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碗 政事堂慷慨陳詞 攻吐蕃誓保國土

海湖地處高原千萬年來這裡沒有留下多少人類的的人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唐代以前中原地區對這片土地一直缺乏認識到了吐蕃王朝建立唐帝國與吐蕃贊普聯姻內地的人民方知此地。

至宋代吐蕃陷入分裂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互相爭戰其中六穀部因得到中央朝廷的支持漸成統一之勢。然王鈺創立大燕帝國在付出昂貴的代價之後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平定吐蕃各部。青海湖被鮮血染紅王鈺取“碧血青天”之意命名爲青海。可他沒有來得及把這佔大燕帝國四分之一的領土安排好就去世了。留給了繼承者一個攤子這個攤子是好是壞衆說紛紜至少當時天下人都認爲是個爛攤子。

當時決定攻打吐蕃舉國反對王鈺還是做了一直到他死後爭論還是沒有結束。爭議的焦點就在於這片土地對國家終究有沒有用?付出那麼慘重的代價把吐蕃打垮值得嗎?

天空碧藍一塵不染青海湖還保持着亙古以來的模樣。當年的戰場如今青草片片戰死的忠魂埋骨於地下再也看不出征戰的痕跡。一隊約數百人的燕軍士兵巡邏在湖邊先帝攻下吐蕃以來班師回朝留下數萬川軍隊鎮守此地這支部隊是在例行巡邏。

在高原上呆得久了將士們似乎也適應這裡殘酷的環境想當初剛入高原時多少人連走路都成問題幾十斤的鎧甲穿在身上如同大山一般沉重。

“管營相公。前面有情況!”走在前頭的士兵突然大聲喊道。

“戒備!”管營立即下令讓部隊排開陣勢以防有變。可當他看清楚情況之後縱然上陣日久。仍不夠心驚膽戰正前方一片人潮以同崩海嘯之勢向他們襲來。其兵力之多。難以估算恐十倍於我軍。

“管營相公我部不過二百人。對方數十部於我不如暫退上報衛所。”部下建議道。

管營很年輕才十幾歲模樣見敵勢大眨眼將至沉穩的說道:“先帝征討吐蕃時一再言明。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今吐蕃反叛若不戰而退有辱先帝神威。罪莫大焉。你帶十騎飛報衛所劉將軍。我即戰死於此。”

言畢拔刀出鞘身先士卒衝向敵人。三百勇士面對數十部地敵人全無懼色。但轉眼之間他們就被敵人潮水一般的進攻所淹沒。青海湖邊再起狼煙。

快馬飛入北京紅翎信使一路疾馳直奔兵部。不多時兵部尚書韓世忠匆匆而出坐上官轎向皇宮而去。時天子王戰正於天章閣會匯朱熹張思繼等人講授理學談論詩詞聞韓世忠緊急求見他卻真聽得興起不忍離去。遂命人將韓世忠引入天章閣。

“陛下!陛下!”一踏進天章閣韓世忠就叫了起來。

王戰高坐於上聞言說道:“韓愛卿不可喧譁且稍待片刻朕聽完再講。”韓世忠一愣只得退在旁邊。下朱熹旁徵博引口若懸河王戰微露笑容聽得極爲出神。而韓世忠緊緊握着前線戰報數度欲開口奏事然天子全無興趣。

好不容易等到朱熹講完天子拊掌稱讚又說一陣方纔想起韓世忠還在旁邊遂問道:“韓愛卿何事?”

“陛下吐蕃反叛!”韓世忠急步上前呈上戰報。

王戰臉上笑容凝結朕剛剛即位怎麼就遇上這等事?忙取過戰報展開讀來方知二十天以前燕軍巡邏部隊在青海湖邊遭遇吐蕃叛軍一位管營殉國所部二百餘士兵全部戰死。現在叛軍多路出擊吐蕃北部戰事剛起南面納木湖畔上萬叛軍正急攻吐蕃政治中心邏些城守軍將領飛馬向朝廷告急。

原來吐蕃六穀部剛剛要統一高原被王鈺橫插一手當時懾於王鈺的威望和燕軍的勇猛表面上表示了歸順遵從中央朝廷地統治。後聞王鈺殯天沒有了顧忌反心再起遂於日前動叛亂。

“這如何是好?朕方登大位就橫遭兵禍恐非吉兆啊。”王戰望着戰報爲難的說道。

“陛下吐蕃反叛乃並非天災當從召集大臣商議對策。”韓世忠提醒道。王戰這才如夢方醒忙命沈拓宣旨召三省長官及參知政事們參加御前軍事會議。

當時王軾正在吏部大堂會見這科新中的進士們擇其優良者初全國各省府縣出現地空缺。說起這科來也真怪很多新科進士誇誇其談吹得天花亂墜恨不能將平生所學全部展示在威王殿下面前希望能補到一個實缺。但一問其如何作官如何施政卻只能籠統的說個大概完全沒有詳細計劃。

王軾大筆一揮十餘位進士再等下次出缺這等腐儒只會空談誤國如果放到地方上去作官不但不能爲民請命爲朝廷分憂恐怕還會禍及自己。此時吏部侍郎提醒他這些進士都是天子門生聖上欽點威王大筆一揮倒是容易不怕聖上不高興麼?

“聖上不高興無非就是申斥於我至多免我職權百姓不高興就會象四川一樣到時候誰去收拾?”王軾不聽勸告將那空談的進士們一筆勾去。

這時下屬來報宮內太監宣旨聖上急召威王入宮參與御前軍事會議。王軾吃了一驚軍事會議?蒙古作亂了不會這麼快吧?難道恩師韓毅地預言成爲現實了?當下不敢逗留忙交公務交於副手暫時處理急忙趕往宮中。

政事堂內皇帝三省長官以及帶有“參知政事”“參知機務”頭銜的大臣們已經就坐。但會議還沒有開始聖上執意要等威王千歲到了以後纔開始商議。

王軾匆匆而入未及行禮王戰已經叫道:“威王不必多禮。坐吧。韓愛卿把事情大概說一下讓諸位大臣們心中有個數。”

王軾雖貴爲王爵。但這政事堂不比其他地方所以坐在三省長官之後方一落座就聽到韓世忠說了一句:“上月初八。吐蕃反叛朝廷各路官軍遮掩不及……”略一停頓還是安坐下去。

待韓世忠講完王戰問道:“吐蕃反叛攻打甚急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大臣們一時無言說老實話吐蕃是因爲先帝好大喜功。努力想要拓展疆域才結下樑子現在先帝不在了爛攤子留給當今聖上來收拾可真是頭疼得緊。如果說派兵征伐會不會又是一個十五年大戰?這樣的話。國家可吃不消。

“怎麼了?難道沒有一點辦法麼?”王戰見大臣全不言語稍感失望。

此時。參知政事文華殿大學士吳弼起身說道:“陛下臣聞吐蕃乃不毛之地。人民尚未開化。先前吐蕃諸部互相攻打以至千瘡百孔朝廷收之無益。以臣愚見莫如放棄命駐守吐蕃的軍隊全數撤回

軍費開支。”

王戰聽完沒有表態他不想打仗可如果就這麼放棄先帝用了十五年時間才征服的吐蕃恐怕會遭人議論也對不住父親在天之靈。

“正當如此陛下吐蕃雖然土地遼闊但物產稀少人口不多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放棄正是上上之策也會免除不少麻煩。先帝攻下吐蕃時欲在此地司儀行政可沒有官員願意到那不毛之地任職朝廷守軍也是叫天連天不能適應。臣同意吳大人地意見。”門下侍中李綱也表示了贊同。

王戰猶豫作難道:“可吐蕃是先帝耗費十五年時間動用數十萬大軍才收得就此放棄恐遭天下人非議啊朕也不願作那不孝之人。”

“陛下豈不聞祖宗不足法天災不足懼?此一時彼一時也情況不同對策也應該相就的改變豈能墨守陳規一成不變?再者說先帝執意攻打吐蕃本就不對……”監察御史話未說完被王戰一口打斷。

“就事論事不要扯到這些更不允許批評先帝。”

議來議去意見幾乎一邊倒沒有一個大臣說要留住吐蕃的就連尚同良也沉默了。他雖然不表態可當年帶頭反對攻打吐蕃地人就是他也正是因爲如此吳弼才被王鈺提升爲尚書令因爲吳弼這個人很好用言聽計從又善於體察聖意他一上臺就開始壓制尚同良等人地意見。可當年極力贊同的他如今又是第一個跳出來說應該放棄吐蕃。尚同良等人冷眼旁觀均不齒吳弼的爲人。

王軾一直沒有說話坐在他對面地英王王皓好象事不關己一般兩兄弟偶然目光相遇也馬上彈開形同陌路。

“威王你說說看這事怎麼辦纔好?”天子突然問道。

王軾頗感爲難政事堂議事還是頭一次這樣意見一邊倒如果自己聰明點就隨大流贊同他們地說法也省得挑起對立可是……

左思右想他站起身來卻沒有先表意見而是拱手向韓世忠問道:“韓公本王請教一下攻打吐蕃用了多少年花費多少銀子損失了多少兵力?”

韓世忠也客氣的起身略一思索回答道:“前後斷斷續續共計十五年軍費過三千萬兩川軍軍以及蘭州軍共陣亡十四萬餘人傷者無數。如果再計上傷亡軍人地撫卹這筆開支就有些嚇人了。”

王軾點了點頭這纔對皇帝說道:“陛下高祖武皇帝付出瞭如此巨大的代價打下吐蕃現在有人說要放棄這不合適吧?”

所有大臣頓時感到不可思議威王今天吃錯藥了吧居然獨自一人站出來反對?尚同良聽到王軾的意見之後心頭開始着急威王實在不應該這個時候出來挑起矛盾這會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兩面不討好。還是太年輕了。沒有政治經驗。

王戰顧慮地也是這個聽弟弟如此說自言自語道:“是啊先帝在天有靈。若知道朕放棄了吐蕃恐怕也會責怪朕敗家的。”

“陛下話不能這麼說。高祖武皇帝攻打吐蕃乃是受了奸臣矇蔽一時失策。難道因爲犯這個錯誤的代價太大。就要錯誤一直持續下去?這不是諱疾忌醫是什麼?”吳弼投機取巧明知聖上不喜歡別人批評先帝索性推說當初王鈺是受了奸臣鼓惑。不過當初極力鼓動的那個奸臣好象就是他吧?

王軾馬上抓住這個機會反脣相譏道:“吳大人暫且不說所謂當初矇蔽先帝地是誰也不說你地意見對與不對本王想提醒你。你現在的主張是要我們放棄小半個國家吐蕃佔大燕領土的兩成五兩成五各位。如果我們現在放棄了。還不說對不住先帝就連那前後十四萬爲國捐軀地烈士。怎麼告慰他們?怎麼對他們的後代交待?他們祖輩父輩浴血奮戰把命都搭上了纔打下這麼大地領土。現在朝廷要放棄。吳大人你不怕以後在外行走被忠烈地後代指着脊樑骨罵嗎?”

吳弼面露慚色尷尬至極吞吞吐吐地說道:“這臣的主張乃是爲大燕江山社稷着想至於個人榮辱那那不是臣所考慮地。”

其他大臣聽了威王一席話第一反應就是威王今天跟以前不同這言辭犀利針鋒相對地風格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位爲官多年的老臣。

尚同良起初還擔心皇帝不滿但暗中觀察威王殿下高談闊論之際皇帝一直含笑關注着他而且頻頻點頭一片驕傲之色。

“陛下先帝排除萬難打下吐蕃一定是有他的考慮在。而且先帝說過一個人再長也不過活個一百多年可國家民族還要繼續前進不能因爲一時的得失就不顧今後千百年的民族利益。試想一下如果現在朝廷放棄了吐蕃一千年後後代子孫會怎麼評價我們?當年石敬塘認契丹皇帝作父自稱兒皇帝割讓了幽雲十六州被罵了快三百年前宋百年積弱雖然有皇帝的失德但罪魁禍就是此人。至今民間提起他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我們不能做這種既對不起先人也有愧於後人地事情。”王軾苦苦進諫聽得王戰冷汗連連他說完之後王戰整個臉色都變了。

對大臣們說道:“威王所言極是放棄國土這是遺臭萬年要背上千古罵名的惡事朕決不能這樣做否則他日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先帝?”

大臣們一聽都向王軾投以責難的目光明明聖上就有意放棄吐蕃就威王這麼慷慨激昂的一說全變了主意。尚同良暗暗着急威王年輕氣盛這樣做既討不到皇帝的歡心也得罪大臣實在裡外不是人。

“威王千歲下官請教一句既然不放棄。那現在怎麼辦?吐蕃叛軍一擁而起勢頭正旺參加過攻打吐蕃地將領一直有怨言現在誰還肯去領軍征討?”吳弼突然問道。

王軾到底是武備堂出身標準的軍人風範一聽這話立即說道:“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沒有選擇地權力朝廷命令一下軍人就應該一往無前挑三揀四的話他有什麼資格帶兵?如果沒有人願意去本王雖然年少爲國盡忠也不甘落於人後我去!”

尚同良急得差點站起來這威王越說越不靠譜!帶兵打仗是兒戲麼?你以爲是你在宮裡拎幾頭胖熊來揍這麼簡單?再說了你去帶兵打仗那讓天下將軍們的臉往哪兒放?朝廷沒人了麼?

王戰一聽也嚇到了連忙勸道:“二弟不可胡說!豈能讓你去冒這風險?就算要打燕軍能征慣戰之將數以百計還能沒人?罷了罷了今日就議到這吧朕考慮考慮。”說畢離席而去。

大臣們起身準備出宮不論是誰臨走地時候都不先忘看王軾一眼再看尚同良一眼心思

局面不會是這兩人事先安排的吧?可尚同良是死硬不太可能吧?

出得宮來王軾黯然無語他感覺到孤立無援。沒有人幫助他就連一向敬重的尚相也三緘其口想幹點事情。何其艱難啊。

“王爺留步。”背後尚同良急聲叫道。

“尚相。”王軾回過身來拱了拱手。

“唉!”尚同良先重重的嘆了一口氣。目視王軾問道:“王爺今日何故如此?你難道沒看出來聖上不想打仗大臣們也順着他地意思在說嗎?”

王軾面無表情:“本王知道聖上不想打仗。”

“那既然知道。王爺何必挺身而出兩面不討好?就算聖上愛護王爺不加責備可你今日和所有大臣對立起來日後還怎麼共事?王爺不要忘了你現在管着吏部不比從前了。”尚同良苦口婆心的勸着。

這句話倒激起王軾的脾氣笑道:“難道因爲怕得罪人。本王就什麼也不說?凡事機關算盡處處小心?而且本王並沒有說錯放棄國土這是要遭千秋罵名的。”

“話是不錯可王爺你有對策麼?”尚同良見王軾聽不進去。反問道。

“當然有本王學地就是這個。”王軾說完。躬身一揖揚長而去。尚同良半天沒有回過神來威王是他捧出來的。可現在卻不聽他的勸告。不過尚同良到底是位賢臣他想到地不是威王挑釁他的德高望重而是察覺到威王是個有主見的人堅持自己地想法毫不妥協。這雖然在政治上是極不聰明的但至少說明這個人不是個軟骨頭。政治經驗不足可以慢慢學要是天生軟骨頭誰也救不了。

泰安宮

王皓正在向耶律太妃和孟太妃彙報自己第一次參加御前會議的情況議的是什麼事大臣們是什麼樣的態度說了些什麼話皇帝是如何表的態一一說明。特別是威王驢脾氣跟所有人對着幹的事他更是添油加醋說得繪聲繪色。

“最有趣的就是二哥明明看到所有人都持一種意見偏偏要表現出自己地與衆不同大議論。說什麼這是既對不起祖先又對不住後人的事。把局面攪得一團糟聖上都氣了宣佈終止廷議離席而去。”王皓說得唾沫橫飛津津有味。

孟太妃聽完拍着兒子的肩膀笑道:“王軾就是那麼一個蠢貨你想想看成天舞刀弄槍的人有什麼腦袋?他還以爲自己很威風殊不知既得不到聖上的歡喜也開罪了大臣以後他地日子就難過了。”

耶律南仙聽完之後半晌無語見那母子二人歡天喜地好象王軾犯了重大失誤一般於是問道:“那英王你今天說了什麼?”

“我?”王皓眨了眨眼睛“我什麼也沒有說大家都持一種意見本王何必多費口舌?”

“就是皓兒打小聰明這種時候多說什麼?看那王軾出醜就行了。”孟太妃十分得意。

耶律南仙氣不打一處來大聲問道:“威王那裡慷慨陳詞的時候你一個字也沒有說這還叫聰明?不管王軾說得對不對至少他給所有人都留下印象了說明他是個有想法地人大臣們就算不贊同他的意見也會佩服他的膽氣。你呢?你在那裡當擺設!你參知政事地頭銜是掛着好玩的麼?”

王皓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孟太妃一見開始護短:“哎呀姐姐象今天這種情況皓兒能說什麼嘛?”

“你那時候就應該站出來和你二哥針鋒相對吳弼他們自然會替你幫腔。我聽來聽去倒是你二哥力挽狂瀾把所有大臣的意見全都打壓下去了。這事情皇帝如果決定動武就是你二哥一手促成的那時候主戰的將軍們都會記他的情!你不要忘了你二哥是武備學堂出身!他提出自己去帶兵如果這事成了會後患無窮!你知道他有多少同門師兄弟在軍中擔任要職麼?”耶律南仙越說越氣真恨不得一巴掌扇過去。

王皓被嚇怕了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孟太妃也開始着急苦着臉問道:“那那姐姐事情已經這樣了沒有補救的辦法麼?”

“你不是說你兒子打小聰明麼?咱們英王殿下應該有辦法啊問我作甚?”耶律南仙冷笑道。

孟太妃一時語塞半晌之後討好的笑道:“姐姐。你肯定有辦法王軾不過是個毛頭小子哪能扭得過你?先帝還在的時候就時常誇獎姐姐。是女中豪傑……”

“行了不用拍我馬屁。這個局一定是尚同良和威王勾結事先設好的不過他們想得太簡單了。其一皇帝很看重他地弟弟不可能放威王出去。其二。這仗打不打皇帝決定不了他還得來問我。其三王軾幫了我的忙。”耶律南仙頗爲自得的笑道。

孟太妃母子就不明白了王軾怎麼會幫我們?他與王戰兄弟二人從小一起長大十分親近如今正是他們春風得意之時。不打壓我們已經要燒高香了。

見他母子二人一頭霧水的模樣耶律南仙說道:“英王想要立足朝中自然是要有人支持地現在吳弼一班人馬在幫你。可中央樞紐有人還不行畢竟山高皇帝遠。軍隊還要有人支持你才行。可現在大燕一百多萬軍隊全是先帝一手打下的底子。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王軾力主鎮壓吐蕃叛軍這倒是個機會。”

“姐姐的意思是。趁這個機會拉攏軍中將領?”孟太妃問道。

“拉攏?你拉攏誰?現在誰去領軍平叛還沒有決定呢。”耶律南仙白了她一眼。

“那怎麼說是個機會呢?”孟太妃又問道。

“你不懂正是因爲沒有決定人選所以纔是機會。大燕十幾個衛戍區全都有人了可吐蕃這塊還空着如果朝廷要動武勢必會挑選得力干將而且極有可能節制四川雲南陝西三省軍隊那就是二十多萬人馬那就是西南半壁江山。如果這個人由我推薦出來……”耶律南仙語至此處沒有再說下去。

孟太妃放大眼睛看着耶律南仙用手巾捂着嘴驚訝地說道:“那這個人以後就是自己人了!咱們皓兒在軍中也有支持者了!”

“不錯可問題是這個人選一定要能服衆在軍中要有威望普通人坐不上去現在讓我爲難的就是讓誰去節制這三省軍隊。”耶律南仙搖了搖頭。

此時英王插話道:“太妃朝廷制度作戰狀態下委派的將領都是臨時性戰爭一結束兵權就收回。林沖當年就擔任過河北兵馬大元帥但金國一滅他也迴歸本職這樣一來不是白忙一場麼?”

“總算這一次你說到了點子上沒錯朝廷是有這樣地制度。可戰爭不結束兵權不就一直在麼?”耶律南仙笑道。

王皓一時不解:“吐蕃也就那點本事仗

與燕軍周旋。可十幾年來燕軍已經漸漸適應了恐來沒多久吐蕃又垮了。”

“你怎麼就不開竅?仗怎麼打又不是皇帝決定的那是指揮將領的事他不讓戰爭結束不就行了?”耶律南仙點撥道王皓恍然大悟耶律太妃果然不同凡響可這手也太黑了吧?拿國家利益去冒險難道朝裡大臣都是笨蛋?

次日再議吳弼等幾位大臣突然改換口風一致贊同兵吐蕃平叛。都說威王殿下一席金玉良言振聾聵如黃鐘大呂警醒世人。國家疆域寸土必保否則上有負於先人下愧對於後世要招千古罵名的。

王戰本來不喜歡打仗但經過威王一鬧動搖起來現在吳弼等人又改了口風他更加拿不定主意畢竟他沒有碰到過戰爭的經驗。戰爭最考驗一個帝王的才能因爲戰爭不是獨立存在的牽扯到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如何調度得當以最小的損失保證最大地勝利是門大學問中國歷史上能做得盡善盡美的也沒有幾個人。王戰應該不會成爲這其中之一。

“聖上駕到!”沈拓那尖銳的聲音在泰安宮迴盪着。

太監宮娥嘩啦啦跪倒一片王戰直入宮內正碰上迎出來的耶律南仙遂拱手道:“朕今日特來探望太妃。”本來中國古代妾在家族中沒有什麼地位更何況老爺已經去了兒子在當家成爲庶母的妾就更加不用提了。

不過耶律南仙是個異數行他極得高祖武皇帝地信任寵愛。其次對大燕立有汗馬功勞再次她的親弟弟就是現在大燕最重要地藩屬。西遼國王。就這三條即便是皇太后趙出雲也要對她另相相看。

“陛下政務繁忙。還能有這個心意愧不敢當請座吧。”耶律南仙命人奉上茶水。

王戰落座。喝了一會兒茶不知語從何起耶律南仙一見主動問道:“莫非陛下遇到了什麼難處?儘可說來老身替陛下參謀一二。”

正中下懷皇帝輕咳兩聲說道:“是這樣地吐蕃餘日前作亂襲擊官軍。攻佔城鎮。朝廷商議數日有說戰的有說和地。朕一時拿不定主意太妃早年隨先帝四處征伐熟悉軍務。所以朕特來討教。”

耶律南仙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問道:“陛下可曾聽說過。祖宗基業寸土必保這句話?”

“這是自然怎麼?太妃也主戰?”王戰聽出來弦外之意。

“吐蕃雖然地廣人稀。但雄踞中原西部千百年來不通外界人民不服教化。高祖武皇帝動用數十萬軍隊費時十五年方纔收服陛下可知道這是爲什麼?”耶律南仙問道。

王鈺徵吐蕃是本着替後世國人減少麻煩在這個時代就要把吐蕃納入中央朝廷的直接管轄王戰從小生在這個時代哪裡能夠體會他父親地苦心?

遂直言道:“朕實不知。”

“陛下真誠實君子也。先帝有個宏願要將中原文明遠播四方所以他接連不斷的動征戰一則鞏固大燕統治二則開拓疆域三則傳播文化。吐蕃這麼大一片領土先帝豈能放棄?攻打吐蕃代價很大如果放棄豈不是白打了?再說現在吐蕃作亂不過是垂死掙扎陛下只消點一員上將帶大軍征討必定望風披靡。”耶律南仙建議道。

王戰頻頻點頭照這麼說來先帝倒是用心良苦可這打仗是要花錢要死人的前番十五年耗費甚巨如今國家財力剛剛好轉一些恐怕承擔起來有些困難。

當他把這些擔心告訴耶律南仙時後者卻笑道:“這有何難?現在大燕軍隊一百一十多萬其中馬步軍佔八成水師佔兩成。可這兩成地水師部隊卻佔用了馬步軍一半的軍費。說句實在話水師是各兵種中最華而不實最沒有用處的。水師自成立之時起沒打過什麼仗大多是在近海航行保護商船。現如今大燕海商們都有能力自保何必朝廷窮操心?如果陛下感覺到財政上有困難不如裁了水師省下來那筆軍費莫說吐蕃之戰就是再打下大燕目前這麼一片領土也綽綽有餘。”

王戰茅塞頓開大喜道:“太妃之言甚合朕心若能裁掉水師省下來地軍費當是一筆龐大的數目供應平叛當無大礙。”略一停頓又作難道:“可當由何人領軍征討?又何處兵馬?這些……”

耶律南仙端起茶杯揭開杯蓋輕輕蕩着茶末笑道:“這就不是我能亂說的否則朝裡就會有人亂議論反而不妙。”

“太妃不必顧忌朕誠心請教。”王戰再三說道。

耶律南仙這才放下杯子:“現如今朝廷各衛指揮使都有本職在身不宜輕動。川衛戍區倒是靠近吐蕃但其指揮使不具備大將之才。要平吐蕃之亂非得威望過人戰功卓著之人不可陛下可有這樣的人選麼?”

威望過人?戰功卓著?河間郡王林沖不就是代表麼?不過他鎮守河北不能亂動的再其次的話岳飛也不錯可他們都有本職在身。

“若按這個條件又沒有本職在身的恐怕找不出來吧?”王戰問道。

耶律南仙聞言笑道:“陛下忘了一個人先帝在世時他不但威望過人戰功卓著而且統率的是先帝嫡系南府軍。後來在滅蒙之戰中可能有什麼地方不小心得罪了河間郡王被參了一本。先帝爲了照顧林沖地情緒收了他的兵權放在中央掛個虛銜。”

王戰仔細一想突然明白過來:“太妃說的是呼延灼?”

“正是此人陛下以爲如何?”耶律南仙看着王戰。

“他朕年幼時倒是聽過一些他的事蹟是位勇猛善戰的將軍。可年紀會不會大了一點?還有他是先帝撤下來地人朕再啓用不合適吧?”王戰爲難道。

“哈哈陛下說哪裡話年紀再大能比得過林沖?他不也還統率十萬鐵騎雄視京畿麼?雖然先帝收了呼延灼的兵權可當初是因爲礙於林沖地臉面不得不妥協陛下應該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此時候皇帝也要讓着擁兵自重的大將。呼延灼受了那麼大的委屈如果陛下能重新啓用他他一定會感恩戴德誓死報效。”耶律南仙話裡話外都不離十多年前那場軍中將領之間地爭端。

反正王戰當時還小也不知道這些事情的內幕權且聽着。略一思索之後當即表示:“若如此朕再與大臣們商議看能不能將這件事情定下來。”

“陛下必要的時候你也應該乾綱獨斷否則把大臣們嬌縱慣了不是什麼好事。”耶律南

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十七碗 驚聞林沖有難第二十七碗 鼓動如簧之舌第二十五碗 有佳人名素顏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軍力挽狂瀾 比武藝邂逅嬌娘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一百四十二碗 整軍備戰 討伐西夏 報太原之仇第一百六十碗 踏平南方 直逼越南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三十六碗 受封爲承事郎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四十二碗 遼人激起民憤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兩百九十二碗 兩面夾擊 敵酋被俘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兩百七十九碗 禪讓皇位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九十碗 我要種馬!第兩百四十七碗 以退爲進 集權一身第七十一碗 傳授官場之道第二十八碗 一腳踢進皇宮第兩百一十五碗 完顏宗僖拿漢人作擋箭牌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一百九十九碗 暗潮下的危機第一碗 蟬聯倒數第一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126碗(上) 趙桓偷出皇宮第134碗 岳飛槍桃宗澤第二十四碗 開國侯柴進堂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二十五碗 有佳人名素顏第兩百二十七碗 宋蒙兩軍衝突第一百九十四碗 趙出雲身懷六甲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三百零一碗 王軾臨危受命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四十六碗 連升三級官職第兩百五十碗 艱苦卓絕的追擊戰第三百零五碗 皇帝駕崩 傳位漢王第一百七十二碗 我的野蠻老婆第138碗 秀才遇到兵第一百五十三碗 丞相,你作朕的父皇好不好?第三十八碗 來個明升暗降第兩百一十碗手機戰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立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三十一碗 奉詔組建國隊第兩百四十碗 金國存亡 在此一舉第一百七十五碗 歲月場驚現李清照第123碗(上) 趙佶駕崩 王鈺涉險第兩百一十一碗 大宋鐵騎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九十四碗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一百九十碗 王鈺的秘密第兩百一十五碗 完顏宗僖拿漢人作擋箭牌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四十碗 王小寶的兵器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兩百五十二碗 完顏亮星夜逃亡第兩百六十一碗 蒙古兩路攻宋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三十七碗 吃五十殺威棒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束 大功告成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兩百六十四碗 改朝換代 近在眼前第113碗 朋黨之爭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一百零五碗 他們那些王八蛋一定會後悔的!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輕兵部尚書第一百五十五碗 傳說中的蒙古第三十五碗 童素顏的身份第兩百八十碗 黃袍加身第十六碗 詭異的小童童第四十九碗 又惹牢獄之災第一百七十七碗 蒙古騎兵第一百五十七碗 巾幗不讓鬚眉——梁紅玉第119碗 趙佶遺囑第兩百二十碗 百年國恥 一朝得雪 韓毅威武 攻破上京
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十七碗 驚聞林沖有難第二十七碗 鼓動如簧之舌第二十五碗 有佳人名素顏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軍力挽狂瀾 比武藝邂逅嬌娘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一百四十二碗 整軍備戰 討伐西夏 報太原之仇第一百六十碗 踏平南方 直逼越南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三十六碗 受封爲承事郎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四十二碗 遼人激起民憤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兩百九十二碗 兩面夾擊 敵酋被俘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兩百七十九碗 禪讓皇位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九十碗 我要種馬!第兩百四十七碗 以退爲進 集權一身第七十一碗 傳授官場之道第二十八碗 一腳踢進皇宮第兩百一十五碗 完顏宗僖拿漢人作擋箭牌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一百九十九碗 暗潮下的危機第一碗 蟬聯倒數第一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126碗(上) 趙桓偷出皇宮第134碗 岳飛槍桃宗澤第二十四碗 開國侯柴進堂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二十五碗 有佳人名素顏第兩百二十七碗 宋蒙兩軍衝突第一百九十四碗 趙出雲身懷六甲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三百零一碗 王軾臨危受命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四十六碗 連升三級官職第兩百五十碗 艱苦卓絕的追擊戰第三百零五碗 皇帝駕崩 傳位漢王第一百七十二碗 我的野蠻老婆第138碗 秀才遇到兵第一百五十三碗 丞相,你作朕的父皇好不好?第三十八碗 來個明升暗降第兩百一十碗手機戰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立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三十一碗 奉詔組建國隊第兩百四十碗 金國存亡 在此一舉第一百七十五碗 歲月場驚現李清照第123碗(上) 趙佶駕崩 王鈺涉險第兩百一十一碗 大宋鐵騎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九十四碗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一百九十碗 王鈺的秘密第兩百一十五碗 完顏宗僖拿漢人作擋箭牌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四十碗 王小寶的兵器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兩百五十二碗 完顏亮星夜逃亡第兩百六十一碗 蒙古兩路攻宋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三十七碗 吃五十殺威棒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束 大功告成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兩百六十四碗 改朝換代 近在眼前第113碗 朋黨之爭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一百零五碗 他們那些王八蛋一定會後悔的!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輕兵部尚書第一百五十五碗 傳說中的蒙古第三十五碗 童素顏的身份第兩百八十碗 黃袍加身第十六碗 詭異的小童童第四十九碗 又惹牢獄之災第一百七十七碗 蒙古騎兵第一百五十七碗 巾幗不讓鬚眉——梁紅玉第119碗 趙佶遺囑第兩百二十碗 百年國恥 一朝得雪 韓毅威武 攻破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