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帽子

進到內院,韓健直接往楊蓯兒處的小院而去。這時候的楊蓯兒正慵懶地躺在牀上,自從身有孕事之後,她更懶惰了一些,而且隨着時間這種懶惰的思想更加嚴重起來。

隨之而來的,也是楊蓯兒身材略微發福。

本來楊蓯兒對飲食並不挑剔,身材也很好,可自從懷孕之後,她成了東王府裡唯一要富養的那個,每天光是送過來的補品都吃不完。而且一有時間,韓健的幾個姨娘便會過來“做客”,說是嘮嘮家常,其實也是監督着楊蓯兒將補品和膳食都吃完。

“相公來了?”楊蓯兒見到韓健,臉上露出略微一喜,但隨着韓健上前,她臉上的喜色卻被掩蓋,而是用幾分帶着哀求的目光凝視着韓健。

“怎麼了?可是休息的不好?”韓健坐下來,問道。

平日裡的楊蓯兒,這時候不會在休息,他過來時候見到楊蓯兒練劍或者是看書的時候更多。也許是現在楊蓯兒被“特殊保護”,連勞動的事都必須交給下人們去做,也使得楊蓯兒有些不太適應。

“相公當是救救妾身的好。每日裡,不是吃這個,便是吃那個,有時候三更半夜也會被加個餐,連覺都睡不踏實,早知道這樣便不懷了,也免得自己遭罪。”

楊蓯兒嘴上是這麼抱怨着,不過人卻仍舊很慵懶半倚在牀榻上看着韓健。

韓健心說楊蓯兒這是口不對心,也許是楊蓯兒從思想上牴觸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身體還是不由自主開始慢慢適應,變得更加好逸惡勞。

“不想吃,說一聲便是了,難道還能強餵你?回頭我去跟幾個姨娘說說。讓她們不要再隨便過來打攪,你身懷孕事,更需要多靜養。”韓健道。

“嗯。”楊蓯兒看着韓健,目光中多了幾分幸福的欣慰。

韓健坐下來與楊蓯兒說了會話,楊蓯兒突然道:“相公這幾日可有進宮去陪姐姐?好些日子沒見了,連姐姐的模樣都有些記不得了。也怪這身體不行,大概姐姐也是不想讓妾身來回走動動了胎氣,纔沒派人來請過。”

韓健雖是點點頭像是表示同意,心中卻也輕嘆。如今他跟楊瑞的關係,終究是不能跟一般夫妻那樣一家和順相敬如賓,主要還是因爲政治權利上的衝突。東王府與朝廷雖然看似一團和氣,但這團和氣之下也暗潮涌動,韓健近來便調查到一批人想策動軍中的人“謀反”,來獲得軍權的同時。支持楊瑞全面主持朝政和軍政。說到底,這些人針對的是他。在他派人將這些人拿下之後,他跟楊瑞之間的矛盾也就起來了。楊瑞雖然明裡不說,但心中卻因爲這件事的發生,以及議和之事的意見相悖,而與他發生冷戰。

但韓健相信,一些事總會過去。他也沒準備真的去殺了那些楊瑞的“忠臣”,但流放和不再任用是必須要有的。先不說他什麼寬宏大量,便是這件事造成的影響。便需要一定時間去平息。韓健還需要派人去追查一下軍中與這件事有關的人,再做適當的處理。在事情有結果之前,楊瑞肯定也會對他有所誤解。

“相公,剛纔丫鬟來送燉盅的時候,說外面有人來送禮。什麼人把禮送到了東王府?”楊蓯兒好似很關切問道。

“你真不知道?”韓健看着楊蓯兒問道。

楊蓯兒面色一紅,螓首微頷道:“什麼都瞞不住相公。其實也是妾身聽聞是北王府來人。所以覺得奇怪。相公前日剛說要與北王府那邊議和,而今北王府的使節也都到了洛陽,北王府的人選在這時候送禮,是否……有要想從相公這裡獲得什麼?”

韓健知道楊蓯兒始終是出自南王府,對於一些政治上的覺悟。很高,而且看待問題也很準確。

楊蓯兒有意在問,其實也是在提醒他,北王府的人現在接觸不得,否則必然會帶來朝廷與東王府之間的隔閡,那也就是楊瑞跟他的隔閡。楊蓯兒心思純良,自從被楊瑞收買,將楊瑞當成是閨中姐妹看待之後,便一門心思要使這一家人和睦。

韓健心說自己何嘗不想,可有些事還是不能由他控制,便好像朝廷的那些人出來搞風搞雨,本來楊瑞都不想去理會這些人,可終究事情傳出來,作爲被擁戴者,楊瑞還是要替這些人說話。

“是二孃的一位故人來送禮,你不用多心。”韓健到牀榻前,坐下來,拉起楊蓯兒的手道,“這不會影響了東王府和南王府兩家的和睦。”

“妾身並不擔心這個……”

楊蓯兒剛要急忙爭辯,卻被韓健用手指掩住口。韓健一笑道:“知道你要說什麼,有時候你對那個姐姐的好,倒讓我這個當相公的有些醋意橫生。”

楊蓯兒面色一紅,卻不再談及這些。她相信以韓健的能力,絕對能處理好當前的困境,能緩和朝廷與東王府的僵持關係。

……

……

第二輪議和隨即開始,這次議和會議的地點仍舊是在禮部。

北王府那邊出席的人不變,仍舊是以李鈺爲首,主持者仍舊是韓健,其他人上則發生了不小的變動。很多參加了第一輪議和的禮部官員,要麼被撤換,要麼被更替。楊瑞將對韓健議和態度的不滿,發泄到了這些無辜人的身上,許多人甚至被冠以辦事不力的罪名,被革職查辦。結果一查,結果這些人還或多或少真與北王府那邊有關係。

北王府在洛陽城中的勢力雖然被一次次剔除着,可終究剔除的不乾淨,還是留下許多餘孽。這也跟楊科的父親楊瑞經營多年有關,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洛陽城中北王府的勢力仍舊存在,而且在爲北王府秘密做事。比如說這次議和,這些內應便幫北王府打通了一些關節,將銀子和財物通過秘密的方式送到了一些禮部官員手上。

其實這並未影響到第一輪談判的結果。但還是令楊瑞覺得,是因爲這些人的存在,纔會令談判進一步往對朝廷不利的方向走。楊瑞有時候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她要真計較起來,朝廷上下的一些細節她都很清楚,要拿誰基本是一拿一個準。這也跟楊瑞理朝有方有關。

朝廷這面出席議和的人員更替了不少。倒是楊瑞將原本的禮部尚書,而今的吏部尚書寧原派過來與林恪一同旁聽,倒讓韓健有些意想不到。

韓健知道楊瑞對寧原有很深的成見,寧原當初擁立楊餘登基有功,雖然是迫於無奈,但終究是“逆臣”。而後用通過“不正當手段”,將女兒送給韓健來換取家族的保全,再通過寧繡言在韓健吹枕邊風令寧原可以在朝堂上崛起。都令她很反感。本來韓健讓寧原來當吏部尚書,就已經招來她多次嘮叨。現在她卻主動派寧原過來,韓健不知楊瑞態度到底是爲何。要麼是楊瑞覺得寧原確實有這方面的能力,或者是直接給寧原下套的。

皇帝要害一個大臣,往往很簡單,本來一句話的事,只要有心去做,作爲臣子的可說是防不勝防。比如說這次,只要寧原稍有閃失。不合楊瑞的心意,楊瑞便可以以寧原瀆職爲由。將他所替換。當然楊瑞做這一些的時候,也會考慮到他的感受。有多考慮韓健便不得而知。

議和一開始,李鈺便將小北王楊科的親筆書函遞到韓健手上。

書信是在十多天前寫的,而以李鈺的意思,信因爲路上耽擱,直到早晨才傳到洛陽。雖然李鈺是在說北方道路不變。或者說因爲道路阻滯對信息傳遞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可韓健還是懷疑李鈺口不對心。因爲在第一輪談判的時候,李鈺也主要是在叫苦,顯得北王府是多麼無奈,要替朝廷來抵擋鮮卑人的南下。但其實北王府經營多年。一方面是要圖謀洛陽,更重要便是抵禦邊關。要不是抵禦邊關,北王府也不會進一步做大。北王府的兵強馬壯,也不是一天兩天所操練成的。

韓健看完信,便放下來。信本是給楊瑞的,有思過悔過之意,在心中痛陳北王府中有一些逆臣,挑唆朝廷與北王府之間的關係,然後令他與朝廷有多隔閡云云。其實楊科也只是在找理由來開脫,換個角度說,也是在找臺階下。只要楊瑞接受了他的說辭,那這次的議和便算是有門。

但楊瑞顯然不想打開這麼一道門,給北王府機會。

“不知你們北王府這次抵達洛陽,可是帶了多少禮物過來?”韓健本就是旁聽者,這時候卻突然開口,這也是他在這次議和上說的第一句話,“連我東王府,都有份在內?在座之人,可都有不少收穫吧?”

韓健說完,又看着出席這次議和的朝廷官員道。

有些人緊張兮兮的,也有人不爲所動。畢竟韓健說的事,也只是偶然發生,並非所有官員都收受禮物。本身他們收了禮,也不會對這次議和幫北王府太多忙,很多人也只是個出來走過場的。

李鈺見情勢不對,馬上說道:“東王此話差矣。北王府而今乃是朝廷之藩屬,便是來獻忠誠,怎有送禮的道理?在下聽聞,我北王府中有一名商賈,似乎是帶了不少禮物來探望親友。不知東王說的可是此人?”

韓健一笑,李鈺這般解釋,其實也是在不打自招。

要不是他有意爲之,事情纔剛發生,他又怎會如此清楚?還需要有意提醒他,這是許方氏出以私人的名義來送禮,而並非是北王府所爲。

便在李鈺有些緊張,不知韓健會如何計較時,韓健卻微笑點頭道:“大概如此吧。”

原本很僵持的氛圍,隨即也緩和下來。很多人也因此鬆了口氣。

之後的議和,只是在一些邊緣問題上計較,至於朝廷退兵,以及朝廷禮部這面提出來讓楊科親自到洛陽來朝拜的事,像是被刻意迴避了。韓健也只是在一邊旁聽,未再發表什麼見地。

隨着議和會議結束,韓健明顯能感覺到李鈺有些緊張。

畢竟而今北王府遭受的壓力是空前的,北有鮮卑人叩關,南有蘇廷夏的“十萬大軍”壓境。腹背受敵之下。能令朝廷早一天退兵,北王府也就能早一天獲得喘息的良機。他也自然清楚,朝廷與北王府的矛盾不會因爲這麼一次議和而告中止,這也僅僅是給雙方喘口氣的機會。至於朝廷接下來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北王府,那並不在李鈺的考慮範圍之內。他來洛陽,便是現不惜代價令朝廷退兵。僅此而已。至於一些空頭的許諾,那是有多少可以許諾多少,但到了真正要執行的時候,那就另當別論。

不過因爲談判進展很不順利,也令李鈺感覺到壓力。繼續這麼下去,恐怕談判遲早會變成堅持,朝廷兵馬仍舊會對北王府造成軍事上的壓力。

……

……

議和會議結束,韓健與衆出席官員一起進宮面聖。

楊瑞看過這次的議和記錄之後,倒沒上次那麼過激的舉動。她從中也看出些門道。便是這次議和還是沒有實質性進展。這離她不議和而必戰的思想,是很吻合的。

韓健簡單問了幾句,語氣很平和。幾名官員對答之後,楊瑞擺擺手,示意讓林恪還有那些禮部的官員退下,仍舊是留下韓健。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她還留下了陪同韓健一同出席這次議和會議的安平郡主楊秀秀。

“安平,這次讓你與東王一同辦事。也是辛苦你了。你放心,朕答應你的事。不會食言。”楊瑞笑看着楊秀秀說道。

“謝陛下隆恩。”楊秀秀緊忙行禮。

韓健眯了眯眼,他之前已經查到,這次楊瑞並未將原本安平郡王府的府宅和田地一併歸還給,只是跟寧原討了宅院,還給了楊秀秀。關於那些田地,本就是楊秀秀臨離開洛陽時候自己賣的。貨物售出概不退換,如今田地上都種了人家的莊稼,她就這麼討回來那也是不合適的。乾脆楊瑞便給楊秀秀畫了一張很美的餅,許諾了不少東西,包括田宅俸祿甚至是爵位。令楊秀秀做事起來更有動力。

對於楊秀秀來說,只要這次不是被韓健“坑”,她就很開心。她自然覺得楊瑞是楊家一家人,會向着她,說過的話作出的許諾不會食言。只是她沒想過楊瑞爲何要幫她的問題。楊瑞幫她,本就動機不純。

韓健心想,一向精明如狐狸的楊秀秀,這次被楊瑞給賣了,還幫忙數銀子呢。

“行了。你退下吧。”楊瑞臉上露出很親和的笑容,說道,“東王你也可以去了。朕今日身體不適,便不多留你們二人。”

本來楊瑞只是一句說辭,楊秀秀很識相行禮告退,韓健卻知道楊瑞並非虛言。畢竟二人是夫妻,算算日子韓健也知道楊瑞這兩天也正是“不舒服”的時候。韓健心想,也許剛纔楊瑞並未像上次那麼大發雷霆,是身體實在扛不住,勉強能見了這些官員,說句話都不容易,更別說去動怒了。那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

韓健沒多說,現在他跟楊瑞之間,終究有些小矛盾,還需要時間來緩和。

……

……

離開燁安閣,韓健直接出皇宮,到皇宮門口,卻見楊秀秀的轎子停在外面,旁邊還有幾個轎伕。

韓健心說這落難的郡主而今也是地位不同,之前幾天還要“賣身爲奴”,現在卻已經能僱得起轎伕。

這時候楊秀秀也跟着出來,笑看了韓健一眼,好像有多得意似得。便好似在說,你看我而今有陛下撐腰,你能奈何我何?

可韓健剛上馬還沒等走,便聽有爭吵聲,原來是楊秀秀跟幾個轎伕有什麼爭執。

策馬往那邊靠近了一點,聽了聽,才知道楊秀秀還沒付僱轎子的錢,因爲人家轎伕在這裡等了一天,覺得這買賣不划算,還提出要加銀子。這對於在銀錢上一向捉襟見肘的楊秀秀來說,可實在是爲難。

“沒那麼大的頭,何必戴那麼大的帽子?容易遮着眼!”韓健騎在馬上,居高臨下說了一句。

楊秀秀轉而怒瞪着韓健。

一名轎伕道:“這位官爺,您哪位?可是認得?這銀子,是否您給付了,小的幾個也好緊忙回去,這養家活兒的可少不得這區區二錢銀子。這銀子在您這等官爺眼中。那也稱不上是銀子不是?”

韓健心說倒是個能言善道的轎伕。

可轎伕剛說完話,已經被韓健身後的侍衛跳下馬給圍了。四名轎伕一看情勢不對,有捨棄了轎子逃跑的意思,但還沒等邁開步子,人已經被按住。

“這位官爺,您也不能不講道理不是?這裡是宮門不錯。可僱了轎子,不給銀子,這是哪門子道理?”剛纔說話的轎伕還在爭辯。

韓健擺了擺手,馬上有侍衛上前付了銀子。之後其他侍衛纔將人給鬆開。

“這買賣真是不好做,出來一天花了這麼多工夫才賺了點銀子,還差點把命給搭上。”剛纔的轎伕在低聲抱怨,可終究還是逃不出韓健的耳尖。

韓健心說這也是夠倒黴的。

當初楊秀秀到江都時候,他爲楊秀秀結客棧住宿的房錢,現在倒好。連乘轎子的錢也要一併給結了。楊秀秀說是堅強自立,可終究整個安平郡王府,不是老弱便是婦孺,楊秀秀也只能是扛起一家人擔子。想了想,韓健覺得從這角度去看,楊秀秀也挺不容易。

見韓健把自己的困窘解決了,人也擡着轎子走了,楊秀秀仍舊一臉陰黑。本來僱轎子來。是想彰顯一下自己安平郡主的身份,讓自己更有面子。現在倒好。面子可說是蕩然無存,還被自己最恨之人看了笑話。

“郡主可還有需要幫忙的地方?”韓健問道。

“不用了。”楊秀秀一臉怒氣道,“連小女子賣身都不收的人,跟小女子談何幫忙,也就不勞煩大駕了!”

言罷,楊秀秀揚長而去。

……

……

離開宮門。韓健並未回東王府,而是往清虛雅舍。

不多時,洛夫人的轎子便停下來,人也從轎子上下來,很謹慎看了看周圍。進到裡面直接上了二樓。

“妾身給少公子請安。”洛夫人見韓健目不轉睛看着窗外,似乎有意對她不理睬,恭順行禮道。

韓健轉回頭來,打量洛夫人一番,洛夫人神色有些侷促。自從上次李氏公主的事情後,她也能感覺出韓健對她有所疏遠。這次韓健肯抽出時間來見她,已經算是良機,她也必須要在韓健面前表現自己的“價值”。若非如此,韓健也不會幫她圖謀什麼西涼復國之事。

“夫人來的正好。”韓健道,“坐。”

“妾身不敢。”洛夫人低着頭道。

“那也就立着吧。”韓健自己倒了杯茶,卻沒拿起來,說道,“本王找你來,是有些地理上的事不太清楚,想找你來問個明白。洛夫人是西涼人,應該對此很瞭解。”

洛夫人心說事情不簡單。韓健不問別的,說是要問什麼地理,這不明擺着有意來爲難她?

她雖然是西涼人,但畢竟母親是西涼人,她少時雖然也生活在西涼舊地,但終究西涼滅國時候她才十幾歲,而那時她已經來洛陽投奔自己的父親,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她也只是以西涼人的名義在做事做生意,手底下的生意,也有很多根本是西涼舊部的生意,只是由她來打理。

“少公子請言。”洛夫人不能表現自己對西涼舊部事情上的無知,畢竟這會令韓健覺得她對西涼復國並非那麼渴望。事實上,雖然她已經久未踏足過西涼舊地,但對於復國,卻是十分渴望。因爲那代表了權力。

一個人有了金錢,自然會想着需要權力,這算是一種人生昇華的需求。就算是洛夫人這樣的女人也不能例外。

“嗯。”韓健點點頭,道,“本王記得,你們西涼國乃是處在關西之地,而今有不少土地,都爲鮮卑人所佔吧?”

第788章 陣前不言退第165章 背道而馳第815章 君王義第320章 紅色的婚禮(下)第314章 一家人兩家話第140章 太子之議第607章 裡外不能兼顧第393章 其樂融融第351章 真作假時第28章 不拘一節老頑固第174章 四道防線第298章 軍議第358章 關鍵一戰(二)第782章 相敬姐妹第356章 博弈(下)第824章 君王難做第106章 以訛傳訛第625章 平常之色第548章 美女侍衛第359章 關鍵一戰(三)第355章 博弈(上)第632章 本該有的反應第198章 悠閒的旅途第49章 科場舞弊與殺人案(上)第140章 太子之議第702章 有智無腦(上)第437章 曾經的姐妹第100章 形勢迫人第898章 不對等的賭約第675章 花骨朵(上)第239章 回國第79章 你急我不急第347章 賴賬第790章 北關烽火(上)第849章 女人當國第391章 幫夫偷人第713章 龍榻的主人第83章 拜帖第694章 不去行不行?第121章 奈我何?第185章 放虎歸山第499章 與人多情(下)第451章 父女重逢第800章 初聞噩耗(下)第600章 軍中掌舵人第799章 初聞噩耗(上)第334章 尋花問柳(下)第748章 蠻夷入侵第165章 背道而馳第891章 以人換糧第851章 兵從何來第497章 夫妻冷戰地八百九十六章 真真假假第849章 女人當國第854章 罪臣歸來第570章 開誠佈公(下)第554章 替汝報仇(下)第499章 與人多情(下)第657章 霸道到底第581章 遠道而來的“舅母”第914章 我獨逍遙第16章 得而復失第306章 共謀對策第542章 新兵新將第741章 江淮無事第172章 主僕關係第438章 日積月累的隔閡第872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四)第772章 大禮無節第135章 和離與三不去第700章 南歸第295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下)第471章 洛陽之戰(八)第280章 豫州之亂(中)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557章 黑狀第712章 大婚無喜第661章 佈局(上)第706章 大雨將至(中)第99章 長亭送別(下)第278章 技驚四座第709章 朝議無事第78章 綁票案第682章 收人收心第134章 兩面派第19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上)第824章 君王難做第617章 失火與失竊第365章 血戰第866章 太子冼馬第714章 誘敵之戰第790章 北關烽火(上)第413章 敵我難分第634章 戰敗(上)地八百九十章 社稷爲重戰爭爲輕第601章 女道第174章 四道防線第234章 實地考察第103章 搶戲(上)第376章 相思無處
第788章 陣前不言退第165章 背道而馳第815章 君王義第320章 紅色的婚禮(下)第314章 一家人兩家話第140章 太子之議第607章 裡外不能兼顧第393章 其樂融融第351章 真作假時第28章 不拘一節老頑固第174章 四道防線第298章 軍議第358章 關鍵一戰(二)第782章 相敬姐妹第356章 博弈(下)第824章 君王難做第106章 以訛傳訛第625章 平常之色第548章 美女侍衛第359章 關鍵一戰(三)第355章 博弈(上)第632章 本該有的反應第198章 悠閒的旅途第49章 科場舞弊與殺人案(上)第140章 太子之議第702章 有智無腦(上)第437章 曾經的姐妹第100章 形勢迫人第898章 不對等的賭約第675章 花骨朵(上)第239章 回國第79章 你急我不急第347章 賴賬第790章 北關烽火(上)第849章 女人當國第391章 幫夫偷人第713章 龍榻的主人第83章 拜帖第694章 不去行不行?第121章 奈我何?第185章 放虎歸山第499章 與人多情(下)第451章 父女重逢第800章 初聞噩耗(下)第600章 軍中掌舵人第799章 初聞噩耗(上)第334章 尋花問柳(下)第748章 蠻夷入侵第165章 背道而馳第891章 以人換糧第851章 兵從何來第497章 夫妻冷戰地八百九十六章 真真假假第849章 女人當國第854章 罪臣歸來第570章 開誠佈公(下)第554章 替汝報仇(下)第499章 與人多情(下)第657章 霸道到底第581章 遠道而來的“舅母”第914章 我獨逍遙第16章 得而復失第306章 共謀對策第542章 新兵新將第741章 江淮無事第172章 主僕關係第438章 日積月累的隔閡第872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四)第772章 大禮無節第135章 和離與三不去第700章 南歸第295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下)第471章 洛陽之戰(八)第280章 豫州之亂(中)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557章 黑狀第712章 大婚無喜第661章 佈局(上)第706章 大雨將至(中)第99章 長亭送別(下)第278章 技驚四座第709章 朝議無事第78章 綁票案第682章 收人收心第134章 兩面派第19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上)第824章 君王難做第617章 失火與失竊第365章 血戰第866章 太子冼馬第714章 誘敵之戰第790章 北關烽火(上)第413章 敵我難分第634章 戰敗(上)地八百九十章 社稷爲重戰爭爲輕第601章 女道第174章 四道防線第234章 實地考察第103章 搶戲(上)第376章 相思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