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帝國危機(2)

從目前來看,大英帝國大艦隊所面臨的情況非常惡略。甚至比當年的英荷戰爭和與路易十四爭霸的時候的環境還要惡劣。大英帝國需要在三個戰場和四個國家交戰,雖然英國這邊還有一個法國,但是法國人已經開始專心修工事造坦克了,幫不了英國人太多的忙。

從歷史上看英國的海上環境要好很多,自己的主力艦隊基本上都收縮在本土,地中海的話法國艦隊和意大利艦隊就死死的堵住奧匈帝國的4艘無畏艦了。遠東和印度洋上有一票舊艦和日本海軍,到了後期等到美帝艦隊加入後,更是擁有了壓倒性的絕對優勢。但是現在呢,情況很不樂觀啊。

意大利目前看來是跑德奧一邊了,德國人也儘早開竅搞大口徑艦炮了。在日德蘭時要不是德國艦炮太不給力,4艘女王說不定也會留下幾艘。那日德蘭德國海軍取得的勝利就要高出原先的一倍以上。這說不定就可以促使德國人採用更積極的政策。畢竟如果女王要是損失了,英國的快速前衛艦隊可就真的被打殘了。

意大利的加入讓處於地中海的法國人感到壓力山大。法國人自己扛不住的話,英國人就必須幫忙,而且印度洋上英國人誰都靠不住,歷史上的日本盟友沒了,取而代之的是與英國關係一般但是和德國人關係極好的華夏,而且土耳其艦隊也獲得了增強,並且即將部署在波斯灣。斯佩艦隊更是有可能會和土耳其艦隊協同作戰。面對這種情況。如果英國人想要取得勝利,單純靠艦隊實力硬拼是絕對不可以。戰術思路和體制必須進行改變。

而作爲內定的大艦隊司令,傑里科此時也在考慮自己未來需要如何面對這些強敵。分兵部署在各地顯然不行,先不說大英帝國和法國的艦隊最後能比對方多多少,單純從守成一方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部署風險太大了。比如說你在印度部署一支艦隊,德國艦隊規模較小,那麼你的艦隊規模如果同比例放大的話,比對方多的也不過是一兩艘戰艦。這要是萬一在交戰中被摧毀或者因爲其他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戰鬥的話,那麼就會失去在印度洋的控制權。進而導致一系列的震盪。

傑里科對於自己艦隊的官兵素質還算滿意,但是對於戰艦的建造方面卻頗有微詞。甚至從歷史上來看,大英帝國艦隊在進入前無畏時代後,從設計領域講真正拔尖的戰艦幾乎沒有。都說君權級戰列艦怎麼了得。這東西實際戰鬥力還不如美國的印度安納級戰列艦,人家已經有炮塔炮和二級主炮了。到了尊嚴級的時候。英國人在前幾艘尊嚴號上還在用露臺炮!

所謂的無畏開創了一個時代。那是因爲時間比較早,沒過多久就被後來者超越了。隨後的1909年型戰列艦確實都有了343的大口徑主炮,但是本身防護和水下防雷卻糟糕得一塌糊塗。大膽一雷沉知道不?英國的超無畏大膽號被一發裝藥180kg的老式水雷給廢了!人家德國的一艘戈本號戰巡都撞了2顆水雷後都活着回去了,這讓英國人情何以堪啊!

雖然現在因爲一些原因,傑里科正在極力扭轉這種局面,而且還是在英國大肆暴兵之前就開始做準備了,但是面對已經成爲一體的造船商和龐大的英國海軍官僚體系,傑里科還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不過他畢竟在歷史上也是一名優秀的海軍指揮官。再加上在這個位面中參與了多次海戰,對於海軍的理解比歷史上的他更加精準。他充分意識到,依靠皇家海軍的數量優勢來對抗規模同樣巨大,而且精益求精的德意奧土四國艦隊已經不行了,因爲人家規模也不小,而且英國人還要面對對方的海上破交。所以改變是必須的。

長時間將強大的分艦隊駐守在地中海和印度是一種十分危險的行爲,大艦隊必須時刻應對德國公海艦隊的挑戰,而你派駐到地中海的艦隊無疑會削弱本來就不大的優勢,另外一個問題是你地中海派多少戰艦?法國人和意大利人的新銳艦隊規模近似,加上奧匈帝國後,對方至少能多出4艘左右的無畏艦,英國人派出去4艘都只是在數量上持平,派出去6艘說不定才能打個平手,畢竟意大利人的戰艦戰力是有目共睹的!

然後呢,就是印度洋,傑里科已經得到了土耳其將訂購無畏艦的消息,同時也得到了華夏將以新造軍艦來抵償對德賠償的消息。綜合這兩個消息,傑里科預計在中東將有3到4艘無畏艦。那英國人又要派遣不低於對方數量的主力艦前往,而這也僅僅是在紙面上持平。真打起來誰贏誰輸還難說呢!這兩個戰場如果都要讓英國人承擔的話,英國人至少要派出去10艘主力艦和大量的輔助戰艦。而且即使這樣還不一定就能鎮住場子!這些艦隊一旦調走,恐怕大艦隊就真的打不過公海艦隊了!10艘主力艦和附屬艦隊啊!這已經是一個海上強國的全部家底了,意大利全部海軍加一起都不一定有這樣的規模!

好吧,雖然英國人盟友,但是俄國艦隊被封堵在波羅的海和黑海這兩個魚缸之中。只能保證自己的海岸線安全,主力艦隊根本不可能主動進攻,波羅的海艦隊出來找德國艦隊的茬就是找死,自己窩港口中都不一定能倖免呢。至於黑海艦隊?都是一羣老舊戰艦,現在看不出有啥前途。雖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附屬國同意支援大英帝國,但是到最後能拿出幾艘戰艦來都是一個疑問,比利時注重陸軍,荷蘭的話,原本是有點錢的,但是現在,情況堪憂啊。

所以,傑里科需要提升艦隊整體的實力,每一艘戰艦必須精益求精。如果220萬英鎊可以造一艘好船,那就絕對不能180萬英鎊造一艘差的!前者可以捱過一次戰鬥,而後者卻十分容易損失。一般情況下戰鬥力和價格是成正比的。其次主力艦隊的設計也必須從強調速度和火力轉爲均衡設計,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削減速度。原因很簡單,在北海英國人不一定非要摧毀德國艦隊,只要能將其死死的鎖住就可以了。

在傑里科的設想中,未來的英國主力艦分成兩種,第一種就是航速在25節到26節的快速戰列艦,這些戰列艦擁有不亞於正統戰列艦的火力和防護以及高處3節到4節的航速,類似於華夏艦隊中的龍泰級快速戰列艦,他們將成爲英國艦隊可靠的前衛,並且可以在戰場中機動作戰,配合主力艦隊攻擊對手。而第二種就是正統的戰列艦,厚裝甲重火力,甚至防護上的要求要放在火力之前,平均航速以22節爲基準。現在英國人正在建造的一級主力艦就是以當年華夏海軍提供給英國人的圖紙爲原型的,傑里科對這種中軸佈置10門主炮的正統戰列艦很滿意。

至於戰列巡洋艦嗎?如果不是因爲費舍爾爵士的要求,以及在印度洋需要攻擊可能存在的高速敵艦。(比如說輕巡洋艦和德土兩國的快速戰列艦。)傑里科甚至都不想把這些戰艦納入到自己的計劃中,他們太脆了,這種脆弱可能並不是說一打就爆,而是因爲戰鬥力下降的太快了。即使通過加強穹甲能保證核心區的安全,造成的損傷和進水依然會導致戰艦戰鬥力的下降。他們不具備獨立獵殺德國快速戰列艦的能力,只能在其受傷的情況下才可以。

目前唯一讓傑里科感到滿意的是,費舍爾爵士似乎看到了“完美之貓”的問題,在遠東那場海戰中,即使強化防護的七省級快速戰列艦依然會在對方優勢火力的打擊下崩潰,那麼單純注重速度和火力的戰列巡洋艦就更不用說了。龍旭號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爲自己一方的絕對優勢和足夠厚度的穹甲。所以面對事實,費舍爾爵士也認爲,在己方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單純的薄皮戰列巡洋艦確實過於危險。而且他還着重提到了炮塔防護和防火,畢竟炮塔這個炮彈磁鐵的稱號可不是白叫的!歷次海戰中有太多的炮塔被點了!

所謂的蝴蝶效應就是歷史上一點變動就可能導致世界的巨大的變化,費舍爾不是傻瓜,有戰例擺在那自然會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而傑里科更是在這個位面就經歷了太多的血戰和廝殺。所以在不經意間,他們已經開始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原本英國無畏艦坑爹的歷史,如果這事讓徐傑知道的話,徐傑該是哭呢還是笑呢?自己處心積慮的考慮如何加強德國艦隊來消耗英國艦隊。開了n多的掛,結果實力強大有錢有產能的英國也開始開掛了!

除了強化戰艦設計之外,傑里科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計劃,那就是優化艦隊部署,在主力艦隊中專門抽出一支實力強悍的快速艦隊,這支艦隊的強悍不僅僅體現在主力艦上,在輕巡洋艦方面也必須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支艦隊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快速機動,在本土、地中海和印度洋方面進行機動作戰,主動尋找戰機殲滅對方的主力艦。從戰略上來講有點像陸軍中的機動防禦。

(未完待續)

第31章 論勢(一)第365章 收官第752章 標準化戰列艦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1122章 結束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561章 競相趕超第93章 拜會劉公(一)第50章 “抗日統一戰線”?第222章 好戲開場了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724章 全面進攻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8章 拜會布林(一)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第152章 最後的資金!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800章 最後的瘋狂第443章 僞裝第304章 船廠之行第611章 潛艇戰與反潛第663章 驚慌失措第311章 與英國人談判第1458章 相持階段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1423章 出發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173章 激戰成歡(三)第372章 異動第385章 整合陸軍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363章 肉搏戰!第1255章 遭遇戰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913章 隕落第39章 論海軍第675章 堵回去第1403章 虎嘯法蘭西3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1040章 經驗教訓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693章 敵後作戰第996章 調停第1036章 要不推演一把?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1025章 影響深遠第21章 暴怒的布林第1166章 空中壓制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樂時光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306章 德國之行第557章 推演一戰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167章 仁川屠宰場第162章 豐島海戰(二)第356章 大格局第437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1291章 大戰前夕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097章 瓜分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478章 炮擊海參崴第1056章 最後的合作第838章 磨刀霍霍的美國第960章 攻擊開始第454章 交鋒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17章 與賽維拉的交談第879章 血火丹澤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754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第621章 劍拔弩張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1217章 快速機羣3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1004章 初戰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1282章 風暴來臨第1529章 勝利的曙光?第1174章 最強艦隊!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1094章 討價還價第1439章 大西洋啓示錄4第375章 決戰開始
第31章 論勢(一)第365章 收官第752章 標準化戰列艦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1122章 結束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561章 競相趕超第93章 拜會劉公(一)第50章 “抗日統一戰線”?第222章 好戲開場了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724章 全面進攻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8章 拜會布林(一)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第152章 最後的資金!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800章 最後的瘋狂第443章 僞裝第304章 船廠之行第611章 潛艇戰與反潛第663章 驚慌失措第311章 與英國人談判第1458章 相持階段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1423章 出發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173章 激戰成歡(三)第372章 異動第385章 整合陸軍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363章 肉搏戰!第1255章 遭遇戰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913章 隕落第39章 論海軍第675章 堵回去第1403章 虎嘯法蘭西3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1040章 經驗教訓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357章 盲目樂觀2第693章 敵後作戰第996章 調停第1036章 要不推演一把?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1025章 影響深遠第21章 暴怒的布林第1166章 空中壓制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樂時光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306章 德國之行第557章 推演一戰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167章 仁川屠宰場第162章 豐島海戰(二)第356章 大格局第437章 俄國人的計劃第1291章 大戰前夕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097章 瓜分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478章 炮擊海參崴第1056章 最後的合作第838章 磨刀霍霍的美國第960章 攻擊開始第454章 交鋒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17章 與賽維拉的交談第879章 血火丹澤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754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第621章 劍拔弩張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1217章 快速機羣3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1004章 初戰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1282章 風暴來臨第1529章 勝利的曙光?第1174章 最強艦隊!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1094章 討價還價第1439章 大西洋啓示錄4第375章 決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