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論海軍

如果有人問,一戰的時候,公海艦隊有沒有機會打破英國大艦隊的封鎖。徐傑的回答是肯定的。德國人完全有機會可以放手一搏獲取海戰上的主動。但是機會不是在日德蘭。而是在剛剛開戰的時候。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說明當時雙方海軍的實力對比。從艦隊規模上看,英國皇家海軍的總噸位是271.4萬噸,德國海軍總噸位是130.5萬噸,雙方的噸位比是2.08:1。單純從數據來看,德國尋求決戰顯然是不恰當的。但是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英國皇家海軍並不僅僅是留在本土的大艦隊。在1914年剛剛開戰時,英國大艦隊僅僅只有總噸位的2/3.而且就是在這2/3的艦隊中,還要撥出17艘前無畏艦用於爲前往歐洲大陸的英國遠征軍護航。而在1914年最後的兩個月中,英國皇家海軍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斯配伯爵率領的遠東艦隊主力在成功擊敗克拉多可少將指揮的英國艦隊後,英國海軍終於坐不住了。第一海軍大臣費希爾上將派出了3條戰列巡洋艦(無敵,不屈,大公主)3條裝巡2條輕巡洋艦的海軍去搜索殲滅斯配艦隊。而這一舉動最終造成了留守本土的英國大艦隊戰力的空前虛弱。當時英國人有什麼?大膽號戰列艦沉沒,鐵公爵和阿賈克斯號戰列艦在改進動力系統。獵戶座號正在維修,征服者號正在改進,7炮塔聖物和愛爾蘭號還沒有正式形成戰鬥力。印度女皇,本鮑號以及虎號沒有完成最後的調試。至於強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和R級戰列艦更是在船臺上加緊建造。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英國大艦隊所能用的戰艦僅僅是17艘戰列艦和5艘戰列巡洋艦,而德國人則有15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如果此時雙方交戰,德國人真的很有機會一舉打破英國的海權。但是德國人卻放棄了,也許後世的人會說這些說法有些事後諸葛亮之嫌。但是德國海軍高層和德皇的消極避戰的責任是絕對跑不了的。在德皇眼裡,德國的艦隊僅僅是一個保證波羅的海制海權,以及在陸戰獲勝後對英施壓的一個砝碼,而並不是一支用於決戰大洋,打破英國皇家海軍制海權的利劍。艦隊的意義在於出海作戰,在於擊潰對方艦隊獲取海上的控制權,而不僅僅爲了作爲一個用於恫嚇或者作爲談判砝碼的而存在。而德國海軍高層恰恰就犯了這個錯誤。

關於海權,不同國家的海軍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國家要求的是擁有在海域上的控制權,例如英國,而有的國家則認爲只要不讓對方利用海域控制權就可以了。例如法國的綠水海軍。以及德國兩次大戰時期的破交戰。從表面來看,雙方都有道理。但是徐傑認爲,最終能絕對一個國家海軍命運的只有第一種海權。縱觀整個歷史,英國人在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才登上海洋霸主的王座,在特拉法加戰役擊敗法西聯合艦隊後,英國人才最終保證了本土的安全。而再看後者,無論是法國人的遠洋破交路線,還是德國人的潛艇戰,都沒能獲得最後的勝利,究其原因在於,沒有強大艦隊支持的破襲力量在缺乏護航的時期能發揮出重大作用,但是隨着對方逐漸適應了這種作戰模式,同時擠出足夠的海軍力量強化航線保護後,同時配合遍佈全球的海軍基地。這種交戰方式單一的模式必定會被對方強大的海軍和海軍作戰體系所碾壓。沒有強大的艦隊以實際行動去牽制對方海軍主力,而僅僅依靠破交去逼迫一個海軍強國是十分不現實的。

而在海軍建設方面,德皇的艦隊還是可圈可點的。良好的防護和水密隔艙設計,配合上德國高超的技術水平,德國戰艦在1戰中享有不沉之艦的美譽。但是在火力選擇上,德國偏向保守。火力佈局也讓人感到蛋痛不已。先說火力,首級戰艦拿騷級的11寸炮勉強說的過去。赫爾格蘭級戰列艦換裝成12門12寸炮。然後凱撒級12寸炮,一戰爆發後服役的國王級還是12寸炮。直到拜恩級戰列艦和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才分別換成強大的15寸和14寸炮。也許有人會以日德蘭海戰中德國戰巡對英國戰巡的屠殺爲德國人開脫。但是隨後當托馬斯帶領着4條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遭遇德國公海艦隊後,頂着16艘戰列艦和5艘戰列巡洋艦的火力順利轉進就足夠說明了面對像女王級復仇級這樣的新式戰艦,12寸的火力根本就不夠看。德國的11寸炮和12寸炮也就是對付英國的薄皮戰巡,對於像鐵公爵這樣的超無畏戰列艦就相當吃力了,而對於更強大的女王級和復仇級戰列艦則遠遠不夠。至於火炮佈局,拿騷級和赫爾格蘭級的6角佈置方式帶有了濃厚的前無畏色彩,2級整整裝了12門主炮,卻只能用8門投入戰鬥,不能不說這種設計相當悲劇。而凱撒級戰列艦因爲使用了對角佈置,在一定角度內可以實現側舷10炮齊射,但是角度太小。一般也就投入8門火炮。直到國王級服役後,中軸佈置所有主炮才使德國的火炮佈局和英國齊平。不能說德國1戰沒有頂尖軍艦,無論是拜恩級戰列艦,還是馬肯森級戰列艦都堪稱當時的巔峰之作,而後來的約克級戰列艦更是集當時技術之大成。但是除了2艘拜恩級戰列艦,無論是馬肯森還是後來的約克都只是船臺上的未成艦。而沒有表現的機會。

所以,就徐傑的觀點來看,如果有一個合適的海軍構成,再配上一個合適的戰略,公海艦隊一定會在歷史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在絕大多數時間作爲一個存在艦隊而呆在軍港當中。至於海軍艦隊構成方面,徐傑的意見可以歸結爲以下3點。第一,強化艦隊火力,不但是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的火力也必須得意強化,11寸和12寸的火炮在實戰中只能有效對付英國戰巡,打戰列艦就困難,而打像女王這樣的戰艦更是一點辦法也沒有。4條女王在公海艦隊面前勝利轉進,主裝沒被擊穿,主炮火力保存完整就是充分證明。如果德國想對英國主力艦隊造成致命打擊,必須在1915年以前大量列裝14寸甚至15寸炮。第二,擴編戰列巡洋艦編隊。在日德蘭海戰開戰前,德國最活躍的就是戰列巡洋艦組成的偵查艦隊。考慮到德皇對艦隊的謹慎性,在地面陷入僵局前,德皇頂多給予戰列巡洋艦編隊一定的活動權限。所以提高戰巡的比例降低戰列艦的比例就相當於給予公海艦隊更多的行動能力。同時,可以考慮把3條華而不實的裝甲巡洋艦去掉而把資源讓給戰巡。從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和布魯歇爾號的戰沉就可以看出,這些造價高昂的裝巡在面對戰巡是基本無用,即使是英國最早的無敵號戰巡,也不是布魯歇爾不可對付的。而兩者的造價,僅僅相差了36萬英鎊。(布魯歇爾是139萬英鎊,無敵是175.2萬英鎊)所以,對於整體勢力居於弱勢的德國來說,把每一個馬克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強化潛艇部隊,至於原因嗎,自然不必說,破交作戰的主力,同時可以牽制英國皇家海軍的大量護航兵力,間接支援了主力艦隊。

所以從一個局外這的角度來看,徐傑對德國公海艦隊是抱着惋惜的心情的,而在於這位德國海軍之父的交流中,徐傑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了一些自己對海戰的感悟。而更讓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居然直接影響到了那場25年後的戰爭。

第986章 慘烈第999章 準備進行時第5章 徐傑的野望第766章 瘋狂購物的德國人第769章 俄國的軍事改革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565章 更粗的火炮更大的戰艦!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975章 突破口第926章 反攻第766章 瘋狂購物的德國人第703章 華德密謀第1522章 坐不住了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246章 風語者第1332章 血火藍天2第265章 差距第11章 設計師or廚子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1143章 魔鬼的利刃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775章 終於有人識貨了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第663章 驚慌失措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179章 攻擊目標的選擇第298章 馬吉芬歸國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566章 俄荷談判第1000章 關鍵情報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1284章 倔強的約翰牛第822章 將計就計?第563章 這就是差距第63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第964章 協商第65章 憤怒的光緒第136章 早產的風暴突擊隊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530章 遠洋作戰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1481章 調整與改變第347章 再會丁褶謙第478章 炮擊海參崴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589章 傑里科在行動第859章 撤退第1204章 超重裝甲航母?第603章 如果英國倒了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1267章 魚雷之夜2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472章 追逐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276章 俄國人的蹤跡第1210章 裝甲部隊升級計劃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824章 意大利海軍出擊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156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296章 互相妥協第1259章 結束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311章 與英國人談判第531章 俄國人也悲催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497章 打穿他們!第786章 各種不足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45章 大生意(二)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1046章 德國陸軍的戰略2第213章 全線進攻第40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第297章 規劃第466章 巨獸的對決第230章 不完美的落幕第637章 愚人節大屠殺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562章 一艘頂三艘第56章 隔牆有耳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446章 全局調整第884章 風暴第212章 絞肉機第457章 危局
第986章 慘烈第999章 準備進行時第5章 徐傑的野望第766章 瘋狂購物的德國人第769章 俄國的軍事改革第251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565章 更粗的火炮更大的戰艦!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975章 突破口第926章 反攻第766章 瘋狂購物的德國人第703章 華德密謀第1522章 坐不住了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246章 風語者第1332章 血火藍天2第265章 差距第11章 設計師or廚子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1143章 魔鬼的利刃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658章 圖窮匕見?第775章 終於有人識貨了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第663章 驚慌失措第1011章 背叛和抉擇第1179章 攻擊目標的選擇第298章 馬吉芬歸國第1207章 二等航空母艦第566章 俄荷談判第1000章 關鍵情報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1284章 倔強的約翰牛第822章 將計就計?第563章 這就是差距第63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第964章 協商第65章 憤怒的光緒第136章 早產的風暴突擊隊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530章 遠洋作戰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738章 最後的戰鬥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1481章 調整與改變第347章 再會丁褶謙第478章 炮擊海參崴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589章 傑里科在行動第859章 撤退第1204章 超重裝甲航母?第603章 如果英國倒了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1267章 魚雷之夜2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472章 追逐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276章 俄國人的蹤跡第1210章 裝甲部隊升級計劃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824章 意大利海軍出擊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156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296章 互相妥協第1259章 結束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311章 與英國人談判第531章 俄國人也悲催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497章 打穿他們!第786章 各種不足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45章 大生意(二)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1046章 德國陸軍的戰略2第213章 全線進攻第40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第297章 規劃第466章 巨獸的對決第230章 不完美的落幕第637章 愚人節大屠殺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1180章 風暴前夜第562章 一艘頂三艘第56章 隔牆有耳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446章 全局調整第884章 風暴第212章 絞肉機第457章 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