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失敗的仙女

既然原來的投資戰略佈局已經走不通了,那麼就只有另行尋覓商機了,因爲公司擁有巨大的贏利能力,一旦積聚時日,又會有數額巨大的淨資金出現,或許不出經濟危機,她的資金又會龐大的讓決策者們頭疼,如今公司的淨資金已經達到幾千億元,假以時日,那還得了!另一方面,不管怎麼說,到處都是災荒,到處都有商機,拋開能源項目不說,如今也是仙女歷史上最好的商機。戰爭的陰影已經過去,各國政府無不在恢復生產,爭取早日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而世界各大財團又無不損失慘重,負債累累,經營困難,像仙女這樣的公司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仙女是各銀行爭相“獻媚的寵兒”,更是經濟一團糟的各國政府爭相拉攏的對象。雖然各國政府都制定了優先發展本國民族經濟的政策方針,使得國際公司開工不得,但這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如此的,某些國家對讓那些運轉情況優秀、願意爲所在國經濟發展作貢獻、又是國民生活必須的產業,還是會網開一面的,尤其是那些損失慘重,自身經濟力不足的國家,更是使足了勁兒拉攏國際大財團進行投資。

東亞三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本身有着強烈的排外情緒,經濟實力也比較強,彼此又是競爭對手,所以竭力壓制外資公司尤其是對手國家公司的生產,一直到經濟危機結束,日本在其他兩國的產業才被允許開工生產,當然,變了主家的公司又當是另外一回事情;韓朝在另外兩國尤其是中國的公司也從來沒有獲得過生產資格,同樣的,中國在境外的公司情況也差不多。這使得一方面母公司不得不忍痛賣掉一些子公司,另一方面,不管是賣掉還是繼續持有,無不損失慘重;多數大公司因爲本身財政困難,選擇了黯然退出外國市場的方針,而仙女就是其中受益最大的公司之一。她收購了三個行業原資產高達1.3萬億元的五家公司,僅僅支付了三千多億元,實際上支付的不足3000億元,成爲繼經濟危機中收穫最豐厚的公司,而且新收購的資產無一不是處於強勢地位的大公司的強勢子公司,這些三大行業的排名前四位的國際巨頭,哪個都不是好惹的,愣是給仙女剝下來一層皮,仙女能不強勢麼!

生產剛一開始,排名世界第一的仙女電子就增加了1500億元的資產,資產比排名第二位的公司還高出了5500億元,而排名世界第一的新材公司,又是以增加了1300億元,總資產排在了世界的首位,比排名第二位的公司高出了4500億元之巨,都成爲了行業內的無可爭議的大巨頭。當然,仙女仍然需要小心大公司的反撲,畢竟那些大公司的底子還在,而就是因爲這一點兒,仙女纔要進行強行收購,以增加其產業勢力,確保行業地位!

對於這個“千年一見”的天賜的商機,仙女是不會錯過的,公司擁有的極其優異的發展條件,豈能輕易浪費,僅僅因爲她能夠輕易獲得世界上最低利率的經濟危機期間貸款,就足以誘使她把大手伸向了各家銀行!整個經濟危機期間,仙女是各大銀行的“寵兒”,幾乎所有擁有貸款能力的大銀行,對仙女的信譽評價都是最高等級的“AAA”級,經濟狀況優秀,盈利能力優秀,償貸能力極優……沒有一家銀行不歡迎仙女借貸投資業務的。即使是有些財團不願意讓仙女“鳳頭過勁”,試圖阻止銀行的貸款活動,但是仙女的大勢已成,豈是個別財團能夠阻止得了的,何況仙女已經和多國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按照仙女的話說,“這是補償”而已。先前公司在國外投資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印度市場,公司總部在能源戰略失敗之後,當機立斷,實行戰略轉移,決定進行一系列“風險投資”,擴大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使得仙女這個世界級頂級公司真正成爲一個世界範圍內有影響的大財團!

經濟危機期間,各國經濟萎縮,各大財團損失慘重,國際資本嚴重缺乏,雖然世界範圍內還有大量的資金閒置,但是經濟前景黯淡,束縛了大家的手腳,而且小資本團體根本就不能滿足一些大國的胃口,不能受到一些大國政府的青睬!據統計,在經濟危機期間,世界前十大財團一共進行了三萬多億元的國際投資,但是這些投資大多集中在鞏固其原有的產業上,並沒有試圖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其他同行放棄的產業;而仙女則不同,擠升爲世界十大財團之一的這家投資公司,大部分的投資都用在了開拓新的市場,尤其是新的領域上,可以說是唯一一家進行大規模擴張的大財團。沒辦法,誰讓她這麼有錢呢,據說大財閥們紛紛望仙女而興嘆,老財主們無不在私下裡說,“要是我有錢,肯定做得更好”!

只是當前時刻,有大錢的人家,僅仙女一家而已!

失敗的仙女對於這次難得的商機,是這麼修正的,公司要做到兩個突破和一個重點,其一就是突破國內的地域限制,把公司的市場擴展到世界大國去,進入其他的大國經濟體中,使得仙女真正的成爲世界性的大公司。第二個突破,就是突破原有產業結構的限制,一定範圍內不進行產業限制,可以向其他產業滲透,突破公司的“七大產業圈”。同時,重點開拓印度市場,把公司的相當一部分投資用於印度的經濟復興,爲搶佔這個世界級的大市場作“紮實的工作”。

既然仙女有錢,既然世界各地缺錢用,那麼就用仙女的錢爲仙女的劍指引方向,指哪兒打那兒!仙女在能源戰略上的失敗,可謂說是損失慘重,但是自此以後,她獲得了另一個巨大的商機,這不能不說是仙女的幸運。如果仙女的能源戰略構建成功,那麼她肯定不會進入現在的戰略佈局中來,人們眼中的仙女也肯定會不同。所以人們說,仙女在能源戰略上的失敗,是一件無法估量的事情,或許這樣評價更爲合適,“世界能源巨頭們把仙女從他們的行列中推開,卻把這輛戰車推向了另一個廣闊的戰場,註定是仙女機會的經濟危機,最終還是讓她得到了應有的獎賞”!

失敗的仙女,其第一筆投資,是投向歐洲市場的,就在她投資兩大銀行的同時,作爲“犧牲的交換品”,歐盟被迫向仙女開放了投資市場,並允諾她所投資的公司“正常開工生產”,同時德意志銀行承諾提供總額3000億元以下的“優惠貸款”。這份協議的簽訂可以說是仙女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談判成果,當然,這份協議也得到了他們在歐洲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但是不管怎麼說,仙女獲得了向歐洲擴張的強有力的便利條件,剩下的就看他們如何抉擇了。市場商機一閃而逝,機不可失,逝不再來,這是精明的商人們都知道的,仙女這樣的投資界巨人自然也明白得很!

春節還沒有過去,仙女外聯部人員就被派出去,接觸談判收購法國西斯科生物科技公司,這家公司是法國的一家電子公司和日本山崎公司合資建立的,經濟危機以前市場資產總額4200億元人民幣,經過嚴重的縮水之後,僅僅剩下大約四分之一的資產,這主要是由於該公司擴張迅速造成的,公司成立不過15年,資產值已經擴展了7倍,根基相當不穩定,經不起經濟危機的吹打,一直到36年年底,還沒有被允許開工生產。這既和歐洲的經濟政策有關,又和該公司的兩大股東的現狀相關聯。法國的斯特電子公司佔有該公司45%的股份,可是斯特公司資金緊張,拿不出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西斯特公司的生產,而日本的山崎公司損失也很慘重,財務狀況不太好,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恢復國內公司的發展以及加強和中國同行的競爭,根本就無法顧及到這個損失慘重的歐洲大公司。如今,日本的大公司都傾力於爭奪中國市場,努力擊敗中國對手,獲取這個據說是經濟危機期間“最有活力的市場”的最大份額;得到了中國市場,日本就能迅速恢復並強大起來,而失去了中國市場,日本就不得不在經濟大蕭條中苦苦掙扎,所以,日本人把中國市場大戰視做生死之戰,幾乎所有公司都拼注了全力!因此,仙女又一次“趁火打劫”,提出了收購西斯科公司的方案,試圖重整這家規模巨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當然,仙女也不能表現的太過急迫,同時向比利時的一家原資產在600億歐元的大公司進行了接觸談判,不僅如此,他還和奧地利境內的一家原資產3800億元的公司進行了接觸談判。仙女與三家公司的接觸談判幾乎是同時展開的,歐洲人再一次領教了仙女強硬的談判風格,對自己提出的要求,根本不鬆口,而且動輒威脅退出談判,並對對方的拖延戰術直言不諱,弄得談判對手滿肚子牢騷,卻又無可奈何!最終的談判結果大都比較令人滿意,但是仙女“並不想在歐洲有過多的產業”,僅僅簽署了一家協議,其餘兩家沒有進入最後的談判收尾階段。

3月14日,仙女公司收購了山崎公司在西斯科公司的全部股份,並同時收購了斯特公司持有的股份,全資擁有了這家現資產1000億元的公司。合同規定,仙女支付900億元,並承下了該公司合計250億元的債務和近400億元幾乎收不回來的欠款,爲了盤下並盤活該公司,仙女先後從德意志銀行貸款1300億元。通過收購西斯科公司,仙女在生物科技領域進入了歐洲市場,利用其在歐洲的知名度,獨立開拓歐洲大市場,併成爲三月份歐盟媒體驚歎的焦點,她的第二天就被允許恢復生產,讓歐洲人見識到了這家中國的失敗公司的強勢。西斯科公司是仙女在歐洲的一個重要橋頭堡,這家獨資公司不僅進行生產與開發研究,而且還銷售來自中國和印度的仙女產品,是仙女在歐洲建立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其規模更是迅速擴大,當然,該公司的擴大發展是在經濟危機後期以及危機之後的事情。通過西斯科公司,仙女又一次向歐洲人展示了她的不平凡,“用歐洲銀行的貸款來賺取歐洲人的錢”,互聯網以及各大媒體紛紛驚歎!

仙女是一個不甘寂寞的巨大的公司,這是各行業對手們的一致評論,有人甚至爲仙女及李夢澤送上了“狡詐”這樣的讚譽,而如今這個評語真的被人們廣爲接受了!當人們津津樂道於仙女在歐洲的投資時,當人們把目光對準仙女在歐洲的產業項目時,甚至有人在猜測她在歐洲還要進行哪些投資時,她已經重兵轉移了陣地!

人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仙女會在歐洲進行大規模的投資,首先,歐洲是此次危機中受創最輕、經濟狀況最穩定的地區,同時,歐洲企業的國際投資又是一個個的損失慘重,本身處境艱難,無力對抗風頭正勁的仙女的擴張,擠壓這些公司的生存空間,爲自己的各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如今無疑是最好的時機。歐洲的一些大公司,尤其是電子、新材料和生物科技公司已經是驚弓之鳥了,仙女完全可以憑藉強勢財力以及先進技術擠壓這些對手們!其次,仙女在歐洲有着比較高的知名度,在這裡也不受排斥,合作伙伴也不少,擁有進一步發展的便利條件,這在經濟危機的特殊時刻,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仙女雖然失利於能源投資,但並不是說他們已經放棄了能源項目,只要時機一到,就會再次挑撥世界的神經,而投資歐洲,不僅能讓她增大在世界的影響力,增大談判的籌碼,更能較快的匯聚資金。憑此三點,人們就有足夠的信心於仙女的歐洲投資,但是事實卻讓人們大跌眼鏡,仙女重兵進入的不是歐洲這個穩定的大市場,而是情況一團糟,危機猶未見底的印度,這個“過去的大市場”,這讓人們非常不理解,尤其是仙女還在遮遮掩掩的進入。

當仙女在印度的一連串鉅額投資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時,大家除了吃驚還是吃驚,除了迷惑還是迷惑,因爲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看好印度市場,大家看到的只是大財團紛紛撤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數千億元人民幣不斷的投入到這個災難沉重的人口大國,其金額爲歐洲投資的數倍,總額僅次於她在本國市場的投資,而且這些投資資金全部來源於銀行貸款;從一個資金儲備大戶,一躍而成爲資金負債大戶,讓人們不由得不爲之驚歎。世事變化真無常,誰能想到她竟然會瘋狂如斯呢!

仙女進軍海外市場是必然的事情,作爲一家世界頂級財團,她必須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才能在新一輪的市場大戰中贏得先機,而她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空有資金,太多的資金,資金少了,不夠使用,太多了,又沒有地方消化!如果仙女在投資銀行之後,不再進行其他的大規模投資,那麼在幾年之內,又將積聚起上萬億元的“閒餘資金”,而按照約定,她還不能在短期內進行能源投資,必須按照要求降低她的資金存儲率,這將是讓仙女非常頭疼的地方,所以仙女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使用資金的市場或者機會。仙女之所以不願意重兵進入歐洲市場,是因爲她不願意和歐洲大公司展開生死搏鬥,這些公司雖然受損嚴重,但是基礎還在,硬碰下去,仙女也討不到什麼便宜,又何必要便宜日美的大公司呢;這樣一來,一方面避免同這些大公司結怨,這份情誼他們應該會領受一點的,另一方面,也不至於使仙女在未來的市場中一家獨大,引起同行的嫉恨,“有錢大家一起賺”,仙女是如此對某些公司說的。仙女曾經明確的告訴歐洲的同行們,她並不願意實質性的傷害他們的根本利益,願意在歐洲結識更多的非惡性夥伴!這一點,仙女在其未來的發展中切實的感受到了,至少歐洲的大公司沒有聯合日美同行參與對仙女的殊死競爭!可以這麼說,仙女真正的競爭對手是日美的大公司,包括東鄰韓朝一些大公司財團。因此,處於歐亞大陸兩端的大公司,在仙女的善意的舉動下,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聯合!仙女放棄歐洲,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看上了印度大市場,以及印度在印度洋周圍的有利位置,幾乎可以這麼說,“因爲有了印度,所以仙女放棄了歐洲”。

印度這個南亞大國,其實有着非常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發展條件,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優秀地理位置國家。首先,她位於亞洲的南部,西鄰是富有的伊斯蘭國家,東鄰是人口龐大,生活水平相對不錯的東南亞各國,北面被一座高大的山脈於北方強國分割開來……其次,印度洋太小,而印度又深入印度洋很深,這使得印度洋周邊的大洋洲以及非洲都是她的近鄰,從印度出發很快就能到達這些國家,尤其是未來的世界發展重點之一的非洲大市場,印度的地理位置可以稱得上先天獨厚的優秀。其三,印度距離歐洲要比中國近的多,從孟買走海路到歐洲也要比中國近的多,在印度生產的產品可以迅速的投放到歐洲,這可是仙女夢寐以求的好地方!從本身條件看,印度也適宜大規模投資,其人口規模直逼中國,遠遠超過了其他人口大市場,國民生產總值雖然遠遠不如中國,但是國內大量的中產階級以及龐大的上層階層,市場消費量相當驚人,這都使印度成爲一個吸引商家投資的重點國家。

幾十年來,印度緊隨中國之後,一直是國際投資界的寵兒,積聚了大批的世界頂級工業企業,產業大軍非常龐大;更是在不少領域居於世界先進行列,有些方面甚至強於中國。在電子領域,在新材料領域,以及在生物科技領域,都佔有的重要地位,在經濟危機前,泰戈爾娜電子公司位居世界第五位,資產總額高達1.4萬億元,姬可新材料公司也以資產1.45萬億元緊跟在仙女新材料公司後面,同樣位居世界前五位;而德里生物科技公司更是以1.64萬億元的總資產排在了世界第三大公司的位置,許多中國公司望塵莫及,世界三大生物科技公司之一的德昂公司,就是德里的旗下母艦,原資產高達6400多億元。同時,其境內有許多大財團開設的各種各樣的子公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羣體組合。可是,在經濟危機之前,仙女在印度沒有一家實體公司,只是有一些合作伙伴會把她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尤其是電子產品在各地銷售,可以這麼說,印度人並不瞭解仙女,她在印度的影響非常有限,遠沒有在其他地區那麼大。印度人只知道有姬可、德里,只知道有泰戈爾娜,當然,印度人還對其他國際大公司比較熟悉。因此,在經濟危機以前,仙女在印度沒有什麼影響力,特別是普通民衆並不關心這家世界上最神奇的投資公司,沒辦法,仙女系鋼鐵,印度人不關心,仙女系紡織公司,在印度也不佔什麼優勢,仙女電子也只不過是印度人的選擇之一而已,仙女新材更是主要供應國內市場……但是,經濟危機改變了一切,從此以後,印度人的生活再也離不開仙女,她將伴隨着他們日出日落,走進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仙女之所以要進入印度市場,是有一系列原因的!仙女選擇了經濟危機這個世界性災難時期進入印度,而這個時期,正是印度國內一團糟、一團爛的時期,是她有可能獨家進行產業推進的天賜良機,而她也正是經濟危機期間大財團中唯一一家大舉進入印度市場的國際大公司,而且是在許多大公司紛紛試圖逃離印度這個“經濟危機無底洞”的時期。仙女選擇印度經濟最黑暗、政府最孤立無助的時期進入,可以說是迎世界投資逆流而上,唯一挺入這個南亞大國的大公司;對印度政府來說,怎麼評譽仙女都不過分,甚至有人把印度經濟恢復以及復甦的最大功臣給予了仙女,政府公告上公然聲稱“仙女是印度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當然,仙女在印度得到如此的讚譽,是有代價的,在整個經濟危機期間,即使是在印度經濟持續黑暗衰退的時期,也從來沒有從印度撤資,並且不斷的加大對印度市場的投入。在37年前半年,一共投資1300億元,後半年又投資了1700億元,38年全年持續投資3300億元,39年全年更是投資了3800億元,到世界範圍內經濟危機基本結束的39年之前,仙女的和同投資一共超過了一萬億元,而後又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投資……以如此之資金,進入災難沉重的印度,如何會不受到印度政府的歡迎,更何況是在各大公司紛紛逃離的關鍵時刻!

35年8月份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在印度的破壞作用尤其巨大!作爲一個新興市場,她在各個方面比一直渴望趕超的中國都要差許多,基礎條件等各方面都不及中國,而防備經濟災難的能力比中國相比更是差很多。80年前,兩國的經濟規模相差不多,但是自此之後,她就一直趕不上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而且距離越來越大,雖然在個別方面她的表現更加優秀一些,但是整體上而言,這個雄心勃勃的南亞大國,自己也在承認“不如中國遠甚”!但是作爲一個新興市場,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龐大的人口,還是吸引了世界的大批投資,尤其是各大公司發現他們在中國的競爭對手越來越難以對付的時候,紛紛把目光對準了她。可以這麼說,各大公司在中國市場競爭的日益艱難,促使他們重視這個人口越來越龐大的大國來,先前的投資企業被大大加強,沒有子公司的紛紛設廠,僅僅十年,就使印度的外資投資量增加了三倍以上,到處都有國際大公司的分公司,從西海岸到東海岸,再到南海岸及其內陸,外資分公司比比皆是,大家都想從印度這個“巨人”身上分取利潤!印度不是不富有麼,那大公司們就把印度人養富了,富足了印度人就會有錢來買他們的高檔物品了;印度不是人口衆多麼,那麼廉價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產品送到歐洲、澳洲、日美市場不是贏利豐富,甚至被投放到中國市場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一時之間,印度儼然有取代中國稱爲“世界工廠”之勢!當然,世界大財團、大公司投資印度,看中的也是印度衆多人口構成的龐大本土市場,龐大的中產階級以及比中國毫不遜色的勞動力產業大軍,由他們生產,再由他們消費……在這裡各大公司掙足了利潤,然後再去投資,以換取更大的利潤,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漸漸聲勢驚人!可惜,世界氣候據說一直在變暖,暖得一直到1000個太陽一齊照向人間,瞬間爆發的經濟危機,使得龐大的雪球迅速消融,還沒有等大家緩過勁來,十亭已經去了九亭,貪婪的大公司們紛紛損失慘重,資產嚴重縮水,鉅額債務纏身,大量欠款收不回來,不少已經成爲死債……據統計僅僅私人提前消費的那些“欠款”就多達十五萬億元以上。而印度的經濟危機來的特別猛烈,遠遠超出人們的估計,本身經濟基礎不是很好,又由於各大公司爭相逃亡,失業大軍龐大的驚人,整個社會經濟搖搖欲墜,前景黯淡無光,成爲一致不被看好的大市場!

資本以追求利益爲動力,受資本原則控制的各大財團,在舉世一致的各方預測下,更是在親身體會下,紛紛逃離印度市場。首先,經濟危機期間,各國公司紛紛以發展本國經濟爲重點,受損嚴重的各公司紛紛收縮戰線,捨棄一些不能贏得利潤的包袱,輕裝簡行,謹防債務拖垮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收縮海外業務,尤其是一些市場不穩定以及不友好的國家,印度和中國都不幸的成爲了大家首先逃離的地區,雖然原因不盡相同。其次,國際公司可是一個個都不傻,雖然謹守國內市場無異於自尋短路,可是若不能保住公司元氣,也根本談不上發展,大家都是從生死的角度來看待經濟危機,雖然也會盡量保留一些有發展前途的國外公司,但是像印度這樣前景黯淡的市場絕對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要求,大家均不看好其短期內的市場狀況,與其被拖死在印度,還不如趁早脫身,留待將來伺機再入。再者,如今可以賺錢的地方很多,比印度風險小的市場有的是,有錢不賺,那不是說不過去麼,雖然也有“放長線釣大魚”的說法,但是印度這條大魚着實不好釣,很有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何況這經濟問題並不是憑什麼人的主觀願望就能改變的,那可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東西。最後,這世間真的有遠見的人又有幾何,遠見和權利再加上敢於下賭注的人能有幾個!於是,各大公司不約而同的做出了一致性選擇,這就送給了仙女一個不大不小的機會!

第二百零一章 在外的活動(2)第兩百章 在外的活動(1)第一百三十七章 修身養性(3)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氏家族(3)第二百三十九章 退役(2)第二十六章 喜得雙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認主(2)第二十九章 又多一敵第一百八十五章 好色(2)第五十二章 聯賽開始第一百四十四章 經濟危機(1)第八章 又填一女第一百七十三章 劫後(2)第六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八章 驚喜交加第三十章 美好生活第二百三十八章 退役(1)第一百五十七章 泄密(2)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中生活(2)第二百四十五章 建立銀行(2)第七十一章 重拳出擊第二百五十一章 建立城市(3)第一百四十一章 家規第一百六十章 誰擊敗了仙女(下)第三十二章 G州之行(1)第五十九章 聚會宴席第一百六十九章 印度仙女(3)第二百一十八章 激戰(1)第一百六十八章 印度仙女(2)第兩百章 在外的活動(1)第二白二十六章 暗渡陳倉(1)第六十三章 仙女之翼第二十二章 休假第八十七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章 再一次第十五章 造勢的效果第一百零二章 競爭的結果第七十章 迎接測評第二百四十二章 能源問題(1)第一百四十三章 關於婚姻(2)第二百三十七章 宿命(2)第二百四十章 合作(1)第二百三十九章 退役(2)第一百二十六章 難唸的經第五十三章 展頭露角第二百六十九章 認主(2)第二百五十九章 正確抉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高中生活(1)第一百一十章 正式上市(2)第二百四十章 合作(1)第八章 又填一女第二百五十一章 建立城市(3)第六章 大型家庭會議第二百三十八章 退役(1)第八十六章 男兒當奮起第一百章 面對圍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戰起(1)第一百二十六章 難唸的經第三十章 美好生活第十章 合夥起航第一百五十章 再現!第九十八章 驚喜交加第一百二十一章 欺騙地一把二十三章 面對失敗第一百三十五章 修身養性(1)第五十三章 展頭露角第一百四十六章 經濟危機(3)第一百一十九章 對於未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曙光第二百五十七章 迴歸(3)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建(1)第二百五十九章 正確抉擇第八十八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八十一章 讚譽(1)第一百七十九章 殘局第四十四章 喬遷第一百零四章 爭執第十六章 大豐收第二百零一章 在外的活動(2)第三十章 美好生活第一百八十二章 讚譽(2)第一百七十三章 劫後(2)第二百二十四章 罷兵第二十二章 休假第二百三十三章 名人煩惱(1)第二百零三章 在外的活動(4)第二百一十章 在外活動(11)第二十一章 迎來春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開戰(1)第二百二十三章 激戰(6)第一百零八章 預謀第一百三十章 成長的代價第八十六章 男兒當奮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氏家族(2)第二百一十六章 戰場之外(2)第二百四十二章 能源問題(1)第一百八十九章 副鋒(2)第一百零八章 預謀第二百四十三章 能源問題(2)
第二百零一章 在外的活動(2)第兩百章 在外的活動(1)第一百三十七章 修身養性(3)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氏家族(3)第二百三十九章 退役(2)第二十六章 喜得雙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認主(2)第二十九章 又多一敵第一百八十五章 好色(2)第五十二章 聯賽開始第一百四十四章 經濟危機(1)第八章 又填一女第一百七十三章 劫後(2)第六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八章 驚喜交加第三十章 美好生活第二百三十八章 退役(1)第一百五十七章 泄密(2)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中生活(2)第二百四十五章 建立銀行(2)第七十一章 重拳出擊第二百五十一章 建立城市(3)第一百四十一章 家規第一百六十章 誰擊敗了仙女(下)第三十二章 G州之行(1)第五十九章 聚會宴席第一百六十九章 印度仙女(3)第二百一十八章 激戰(1)第一百六十八章 印度仙女(2)第兩百章 在外的活動(1)第二白二十六章 暗渡陳倉(1)第六十三章 仙女之翼第二十二章 休假第八十七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章 再一次第十五章 造勢的效果第一百零二章 競爭的結果第七十章 迎接測評第二百四十二章 能源問題(1)第一百四十三章 關於婚姻(2)第二百三十七章 宿命(2)第二百四十章 合作(1)第二百三十九章 退役(2)第一百二十六章 難唸的經第五十三章 展頭露角第二百六十九章 認主(2)第二百五十九章 正確抉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高中生活(1)第一百一十章 正式上市(2)第二百四十章 合作(1)第八章 又填一女第二百五十一章 建立城市(3)第六章 大型家庭會議第二百三十八章 退役(1)第八十六章 男兒當奮起第一百章 面對圍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戰起(1)第一百二十六章 難唸的經第三十章 美好生活第十章 合夥起航第一百五十章 再現!第九十八章 驚喜交加第一百二十一章 欺騙地一把二十三章 面對失敗第一百三十五章 修身養性(1)第五十三章 展頭露角第一百四十六章 經濟危機(3)第一百一十九章 對於未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曙光第二百五十七章 迴歸(3)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建(1)第二百五十九章 正確抉擇第八十八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八十一章 讚譽(1)第一百七十九章 殘局第四十四章 喬遷第一百零四章 爭執第十六章 大豐收第二百零一章 在外的活動(2)第三十章 美好生活第一百八十二章 讚譽(2)第一百七十三章 劫後(2)第二百二十四章 罷兵第二十二章 休假第二百三十三章 名人煩惱(1)第二百零三章 在外的活動(4)第二百一十章 在外活動(11)第二十一章 迎來春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開戰(1)第二百二十三章 激戰(6)第一百零八章 預謀第一百三十章 成長的代價第八十六章 男兒當奮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氏家族(2)第二百一十六章 戰場之外(2)第二百四十二章 能源問題(1)第一百八十九章 副鋒(2)第一百零八章 預謀第二百四十三章 能源問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