罪!”

喧鬧文人之中多數是年輕人,還有一些國子監的所謂學生,在三報門口大喊大叫一點沒有學生的樣子,個個以爲自己是真理的捍衛者。當劉瑾出現的時候,正是被外面的那些人吵的腦地疼的樑儲,一聽劉瑾來了就是馬上出來了。劉瑾帶着一個總旗的府軍前衛慢悠悠的來到三報門口,也不說話只是對着樑儲微笑了一下,然後一揮手就是有兩個府軍前衛的士兵恭敬的將裝裱好的聖旨請出,小心翼翼的掛在門頭之上。那些文人一見到這聖旨就是頓時弱下聲勢來,只見上面寫着不可擅闖乃是弘治皇帝親筆所書。

這世間沒有什麼是一道聖旨解決不了,不行,就兩道。當然如果你能撐到十二道,或許你就是贏了。

“諸位,三報乃是東宮司經局與出版署之官衙重地,擅闖以大不敬,抗旨罪論處。”劉瑾聲音尖尖的很是難聽,但是此刻這一片也就是他的聲音最大了。劉瑾說完之後對着樑儲點點頭便是退到了一邊,樑儲則是上前說道“諸位,此乃是官衙重地,諸位再次喧譁乃是衝撞朝廷,乃是謀反嫌疑。念諸位並不瞭解,所以今日本官便是不在追究,速速離去。若有在犯,抗旨抗擊君命,本官嚴懲不貸!”樑儲一臉的嚴肅。

“這位大人,要我等離去也是可以。但是學生請大人告知這李空同是誰?而大人自己又是居於何職。”一個學生模樣的大聲問道。

“本官乃是太子洗馬樑儲,兼出版署令,是三報的負責人。這李空同是誰本官亦不知是誰,這文章來稿都是不署真名,只要是符合要求文報就是會予以登報發表,你們要是有什麼訴求與文章發表,將稿件投遞在那邊信箱就是可以了。”樑儲隨後一甩一袖再次喝道“散去!”

就像任何士兵都是需要血肉洗禮一樣,大同的一番經歷樑儲已經是無限接近一個東宮所需要的那種官員了。已過而立之年自進士及第之後便是一直留在京城,一直留在裡最高權力最近的地方,同時也是處在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從來都是想着一朵高齡的花朵處在暖陽地帶,當他在右衛真正見識到什麼叫做的地獄之後,也是對於有些事看的開了。讀書人地主豪商的大門緊閉,一堵牆就是隔絕了兩個世界。裡面酒肉飄香,而外面的人在飢餓之中以及死亡之中等待這朝廷以及官府姍姍來遲的救濟糧食。

樑儲去了大同,也是見識到在大同官場的惡臭,更是深刻的明白讀書人身上的腥味了。

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第80章都是你的錯誤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章瑞雪不兆豐年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26章安排與童趣園第7章誰的面都不給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107章偏殿宮闈日常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第121章弘治十二年到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27章未來京城中心第74章邊事成了心病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無題第137章咄咄逼人之人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無題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102章攪亂大明文壇第1章瑞雪不兆豐年第5章還有“贖屍銀子?”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117章亡羊補牢不晚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13章平靜時才最險上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無題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146章大明水師威武下第10章有些事天註定第19章青菜劉都不留第107章偏殿宮闈日常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73章太子七歲監國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163章效率標準質量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議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1章瑞雪不兆豐年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167章招安絕不可能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49章節大同忠民到來第150章弘治十三年到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33章右衛韃影再現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68章皮島升起龍旗第117章亡羊補牢不晚第130章科舉試題泄露4第165章兵所指有兩處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
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第80章都是你的錯誤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章瑞雪不兆豐年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26章安排與童趣園第7章誰的面都不給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107章偏殿宮闈日常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第121章弘治十二年到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27章未來京城中心第74章邊事成了心病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無題第137章咄咄逼人之人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無題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102章攪亂大明文壇第1章瑞雪不兆豐年第5章還有“贖屍銀子?”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117章亡羊補牢不晚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13章平靜時才最險上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無題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50章煙火渲染的城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38章故衣社不簡單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146章大明水師威武下第10章有些事天註定第19章青菜劉都不留第107章偏殿宮闈日常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73章太子七歲監國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163章效率標準質量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議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1章瑞雪不兆豐年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167章招安絕不可能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49章節大同忠民到來第150章弘治十三年到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33章右衛韃影再現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68章皮島升起龍旗第117章亡羊補牢不晚第130章科舉試題泄露4第165章兵所指有兩處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