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整合陸軍

在完成海軍的各方面準備後,徐傑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制定陸軍規劃,經過3年多的籌劃,整個東北武衛軍的規模已經達到了10萬人,總體分爲3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還有一個機動旅和相應的守備部隊和獨立炮兵部隊。

整個武衛軍體系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築壘區防禦部隊,這些部隊主要是用於防禦鶴崗雞西地區,這裡離邊境非常近,一旦開戰將承受俄國陸軍的第一波打擊,所以在這裡,徐傑在自己所屬各區中設置了大量的永備工事和塹壕體系,並且囤積了大量的物資,以求在此消耗俄軍。而築壘區防禦部隊則是一支強調火力,但是對機動能力要求較低的防禦型部隊。在擁有強大火力的同時,節省了大量的運輸編組。這些部隊通常以旅爲編制部署到各個戰區。

而第二部分就是野戰部隊了。野戰部隊進一步細化的話分成四種,第一種就是普通裝備的步兵部隊。第二種是騎兵部隊,用於快速機動。第三種就是武衛軍直屬的海軍重炮部隊,這些部隊原則上是沿着鐵路線進行機動,裝備有改進過的8寸重炮和10寸大口徑臼炮,前者適用於戰役級別的火力壓制,而後者則是爲了對付一些堅固據點準備的。至於第四種嗎,則是一直徐傑一直雪藏用於試驗的原始機械化部隊,這些裝備了一定量的蒸汽汽車和柴油汽車的部隊,試驗目的大於實戰目的。

一個師下轄3個團以及師屬炮兵部隊。每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以及一個炮兵營。其中步兵營下屬4個步兵連和1個炮兵連,而炮兵營則是3個榴彈炮連和一個反炮兵連,(反炮兵連分成兩種,一種是用於遠程壓制對方重炮的加農炮連,另外一種則是分散佈置到前線用於壓制對方迫擊炮和野炮的前線反炮兵連).

其中步兵連下轄3個普通步兵排和1個重火力排,步兵排下轄3個步兵班和1個火力支援班。每個班12人,步兵班有擲彈筒1到2具。間或配有機槍,而支援班則是機槍小組和60迫擊炮小組混編。重火力排則包括2個重機槍班和2個迫擊炮班,其中重機槍班擁有兩挺重機槍。而迫擊炮班擁有2門82迫擊炮。而炮兵連下轄則下轄4個炮兵排。其中3個爲野戰炮排,每個炮兵排擁有2門到3門75MM速射炮。另一個爲重迫擊炮排,擁有4門120MM重迫擊炮。

而團屬炮兵營所屬的3個榴彈炮連。一共裝備了24門105MM榴彈炮,而反炮兵連則是裝備了8門長管105MM加農炮和一些速射炮。師屬炮兵部隊則是以150MM重榴彈炮和加農炮爲主,配有專門的蒸汽汽車和馬匹用於機動。

加上附屬人員,一個連在220人左右,而一個營在1100人左右,一個團在4600人左右。而一個師的兵力則將近2萬人左右。

騎兵師的大改編制與普通陸軍師類似,營連級武備和人員大致相當,編制略小,但是裝備的長身管火炮和重炮比較少,騎兵師所屬部隊沒有裝備150MM級別的重炮。只有105MM級別火炮,但是75MM野戰炮數量較多,1磅炮和其它小口徑速射炮以及迫擊炮,重點就是強調機動性。與傳統騎兵不盡相同的是,這支部隊與其說是騎兵。倒不如說是騎馬的步兵,馬匹更多的是用於機動而不是衝鋒,畢竟面對大量的機槍和速射炮,騎兵已經成爲了一種黃昏兵種。

其中最讓徐傑得意和難堪的就是那一個機動旅了,當初徐傑決定成立這樣一支機動旅實際上並不單純是內心深處中對於2戰那種裝甲機械化的嚮往,畢竟現在和後世2戰隔了整整30多年的技術差距。想要玩坦克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不能以機械化部隊爲主不代表就不能搞一些試驗品,而現實的情況又逼迫徐傑做了這方面的準備。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馬匹不足。在如今的這個時代,馬力依然是部隊機動的主要力量,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馬匹的控制都可以說是相當的嚴,歷史上,不但德國英國這些一流強國建立了專門的軍馬結構,就連日本也有國營的軍馬場,而這些軍馬更是經過長時間配種篩選後得到的,篩選優良品種需要時間,而馬匹成長更需要時間,這樣一來,徐傑的部隊始終處於一種馬匹不足的狀態,騎兵規模都比正常部隊規模小上一些,更別說用於運輸的大量的重挽馬了!

而且大量使用馬匹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飼料問題,雖然馬和牛都是食草動物,但是與牛羊相比,馬的腸道吸收能力實在是隻能用悲劇兩字來形容!一般只能吸收30%左右的養分。剩下的絕大多數都要排出體外。俗話說馬不吃夜不肥,每天不消耗10KG左右的各種飼料,就別想讓挽馬好好幹活!這可都是糧食啊!面對現在絕大部分還保持着“原生態”的東北地區,你讓徐傑如何籌集足夠的糧食?軍隊戰備糧都不是特別充裕,又如何去供給那些大胃王?所以足夠的馬匹成爲了徐傑渴望而不可求的東西!

馬匹不足直接限制了部隊的運輸能力,一旦離開主要鐵路幹線,後勤補給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面對這短時間裡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徐傑只好把目光投向了當時的蒸汽汽車和柴油機。歷史上,在1898年的時候,蒸汽汽車和拖拉機在世界上已經不算新鮮的玩意,雖然在當時依然存在着各種機械問題和價格問題,但是本着有總比沒有強,用的貴一些,總比用不上的馬強,這些極其現實的想法。徐傑還是採購了一定量的蒸汽汽車和柴油機汽車。用於支線運輸。

而這些蒸汽汽車雖然解決了支線交通的有無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讓徐傑始料不及。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保養和維修問題,這主要是兩個方面造成的,首先北洋在開始缺乏足夠的工業和科技人員對這些嬌貴的各種汽車進行保養。以至於剛一開始的時候,汽車在修理廠待着的時間遠比在路上的時間多!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東北的道路交通情況實在是過於惡劣!而這兩打“強敵”的共同打擊下,徐傑剛剛組建的汽車運輸力量差點胎死腹中!其次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冬季,氣溫極低的情況下。對新生的汽車實在無異於大敵。冬天汽車幾乎集體趴窩。讓好容易建立起來的運輸體系差點崩潰。而在這種情況下,讓一直順風順水慣了的徐傑感到無力。

但是周圍的各種條件逼迫着你必須去做某些事情,即使徐傑曾經想打退堂鼓。即使下面的部屬也有反對意見,但是東北悲催的交通運輸環境讓徐傑不得不堅持下去。一方面大量引進相關的設備和技術人員,另一方就是改善東北的交通運輸情況。在保持鐵路工程進度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修築公路,同時大量設置兵站和檢修站爲這些嬌貴的交通工具提供必要的服務。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也逐漸適應了東北的惡劣環境以及比較坑爹的各種汽車。一天天好轉的交通運輸狀況也讓徐傑送了一口氣。而就在此時,彭毅突然提出了一個建議,既然汽車可以用於運輸,那麼可不可以用於戰爭呢?其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在汽車外面加掛上一些鋼板用於防彈,然後撞上機槍或者小炮。伴隨步兵作戰。雖然各種汽車存在着結構脆弱,故障率高的問題。而且這裝甲也絕對加不了太厚。但是彭毅緊接着從戰術角度來指出了改型戰爭的意義。

首先,這畢竟汽車。也就是說速度上比人跑的快多了!即使是運載大量步兵用於迂迴包抄的話也將十分有意義。其次,東北地形平坦面積廣闊,絕對不是像在朝鮮那樣被動防禦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所以必須提高部隊的機動性,在步兵衝鋒的時候。機槍和火炮很難及時提供火力支援,雖然迫擊炮和輕機槍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些,但是受到彈藥量的限制,這種支援還是不夠的。而且中口徑直瞄火力的缺失讓進攻一方還是十分吃虧的。

面對彭毅提出來的這兩條意見,立即有很多人發出了反對的聲音,首先老將聶士成就認爲將如此昂貴和易損失的產品送到戰場上本身就是一種浪費。另外一點就是在野外情況下,並不適合現代的汽車行進,而對方的各種口徑火炮完全可以輕易摧毀這些單位,畢竟就算加上鋼板,最多也只能防彈片和子彈,面對炮彈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而面對老將軍提出的質疑,彭毅沒有放棄,首先在他眼中,戰爭中對寶貴的是人,尤其是那些百戰老兵,如果可以用錢或者裝備來解決問題的話,就不應該用人命去堆。而且彭毅強調,這些車輛更多的是用於機動和火力支援,並不是要衝在第一線。所以被火炮直接命中的概率並不是很大。爲了證明這個論斷,武衛軍還專門進行了一番測試,用車輛着大小相當的模型以不同的速度行進,然後用火炮打靶,結果,實踐證明,面對各種移動目標,火炮的命中率實在不高,尤其是如果對方沒有速射炮的話,那麼想打中的難度實在是太高了!

而在此時,徐傑的支持讓已經陷入僵持的雙方最終妥協,這支實驗中的部隊一共分成兩種,一種是一線支援裝甲車,另一種則是用於純運輸部隊。對於一線支援的裝甲車,要求防護標準是能夠抵擋機槍和彈片的攻擊,絕大部分車輛裝備一到二挺機槍,或者是一門57MM炮,這些小炮原本在北洋有一些,不過隨着大量新式75MM速射炮的服役,這些已經有些雞肋的武器被用於這些改裝車輛上,介於當時悲催的動力,所謂的裝甲防護也僅僅是在正面和側線安裝了一塊厚達2CM的鋼板,而且還是敞篷的!這兩種戰場將伴隨步兵衝鋒爲步兵提供直瞄火力掩護。

另一種車則是安裝75MM速射炮和82MM迫擊炮,這些少量的戰車將作爲機動遠程火力支援單位和反炮兵單位。在廣闊的平原上,雙方的火炮分佈會更加分散,這對於反炮兵作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機動!否則你拉着火炮到了陣位的時候,人家早跑沒影了!雙方的105以上的火炮都不會多,所以真正的炮兵主力還是那些75MM火炮,所以徐傑希望這些裝了輪子的東西可以快速機動用於壓制對方的炮兵。當然,這些最早的“自行火炮”在射擊前肯定要放下炮架,有點像後世的卡車炮,而且對道路要求很高,需要在各個預設陣地之間鋪設簡易公路。

至於運輸部隊嗎?徐傑同樣將分成了兩種,一種就是簡單的“乘坐着卡車”的步兵,用於增加步兵部隊的機動性,來彌補因爲騎兵不足而造成的機動兵團數量不夠的問題。用於側翼迂迴或者穿插,以及執行某些特殊任務。而第二種則是牽引炮兵,對於105MM甚至150MM重炮來說,單純用馬匹進行牽引實在是過於費勁。所以徐傑計劃將一部分重炮用經過特殊改造的牽引車進行牽引。至於這兩支部隊的具體規模嗎,徐傑還真沒法確定,畢竟現在可以使用的車輛保有量變化速度太快了。只能儘量提供。

除了這支連雛形都算不上的“機械化”部隊外,爲了維持地方治安防備敵對分子的破壞,徐傑還需要一支憲兵部隊。這支規模不大,但是全員配馬的部隊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重點城市和中樞的憲兵部隊,作爲處於後方的城市和鄉鎮,遭到對手進攻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發生各種暴亂的情況還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是當清政府被推翻的時候,一些暴動和騷亂是無法避免的,所以這些裝備了精銳輕武器的部隊將用於第一線的平叛。而另一支部隊則是爲了對付可能從戰線縫隙處滲透進來的哥薩克騎兵而準備的。他們將在負責重要交通線和兵站的巡邏,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最爲預備隊參加到一線戰鬥中。

感謝書友xdhxdh的打賞~~~,以及書友有微風拂過的月票支持~~。4000字大章送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749章 落下帷幕第149章 會見丁摺謙第632章 悲催的俄國裝巡第100章 就這麼定了!!第784章 美國海軍的擴張第751章 土耳其人的應對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847章 震驚的美國人第871章 螳臂當車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540章 七省級戰列巡洋艦第1456章 混亂第44章 大生意(一)第1423章 出發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1221章 英國和伊朗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771章 被鄙視的法國武器第944章 僵持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1384章 愁雲慘淡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8章 拜會布林(一)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650章 對策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81章 準備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20章 意想不到的謀殺第158章 陸軍戰略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345章 溝通南北第1384章 愁雲慘淡第19章 拜會安東尼霍斯金斯第1020章 談判開始第1152章 鋼鐵巨獸第1255章 遭遇戰第1304章 拖延第922章 戰雲密佈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326章 戰略調整(一)第101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1364章 更新換代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792章 大膽一雷沉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975章 突破口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436章 混亂的日本海第368章 會見依克唐阿第1028章 華夏的航母之路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1272章 折戟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583章 龍泰級快速戰列艦第1302章 全力施爲2第281章 艦隊整編第1435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3第970章 混亂第1345章 阻擊戰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樂時光第164章 豐島海戰(四)第608章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1216章 快速機羣2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271章 日軍最後的攻勢第51章 規模龐大的意大利代表團第848章 急了第969章 撞上了第55章 海軍痼疾第765章 反潛戰第826章 銳利的矛頭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低四百二十五章大戰過後第337章 相持第1071章 鏖戰第66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138章 殺招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294章 進京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426章 多方算計第72章 後勤問題第1128章 打悶棍第558章 經驗教訓第486章 談判開始第1328章 呼嘯長空1第1016章 華夏空軍第1239章 海空爭端
第749章 落下帷幕第149章 會見丁摺謙第632章 悲催的俄國裝巡第100章 就這麼定了!!第784章 美國海軍的擴張第751章 土耳其人的應對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847章 震驚的美國人第871章 螳臂當車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540章 七省級戰列巡洋艦第1456章 混亂第44章 大生意(一)第1423章 出發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1221章 英國和伊朗第718章 戰前準備第771章 被鄙視的法國武器第944章 僵持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1384章 愁雲慘淡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8章 拜會布林(一)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650章 對策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1030章 雷德爾和鄧尼茨第81章 準備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20章 意想不到的謀殺第158章 陸軍戰略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345章 溝通南北第1384章 愁雲慘淡第19章 拜會安東尼霍斯金斯第1020章 談判開始第1152章 鋼鐵巨獸第1255章 遭遇戰第1304章 拖延第922章 戰雲密佈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326章 戰略調整(一)第101章 江南製造總局第1364章 更新換代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792章 大膽一雷沉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975章 突破口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436章 混亂的日本海第368章 會見依克唐阿第1028章 華夏的航母之路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1272章 折戟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583章 龍泰級快速戰列艦第1302章 全力施爲2第281章 艦隊整編第1435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3第970章 混亂第1345章 阻擊戰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樂時光第164章 豐島海戰(四)第608章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1216章 快速機羣2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271章 日軍最後的攻勢第51章 規模龐大的意大利代表團第848章 急了第969章 撞上了第55章 海軍痼疾第765章 反潛戰第826章 銳利的矛頭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低四百二十五章大戰過後第337章 相持第1071章 鏖戰第66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138章 殺招第651章 新一輪攻勢第294章 進京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426章 多方算計第72章 後勤問題第1128章 打悶棍第558章 經驗教訓第486章 談判開始第1328章 呼嘯長空1第1016章 華夏空軍第1239章 海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