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昭文帝這纔來爲皇后辦喪事,上諡號爲孝貞皇后,葬於皇陵。這日,昭文帝親爲皇后下葬後,回到飛雲處,飛雲知他煩悶,便彈了首曲子給他聽。昭文帝道:“雲兒,我讓她入葬皇陵,只是爲了滿足她生前的願望,你莫要多心。”

飛雲亦知日後皇帝定是要與自己合葬的,道:“我幾時是小氣的人了?我若介意,何必將其靈柩運回。只是也可憐她,即使百年後,你也是與我在一起,她又如何安處?不過逝者已矣,有些事多想無益,也只能如此了。”

昭文帝道:“確實,也只能這樣安排了。雲兒,我們去湖邊走走吧?”

此時已近黃昏,昭文帝去歲已在碧湖中遍植荷花,今年才待得人歸。一眼望去,層層疊疊,綠浪翻涌。兩人上了一條小船,梢公裝扮的僕人撐着蒿,迎着夕照,蕩入荷塘深處。

昭文帝平定蒙國後,天下賓服,吐蕃、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麗等諸國八方來朝,稱臣納貢,尊昭文帝爲“天可汗”。而飛雲亦聲威大震,羣臣上表並尊昭文帝與飛雲爲“二聖”,同登大殿,臨朝決事,共治國家。昭文帝遂依飛雲之議,鼓勵邊民出關墾殖,鼓勵胡漢通婚,從此西域日益繁盛,漸有盛唐氣象。

次年,某日御花園中突然飛來了一隻白孔雀。昭文帝驚異,問諸羣臣,便有人推薦一方士,謂之能卜兇吉。昭文帝命請入,方士仔細端詳了白孔雀,又佔了一卦,稟道:“恭喜聖上,賀喜聖上,此乃上天祥瑞,大喜之事啊!”

“哦?是何祥瑞?”

“這隻孔雀從西方來,暗示上天派仙人下凡輔佐陛下,故陛下能一統天下,拓疆萬里,國運昌隆,長治久安。陛下應行封禪大典,以敬謝天地。”

昭文帝問:“那輔佐朕的仙人在何處?”心中卻已隱隱知道是誰。

“回陛下,此人早已在陛下身邊。”方士答道。

昭文帝笑道:“朕知道了,你說得不錯,確實是上天賜福。”便重賞方士,令人把孔雀送到飛雲府上。不久,朝廷內外就傳開了,說睿武王歐陽飛雲是西方白孔雀臨凡,飛雲聽了,並不置可否。

這日,昭文帝謂飛雲道:“雲兒,我看那隻白孔雀,越看越象你。但奇怪了,爲何它見了你就開屏,見了我就不理睬?”

飛雲笑道:“那是它想取悅於我,又惱我與你好,所以吃醋不理你。我這裡快成禽鳥館了,不知你明兒還要弄來什麼?我還是喜歡那對鸚鵡。”

昭文帝道:“它取悅你是因爲你是它同類,它見了你就覺親切。方士的話,我是寧可信其有。”又道,“羣臣紛紛上奏,要行封禪大典,我打算定在今年冬天封禪泰山,由你我二人主持,你覺得如何?”

這封禪大典是歷代有德有爲的帝王所行的受命有天下的典禮,飛雲知道此禮惟帝王能行之,卻聽他說要兩人共同主持,便知他是要籍此昭告天下,爲自己正名。便道:“既當盛世,又逢祥瑞,行此大典,適是其時,我自然沒什麼異議。”

於是昭文帝制詔,詔中曰“自古受命而王者,易嘗不封泰山、禪樑父、答厚德、告成功?”並命禮部考察古制,定下封禪程式。朝廷上下籌備了好幾個月,幾經修改,至秋方完善封禪儀注。是年金秋十月,昭文帝與飛雲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吐蕃、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十二月初始雲集於泰山腳下。昭文帝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狀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號“登封壇”;在樑父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昭文帝與飛雲齋戒七日後,方上泰山行禮。

時值隆冬,自衆人抵達泰山後,連日雨雪不斷,但正式封禪這天,風停雨住,雲開日出,羣臣俱謂此乃天意降福,吉祥之兆。首日昭文帝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再登岱頂。

昭文帝以爲靈山清靜,不宜喧譁,便將衆多隨從官員留在谷口,只與飛雲並宰相等數位大臣徒步登山。但見泰山巍峨,松柏蒼翠,奇石聳峙,煙雲飄渺,恍若仙境。不時登上玉皇頂,兩人並肩而立,四方遠眺,青山連綿,黃河如帶,東流入海。昭文帝豪氣陡生,謂飛雲道:“河山壯麗如斯,何幸有你與我共享!”

飛雲聽他此言,亦未想到此生能封禪泰山,與昭文帝四目相投,心中萬千感慨。

此時祭奠之樂響起,絲竹聲聲,飄徹天外。二人步上登封臺前壇,祭拜皇天上帝。獻畢,將盛有玉冊及玉牒的兩個玉櫃,藏於祭壇石室。牒文乃飛雲起草。位於東南方向的一座燎壇,點燃了堆積燔柴,火煙騰起,祥雲紛布,遍滿天際。羣臣高呼萬歲,傳呼山下,聲動天地。

封祀完畢,昭文帝與飛雲又觀摩了唐宋封禪的遺蹟,其中有唐高宗與武則天留下的雙束碑即鴛鴦碑,昭文帝在碑前流連良久。而飛雲卻對唐玄宗留下的紀泰山銘甚感興趣。近午時分,二人下山,迎候的百官及四夷首領均跪拜朝賀。宰相奏道:“封禪盛典,自唐宋以降,廢之久矣。是因歷代君王未能使四海和平、百蠻效職,德未加於百姓,化未罩於四海,不敢揚景化,告成功。而今二聖共治,重現盛世,功格上大,澤流厚載。昨夜息風收雨,今朝天晴日暖,祥風助樂,卿雲引燎,靈蹟盛事,千古未聞。二聖又思慎如初,長福百姓,天下幸甚。”

飛雲聽他吹得天花亂墜,皺起了眉頭,道:“汝既謂思慎如初,又何出此阿諛誇耀之詞?”

宰相面紅耳赤,知道飛雲厲害,不敢多言,諾諾而退。

飛雲又道:“皇上今兒累了,明日還要去樑父祭地,你們也都辛苦了,若無要事,先下去吧!”

一人生若只如初見六傾國最在著戎衣五隻是當時已惘然三天下誰人不識君九孤燈挑盡未成眠十九已是懸崖百丈冰二十四雲雨無情難管領九孤燈挑盡未成眠一蓬山此去無多路二十啼到春歸無尋處十九萬裡西風夜正長十六管樂有才真不忝三天下誰人不識君二十啼到春歸無尋處二十八道是無晴卻有晴二十六報答平生未展眉三天下誰人不識君二十身無綵鳳雙飛翼二十六報答平生未展眉二十二倚天萬里須長劍十七此情無計可消除十六管樂有才真不忝八世上英雄本無主八往事窮追多少恨十二男兒到死心如鐵九孤燈挑盡未成眠二十七心肝吐盡無餘事十二人生自是有情癡八往事窮追多少恨十五金盞玉露一相逢一蓬山此去無多路十二十二十五金盞玉露一相逢二十身無綵鳳雙飛翼十五此恨難平君知否七休對故人思故國十五此恨難平君知否十二人生自是有情癡二十七相逢一笑泯恩仇十浮生長恨歡娛少二十五愁腸已斷無由醉九孤燈挑盡未成眠一蓬山此去無多路二十五他生未卜此生休十五此恨難平君知否十二人生自是有情癡十一三十一天若有情天亦老二十一更能消幾番風雨四溫泉水滑洗凝脂二十一得成比目何辭死十浮生長恨歡娛少二十一更能消幾番風雨三十不信東風喚不回十四傾國傾城恨有餘十四傾國傾城恨有餘十一始是新承恩澤時二十二倚天萬里須長劍二十身無綵鳳雙飛翼二十六報答平生未展眉二十六報答平生未展眉二十三遲遲鐘鼓初長夜十一始是新承恩澤時五隻是當時已惘然三十一天若有情天亦老十五金盞玉露一相逢
一人生若只如初見六傾國最在著戎衣五隻是當時已惘然三天下誰人不識君九孤燈挑盡未成眠十九已是懸崖百丈冰二十四雲雨無情難管領九孤燈挑盡未成眠一蓬山此去無多路二十啼到春歸無尋處十九萬裡西風夜正長十六管樂有才真不忝三天下誰人不識君二十啼到春歸無尋處二十八道是無晴卻有晴二十六報答平生未展眉三天下誰人不識君二十身無綵鳳雙飛翼二十六報答平生未展眉二十二倚天萬里須長劍十七此情無計可消除十六管樂有才真不忝八世上英雄本無主八往事窮追多少恨十二男兒到死心如鐵九孤燈挑盡未成眠二十七心肝吐盡無餘事十二人生自是有情癡八往事窮追多少恨十五金盞玉露一相逢一蓬山此去無多路十二十二十五金盞玉露一相逢二十身無綵鳳雙飛翼十五此恨難平君知否七休對故人思故國十五此恨難平君知否十二人生自是有情癡二十七相逢一笑泯恩仇十浮生長恨歡娛少二十五愁腸已斷無由醉九孤燈挑盡未成眠一蓬山此去無多路二十五他生未卜此生休十五此恨難平君知否十二人生自是有情癡十一三十一天若有情天亦老二十一更能消幾番風雨四溫泉水滑洗凝脂二十一得成比目何辭死十浮生長恨歡娛少二十一更能消幾番風雨三十不信東風喚不回十四傾國傾城恨有餘十四傾國傾城恨有餘十一始是新承恩澤時二十二倚天萬里須長劍二十身無綵鳳雙飛翼二十六報答平生未展眉二十六報答平生未展眉二十三遲遲鐘鼓初長夜十一始是新承恩澤時五隻是當時已惘然三十一天若有情天亦老十五金盞玉露一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