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章 觀念衝突

錦醫衛 荊湖卷 1006章 觀念衝突 無憂中文網

蒲蠻關後的大路上,劉綎和鄧子龍撞個正着。

鄧子龍穿一領棗紅色棉布戰袍,身材高大威武,紫樘色的臉宛如刀劈斧削,霜雪染成的鬚髮隨風飄揚,爛銀盔上一團紅纓猶如火焰般躍動,擅使一杆爛銀槍,鄧神槍成名已久。

劉綎身材不算高,卻是個橫向發展的,雙肩寬得出奇,此時他正當盛年,身材厚實得像堵牆,膀子粗如牛腿,有拔山舉鼎之力,能使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在馬背上輪轉如飛,軍中呼爲劉大刀。

這兩位將軍率領麾下許多都司、把總、守備、哨官匆匆而行,翻過一重山脊正好當頭撞上,互相是認得的,老遠就拱手招呼,隨口寒暄幾句。

“老夫在順寧打敗了莫罕,緬兵抱頭鼠竄,不過他那支只是偏師,算不得什麼……接到秦督帥調令,老夫就匆匆領兵來永昌了,”鄧子龍說着說着就面有憂色,低聲探問道:“劉世兄,聽說這位秦督主專橫跋扈,很不好侍候?孃的,四品知府說撤就撤,咱們稍微服侍不周,那還不砍腦袋呀?”

鄧子龍說罷,笑着摸了摸滿頭霜雪的腦袋。

劉綎搖搖頭:“督帥急着援蒲蠻關,只和大軍同行兩日,就搶在我頭裡去了,也不知他秉性如何……不過小侄看來,恐怕連黔國公都懼他三分。”

鄧子龍長長的嘆了口氣,看着遠方高處飄揚着的欽差節旗,心下不無失落之意,記得當年率兵平亂途經蘄州,秦林是個小旗還是總旗呢?卻沒想到他這麼些年平步青雲,竟然做到一品武職、少保、提督東廠,真是世事難料。

“其實。當年老鄧和秦督帥也曾有過一面之緣……”鄧子龍將事情說了一遍。極力稱讚秦林的智勇。

劉綎嘿嘿一樂:“論起來,小侄和督帥也有點隔空交情,老將軍過蘄州。不知道我姐姐嫁在那裡麼?指揮使王進賢就是小侄的姐夫。”

鄧子龍想了想,這才恍然大悟:“哦,你是說劉家那姑娘。我想起來了!”

劉綎姓劉,怎麼鄧子龍特意說“劉家”那姑娘?

原來劉顯劉綎父子兩代勇將本來是姓龔,當年龔顯落魄流離,四川一位指揮使叫劉岷,對他有知遇之恩,龔顯便拜爲義父,從此改姓劉,生了兒子也繼續姓劉,就是劉綎了。

這件事有很多人知道。鄧子龍也是其中之一。

衛所軍官是世襲的,婚嫁也世代往來,蘄州衛指揮使王進賢的老婆劉氏就是劉岷的孫女。正好是劉綎的義姐。

劉綎本來想說這件事的。感謝一下秦林順帶拉拉關係,但秦林着急趕往蒲蠻關。他又要攢促大軍前行,就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劉、鄧兩位將軍一邊攀談,一邊率麾下軍官朝着蒲蠻關打馬而去,心情卻絲毫不曾輕鬆——之所以談及和秦林的關係,就是因爲心頭沒底兒。

看看欽差節旗還在兩裡外,兩位將軍就不敢再騎馬了,下來步行前往,走到行轅前頭,還是劉綎稍微熟悉些,給站着的陸遠志作揖打躬,滿臉笑容的請他通傳,然後一錠五兩重的銀子就塞了過去。

“哈哈,這個就不必了,我家督主曉得你們苦處,咱們是從來不要的!”陸胖子哈哈一笑,轉身走了進去。

鄧子龍頗爲驚訝:“看不出他這麼胖,還是個清廉自守的。”

胖子還沒走遠,躺着中槍,頓時淚目:胖的不見得都是貪官啊……

兩位將軍等在外頭,自忖欽差督主的位分大了,至少兩盞茶之後才能傳見吧?他們倆控背躬身,眼睛瞅着腳尖,身後一羣軍官也眼觀鼻鼻觀心,不敢則一聲,恭恭敬敬的等着。

沒想到陸遠志剛走進去,秦林就大步流星的走了出來,呵呵笑道:“鄧老將軍,劉將軍,兩位來得好快!”

“標下永昌參將都督僉事鄧子龍、金騰遊擊都督僉事劉綎,叩見欽差督帥秦大老爺!”

鄧子龍、劉綎口中報着履歷,率衆跪下行庭參,轟的一聲衆將齊刷刷拜倒。

倒不是武將生來膝蓋頭軟,到了萬曆年間,雖邊鎮大帥到兵部也是叩頭行禮,何況秦林欽差督師,身兼東廠督主之職,比尋常文臣督師只有更厲害的。

“哎哎,兩位、兩位折殺秦某了!起來,都起來!”秦林忙不迭的伸手扶兩位將軍,大聲道:“鄧老將軍抗倭禦寇,當年我還沒出世,老將軍就立下了赫赫戰功;劉將軍也是軍中豪傑,父子兩代盡忠報國,還有什麼說的?”

鄧子龍畢竟老些,雙膝剛剛碰到地面,也就趁着秦林一扶站了起來,訕笑道:“也不值什麼,督帥在蘄州救命之恩,末將時刻牢記心中,此次督帥奉旨督師,末將敢不竭誠效忠?唯有馬革裹屍,方能報督帥於萬一。”

劉綎就不同了,他老爹劉顯宦海沉浮,也是幾起幾落的人物,胡宗憲一案擦着邊躲過去,還有好幾次倒黴的,對兒子耳提面命,叫他今後官場上那是一點都不能大意,所以劉綎跪着紮紮實實磕了三個響頭,這才站起來。

“秦督帥力氣挺大呀,”劉綎暗自犯嘀咕,他渾身有千斤之力,但剛纔跪下去,秦林伸手來扶,劉綎也是用了六七成的力才把三個響頭磕完。

不管是鄧子龍還是劉綎,其實官場經驗都挺豐富的,他們倆下定決心,反正絕不違拗秦林,並且要畢恭畢敬。

衆人進得行轅之中,這小院房狹窄,只好把第一進院子的堂屋做了大堂,幾張八仙桌拼起來,上頭鋪着大幅地圖。

秦林也不落座看茶了,直接指着地圖解說當前的局勢,詢問兩位名將的看法。

術業有專攻,秦林很有自知之明,在行軍打仗上兩位將軍是真正的名帥大將,自己趕他們那還差得太遠。所以讓他們暢所欲言。自己只要採納建議就行了。

看了半天,鄧子龍道:“緬甸蕞爾小邦,竟敢小醜跳樑。實在可惡至極!望督帥指揮機宜,吾等爲督帥爪牙,將他一舉蕩平!”

劉綎也義憤填膺:“久聞軍中傳言。俞龍戚虎、東李西麻、鄧神槍劉大刀皆不如秦帥秦一槍,有督帥領兵出證,吾等甘爲前驅,何愁不能將緬賊犁庭掃穴?”

孫承宗和徐光啓也在旁邊贊劃機宜,兩人按照秦林的吩咐執着紙筆記錄,準備把兩位名將的意見和建議記錄下來,將來或可整理成冊,起到極大的作用。

哪知這兩位說的慷慨激昂,卻連半點有用的東西都沒吐出來。兩個師爺是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都有些摸不着頭腦:莫非所謂名將其實浪得虛名,肚子裡空空如也?

當然不是!

別人不清楚。秦林完全知道這兩位都是彪炳青史的名將。斷斷乎不至於這般稀裡糊塗。

“兩位,目前本督帥的問題是。究竟從速進兵,以銳氣凌駕緬兵,還是等大軍雲集,再徐圖進展?”秦林直截了當的拋出問題。

鄧子龍打量着秦林的神色,又試圖從兩位師爺的臉上找到跡象,發現什麼都找不到,他沉吟良久才字斟句酌的道:“督帥高明!所謂兵貴神速,從速進兵則銳氣正盛,緬兵正是師老兵疲之時,必定進展神速;然而我以大國臨小邦,全局敵一隅,似乎等到各路大軍齊至,再分道而進,成泰山壓頂之勢,亦是萬全之策。”

劉綎也道:“兩種法子各有各的好處,咱們一介武夫,實在曉不得如何取捨,還請秦督帥帷幄獨斷,爲咱們指點迷津。”

好嘛,這才叫扯淡呢,兩位名將都說車軲轆話,公也有理婆也有理,說到底都是廢話!

孫承宗大皺眉頭,這就是名將嗎,怎麼感覺都是扯淡啊?

徐光啓也是搖搖頭,把鄧子龍和劉綎都看低了三分。

秦林哭笑不得,情知兩位將軍是怕得罪自己,罷了罷了,他一拍桌子:“那麼,本欽差決定明天就出兵,摧鋒於正銳,與莽應裡決戰!”

“好,督帥果然勇猛無敵,有如霍去病追亡逐北!”鄧子龍豎着大拇指嘖嘖讚歎。

劉綎大搖其頭:“非也非也,霍去病雖然少年英雄,可惜天不假年,早早就死了,秦督帥自是李衛公,一生戰無不勝,並且福壽雙全。”

天哪,孫承宗和徐光啓快哭了,這是傳說中掄一百二十斤大關刀砍人的劉大刀,是老而彌辣的鄧神槍?偶像在瞬間破滅,碎成了一地渣渣。

秦林暗笑,你們兩個年輕人啊,要是看到戚大帥跪在相府,口稱門下小的沐恩,那又怎麼說?

這是一個時代的問題,可不是誰說扭轉就能扭轉的。

秦林暗下決心,至少在完全熟悉、互相深爲了解之前,不再嘗試讓將軍們各抒己見了,還是自己一言而決吧,相信他們能執行得很好。

講明瞭明天的戰事安排,秦林端茶送客,同時再三重申,自己確確實實是虛懷若谷的,今後的軍議大可暢所欲言。

兩位將軍頗爲感動:“秦督帥如此待人,又不恥下問,我等感佩不已,今後必爲督帥赴湯蹈火。”

言猶未了,走出一截之後,看看秦林進去行轅了,鄧子龍以手加額:“呼~~今天好玄,差點拂逆了督帥的意思,虧得老叔我臨機立變,給他來了個模棱兩可,否則第一次軍議就違逆督帥,將來的事情不說也罷。”

上頭這些大人先生,哪個不是肚子裡早有定計,偏要你暢所欲言?兩邊心有靈犀一點通就罷了,哼哼,要是你說的和他想的不一樣,那小黑本上就得悄悄記上兩筆,今後沒你的好果子吃。

劉綎也長出口氣,讚道:“虧得老叔有主意,當時我汗都快下來了!使者說了,前面軍議時,孫、徐兩位師爺爭論不休,一個要火速進兵,一個要從容佈置,偏偏秦督帥沒有表態……我揣摩半天,也沒想明白督帥的意思呢!”

“你以爲揣摩兩個字,就是那麼輕易的?”鄧子龍摩挲着頷下一部雪白的鬍鬚,表情頗爲自得。

當然,秦林不知道兩位將軍背後說的這番話,否則他真要仰天長嘆了……

明軍兩路大軍齊至,蒲蠻關上下頓時旌旗如雲、刀槍如林,如同一座兵山。

第二天秦林傳令各軍拔寨前行,劉綎所部爲開路先鋒,鄧子龍爲合後,自領中軍,思忘憂率孟養兵、李建中率永昌兵拱衛中軍。

白霜華易容扮作個親兵校尉,跟在秦林身邊。

號角聲聲,鐵甲鏗鏘,身穿鴛鴦戰襖的明軍,打着日月旗幟,宛如一道火焰的長龍,向着南面侵略者所在的方向殺去!

中軍牛大力持着一丈八尺高的欽差節旗,“欽差督帥秦”五個金繡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底下秦林騎踏雪烏騅馬,錦袍玉帶神采飛揚。

儘管做到武職一品,秦林這個都督卻有點兒名不副實,因爲這纔是他第一次領兵打仗——沒辦法,畢竟是走廠衛這條線升上去的。

不過,沒吃過豬肉還見過豬跑嗎?秦林看戚繼光打仗也學過幾手了,又領着大明朝在西南地區最精銳的驕兵悍將,麾下鄧子龍和劉綎都是十蕩十決的萬人敵,這等威風真是少見得很!

“啊呀,怎麼忘了?”秦林走着走着一拍腦門,跳下馬背,步履匆匆的往前面走。

孫承宗和徐光啓不明所以:督帥這是要做什麼?

白霜華也跟了上去,揪揪他的衣袖:“秦林?”

“我慰問慰問官兵,”秦林嘿嘿一樂,聽說過與子同仇嗎?

秦林走前走後,和士兵們攀談,擺出架勢來親切得很,可士兵們要不是不知所措,要不就嚇得臉色發白,連一個字都不敢說,倒把咱們秦督主弄得莫名其妙。

很快鄧子龍和劉綎都接到了麾下的報告,他們倆從前後兩個方向飛馬趕來。

“有人得罪秦督帥嗎?”鄧子龍厲聲問道。

劉綎直接請罪:“秦督帥,末將侍候不周,恕罪恕罪!”

“爲將者和士兵同甘共苦,難道不對嗎?”秦林摸着鼻子,小鬱悶一把。

863章 瞞天過海408章 緊鑼密鼓暗佈置1102章 叩闕請命556章 法網恢恢1122章 千秋家國事357章 打老朱家主意384章 人身淫家麻師爺807章 港口命案220章 請君入甕442章 畏威懷德334章 燭影搖紅夜未央上916章 銀子的力量807章 港口命案393章 次輔張四維449章 女媧的聲音142章 火燒燕子磯1055章 木秀於林1122章 千秋家國事911章 幽怨的喇嘛398章 文武相諧660章 爲將軍牽馬380章 家有悍妻562章 娘娘千歲692章 反詩與反賊六十九章 圖窮匕見265章 神鬼冥冥自有報337章 新婦回門661章 刀光燭影三十一章 煞氣772章 別樣心機761章 龍遊石窟623章 真王霸之氣968章 好親切的巴掌八十二章 鈣中鈣619章 武裝行商635章 天狼星隕九十七章 塵埃落定522章 伏兵盡起242章 島津家的陰謀172章 不翼而飛172章 不翼而飛1043章 奇葩1091章 長袖善舞1009章 密林殺機454章 絕貢之罰186章 甘心上鉤412章 想歪了1092章 久別重逢664章 創傷後應激反應988章 釜底抽薪1075章 絕不放手868章 一箭穿喉983章 入我彀中301章 秦林的底牌389章 鋸頭驗傷1101章 閹人死士328章 神奇的被綠帽710章 意料之外291章 被調戲的秦長官七十九章 殺子證道950章 李代桃僵1006章 觀念衝突733章 假欽差的麻煩事269章 恭喜賀喜1116章 先知1095章 縊溝與抓痕一百零一章 前緣早定573章 響徹天際的鈴聲433章 教唆犯655章 看你怕不怕235章 金長官與秦長官922章 督主威武1075章 絕不放手171章 微服偵查632章 故人相見764章 失手被擒819章 香椿樹之戀496章 循跡追蹤六十六章 碎屍奇案314章 開張大吉五十五章 隔空猜物390章 鑑定死因765章 地底驚變438章 秦林馴象1049章 凱旋迴京989章 在劫難逃167章 怨念深重521章 肥羊待宰240章 血滴迷蹤1087章 背叛508章 傀儡幫兇814章 另闢蹊徑352章 整修衙門769章 收錄門牆941章 啪啪啪啪968章 好親切的巴掌840章 腹中之證926章 兩代教主630章 兩個活寶933章 說漏了嘴
863章 瞞天過海408章 緊鑼密鼓暗佈置1102章 叩闕請命556章 法網恢恢1122章 千秋家國事357章 打老朱家主意384章 人身淫家麻師爺807章 港口命案220章 請君入甕442章 畏威懷德334章 燭影搖紅夜未央上916章 銀子的力量807章 港口命案393章 次輔張四維449章 女媧的聲音142章 火燒燕子磯1055章 木秀於林1122章 千秋家國事911章 幽怨的喇嘛398章 文武相諧660章 爲將軍牽馬380章 家有悍妻562章 娘娘千歲692章 反詩與反賊六十九章 圖窮匕見265章 神鬼冥冥自有報337章 新婦回門661章 刀光燭影三十一章 煞氣772章 別樣心機761章 龍遊石窟623章 真王霸之氣968章 好親切的巴掌八十二章 鈣中鈣619章 武裝行商635章 天狼星隕九十七章 塵埃落定522章 伏兵盡起242章 島津家的陰謀172章 不翼而飛172章 不翼而飛1043章 奇葩1091章 長袖善舞1009章 密林殺機454章 絕貢之罰186章 甘心上鉤412章 想歪了1092章 久別重逢664章 創傷後應激反應988章 釜底抽薪1075章 絕不放手868章 一箭穿喉983章 入我彀中301章 秦林的底牌389章 鋸頭驗傷1101章 閹人死士328章 神奇的被綠帽710章 意料之外291章 被調戲的秦長官七十九章 殺子證道950章 李代桃僵1006章 觀念衝突733章 假欽差的麻煩事269章 恭喜賀喜1116章 先知1095章 縊溝與抓痕一百零一章 前緣早定573章 響徹天際的鈴聲433章 教唆犯655章 看你怕不怕235章 金長官與秦長官922章 督主威武1075章 絕不放手171章 微服偵查632章 故人相見764章 失手被擒819章 香椿樹之戀496章 循跡追蹤六十六章 碎屍奇案314章 開張大吉五十五章 隔空猜物390章 鑑定死因765章 地底驚變438章 秦林馴象1049章 凱旋迴京989章 在劫難逃167章 怨念深重521章 肥羊待宰240章 血滴迷蹤1087章 背叛508章 傀儡幫兇814章 另闢蹊徑352章 整修衙門769章 收錄門牆941章 啪啪啪啪968章 好親切的巴掌840章 腹中之證926章 兩代教主630章 兩個活寶933章 說漏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