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父既然如此思念貂嬋,貂嬋自當回長安,以盡女兒之孝。”貂嬋毫不猶豫地說道。
“善,果真是一個好女兒,如此,你便在這裡給司徒大人回信,老道立即讓人送信前去長安。”
貂嬋聞言也不拒絕,老道準備好紙墨之後,她一揮而就,寫下了回信。
老道看着貂嬋那嬌美的身姿,越看越愛,漸漸的邪火升起,心中暗自盤算了起來。
喚進小童,老道讓他將信送往長安,待小童去後,貂嬋就欲告辭,老道卻找着藉口與她聊起了道佛之事。
“女施主,這裡有茶。”
老道親手泡了兩杯茶湯,笑着對貂嬋說道:“此茶取自巴蜀道教聖地青城山。”
“可是‘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那座名山?”貂嬋激動的問道。
“不錯,那裡的茶樹沾染了道仙之氣,服之不但塵慮盡去,而且可以延年益壽。”
聽完老道的話,貂嬋細細品了一口,只覺得芳香滿口,那味道果然不同。
見她喝下茶湯,老道身子有些微微顫抖,只恨不得時間過的快一些。
“道長,奴家告辭了。”
貂嬋站起身來,老道一見她去意甚堅,心中暗暗着急,又生不出阻攔的藉口。
卻見她剛走了兩路,忽然雙手扶頭,步伐也凌亂了起來。
“着也,着也。”
眼見藥力發作,老道將手中拂塵一扔,滿面銀蕩之色,那裡還有半點仙風道骨的風采。
“美人,反正你都是祭品,不如讓老道我先享用一番。”
貂嬋聽見這話,卻無力反抗,只覺得眼皮發脹,慢慢閉合起來,意識也漸漸離自己遠去。
矇龍中見那老道解開道衣,露出排骨般的身子,貂嬋心中一急,徹底昏迷了過去。
……
“嗯……”
慢慢睜開雙眼,只覺得頭腦有些紛亂,貂嬋腦中突然回憶起在白羊觀中最後的片斷。
“臭老道,放開我。”貂嬋一驚,從榻上彈身而去,卻見屋內清香環繞,梅花吐豔,不正是自己的閨房嗎?
心中迷糊的走了兩步,卻聽窗外有聲音,貂嬋輕移蓮步走到窗邊,打開了絲縫隙放眼看去。
卻見院中一道人影正在練劍,人如游龍,劍如繁星,‘嗖、嗖’的劍光,讓小院中的梅花齊齊點頭。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那道人影在詩中收住劍勢,擦了擦頭上的汗珠,便向屋裡走來。
貂嬋心兒一驚,連忙跑到榻上躺下,動作無比快速,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
劉辯走進房內,見貂嬋還未甦醒,伸出手來把了把脈,見脈象平和,也就放下心來。
“傻子,這天下間,那些男人都是喜歡你的身子,只有朕是喜歡你這個人。”
劉辯正說的深情款款,卻見榻上的貂嬋睜開了眼睛,“陛下就不喜歡貂嬋的身子嗎?”
劉辯被嚇了一跳,見她醒了過來,嘿嘿一笑,“不知道啊,醉過才知酒濃,試過方知絕妙。”
“啊哈哈哈哈,不來了,投降了。哈哈哈……”
貂嬋被劉辯在雙脅之下一陣亂摸,癢得滿榻亂滾,一邊嘴上求饒,一面也偷偷的伸出了小手來,向劉辯的腋窩下發動了猛烈反擊。
兩人一直在小院中呆了一晚,在劉辯的說明下,貂嬋總算是看清了義父結交的那些三教九流中人的真面目,聽說由盧音護送自己去長安,歡喜的點頭答應了下來。
秀髮如雲,眼波似水,貂嬋癡癡的看着劉辯,“陛下,早日來到長安,接嬋兒回來。”
“放心吧,在長安,朕要舉行登基大典,沒準咱們都不回來了。”
“不好,嬋兒喜歡望都城這樣的生活。”
劉辯“撲噗”一笑,“長安是大漢的福地,是華夏的龍脈所在,八百里王氣,可以斬盡四周的魑魅魍魎,在你相公的手中,長安會變的非常漂亮,比望都城漂亮百倍。”
“真的?”貂嬋將身子向劉辯懷中靠了靠,“陛下,你快些來,到了長安,嬋兒什麼都奉獻給你。”
一聽到這個獎賞,劉辯擡眼望向青州的方向,眼中全是滿滿天的殺氣,心中唸到。
“顫抖吧,各路諸侯!”
……青州,北海國,劇縣。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北海國從事彭璆在堂前走來走去,雙手直搓,清秀的面容上一片焦急之色,
“從事大人,城外黃巾賊又增兵了,聽說青、徐、豫三州的黃巾軍都向着北海而來,尊管亥爲大統領,聲勢越來越大。”
聽完探馬的回報,彭璆心煩意亂的揮手讓其下堂,腳步邁動的更加快速。
“孔相現在何處?”彭璆再一次問向功曹左承祖。
左承祖臉上全是苦笑之色,“孔相仍在府中閉門讀書,那聲音洪亮而穩定,孔府衆人皆在涕哭,但孔相卻自娛自樂。”
彭璆長嘆一聲,“置北海數萬民衆於不顧,卻天天讀聖賢之書,這樣真的好嗎?”
左承祖輕聲說道:“孔相三歲就知讓梨,十歲又能從容赴死,名聲的外,海內共尊,可不要隨便評論於他。”
“砰!”
彭璆一拳砸在案桌之上,“有賢名又如何?看看現在北海這情況,要不是將士們浴血死戰,北海早就成了一片火海了。”
左承祖無奈地苦笑了數聲,卻聽堂外有士兵飛奔進來。
”又有何事?“
堂上兩人皆有一驚,連聲問道。
“報兩位大人。”士兵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東萊太史慈正在堂前,要見孔相大人。”
“快快請他進來。”彭璆連聲說道。
太史慈走進太守府,沒見到孔融,不禁詫異的問了起來。
彭璆如何敢說敵情如此緊急的情況下,孔相還在閉門讀書,只好推說孔相身體不佳,正在閉府休養。
“大人準備如何破敵?”太史慈聽說孔融病了,便將話題轉到了圍城上來。
彭璆搓着雙手,“爲今之計,只能四處求援,北海還能堅守一段時間,不過沒有援軍的話,必將被黃巾所破。”
太史慈點點頭,“向何人求援?”
左承祖說道:“聽聞劉玄德駐兵樂安,不如向他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