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三)

八月初二,司馬藉一行已經離開金陵四百多裡,北方仍舊未有更多的消息傳來,但以司馬藉的分析來看,金陵城應該危在旦夕,頃刻之間可能就會爲朱同敬所佔據,或者是金陵城已失,只是消息尚且未傳到南方來。

北方的兵馬仍舊未有動靜,司馬藉自問與李方唯和煥兒走的並不快,若是以現在的速度行進,被朱同敬的人馬追上來都有可能,戰線消息的傳遞速度遠比他們的行進速度更快。

每到一處驛站,司馬藉都是先要問詢金陵城的情況,越是沒有消息,他心中緊張的情緒更甚,朱同敬的人馬進攻金陵,是沒有道理能把消息封鎖住的,整個金陵南部的驛站,越往南走所得到的消息越少,而此時消息的層面仍舊停留在四五天前的情況。這四五天內金陵城周邊到底發生了什麼,司馬藉一無所知。

在司馬藉的預想中,他必須要先行一步抵達徐定,要以李方唯的徐定兵馬作爲後盾,通過再行組織,等候蕭旃或者是蕭翎的到來,只有這二人有一人能從金陵城中南逃至徐定,他纔有旗幟出來勤王,但若蕭翎和蕭旃都在這場動亂中身死的話,那他就算有徐定的人馬,可能南朝的這場政治動亂也會被朱同敬迅速彈壓下去。

就在司馬藉一路南逃之時,遠在兩千多裡外的江陵城,蘇廷夏所部兵不血刃拿下來了江陵城,雖然蘇廷夏的兵馬一向以燒殺搶掠著稱,但以蘇廷夏的治軍能力,兵馬進江陵城後,只要他未下令搶掠,兵馬仍舊有序,城中的軍民在惶惶不安中等候着蘇廷夏這個他們眼中“惡魔”的宣判。

蘇廷夏攻克江陵城基本在韓健的計劃之中,原本韓健給蘇廷夏的命令,就是圍江陵城而不打,逼得南朝派出援軍。以圍城打援的方式,在江面上與南朝兵馬爲戰,一旦揚州城爲朱同敬所部所佔,消息傳遞過來也是蘇廷夏攻佔江陵城之時。蘇廷夏的進攻甚至比揚州城破消息傳來還早了一天,因爲蘇廷夏早就推算好時間,他帶兵攻佔江陵與朱同敬攻佔揚州是同一日,只是延遲了兩個多時辰。蘇廷夏是在黎明時分下令攻城的,在攻下江陵城後。兵馬有半數進城,前後一共還不到一個時辰。

蘇廷夏所部在北方以騎兵見長,其麾下沒有太多攻城輜重,後續的輜重還是韓健的九姨娘韓昭氏派人運送而來。其實蘇廷夏在攻城時也沒受到太多阻礙,本身城中守軍早就聞蘇廷夏名而喪膽,被蘇廷夏所部圍困兩個多月後,城中已斷糧,蘇廷夏所部發動攻城後,甚至連江陵太守都沒做太多抵抗,到後面城門大開後。兵士成建制的投降,他們早已失去抵抗之心。

在蘇廷夏所部攻佔江陵後,其馬上以密函的形勢將消息傳遞給身在江都的韓健。

因江陵城距離江都山長水遠,韓健得知蘇廷夏攻下江陵城是在八月初三凌晨,因爲消息太過重大,就算是深更半夜韓健也要起來查看軍務。

在得到江陵城破的消息後,韓健意識到蘇廷夏提前攻城,雖然前後可能不到十二個時辰,但帶來的結果可能會有很大的偏差。

在韓健的計劃中,蘇廷夏在得到揚州城破的消息。應該是揚州城破的當晚,此時朱同敬的人馬應該揮兵南下攻打金陵城。但蘇廷夏擅做主張,將攻城時間提前一日,而江陵城破的消息恰恰會在揚州城破的第二天傳到金陵城。

因爲江陵城周邊南朝佈置的眼線衆多。這消息能瞞得住北朝軍民,但無法瞞得住南朝眼線。

“這蘇廷夏,他明知道朕的計劃,卻偏偏提前一日動兵,可是想以江陵城破的消息來阻礙朱同敬攻取金陵?”

韓健得知事情後有些惱火,很多事在他的計劃中。是環環相扣的,雖然江陵城在所有人眼中,都是蘇廷夏所部的囊中之物,但江陵城破的意義不同一般,將意味着北朝兵馬的大舉南下。南朝內部的變亂,也可能會因微小的變化而產生重大影響。

八月初三早晨,韓健馬上發軍中急令往江陵,嚴令蘇廷夏所部不得有任何渡江舉動,全軍停留在江陵城周邊,同時下令不得擾民。

韓健不想讓北朝兵馬的動向阻礙到南朝內部的政治變亂,他要做的是坐收漁人之利,而非提前出兵攪亂局勢。

八月初三一天,韓健都在等金陵城的進一步消息,但很怪異的是,這一天韓健竟然沒收到任何朱同敬所部行進的動向。這是韓健所不能理解的,韓健在揚州城周邊所佈置的眼線,足以講任何的風吹草動探查的一清二楚。因消息有六個時辰的延遲,這證明,至少在八月初三黎明到來之前,朱同敬在攻佔揚州後三天,竟無任何軍事動向。

更令韓健所不解的,連金陵城內也是一片死寂,就好像一潭渾水,在朱同敬兵馬攻佔揚州城後,這潭渾水已完全渾濁不可視物,水潭之下的情況,連局勢的籌劃着韓健都不能獲悉。

就好像韓徐氏之前所言,韓健是在與虎謀皮,當韓健決定扶持朱同敬人馬,讓其帶兵回攻金陵,那時韓健就必須要面對朱同敬隨時可能不按套路出牌,朱同敬太老奸巨猾了,他的智謀遠在蕭翎之上,就算是南朝女皇蕭旃有一定的深謀遠慮,但在朱同敬面前仍舊不值一提。

到底朱同敬按兵不動的用意是什麼,韓健只能是加緊派人去調查,此時大西柳已經動身南下兩天,算算時間也該快要抵達揚州城周邊。大西柳所帶回來的消息,將可能是決定揚州和金陵局勢的驚天消息。

八月初四夜晚,韓健親自寫信往金陵城,一共有兩封信,一封是給惠王蕭翎,一封是給女皇蕭旃。韓健在信中詳細言明瞭朱同敬的“狼子野心”,對北朝援助朱同敬之事隻字不提,當作是對南朝朝廷的警告。

因韓健暫時不清楚金陵城內的情況,韓健以這兩封近乎國書的信,去試探這潭水到底有多渾。

八月初四夜晚,司馬藉一行仍舊在連夜趕路之中。

司馬藉和李方唯輪流趕車。最初是一輛馬車,在遇到市鎮之後,司馬藉讓李方唯去買了兩匹馬回來,講馬匹拴在馬車之後。這是爲了防備中途馬被累死,再者是有追兵的情況下方便騎馬逃走。但因買回來的只是普通的馬匹而非軍馬和驛馬,馬匹的機動性很差,司馬藉只能是當作心理安慰一樣多帶兩匹馬。

司馬藉和李方唯輪流休息兩個時辰左右,誰困了誰休息。另一人趕車。

到八月初五凌晨時,一行三人才終於在官道路邊休息,這時候有大批的難民從南方而來,將前路所阻隔。

李方唯上去聞明情況,是南方有政治動亂,惠王大後方的人馬有反叛,在福建之地內有多座城池被禍及,難民都是從福建一代北上而來。眼下尚且不知所兵災所禍及的城池中是否包括徐定,以司馬藉的推斷看,這次兵災是由朱同敬在背後推波助瀾。是要讓惠王的大後方陷入動亂,如此惠王就少了閩浙後方的支援,金陵城只能靠之前派駐到江贛之地的援軍來進行“勤王”,若朱同敬能及早派出援軍前去阻隔的話,金陵城等於是沒有任何外來的援救,只能靠其內部的防禦力量來阻隔朱同敬的攻城。恰恰在金陵城內的守城將領中有朱同敬所收買之人,朱同敬要攻取金陵易如反掌。

因爲難民的阻隔,司馬藉一行南下的路程受到一定的影響。

同時八月初五的凌晨,北方又一路人馬急速南下,這路兵馬正是林詹所部。

林詹親率其中軍主力有兩萬多騎兵。星夜南下,沿途過驛而不入,一天行軍有八個時辰,在八月初五上午。兵馬距離豫州城尚且不到二百里。

林詹是奉了韓健的調令,以兩萬輕騎南下,說是往援江陵,但其實是駐軍豫州。北方的軍務大事,暫且由北軍的副帥元岡所擔當,元岡也是林詹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屬於後起之秀,在北方鮮卑人的威脅微乎其微後,北方已不需林詹隨時坐鎮。

八月初五中午,韓健得到了從揚州傳來的消息。

大西柳抵達揚州周邊的第一件事,是調查司馬藉的下落,這是韓健最關心的問題。大西柳查到,在揚州城破頭一天,城內有人去司馬藉的江北軍務衙門拜訪,結果未見司馬藉其人,方知司馬藉逃走,而這人就是曾帶南王麾下赫赫有名的謀士斗升。

斗升在得知司馬藉失蹤的消息後,沒有回去通稟揚州太守隋化,而是隨在出城巡查的兵馬隊伍中也跟着逃竄,與他同行的還有隋化手下的幾名將領和謀士,這些人跟斗升關係都很親近。韓健也終於明白爲何在朱同敬攻佔揚州的當日,有情報顯示,隋化手下有部分人提前聞訊而逃。

斗升是否提前猜到北朝和朱同敬的行軍計劃不好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斗升去拜訪司馬藉的主要目的是爲試探,正是因他拜訪司馬藉而不得,猜度到揚州將有危險之事發生。斗升也會當司馬藉的失蹤,是北朝營救的結果,事情也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他乾脆連隋化也不通知,直接帶人離開揚州。

斗升投靠揚州太守隋化也是權宜之計,在斗升發覺隋化並不能完全信任他之後,已心生離意,斗升對朱同敬本身抱有敵意,不可能爲朱同敬所用,所以他不會留在揚州城內等死。而斗升的去向,大西柳並未查的很清楚,只是知道斗升帶着人出城後,是渡江南下,可能是往金陵去,也可能是繞過金陵,這恰恰與司馬藉南逃的方向相吻合。

在南朝現存的勢力中,惠王蕭翎算是最有權勢的,但他不能知人善用,任何有才能的謀士不會去投奔他,司馬藉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斗升顯然也明白這一點。女皇蕭旃雖然有知人善用之能,但苦於沒有兵權,只是被架空的皇帝,斗升若進金陵城,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斗升不肯留在揚州,說明他就沒有給朱同敬效命的打算,或者是斗升在察覺到司馬藉離開並非北朝所營救,而是繞金陵城南下後,他就該猜到司馬藉是要往徐定,靠李方唯的勢力試圖力挽狂瀾。

這讓斗升應該是看到一展才華的機會。

司馬藉在南朝中屬於即爲特殊的人物,他是北朝人,但無效忠北朝的思想,幫蕭翎成就大業後反倒被遺棄,而後爲女皇效命也因南朝內部軍閥林立而不能有機會崛起,現在南朝亂局已現,給司馬藉一定的人馬,司馬藉可能掀起怎樣的波瀾是難以想象的,這符合斗升這種政治投機者所好。

而司馬藉選擇往徐定城整軍,而不是北上江都,說明司馬藉不想幫北朝一統河山,一旦讓司馬藉和李方唯抵達徐定,南朝就會多一股勢力。

韓健在得知司馬藉平安無事後,心中還是帶着些許的欣慰,但他也知道老友將會揹他而去。

這是韓健所不願看到的結果,在韓健想來,也許這些年司馬藉都在恨他,就算到南朝即將傾覆的時候,司馬藉仍舊選擇留在南朝,無論司馬藉往徐定去是怎麼想的,但至少也說明,將來在戰場上見到,他跟司馬藉之間應該不會是朋友,而是敵人。

八月初六,林詹所部正式抵達豫州城,接管豫州防務。

在林詹抵達豫州城的當天,原本豫州的防務總領韓崔氏領兵南下往江陵城,她去援救的並非是蘇廷夏,而是帶兵與之前打頭陣的韓昭氏會合。

八月初七正午,韓健在江都召集文武百官於東王府議事,商定出兵事宜。韓健把出兵揚州的時間定在八月初九,時間很倉促,以至於連很多將領和官員都沒料想到。

一場腥風血雨,也將到來。

第343章 女人相輕第772章 大禮無節第114章 洛陽名媛第64章 發怒的公牛第413章 敵我難分第147章 無頭案變有頭第130章 燁安閣內第441章 俱備第579章 城中之盟第109章 情敵第879章 本欲殺之第558章 輾轉來相會第910章 背後一掌第234章 實地考察第545章 老丈人第354章 主動權第380章 師徒第233章 營救計劃第63章 難言之隱第60章 過問案情第323章 照足禮數第472章 主帥在後第161章 謎一樣的女人第606章 賭注(下)第243章 洛陽外第532章 故技重施第524章 軍變(五)第155章 誘導第332章 朝中有人第214章 搶地盤第281章 豫州之亂(下)第439章 御駕親征第118章 另有內情第417章 金陵變(中)第123章 嫡庶有序第898章 不對等的賭約第87章 巧妙的利用第693章 無禮的霸佔第744章 無主的女人第198章 悠閒的旅途第885章 勸降戰第591章 皇帝的脾氣第248章 保釋第601章 女道第309章 一家難和第647章 給她一個名分第598章 請纓調兵第311章 開府議事(上)第16章 得而復失第88章 皇宮之夜第613章 令人糾結的戰果第526章 軍變(七)第482章 合巹(下)第582章 帽子第479章 花前月下第45章 艱鉅的任務第523章 軍變(四)第442章 三個女人第487章 送禮送上門第11章 對牛彈琴第696章 再婚第888章 鏡子裡的影子第626章 當街行兇第118章 另有內情第597章 十萬大軍第174章 四道防線第26章 事鬧大了第627章 有緣無份的鴛鴦第351章 真作假時第503章 新春宴第837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上)第777章 南轅北轍第308章 剛柔並施第53章 要挾第793章 一招制敵第345章 偏幫第238章 逃亡(下)第724章 行軍途中第239章 回國第286章 兵臨城下(下)第342章 落難鳳凰第151章 真假刺殺第697章 不見舊人淚第16章 得而復失第541章 假戲真做第650章 女死士第553章 替汝報仇(上)第156章 情勢有異第472章 主帥在後第293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上)第100章 形勢迫人第432章 閨房夜話第143章 造謠與信謠第693章 無禮的霸佔第128章 以惡制惡(下)第634章 戰敗(上)第62章 不受歡迎的訪客第700章 南歸第383章 意外的刺殺第573章 賣身爲奴
第343章 女人相輕第772章 大禮無節第114章 洛陽名媛第64章 發怒的公牛第413章 敵我難分第147章 無頭案變有頭第130章 燁安閣內第441章 俱備第579章 城中之盟第109章 情敵第879章 本欲殺之第558章 輾轉來相會第910章 背後一掌第234章 實地考察第545章 老丈人第354章 主動權第380章 師徒第233章 營救計劃第63章 難言之隱第60章 過問案情第323章 照足禮數第472章 主帥在後第161章 謎一樣的女人第606章 賭注(下)第243章 洛陽外第532章 故技重施第524章 軍變(五)第155章 誘導第332章 朝中有人第214章 搶地盤第281章 豫州之亂(下)第439章 御駕親征第118章 另有內情第417章 金陵變(中)第123章 嫡庶有序第898章 不對等的賭約第87章 巧妙的利用第693章 無禮的霸佔第744章 無主的女人第198章 悠閒的旅途第885章 勸降戰第591章 皇帝的脾氣第248章 保釋第601章 女道第309章 一家難和第647章 給她一個名分第598章 請纓調兵第311章 開府議事(上)第16章 得而復失第88章 皇宮之夜第613章 令人糾結的戰果第526章 軍變(七)第482章 合巹(下)第582章 帽子第479章 花前月下第45章 艱鉅的任務第523章 軍變(四)第442章 三個女人第487章 送禮送上門第11章 對牛彈琴第696章 再婚第888章 鏡子裡的影子第626章 當街行兇第118章 另有內情第597章 十萬大軍第174章 四道防線第26章 事鬧大了第627章 有緣無份的鴛鴦第351章 真作假時第503章 新春宴第837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上)第777章 南轅北轍第308章 剛柔並施第53章 要挾第793章 一招制敵第345章 偏幫第238章 逃亡(下)第724章 行軍途中第239章 回國第286章 兵臨城下(下)第342章 落難鳳凰第151章 真假刺殺第697章 不見舊人淚第16章 得而復失第541章 假戲真做第650章 女死士第553章 替汝報仇(上)第156章 情勢有異第472章 主帥在後第293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上)第100章 形勢迫人第432章 閨房夜話第143章 造謠與信謠第693章 無禮的霸佔第128章 以惡制惡(下)第634章 戰敗(上)第62章 不受歡迎的訪客第700章 南歸第383章 意外的刺殺第573章 賣身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