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章 查訪奸邪

荊湖夏風 552章 查訪奸邪

帝師首輔張居正替萬曆草擬的罪己詔,在送慈聖李太后御覽之後,由萬曆手抄一遍。

萬曆本已做好了被嚴辭訓斥的準備,皇帝在十八歲就下罪己詔,已經是很丟臉的事情,以他對老師的瞭解,這份罪己詔的詞句也肯定不會輕鬆。

沒想到張居正草擬的詔書口氣相當溫和,並沒有出現那些會讓萬曆特別羞慚的詞句,頓時年輕的皇帝大大鬆了口氣,親手抄寫之後加蓋印璽,向滿朝羣臣頒示。

雖然詞句溫和,畢竟是前所未有的罪己詔,那些看到萬曆年紀漸長,妄圖借皇帝與張居正爭權來攻擊新政的反對派,見到這道罪己詔無不兩股戰戰,驚呼江陵黨不可戰勝,一時間氣焰頓消。

張居正都親筆替皇帝寫罪己詔了,誰還能奈何這位帝師首輔?

外朝江陵黨大展威風,內廷馮保也略施手段,藉着整肅的機會把向萬曆獻媚邀寵,妄圖和他馮督公爭鋒的孫海、客用等人,通通打發去守皇陵、看草場。

刑部尚書嚴清、司禮監秉筆太監張誠張鯨、次輔張四維、左都御史陳炌、錦衣都督劉守有等等勢力,要麼恭順雌伏,要麼縮頭不出,要麼虛與委蛇,沒人敢和江陵黨正面相抗。

張居正、馮保組成的政治聯盟如日中天,環顧**之內、四海之中,已經沒有了能和他們抗衡的對手。

秦林努力讓原本措辭嚴厲的罪己詔,變得詞句溫和委婉,的確讓皇帝和首輔的矛盾沒有激化到最嚴重的程度。

不過,性情偏激、心胸狹隘的萬曆,在被迫下達罪己詔之後,還能毫無介懷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張誠在整理御書房書籍時發現,史記和左傳關於伊尹的部分,還有漢書霍光傳,那幾頁紙張幾乎被翻爛了。

秦林後來從張小陽口中得知這個消息,也只能暗自嗟嘆,看來李太后盛怒之下所說的伊尹、霍光,萬曆始終心存芥蒂。

伊、霍除了並稱賢相之外,還都曾經行過廢帝之舉……不求事事如意,但求無愧於心,秦林已經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離開相府之後他立刻投入了針對白蓮北宗的秘密行動。

白蓮北宗雖然勢力比總教小、高手比總教少,但它的傳播範圍正好處於長城沿線,中原漢地與蒙古草原的交界地帶,他們因與明朝世仇,擯棄了反元抗虜的傳統教義,竟先後與俺答汗、董狐狸、圖門汗等蒙古勢力相勾結,做了不折不扣的漢奸,實在是罪不容誅。

挖出王皇后身邊孫曉仁這個臥底,斬斷了白蓮北宗伸向紫禁城的黑手,秦林再也不用顧忌可能來自內廷的阻力,終於能向白蓮北宗發出致命一擊。

十年前孫懷仁的死亡真相,被秦林從一具白骨上揭露出來,被仇恨矇蔽的孫曉仁終於幡然悔悟,他自己當然是逃不了一死,但爲了妻兒的性命,也爲了向白蓮北宗復仇,他心甘情願的配合秦林。

孫曉仁挑撥朝廷內亂是受白蓮北宗少教主石中天指使,而具體操作則是他臨時起意,並沒有事先通知石中天——孫曉仁不是神仙,當然不可能提前知道當夜會發生什麼,他也是聽說萬曆喝得爛醉、拿着劍聲稱要殺馮保,纔想出殺宮女嫁禍、挑撥內亂這個主意的。

事發後東廠的保密工作還是比較到位的,對外宣傳包括那份罪己詔,都只公佈萬曆飲酒爛醉、夜行宮中這部分,這樣就對文武百官解釋了當夜宮中發生的混亂。

白蓮北宗潛伏在宮中的這股力量,以地位最高的孫曉仁爲首領,有他的配合,東廠很輕鬆的把浣衣局等處的外圍臥底一舉擒下,嚴密封鎖之下消息未曾走漏。

以此爲基礎,馮保、劉守有和秦林制訂了將白蓮北宗一網打盡的計劃,東廠、錦衣衛密切協作,一張疏而不漏的恢恢天網,向白蓮北宗當頭罩落……——永平府灤州城以西二十里,有一片洞天福地,背靠鳳凰山龍脈,前面沙河宛如玉帶圍腰,山河秀美、土地肥沃,喚作石佛口,正是聞香門總壇設立之處。

本來這裡只是華北地區的一座普通村落,自從十年前聞香門主王森在此設立總壇,就日復一日的營建廟宇、殿閣,隨着聞香門信徒增多、佈施豐厚,作爲總壇的石佛口就越發輝煌,竟形成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垣。

石佛口占地面積並不大,周長只有四里,但建築規模卻特別講究。

首先是四圍設置“前亭、後店、東谷、西樓”,以負責接待四面八方前來朝貢的信徒。

石佛口本身,則是結構嚴謹,氣派十足,四圍城牆牢固,城門雄偉;城內東西大街兩頭修築兩大牌樓,分別刻寫有“青山主人”、“彌勒轉世”。

城外則建築有龐大廟宇羣,城東北鳳凰山腳下爲神主廟,廟內供奉兩米高紅色花崗石石雕彌勒佛像;西關爲老爺廟、娘娘廟、土地祠、三官廟;南關爲菩提寺,寺內正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其身後便是手執金剛杵的韋馱佛。

其中神主廟和菩提寺最爲壯觀,佔地面積都有百十畝,雕樑畫棟,黃琉璃瓦蓋頂,人眼所及盡是金碧輝煌,好一派莊嚴氣象。

石佛口正中,作爲教主的王家,則顯示出特殊氣派——內院有客廳、書房、繡樓、花園,側院有衛廳、武場、膳房、魚塘……數不清的精壯漢子,守衛着這座大宅,而在虔誠的信徒心目中,這裡無疑是他們信仰的中心,拯救世界的真神所居之地。

幸好信徒們不曾知曉,有多少害得長城沿線軍民無辜送命的陰謀,就是發生在這座大宅之中。

庭院深處,正在舉行一場教中高層的秘密會議。

曾與秦林兩次相鬥,都落得慘敗而歸的少教主石中天,站在廳堂正中間,神色十分惶恐,朝着九級臺階上面、端坐雕龍大椅的白髮老人勸道:“爹,您好生想想,孫懷仁的骨骸被東廠魔頭起走,我怕其中生變啊!”

對,高踞臺階之上,端坐龍椅之中,儼然以帝王自居的老人,就是聞香門主王森,也是白蓮北宗的教主石自然!

聽到兒子的勸告,石自然神色陰晴不定,狡詐的眼睛眯了起來。

這次的事情的確非常棘手。

自打東廠派劉三刀挖走孫懷仁的骨骸,白蓮北宗就懷疑是否孫曉仁的身份已經泄漏,但那段時間裡宮中並沒有異動,孫曉仁還好好的待在王皇后身邊,所以白蓮北宗就暫時放了心。

可非常奇怪,前些天京師那邊突然傳來消息,說宮中發生了異常的情況,萬曆爲飲酒夜行下了罪己詔,浣衣局和混堂司的幾名外圍臥底也失去了聯繫。

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正當白蓮北宗疑神疑鬼的時候,孫曉仁卻以秘密渠道,從宮中傳來消息,說陛下飲酒過量,觸怒太后,進而引發馮保對內廷的整肅,那幾名臥底只是正好被調動到了陌生的崗位,不久借出宮採買的機會就能恢復聯繫。

對此,白蓮北宗方面將信將疑,饒是石自然老奸巨猾,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石中天忍不住又勸道:“爹啊,咱們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是孫曉仁背叛本教,投入僞朝那邊,咱們石佛口就很危險哪!”

兩邊椅子上坐着八位教中高層,其中一名年紀比石中天還要小几歲的年輕人,長得頗爲俊秀,只是眉宇間一層陰氣,聞言就冷笑道:“大哥在京師靈官廟和十八盤連番挫敗,恐怕是方寸大亂了吧,這會兒說起來未免有些草木皆兵哪,哈哈哈!”

這說話的是石中天的三弟石好賢,以聞香門傳教時化名王好賢,正和兄長爭奪父親的衣鉢。

他話音剛落,石中天強忍怒氣,沉着臉道:“三弟,要是廠衛鷹犬從那具白骨上,發現了當年孫懷仁之死的真相,孫曉仁氣急敗壞之下,投靠朱明僞朝,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十年白骨還能找到真相?哈哈哈,大哥你說夢話吧!”石好賢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石中天正要反駁,坐着的一位面目平庸、像個鄉農的中年漢子也點點頭:“三師弟說的有理,十年前殺死的孫懷仁,現在肉都爛光了,只剩下一副枯骨,朝廷鷹犬是絕不可能查出死因、策反孫曉仁的。”

這中年漢子是白蓮北宗教主石自然的嫡傳大弟子徐鴻儒,在教中深有威望,他一開口,在座的長老、堂主就紛紛出言附和。

教主寶座上的石自然沉吟良久,終於伸手虛虛往下壓了壓,頓時彷彿有種實質性的東西凝於空氣之中,兩位爭奪衣鉢的兒子、徐鴻儒和衆位長老就齊齊閉上了嘴巴。

“鴻儒和小三說的,有道理,”石自然點點頭,慢慢的道:“孫曉仁此人,性格剛毅頑強,十年前身負親兄之仇,拋妻別子淨身入宮臥底,絕非常人能夠做到,他絕不會出賣本教。至於孫懷仁之死的真相嘛,整整十年,肉身全部爛完,只剩下一副白骨,廠衛鷹犬又能怎樣?”

石中天正想說錦衣衛鷹爪孫有個叫秦林的,極其有本事,審陰斷陽格外厲害,可轉念一想這麼說不是越發顯得自己無能嗎,三弟必然趁機窮追猛打,所以只好緊緊閉上嘴巴。

石好賢則洋洋得意,看了看徐鴻儒,兩人眼神稍作交流。

石自然早已將這幕看在眼裡,微微一笑,話鋒突然一轉:“不過,老大的話也沒錯,小心駛得萬年船嘛,立馬就是彌勒佛聖誕之日,四方信徒都來朝拜,咱們須得格外仔細,防備廠衛鷹犬混了進來!”

衆人齊齊領喏,石中天、石好賢、徐鴻儒等人分別帶領手下出外巡查。

石自然走下寶座,登上高處打量着整個石佛口,只見殿宇重重間人頭攢動,到處輕煙繚繞,心中不無自得之意。

隆慶年間俺答封貢,北宗在塞外的板升城遭到了俺答汗和明軍的聯合進攻,慌不擇路的逃遁,那時候多麼淒涼?

現在,他又重新籠絡人才、聚集財富,在石佛口建起了這一大片基業,再加上佈設在官府內部的臥底,加上長城沿線上百萬的信徒,儼然一方霸主,關起門來稱皇帝。

將來,不管借塞外蒙古人的勢力,還是從宮廷挑起明朝內亂,他和他的子孫都要乘勢而起,坐上紫禁城裡頭那把真正的龍椅……彌勒佛誕辰是正月初一,此時已交臘月二十八,四面八方的聞香門信徒都趕往石佛口,等着替彌勒爺爺慶生,希望他老人家早日降下凡塵,洗滌人間的苦難,治癒百姓的疾患。

儘管剛剛降了雪,灤州各地一片白雪皚皚,來到石佛口的信徒卻依然爲數衆多,小小的城垣裡面人頭攢動,幾處大廟前面更是擠得水泄不通,不論白髮蒼蒼的老人家,還是青絲紅顏的農家少婦,全都虔誠的祈禱着,此外還有不少達官貴人的車轎,到此求神拜佛祈求來年升官發財。

石佛口西門石牌坊下面,一個胖墩墩的傢伙擠在信徒當中,擡頭看了看頭頂“青山主人”四個大字,不禁哧的一聲笑:“咦,這人口氣挺大的,青山主人,合着大明江山他就佔了一半?”

“少爺噤聲,”秦林青衣小帽做家僕打扮,看看左右都是自己手下,並沒有別人注意到胖子這話,這才把他拍了一下:“豬,說話小心點,否則待會兒別人把你抓去,割了肥肉下酒,老子纔不管呢!”

一行人前來秘密偵查,要將白蓮北宗一網打盡,胖子看上去像個土財主的兒子,就扮作少爺,秦林暫時充當書童,牛大力頭上扣着頂氈帽算是保鏢,十名武功高強的親兵校尉,將武器藏在厚厚的棉衣下面。

自秦林以下,都是北鎮撫司的精銳啊!

“咦,原來北宗這些人在灤州修了這麼大一片房子啊,”阿沙的腦袋從人羣中冒出來,身後還跟着大黃狗。

秦林摸摸鼻子:咋們中間,好像有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

388章 老將俞大猷125章 當街殺人299章 血船浮屍408章 緊鑼密鼓暗佈置834章 劇毒1116章 先知169章 庫銀被劫266章 哭靈斷義969章 訟棍出馬835章 顱骨塌陷730章 天不藏奸979章 意料之外734章 浙兵疾苦129章 打臉要打狠1138章 民貴君輕四十六章 指揮使司命案791章 天翻地覆1019章 愚蠢的問題637章 願者上鉤1046章 羈縻之術五十七章 偕美同歸614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597章 徐文長的古怪797章 絕不後宮干政542章 捷報頻傳755章 追根溯源336章 魚接鱗453章 先斬後奏684章 通過了嗎八十五章 玄都兜率火251章 騙你是廠公131章 秦淮歌女六十五章 升官發財八十二章 鈣中鈣220章 請君入甕669章 釣上鉤477章 託付699章 多了一個三十二章 當衆拿下783章 奉旨貪墨206章 不可思議的結論747章 綠毛屍164章 非比尋常的腳印五十四章 窯子1029章 衆目睽睽的死亡439章 奇怪的聲音870章 四指揮733章 假欽差的麻煩事417章 長官請丫洗桑拿277章 已死的相關人592章 彈劾243章 操弄人心600章 你們都錯了362章 國寶竊案803章 四方響應232章 出海招撫111章 因情殺人170章 奉令辦案473章 打黑除霸831章 明察秋毫240章 血滴迷蹤636章 胃下垂466章 秦林的禮物1011章 銅角射象196章 誰敢告我132章 無心插柳592章 彈劾1015章 大獲全勝1102章 叩闕請命483章 虎將歸心668章 狼口脫險1048章 別來無恙405章 戚帥的苦衷289章 老友重逢655章 看你怕不怕380章 家有悍妻345章 兩面三刀劉守有1003章 辛虧禽獸不如849章 教主威武945章 神秘的顧客330章 搶親595章 她好我也好194章 一擊斃敵879章 逃亡842章 一滴水一世界630章 兩個活寶389章 鋸頭驗傷598章 空翻蝶354章 折俸風波191章 千鈞一髮955章 送外賣500章 叛逆期的聖女1026章 恭喜發財447章 不速之客958章 吐血三升527章 投石問路193章 順藤摸瓜288章 救星到了1028章 我不想死541章 案情重演
388章 老將俞大猷125章 當街殺人299章 血船浮屍408章 緊鑼密鼓暗佈置834章 劇毒1116章 先知169章 庫銀被劫266章 哭靈斷義969章 訟棍出馬835章 顱骨塌陷730章 天不藏奸979章 意料之外734章 浙兵疾苦129章 打臉要打狠1138章 民貴君輕四十六章 指揮使司命案791章 天翻地覆1019章 愚蠢的問題637章 願者上鉤1046章 羈縻之術五十七章 偕美同歸614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597章 徐文長的古怪797章 絕不後宮干政542章 捷報頻傳755章 追根溯源336章 魚接鱗453章 先斬後奏684章 通過了嗎八十五章 玄都兜率火251章 騙你是廠公131章 秦淮歌女六十五章 升官發財八十二章 鈣中鈣220章 請君入甕669章 釣上鉤477章 託付699章 多了一個三十二章 當衆拿下783章 奉旨貪墨206章 不可思議的結論747章 綠毛屍164章 非比尋常的腳印五十四章 窯子1029章 衆目睽睽的死亡439章 奇怪的聲音870章 四指揮733章 假欽差的麻煩事417章 長官請丫洗桑拿277章 已死的相關人592章 彈劾243章 操弄人心600章 你們都錯了362章 國寶竊案803章 四方響應232章 出海招撫111章 因情殺人170章 奉令辦案473章 打黑除霸831章 明察秋毫240章 血滴迷蹤636章 胃下垂466章 秦林的禮物1011章 銅角射象196章 誰敢告我132章 無心插柳592章 彈劾1015章 大獲全勝1102章 叩闕請命483章 虎將歸心668章 狼口脫險1048章 別來無恙405章 戚帥的苦衷289章 老友重逢655章 看你怕不怕380章 家有悍妻345章 兩面三刀劉守有1003章 辛虧禽獸不如849章 教主威武945章 神秘的顧客330章 搶親595章 她好我也好194章 一擊斃敵879章 逃亡842章 一滴水一世界630章 兩個活寶389章 鋸頭驗傷598章 空翻蝶354章 折俸風波191章 千鈞一髮955章 送外賣500章 叛逆期的聖女1026章 恭喜發財447章 不速之客958章 吐血三升527章 投石問路193章 順藤摸瓜288章 救星到了1028章 我不想死541章 案情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