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朝廷積極安排

不過在報紙之上關於邊地的事卻是很有有過報道,這些日子以來大關於邊地的報道只有一個。那就是壽寧候後捐獻家產助力朝廷修繕長城的事了,這是三報自成立以來第一次對於勳貴的正面報道,因爲幾乎是從三報設立幾乎是每天每日都是在各種黑與各種映射勳貴。

現在瑞安候家的人可是敢出門?

目前只要是與瑞安候家有婚約的都是要求解除婚約了,瑞安候府不同意,有幾家的小娘更是以死明志。最後順天府管不了只有上報刑部,到了最後刑部還有禮部不得不下令強行解除瑞安候家的所有婚約更是判了瑞安候府予以賠償。更有瑞安候的幾個兒媳婦甚至孫媳婦都是被自己孃家接回去了,並且已經在走官方渠道解除婚姻,因爲他們也是怕壞了自家的名聲。

名聲和性命肯定是命重要些,但是名聲沒了命也就是不重要了,尤其是現在的女性。就算是死,也會保全自己的名聲。有誰希望自己的女兒揹着罵名臭名呢?那個瑞安候有染的兒媳婦現在屍體還在瑞安候府某處井裡,婆家不管孃家不要,白白的丟了性命!

而這一切製造者瑞安候本人也好不哪裡去!

按照朝廷安排,內閣與兵部共同行文大同巡撫與總兵府,以及宣府巡撫與總兵府,五軍府則是行文山西行都司,要求兩地嚴密注意韃子及瓦剌動向。每日一報,急遞進京。並且天子也是命在京閒住的前總兵官劉寧,領大同左副總兵官之職速速前往大同任職。

大同巡撫王恕和總兵王越都是個急性子,而且因爲兩人年紀都是差不多也是讓兩人還是有些話題的。兩人之間談不上什麼知音,起碼在對待外敵的態度上兩個有着某些地方上的的重合。

僅管王恕心裡對於王越曾經附庸汪直的事,很是嗤之以鼻但是王恕還是很有一個官員的風度的。並沒有去提這件事,而王越也是知道王恕的爲人,所以處處謙虛所以兩人的工作也是進行的很是順利。

待到劉寧風塵僕僕的趕到大同就任的時候,剛到巡撫衙門書房門口卻是聽到書房裡激烈的爭吵。

“天子已經是答應了本兵之請,馬上就是會着力修繕以及新修大同邊牆。這個時候要是主動出兵前去試探虛實,就是在在胡鬧!”王越今天的聲音尤爲的火氣充足。

“右衛已經是發現了韃子的蹤跡,這個時候就不僅僅只是知道就是行了,我們一定了解他們有何打算,如何打算,怎麼打算的。大同是京師門戶之一要是韃子進犯大同,到時候你我幾個腦袋可以砍。”王恕脾氣大誰不知道,當年上朝的時候誰他不敢罵的。“我可以清楚明瞭的告訴你,此番我本雖然被臨時起用,但是天子與朝廷既然將這大同交到了我手上,我就是一定不能讓大同有任何差池。”

“大同宣府不比他處,乃是重中之中。大同宣府一旦是有變,京師必然震動!世昌啊,你也是多任大同的人怎麼就是不知吾心呢?”王恕今年八十一歲比王越整整大了十歲,所以在王恕面前王越其實也是個晚輩,但是之所以王越會和王恕發生矛盾,那是因爲王越不同意王恕主動出兵前出邊牆偵查的想法。與他來想,韃子既然來犯就應該堅清壁野阻敵與邊牆之外才是正理。

不然,現在朝廷花那麼人力物力修繕邊牆還新建邊牆是爲什麼?

不是王越怕死而是王越怕大同鎮的士兵怕死,他來大同沒多少日但是對於大同的軍備實在失望。比之成化年間他爲巡撫的時候可是差的太遠了,士兵雖然有可戰之力但是那是據城據邊牆而守的情況可是能戰,出了邊牆就是畏手畏腳的。所以,王越認爲有了邊牆就是要好好利用,不能輕易出去。白白浪費士兵生命不說,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

劉寧聽着兩個人的對話,臉上會心一笑然後便是敲了敲了書房的門。說道“二位大人,下官劉寧前來赴職!”

書房裡還在爭論的兩人也是注意到了劉寧,待到劉寧進了房間與兩人一番公事見禮之後。

王越也是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拉着劉寧說道“靜遠,你快塊與老大人說一下。此番韃子目的不明我們所知甚少,所以還是不能夠冒然出邊偵查的好。”

“嗯”劉寧點了頭便是自己同意王越的說法,然後就是來到書房裡大同的地圖邊上,然後對着王恕說道“老大人,不是晚輩要否認您的想法。您說的是對現在韃子既然是已經人道了右衛附近偵查,那麼說明韃子一定是有所目的的。但是現在要知道的是,韃子既然會派人前去右衛那麼一定也是會派人前去其他地方的。”

“大同防線太長,又是各所不同。所以現在我們不但是要派人前往邊外偵查,更是要多派人前出邊外。最好是以延邊各堡都是要派人出去,不過人不能多隻能精兵勇士。但是晚輩覺的還是要固守待敵”劉寧一邊說着一邊又是在地圖上之處好幾處大同防線的不足之處。“這幾齣都是防守薄弱的地方,以往就是多次被韃子攻破,無險無勢韃子犯邊絕對這幾個地方首當其衝。”

“而且如今大同大案才過,大同兵馬各處都是人心不定。所以我認爲我們派出人手前出邊外,一邊更是加緊整頓兵馬固守以待敵。”

劉寧說的沒錯,也符合他的一貫風格。他是一個絕對成熟的守將,不論是在宣府還是在大同都是已經證明,之所以會被將職並在京城閒住那是因爲當時的劉寧在守土大功下的判斷不準,他高估了自己進攻能力纔是落了敗仗最後生病纔是被召回京城。

如今,再次歸來。劉寧就是要用自己的最後時光來將大同打造成一個令所有望而卻步的堡壘,他要完成自己據敵與國門之外的平生夙願。所以當日在大同府城接過大同左副總兵的大印之後,劉寧就是到了大同副總兵的駐地大同左衛城。一到了地方,劉寧乾的第一件是就是召集了大同左右兩衛還有玉林衛的指揮使,然後帶着他們騎着馬或者步行用近三天時間將整個右衛邊牆全部巡視了一遍,守城簡單之處在與如果準備妥當的情況下以逸待勞是非常簡單的。

這是一個大優勢,但是守城難的就是守的時間長容易把自己給困死!

都是重來一次就是新生,弘治皇帝或許也是這麼想的。要知道在神英之前劉寧也是大同總兵。

從弘治八年韃虜入侵擾邊情況如下,弘治八年入寇十六次,而弘治九年也就是去年韃子一共侵擾大明邊地達二十六次!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因爲這個數字讓大明的邊牆與防禦體系就是一個笑話。

也讓劉寧成爲了一個笑話,成爲了一個攻守皆不成的人,並將之前的所有勝利全部抹殺從一屆總兵變成京城角落閒住的老頭。但是名將之所以能夠成爲名將,那就是這些人從來都是可以嚴肅的面對自己的失敗而又坦蕩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所以,劉寧離開大同兩年之後嗎,又回來了。

不過,這次劉寧明顯更加的有底氣,更加的有幹勁。

這次,他得到兩個人的承諾。

一個是弘治皇帝,給他的承諾的是“大同邊關寧,汝家世代留。”

另一個是朱厚照,不過朱厚照承諾的很是偷偷摸摸。只有一張不知道怎麼就是出現劉寧隨身箭筒裡的信“大同如大同,大明則大同,將軍則大通。”

父子兩都不是什麼痛快的人,都是像在打啞謎一樣。不過劉寧卻都是明白其中的深意,意思總結一下就是他把大同守好就什麼都好了!

所以,一場賭上一切的計劃開始在大同西邊邊線上火熱進行。

當大同二王在積極備戰,劉寧也在火速的安排守衛的時候。遠在京城的朱厚照確實在加緊安排着關於萬壽節的事,萬壽節是一年一度的大事,不夠以爲弘治皇帝估計大臣們的想法所以一般不會大操大辦。今年雖然有朱厚照負責但是也是一樣,第一守則就是不能大操大辦。

不過,今年的萬壽節朱厚照也並不打算大操大辦。因爲他已經誇下海口了,說今年的萬壽節經費全部由他來解決。所以經費也是需要朱厚照去自籌的,但是朱厚照案例有錢啊。

太子是太子不錯,但是太子也窮啊。經費跟不上就是創意來湊了,朱厚照按照“千叟宴”的思路向天下派發了大概一百張萬壽節請柬,邀請各行各業各種身份的百姓代表參加萬壽節天子賜宴!

與民同樂,是這次萬壽節的主題。

煙火晚會,則是次主題。

昌平縣的宮莊,沿河的地方有一處規模很大的工坊。工坊內外都是有着府軍前衛的禁軍把守着,時不時就是一隊禁軍從工坊四周巡邏而過。

這是太子爲了當今天子萬壽節纔是設立的一處火藥工坊,有工部還有宮裡兵仗局的太監在此坐鎮。

雖然說是爲了萬壽節準備煙火的,但是朱厚照根本對於在萬壽節放煙火這件事沒有多少上心。他之所以要做“煙火晚會”除了映襯一下自己這次與民同樂萬壽節的主題之外,目的很單純就是爲了兵仗局而去的。弘治皇帝剛剛答應他主管萬壽節之後,他後腳就是藉着要搞煙火晚會的理由將兵仗局給一網打盡。

在兵仗局的太監已經是換上了東宮魏彬之後,蕭敬纔是從臥牀中起來。他這一病可是比張皇后失去的東西要多,一病陳寬徹底弘治皇帝面前站穩了,司禮監能夠控制內廷衙門除了他們自己之外啥都沒有了。蕭敬想着自己是不是就是去死算了,但是他還是沒敢。是害怕也是不敢,更是不情願還有放不下。

太子手黑,就像兵仗局火藥庫存的黑火藥一樣黑。

所以,蕭敬卻是怕了。

兵仗局是宮裡掌管武器的部門,所以朱厚照已經是盯了很久了。這次到手了朱厚照不但是將兵仗局可以製作火藥的工匠全部調到昌平宮莊,更是將兵仗局庫房裡的火藥都是搬空了。

朱厚照給弘治皇帝解釋是,火藥放在宮裡不安全。這是實話,畢竟這東西一炸了,皇宮都是得沒。那個時候小命都是沒有,弘治皇帝還計較個啥。

朱厚照要火藥當然是不會全部用在煙火上,那樣也太奢侈了。於是,工部尚書馬文升的案頭上有人進進獻了一種叫做炸藥包的禦敵神器與一種區別於神機大炮的“沒良心炮”,馬文升很重視。所以在某日下午右衛城北面老遠的一處空地上,好幾個巨大的鐵皮桶被仰角埋在土裡。

“崩!”一個差不多有兩三斤的包裹就被射到半空中,直到差多五十步距離左右,包裹“砰”的一聲巨響震這邊劉寧還有右衛指揮使張禹與魏李谷大用幾人是耳朵直響!就在劉寧幾人耳朵剛剛好轉的時候,只聽旁邊又是一聲刺耳的弦崩之音,投石機巨大的拋臂快速升起,一隻巨大的足有十斤重的炸藥包便是拋了出去,飛躍百步之後便是一聲巨響,那飛濺出來的石塊瓦片還有廢棄箭頭瞬間就是覆蓋了周圍五十步之內的地方,要不是劉寧早就是躲的遠遠的恐怕也是會那飛過來的碎片集中。

響聲過後,這邊的劉寧張禹還是好點。但是魏李還有谷大用早就是目瞪口呆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東西是太子殿下弄出來的?

當然是朱厚照弄出來的,除了他還有誰?

“將軍,有了這東西再多韃子也是不懼啊。”張禹看着劉寧興奮的說道。

“是啊,將軍,有這樣的好東西,韃子再多也不怕是不是就不要將百姓全部遷出了。”魏李也是興奮接了一句,劉寧上任第一道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命令將右衛百姓全部遷移到左衛,甚至更後方。

所以這兩天魏李一直都是作着遷移百姓的工作,但是正所謂故土難離。劉寧可以做出這樣的命令很是簡單,但是魏李執行起來確實千難萬難。

“不行,百姓繼續遷移,在十日之內全部右衛百姓必須全部遷出右衛,右衛城中不是軍者全部必須走。不但人要走,家產物品包括鍋碗瓢盆以及家畜牛馬都是全部遷出。哪怕一隻雞一隻鴨都是不能留,右衛城中除了軍人士兵一個都是不能留下。”劉寧沒有多看那“沒良心炮”一眼就是起身向城內走去。

魏李見此飛快跟上去說道“將軍這是爲何!”

“因爲你們覺的厲害的炮,其實就是個廢物!太子也是這麼說的,也就是拋石機有些用處但是拋石機有用,也是需要大數量一起纔是有最好效果。右衛周圍樹木已經砍伐殆盡,哪裡有木材來製造拋石機,百姓不走如何拆房製造拋石機?”劉寧說着就是將東宮的一份信交給魏李還有張禹看了,一看兩人臉上的興奮全部消失。

這炮,看着厲害但是現在還是個試驗品,光聽響而已。魏李與張禹的失望,同樣也是朱厚照的失望。不過這也不是人爲就是可以決定的,因爲技術更不上這也是沒有辦法是事。

但是,炸藥包卻是一個好想法。

所以逆着右衛百姓的遷移的人流,來自京城一輛輛大車滿載着着昌平工坊精心製作的炸藥包還有火藥向着右衛還有左衛以及玉林衛而去。

韃子現在還沒有來,也說不準來不來。

但是劉寧已經是鐵了心死守到底,他並不管的韃子來與否。韃子來也好,不來也罷。他就是知道他自己現在心中準則,那就是一個韃子都是不能進入大同境內。所以別看右衛的百姓在後撤,但是這幾日三衛的防線卻是已經在向前推進。

因爲晚上不能動工,所以昌平工坊在早上第一道陽光灑向大地的的時候就是開始開工,知道最後一道光亮被黑夜吞噬纔是收工。日日趕工,就是爲了配置出更多的炸藥,灌製出更多的炸藥包。黑火藥殺傷力不夠,暫時朱厚照還是沒有什麼的好的方式。所以只要裝的多,希望能夠殺傷的多。

朱厚照爲什麼要大規模的收容流民幾乎是有多少要多少呢?

不就是爲了這些嗎?

夜晚時候,朱厚照最爲喜歡了。因爲這個時候萬籟俱靜朱厚照纔是感覺多自己是平靜的。更是朱厚照高興的是,夜晚的時候周木兮總是可以來陪陪朱厚照,也讓朱厚照的東宮不至於真的那麼冷清,朱厚照很是喜歡周木兮。他認爲周木兮身上總是有一種吸引他的地方,雖然朱厚照不知道怎麼去形容,但是就是知道。

“殿下,那匹小馬真的送給我嗎!”花園裡周木兮與朱厚照一起坐在葡萄架下的鞦韆裡,看見前面亭子裡圈着的三匹小馬駒,她很是小心翼翼的向朱厚照問道。

“當然是送給你的了,你還可以給起名字。”

在大明能夠和朱厚照平起平坐的人不多,周木兮是出來弘治皇帝等幾個人之外的唯一一個,在沒有第二個人了。

“那我叫它盼妞可好?”

“行,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只要是你高興就好。”

朱厚照不常常在別人面前這麼輕鬆,面對任何人不是裝着仁厚和善就是一臉寒霜故做深沉,一副嚴肅刻板的樣子。但是在周木兮面前朱厚照大部分時候都是放鬆的,以及愜意的。

畢竟,在心裡朱厚照已經是認爲周木兮是自己人了。

“殿下,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鞦韆停止了晃動,周木兮低着頭扭着自己的衣角。

“問吧”見周木兮好像很是認真,朱厚照也是坐直身體扭頭看着周木兮的臉。

“老祖宗說,我可以成爲您的妃子!”周木兮問着話,但是臉上已經是紅暈遍佈,在鞦韆架上燈籠火光的映射下十分清晰。

沒有很快回答周木兮的問題,朱厚照跳下鞦韆來到湖邊撿起一塊小石子,扔向湖中。湖水中映射的月牙也是被激的蕩成曲面。

“能,老祖宗已經和我說了,我也是向父皇還有母后說了。你,已經是太子側妃了。”朱厚照轉過頭說道“我沒有告訴你只是不想你爲難,不過你可以放心。他日及冠日,你之入宮時。”

“可是。。。”

“沒什麼可是的,母后都是答應就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朱厚照在是用力扔出一塊石子,周木兮雖然是慶雲侯孫女,但是她的身份卻還真的是很是尷尬。他是庶子的庶女,可以說她除了是他父親的女兒之外與慶雲侯關係不大。這個社會裡嫡庶差別就是親家一樣。她與慶雲侯之間不過是有個父親在中間有着聯繫。當然,他也是多虧是庶子庶女,要是嫡子嫡女她還真是做不了這個太子側妃。

畢竟,大明的后妃必須小家出身。

“你父親母親我已經是安排將他接出慶雲侯府了,現在和你弟弟就是住在濱甲坊中。你父親人雖懦弱但是學問確是不小,所以暫時就是跟着你弟弟在福生書院任個教習,也算是不浪費他滿腹的學問。你母親我也是向母后請了,已經下了懿旨擡爲正室。”

朱厚照來到周木兮的面前說道“以後濱甲坊就是你的家了”

“殿下!”周木兮說着就是哭泣起來,朱厚照沒有去勸慰他只是任何周木兮搭着自己肩膀放聲哭泣着。有時候的人痛苦最爲需要的不是蒼白無力的勸慰,而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自我發泄,大哭一場也是最好的選擇。

這世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就像是此刻已經大規模的遷移到左衛的右衛百姓,他們由縣衙的官員的帶領下終於是在縣衙的規定時間裡搬離了右衛城。

雖然這種離家右衛百姓不是很陌生,但是這次確是不一樣。以前是韃子突然來了大家不知道,但是這次是韃子沒有來而且剛剛歷經一個月時間所有人齊心協力將城池修繕好了,地裡也是種下了莊稼。

但是,縣衙這個時候確是發了全體遷移的告示。

許多人是不願意的,修好的房子,新種下的莊稼。這一刻沒有多少人抱怨自己家鄉不在好地方,反而是將更多人的戀鄉之情激的更深。

但是縣衙已經有了安排大家有事不能違背縣衙的命令,所以大家想着可能是過一段時間就是回家了。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到了左衛城確是看到了左衛百姓也是在整理家當。

我離開了家鄉以爲到了地方能夠短暫安穩,但是確是發現剛到又是出發。

這讓許多右衛人受不了,一位應該頗有名望的老太太在族人攙扶下來到魏李的面前問道“大人啊,右衛不是大明的地方了嗎?”

魏李來到右衛第一次情緒失控了,他大聲的說道“右衛永遠是大明國土,永遠都是!”

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44章前面打後面玩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53章君子大比開始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20章錦衣現大同變第69章東番海上盜影第40章圍殲小股韃子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議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06章宮莊守我秘密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74章邊事成了心病第80章都是你的錯誤第83章朵顏衛屯邊衛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2章救災情況明朗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134章故衣社是個啥第150章弘治十三年到第62章遼東哈密之謀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議無題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44章前面打後面玩第150章弘治十三年到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74章邊事成了心病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45章聖旨點燃的城第92章戰火蔓延邊地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第117章亡羊補牢不晚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92章戰火蔓延邊地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130章科舉試題泄露4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113章設立河東三司第44章前面打後面玩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6章有人送錢上門了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68章適烏母子到來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無題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95章吵架也有目的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163章效率標準質量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21章錦衣起大同變中無題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26章安排與童趣園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64章孤之底氣所在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
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149章模範城市通州下第44章前面打後面玩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53章君子大比開始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20章錦衣現大同變第69章東番海上盜影第40章圍殲小股韃子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議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06章宮莊守我秘密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42章右衛保衛之戰第74章邊事成了心病第80章都是你的錯誤第83章朵顏衛屯邊衛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2章救災情況明朗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134章故衣社是個啥第150章弘治十三年到第62章遼東哈密之謀第66章屯邊衛所之設第2章遇刺與救災事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議無題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44章前面打後面玩第150章弘治十三年到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154章朝堂勢力突顯2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74章邊事成了心病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45章聖旨點燃的城第92章戰火蔓延邊地第142章羽翼豐下狠手第117章亡羊補牢不晚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92章戰火蔓延邊地第14章平靜時才最險下第30章於無聲處改變下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162章大軍已然南下第139章賣菜郎狀元公第130章科舉試題泄露4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113章設立河東三司第44章前面打後面玩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6章有人送錢上門了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第67章餵飽老狐狸們第168章適烏母子到來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無題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95章吵架也有目的第124章科舉前的京城第163章效率標準質量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35章有本事你上啊第21章錦衣起大同變中無題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26章安排與童趣園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164章孤之底氣所在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