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越俎代庖

英國其實很看不上俄國這個盟友的,如果不是因爲德國出於德國的東面,如果不是因爲俄國人口衆多面積廣袤,英國根本就不會考慮拉俄國一把的。如果貨英法之間的結盟還可以用互相讓渡一些利益達到雙方滿意的程度的話,那麼英國和俄國之間的結盟明顯就帶有優勢!或者說是絕對優勢!這不英國人認爲自己有必要替俄國的未來和華夏商討一些絕對上不了檯面的東西。而且這次商討的內容十分的隱蔽,不要說俄國人不知道,英國政府中知道這件事情的人絕對超不過十個!而華夏共和國知道的人也絕對不超過一手指數。

什麼?如果英國商討出來的東西俄國人不接受怎麼辦?簡單啊。這個問題對於英國政府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不答應就不給你英鎊!面對現在財政幾乎要崩潰的俄國人,英鎊的威力比什麼東西都大!英國人和華夏談的問題很讓人出乎意料,兩國談的不是如何結束這場戰爭,而是談在未來,華夏能否給俄國人提供適合在歐洲作戰的武器和裝備!怎麼樣?很出乎意料吧?

其實如果可以,英國人和法國人更想分擔俄國這個軍購大餐。但那時實際上卻並不可能。別的問題先別說,先說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開戰的話,英法的彈藥和武器如何運到俄國的問題!從地圖上看,整個俄國東部地區已經和英法兩個盟友隔開了。俄國人被堵的嚴嚴實實的。英法根本無法把貨物從本土運往俄國。當然如果不計成本的,可以從英國本土一直向南到達非洲之角然後斜跨整個印度洋到達遠東然後進入中國。再把貨物送到華夏共和國的火車上,然後在橫跨整個未完工的西伯利亞鐵路進入俄國的歐洲領土。如果真這樣的話。英法兩國肯定選擇不支持俄國,如此大的運輸代價足夠讓英法兩國難以承受!

英法兩國的將軍們看着地圖默默無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如果非要給俄國人找一個外援的話,那麼只能是剛剛還和俄國打的你死我活的華夏共和國!至於美國人?怎麼說呢,美國人不是沒有技術,而是根本不太關心自己的陸軍,因爲美國環境太好了。周圍都是軟柿子,陸軍沒用武之地啊!在歷史上1戰的時候美國人甚至發現自己沒有一款合適的6寸加農炮,結果還是買來法國的施耐德1917型155mm加農炮作爲自己的制式裝備!而2戰的時候,美國戰前的坦克保有量居然是世界第六,還不如波蘭!

面對這麼一個不長進的美國陸軍,英法兩國自然不可能把援助俄國的重任交給它,而且就算援助。你還要跨越太平洋運到華夏再走鐵路進入歐洲。華夏讓不讓走還是個問題,就算讓走,這個價格問題怎麼解決?而且從戰場上來看,華夏共和國的裝備真的很不錯,性能上比英法德這些老牌工業強國的產品差不了多少。更重要的是便宜和皮實!英法兩國軍官團在體驗了一把後,紛紛認爲在設計方面。華夏陸軍更加優秀,華夏共和國的設計師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用那些二流的子系統搞出一款接近一流甚至就是一流的產品!

比如說機槍,法國人選擇了用厚重的散熱片來解決問題,英國人選擇了使用複雜的抽風裝置來冷卻機槍的槍管,而華夏共和國則通過快速更換槍管來解決機槍的冷卻問題。無論是厚重的散熱片(比如說類似哈奇開斯的散熱片)。還是風冷套筒的重量都十分大!直接影響了使用。而更換槍管的話,你只用一根備用槍管就可以解決!再比如說供彈。法國人使用超長的彈夾(比如說法國1戰時的紹沙輕機槍。)英國人使用彈鼓。而華夏則直接用彈鏈供彈,至於彈鏈放在哪嗎?可以揣着,也可以纏在身上,反正怎麼放方便就怎麼放。在同等重量下,華夏機槍組的火力持續性比英法的強太多了。

從工業程度上來看,即使再歐洲列強出口各種技術設備的情況下,華夏共和國的技術水平在歐洲也就算是2流。和俄國基本屬於同一級別的。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俄國人保養這些武器問題不大。甚至是消化一下然後山寨都是可以的。所以說目前的華夏裝備從技術角度上來說纔是最適合俄國的選擇,至於說讓俄國人自己造東西,嗯,看看戰爭中的表現吧。英法還是決定洗洗睡吧。

而從使用的條件和戰術使用上來說的話,華夏共和國現在的裝備同樣適合俄國。英法的裝備不是不好,但是法國人的戰車和他們的胸甲騎兵一樣,防禦NB、攻擊NB但是移動速度行程以及造價實在是個大問題。他們適用於西線這個並不太廣闊縱深也不是很大的戰場,他們是戰場上的重騎兵,雖然速度很慢,但是如同磨盤一般的重裝甲集羣完全可以碾碎對方的防線。至於英國人,老實說,配給步兵的步兵戰車確實有用,但是對於俄國這個連坦克都不夠用的國家,生產這些東西絕對是太奢侈了!

英法兩國陸軍部仔細的研究了一下華夏陸軍的戰略戰術,發現現在華夏陸軍的戰術其實挺適合在東歐廣袤的平遠上作戰的。因爲華夏共和國的技術水平不是很高,他們生產不出來一種各方面都十分先進的坦克,所以他們將戰車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專門用於快速穿插的1號坦克,火力不行但是對付步兵足夠速度足夠。另一種就是裝備有75mm短炮的1號突擊炮,沒有炮塔,不適合一線進攻但是可以伴隨部隊進攻清除部分火力點。而且在防守情況下,1號突擊炮強大的驚人!這種配合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可謂是經典之作。

而且與歐洲列強相比,華夏共和國對大口徑加農炮的依賴其實不是很嚴重,他們更傾向於爲中口徑火炮裝上一個可以快速機動的地盤,在運動中消滅敵人,除了面對堅固的要塞必須動用重炮之外,華夏共和國的攻勢中真正的火力支援和核心是大口徑迫擊炮和中口徑火炮。大口徑加農炮更多的是擔任炮火壓制任務。

大口徑加農炮雖然威力巨大,但是爲了追求性能,爲了獲得這些武器,使用者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高昂的成本、沉重的重量、極差的機動性以及繁瑣的後勤保障都限制了這些武器的裝備,如果說西線的英法兩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話,那麼俄國是絕對沒有能力爲每支軍隊都裝備這些大傢伙的。而且就俄國的道路情況,嗯,即使有了想應用也困難一些。

“東線的戰場註定是以運動戰爲主,戰線過於廣闊,沒有那個國家可以將棱堡和塹壕挖的和西線一樣。德國兵力雖然強大,但是需要將主力放置於西線抵禦英法聯軍,而東線因爲各種條件的限制,所以各種威力巨大的重炮用處比較有限,除非是德國人可以解決運輸工具和道路問題。而俄國的國力又不具備大規模集中使用重型火炮的能力,所以華夏陸軍這種以中小口徑火炮爲主,以機動性彌補性能不足的戰術很適合俄國人,同時也很適合東歐廣袤的平原。”一名英國軍官在報告中這樣寫道。

英國人的想法很簡單,在徹底解決邊界和兩國之間的敵對狀態之後,華夏和俄國之前其實可以做一些生意的,畢竟戰爭的慣性還是很大的,大量的和軍工有關的企業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從戰時狀態向和平狀態演變的過程。在這段時間你華夏共和國有較大的產能,卻無法消耗掉它們,既然如此,爲何不讓華夏作爲俄國的軍工廠呢?

這個想法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比較困難,首先必須要讓華夏共和國相信俄國已經不可能繼續向東擴張了,這個目前基本上已經達到了,俄國人必須在國境線俄國一側空出一百公里的非武裝區,而且亞洲部分的駐軍也要削減。華夏政府會相信英國人的話的。其次,英國人必須先勸說華夏政府以一個較爲合理的價格將繳獲的武器還給俄國人。然後,英國人會勸說華夏政府“處理”一些用不上的武器。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那就是勸說俄國和華夏,讓華夏政府願意爲俄國生產適合東歐的軍備,同時讓俄國人接受這種軍備!這個難度可是相當大的!

不過英國人從來就不是一個知難而退的民族,尤其是在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拉攏和藉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來打倒對手是英國人的第一要務,傑里科總算辦了一件讓海軍部全部大佬都滿意的事情,那就是促成了與華夏共和國海軍在反潛方面的交流,而現在,英國陸軍也將派遣一個考察團來華夏,極力促進兩軍的交流,爲此英國人不惜放棄早晚會失去的各種在華特權。同時也會考慮在經濟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英國人不怕華夏徹底做大,華夏再強大能影響到歐洲?而且只要德奧倒了,面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華夏共和國能怎麼樣?至於俄國人那邊,英國人已經準備了大量的英鎊,不怕俄國不開眼。

這周有推薦,希望各位書友能在這個月最後一週多支持一下,能讓側位月票榜進前400嗎?一直在400+晃悠太鬱悶了~~。

第1187章 對攻戰第1104章 歪打正着第135章 步兵武器研製成功第1183章 嘴炮之戰第77章 分歧第85章 清日海軍(二)第1347章 真正的裝甲戰第1273章 互相算計第650章 對策第693章 敵後作戰第407章 應對第784章 美國海軍的擴張第502章 再見李鴻章第117章 參觀英國戰艦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854章 伺機而動第912章 最後一戰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410章 跑跑跑!第1254章 陷阱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1254章 陷阱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1050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2第181章 休息一下?第1434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2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452章 老兵上陣第608章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494章 第二次談判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620章 陰影中的巨人第728章 經驗教訓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149章 右勾拳第158章 陸軍戰略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303章 啓程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107章 目標東非第533章 不成功的忽悠第695章 裝甲戰第897章 最後的準備第1498章 修羅場第1398章 抓狂的協約國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983章 黑夜中的序幕第641章 運動戰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972章 攔截第1455章 鷹翼下的英倫2第486章 談判開始第41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二)第1091章 德國人的計劃第626章 無畏入場第725章 右勾拳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1087章 大戰略第1034章 非正式會談第58章 徐教習第1189章 差距第351章 伏擊戰第515章 俄國海軍第一期擴張計劃第587章 清醒者第1379章 大戰爆發第15章 來自西班牙的客人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1262章 火炮中的AK第701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1050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2第851章 交易與善後第1114章 經驗教訓第22章 來自英國的邀請第1395章 混戰開幕第1479章 從雲間到地面(1)第1351章 血與火2第852章 爆發第526章 小國的心思第332章 巡洋艦隊的碰撞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986章 慘烈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274章 最長的一天(二)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890章 突圍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922章 戰雲密佈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377章 巨獸的黃昏(一)第1272章 折戟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1238章 無法防禦的攻擊第1216章 快速機羣2第657章 掃蕩
第1187章 對攻戰第1104章 歪打正着第135章 步兵武器研製成功第1183章 嘴炮之戰第77章 分歧第85章 清日海軍(二)第1347章 真正的裝甲戰第1273章 互相算計第650章 對策第693章 敵後作戰第407章 應對第784章 美國海軍的擴張第502章 再見李鴻章第117章 參觀英國戰艦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854章 伺機而動第912章 最後一戰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410章 跑跑跑!第1254章 陷阱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1254章 陷阱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1050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2第181章 休息一下?第1434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2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452章 老兵上陣第608章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494章 第二次談判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620章 陰影中的巨人第728章 經驗教訓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149章 右勾拳第158章 陸軍戰略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303章 啓程第1062章 德國未來攻擊機第1107章 目標東非第533章 不成功的忽悠第695章 裝甲戰第897章 最後的準備第1498章 修羅場第1398章 抓狂的協約國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983章 黑夜中的序幕第641章 運動戰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972章 攔截第1455章 鷹翼下的英倫2第486章 談判開始第41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二)第1091章 德國人的計劃第626章 無畏入場第725章 右勾拳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1087章 大戰略第1034章 非正式會談第58章 徐教習第1189章 差距第351章 伏擊戰第515章 俄國海軍第一期擴張計劃第587章 清醒者第1379章 大戰爆發第15章 來自西班牙的客人第400章 內亂開始第1262章 火炮中的AK第701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1050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2第851章 交易與善後第1114章 經驗教訓第22章 來自英國的邀請第1395章 混戰開幕第1479章 從雲間到地面(1)第1351章 血與火2第852章 爆發第526章 小國的心思第332章 巡洋艦隊的碰撞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986章 慘烈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274章 最長的一天(二)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890章 突圍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922章 戰雲密佈第957章 全新的局面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377章 巨獸的黃昏(一)第1272章 折戟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1238章 無法防禦的攻擊第1216章 快速機羣2第657章 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