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章 輕鬆

(二更了,求點月票。)

始皇帝的功績,包括南擊百越,北驅匈奴。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前秦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

始皇帝的殘暴之處在於,他對人力的運用毫無節制,無論是建萬里長城,修建道路宮室,以及南北移民,都證明了這一點。

他用人命和鮮血,鑄就了前秦的輝煌,同時,也爲混一天下的前秦埋下了禍根。

漢武帝,同樣是一位偉大的君王。

之所以人們將其與秦皇並列,卻非其他原因,因爲他同樣修建完善了漢家長城,而且,對匈奴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他的功績,實際上比不得始皇帝,能與始皇帝比肩者,其實只有一樣,就是狠絕的心性。

爲了能夠消滅匈奴,幾乎榨乾了大漢國力。

輝煌的軍事勝利背後,滿是漢家百姓的血淚。

在這個時代,對於始皇帝以及漢武帝兩位帝王的評價,和後世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們的功績和他們的殘暴,同樣著名於世。

文臣們一旦在表章中提起他們,多數屬於勸諫的性質,很少有例外。

像周仿上書,便是如此。

他推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雖說,上疏當中,言辭極盡委婉之能事,但還是將自己的主張說的很明白。

他不贊成靖胡之策中的移民這一篇,也對皇帝陛下在此時如此看重外邦之事,有着微詞……

他認爲。中原未定。不應本末倒置。過於側重於胡事。

不過,他對靖胡之策中的其他幾策,也表示了肯定之意,而且,對文字和銀錢流通之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不論其他人怎麼看,有何不同政見,實際上。這位同門下平章事,中書之首,都可以算得上是盡職盡責。

此書一上,隨即在早朝中同李之問所獻之靖胡之策一同,宣之於廷臣。

一時間,上書言事者多,同時也讓這兩篇勉強算是相輔相成的文章,成爲成武一朝,最重要的對胡策略。

後面再有人言及胡事,多要引用這兩位所述。順便,讓周仿。李之問之名,傳於天下。

名留青史,就是這麼簡單。

隨後,皇帝陛下下旨嘉賞兩人,對兩人所言,表示了肯定。

周仿在中書的位置,一下便穩固了起來,因爲他確實是站在文臣的角度上,來看待國朝政事的,這樣的認同,讓他的同門下平章事之職,顯得實至名歸。

而李之問同樣聲名鵲起,晉身從六品鴻臚寺少卿,也沒有什麼人再說閒話了。

實際上,這是如今河東金國降臣,頭一次真正進入大秦權貴的視線,亮相很驚豔,尤其是少了蜀人融入大秦朝堂所必須的漫長的過程。

鴻臚寺初立,聲勢卻已不小,隨後,皇帝陛下下旨,令鴻臚寺遣人出使回鶻。

最終定下來的正副使節,也讓中書的大人們又頭疼了幾番。

正使赫然乃皇室宗親,李氏宗族子弟,按輩分來說,是當今皇帝陛下的叔伯兄弟,在皇室之中,向有賢名。

李之問也挺倒黴,剛上任,手下沒什麼得用之人,只能親自任副使。

又從長安國武監找了兩個通譯,年關還沒到,天寒地凍之時,便於長安啓程,踏上了漫長的旅途。

此事上自然有些波折,但皇帝陛下振振有詞,皇室擔天下之望,億萬生民奉養,怎能飽食終日,不思報效國家?

皇帝陛下的大道理說的很順溜,顯然已經深思熟慮過了,而且,晉國公趙石在此事上,也旗幟鮮明的站在了皇帝陛下一邊兒。

於是,波折遂平,至於文臣們的種種擔憂,被這兩位君臣聯手,給硬壓了下來。

皇帝陛下還有意將宗族出使異邦定爲常例,這一下,很多人也就琢磨出了其中的味道,一旦知道了聖意爲何,從來也不缺少順應皇帝陛下心意之人。

這事實際上並不算小,但在大秦成武七年就這麼輕描淡寫的辦了下來,也只能說,大秦成武皇帝選擇的時機太好,或者也可以說,這個時候大秦皇權漸漸的開始走向巔峰,臣下們也開始日趨習慣於皇帝陛下的乾綱獨斷了。

大秦成武七年,就在這些紛紛擾擾中,走到了盡頭。

年關將至,大秦內外,終於迎來了一段稍微平靜些的日子。

外間,沒有戰事,內裡,政爭也漸趨於緩和。

不過回頭看去,和成武七年開始的時候相比,大秦朝堂上下,幾乎已經是面貌一新了。

在這樣急劇的變化之下,卻還能保持統治架構的穩定,可以說,大秦君臣上下這些年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軍事上的勝利,以及軍政上的改革,齊頭並進,讓成武一朝初期,充滿了活力……

臨近年關。

長安城內內外外,都充滿了節日的喜慶味道,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準備歡度新年。

雖說大秦成武七年,有些動盪。

但那多數無關於百姓民生,大秦都城長安,如今可以說是天下間有數的富庶繁華所在,而且,還處在快速的上升階段。

南來北往的商旅,高顴深目的異邦之人,漸漸增多的人口,日益富庶的百姓,寬敞整潔的街市,一切的一切,都讓長安顯得更加的富有活力,也更加的自信開放。

國力的強盛,在大秦京師,彰顯無疑。

長安晉國公府,如今乃是大秦一等一的豪門。

府門之前的熱鬧自不必提。

越是臨近年關,送上年禮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天都能在晉國公府府門外。看到車水馬龍的景象。

不過今年和去年又有不同。晉國公府的府門,再次難進了起來。

除了親戚友好,其他人想要登堂入室,門兒都沒有。

多數人的年禮也被退了回去,當然,這也不奇怪,光祿寺一案,還在收束首尾。不獨是晉國公府,大秦長安中的其他府邸,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往年間,各府賓客盈門的景象,今年也看不到了。

就像晉國公府這裡,若是真辦起酒宴,估計和皇宮夜宴也能比上一比了,但一直到了年關,也沒聽說晉國公府擺宴的消息。

到是皇宮之內,傳出消息。今年在正月裡,皇帝陛下要大宴羣臣。

不過。外人看不到的是,晉國公府內其實很是有些喜氣兒。

晉國公府中,一直陰盛陽衰,這個不用多說了。

所以,從臘月裡開始,府中鶯鶯燕燕的,便開始佈置起了府中擺設,灑掃庭院,扎花燈,準備年關需要的飲食,等等等等。

而且,今年晉國公膝下又添一女,年後還能添丁進口,所以說,今年的晉國公府,很是準備熱鬧一番。

連石頭娘在逗弄着新添的孫女之餘,還不住嘴的問,能不能把城外的小孫子也接過來,一起過個新年。

當然,這個純屬說說,就不用想了。

公主府那邊兒,一到年關,就顯得格外冷清,若是再將胖小子弄來,剩下那孤零零的母女兩個,情何以堪?

至於說把公主也接過來,嗯,不帶這麼開玩笑的好不好。

不過,和往年一樣的是,趙石還是個甩手掌櫃,府中怎麼熱鬧,都由着她們去了,他自己則找了個清淨所在,想要悠閒的呆上些日子。

今年事情很多,但結果都還算不錯。

等到明年,軍隊整編的事情,就能加快步伐了,這和樞密院人手增加,架構漸漸穩定下來,有着關係。

各司其事,各安於位,政令才能通達,樞密院這裡,尤其如此。

他們這些軍旅出身之人,其實比文人更要看重規矩,一旦規矩立下,也就不會像文人那樣,整日裡再尋思勾心鬥角了。

人多嘴雜,政見不一,事情拖延不決的情形,在樞密院很少見到,因爲上官的威權更重,通行樞密院的,其實等同於軍令。

所以,到了年關,各部歇衙,趙石也就輕鬆了下來。

尤其讓他感到爽快的是,不用再爲宮內兩位娘娘的亂點鴛鴦譜鬧心了。

李刑已經出京,不過出京之前,李金花和他見了一面,給他指了一門親事。

當然,也還是娶妾,李刑正忙的焦頭爛額,滿心的糊塗,卻不敢不聽,於是麻利的派人上門求親。

那家人自然有些猶豫,若是平日裡,李刑這樣的軍中大將上門提親,即便是爲人妾室,但求的不是家中長女,也就不便拒絕。

但宮內那邊,可是吊着呢,不過明白人還是多,李刑是什麼人?李刑是晉國公的外侄。

這麼一想,那家人頭上直冒冷汗……於是,李刑出京的時候,身邊便多了一個小妾,算是給自家姑父頂了一次黑鍋。

隨即,種家子弟,也來湊熱鬧,這次是正經娶了過門做媳婦,更不容那兩家人拒絕。

公主府也沒閒着,靖佳公主給自家兒子擺壽宴,請了一羣京師女眷,席間,有一女“不小心”打碎了一件琉璃盞。

卻被告知乃御賜之物,公主好言撫慰,沒怎麼計較。

但那家人在接回女兒之後,便連夜出了京師,投親去了。

還有一位,聽說弓馬嫺熟,被請到香侯府當香侯陸飛翼的女衛去了。

釜底抽薪,趙石被叫到宮中,受了一番數落,太皇太后娘娘卻也不得不承認,和這些外臣講不通什麼道理,外臣們的手段太多,那裡是宮內婦人能夠及得上的?

於是,就此偃旗息鼓,不再來搗亂了……

第809章 桃林第1399章 戰爭(三)第1521章 長亭(三)第844章 圍營第814章 內衙第621章 陛見(三)第680章 相遇(三)第1545章 空文第842章 風浪第678章 相遇(一)第372章 歸來第586章 宴飲第1038章 掌握第1373章 局面第1388章 深謀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1681章 來歷第1340章 入府第1257章 韋州(三)第140章 來訪(三)第1130章 喜事(二)第49章 定軍(二)第191章 故人(一)第1197章 小兒第643章 瑰寶(一)第1054章 宴請(二)第1366章 賜婚第858章 金殿第1399章 烽煙第849章 侯府第906章 王子第1303章 女子第544章 父子第1401章 商隊(二)第1409章 情仇第757章 獻計第1109章 盟約(四)第1455章 起意第1433章 謀算第1115章 盟約(十)第192章 故人(二)第894章 戰爭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1565章 相議(二)第1038章 掌握第652章 多事第889章 毆鬥第825章 樞密第348章 大虎第1435章 驟聞第537章 來臨第1098章 商人(四)第456章 驚變(二)第209章 年關(二)第995章 一夜第940章 收穫第1357章 察覺第811章 駙馬第37章 開拔第1080章 分裂第1404章 請命第1088章 終結(一)第264章 拜會(二)第1142章 禁軍第1404章 請命第145章 出行(四)第223章 成軍第1230章 佈置第8章 煩惱第99章 捉賊(三)第1373章 局面第346章 許諾(一)第499章 不安第384章 兇險(一)第376章 遇匪(二)第251章 爲謀第343章 突圍(二)第1240章 西涼(四)第1427章 夜談第429章 遊園(二)第1319章 見歡第743章 爭執第417章 家事(二)第384章 兇險(一)第1548章 東去第67章 剿匪第227章 進京(二)第1205章 平涼第1432章 老者第388章 回京(三)第1199章 指點第76章 波瀾第402章 獎懲(七)第457章 君臣第112章 遷陵第1369章 結巴第176章 壽宴(三)第888章 故地第241章 天明第675章 尋源
第809章 桃林第1399章 戰爭(三)第1521章 長亭(三)第844章 圍營第814章 內衙第621章 陛見(三)第680章 相遇(三)第1545章 空文第842章 風浪第678章 相遇(一)第372章 歸來第586章 宴飲第1038章 掌握第1373章 局面第1388章 深謀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1681章 來歷第1340章 入府第1257章 韋州(三)第140章 來訪(三)第1130章 喜事(二)第49章 定軍(二)第191章 故人(一)第1197章 小兒第643章 瑰寶(一)第1054章 宴請(二)第1366章 賜婚第858章 金殿第1399章 烽煙第849章 侯府第906章 王子第1303章 女子第544章 父子第1401章 商隊(二)第1409章 情仇第757章 獻計第1109章 盟約(四)第1455章 起意第1433章 謀算第1115章 盟約(十)第192章 故人(二)第894章 戰爭第十一卷張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1565章 相議(二)第1038章 掌握第652章 多事第889章 毆鬥第825章 樞密第348章 大虎第1435章 驟聞第537章 來臨第1098章 商人(四)第456章 驚變(二)第209章 年關(二)第995章 一夜第940章 收穫第1357章 察覺第811章 駙馬第37章 開拔第1080章 分裂第1404章 請命第1088章 終結(一)第264章 拜會(二)第1142章 禁軍第1404章 請命第145章 出行(四)第223章 成軍第1230章 佈置第8章 煩惱第99章 捉賊(三)第1373章 局面第346章 許諾(一)第499章 不安第384章 兇險(一)第376章 遇匪(二)第251章 爲謀第343章 突圍(二)第1240章 西涼(四)第1427章 夜談第429章 遊園(二)第1319章 見歡第743章 爭執第417章 家事(二)第384章 兇險(一)第1548章 東去第67章 剿匪第227章 進京(二)第1205章 平涼第1432章 老者第388章 回京(三)第1199章 指點第76章 波瀾第402章 獎懲(七)第457章 君臣第112章 遷陵第1369章 結巴第176章 壽宴(三)第888章 故地第241章 天明第675章 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