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一聽,忍不住高聲叫道:“大漢如此,分明是你叔父不聽忠言,大肆迫害忠良,跟我袁氏有何關係?”
荀諶在旁邊扯了扯袁紹的衣袖,要論鬥嘴,連戲志長也不是對手,何況主公。
果然就見劉辯厲聲說道:“自袁安在先祖漢章帝榮登司徒以來,其子袁敞貴爲司空,其孫袁湯爲太尉,其曾孫袁逢爲司空,袁隗爲太傅,這份榮耀就算是衛青、霍去病也沒有達到過。”
右手戟指袁紹,“可是你們袁氏,眼見着劉協在長安受苦,卻不聞不問,沮公與曾經給你寫過一封信,讓你揮兵長安,以救漢室,可是你卻自己想到皇帝,不但將書信燒燬,反而利兵秣馬,圖謀冀州,這是一個漢臣應做的事嗎?”
兩軍陣前,劉辯聲若洪鐘,字字如錘砸下,袁紹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
“主公,巧言令色,理他作甚,進攻吧。”荀諶淡淡的說道:“聽其言,觀其行,勸降是無用的。”
袁紹拔出寶劍,“何漢興,爲了一已之私,拉這麼多人陪葬,你纔是其心可誅,卻在這裡巧舌如簧,誰願爲先鋒,將他的首級與吾取下?”
鄴城公園佔地面積二百畝左右,並不算太大,裡面能有多少士兵?袁軍諸侯都存了這個心思,只想着奪取首功,一聽主公詢問,個個奮勇,人人爭先。
看着袁紹向石林進軍,劉辯看了看身邊的一衆部下。
“易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有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變六十四爻,從此周而復始變化無窮。”
一聽主公說的如此高大上,盧音的妙目中又帶上了水霧。
“此戰由盧校尉主待,八卦陣的攻守之法,盧校尉已經盡數學會。”劉辯說完,對着盧音揮了揮拳頭。
“將袁軍的屎尿都都給峰打出來!”
盧音小嘴一嘟,飛了主公一記白眼,按劍下牆,自去佈置兵馬。
荀諶見那公園前門的石林,並沒有掉以輕心,派一偏將率領千餘人馬進行了第一輪的試探攻擊。
八卦陣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佈陣,理論上是從生門衝入,休門殺出,再從開門殺入從傷門殺出,就能破掉八卦陣。
不過此陣在漢末,除了諸葛孔明,只怕是龐統、周瑜也無法在急切之間破之,何況區區一員偏將
何況劉辯的八卦陣是改良版,從東漢末年一直到大宋,其間已經好幾百年,經過無數兵法大家的完善,早已經多出來不少的變化。
荀諶雖然沒看出來這是八卦陣法,但卻看對了生門,偏將和士兵們在鼓譟聲中殺了進來。
袁軍一進生門,就覺得陣中重重疊疊,都有門戶,哪裡還分得清東西南北,跟着偏將左繞右轉,每到一處門戶,就被數十具神臂弓攢射,衝不過去。
劉辯在牆上看的大樂,右手指着荀諶。
“久聞友若智謀似海,爲穎川荀家後生第一人,不如你來試試?”
荀諶聽得陣中慘叫聲一片,臉色也變了,並不接話,看着這片石林冪思苦想起來。
陣中的偏將心中着了慌,四處都是箭矢在飛,殺來殺去找不到出陣之門,只覺敵兵弓弩越來越強,各處門戶都被射住動彈不得,只得將士兵聚在一起苦苦抵擋箭雨,心中祈求主公能殺散外面的敵兵爲自己解圍。
可惜救兵沒來,卻見一將手執梨花槍拍馬而來,身後的士兵皆大盾和弓弩,步步逼進。
偏將心中大喜,在陣中見不到人,只覺此處詭異無比,這時見到敵軍心中反而安穩了許多。
見袁軍吶喊着前來迎戰,盧音抿嘴一笑,長槍上舉,身後的士卒飛快的隱入陣法之中。
盧音梨花槍不過三招就將偏將挑下馬上,復一槍結果了性命,袁軍在將領身死,一鬨二散,再也組織不起來,只顧在陣中亂跑。
……
荀諶苦思良久,也不知道如何破除此陣,聽着陣中的聲勢越來越小,殺進陣中的兵馬沒有一人出來,見牆上的劉辯笑意盈盈的看着自己,臉色難看之極。
“主公,這是一套陣法,看來何漢興早有準備,從這裡進攻對我軍不利,不如轉向後門。”
辛毗在一旁也看不懂八卦陣,見荀諶也是無計,只好提出自己的建議。
袁紹也看出進入石陣中的兵馬凶多吉少,心中不安更加強烈。
“友若認爲如何?”
點了點頭,荀諶陰沉着一張臉孔,“正南兄對鄴城熟悉,不如帶上二千人馬,從後門進行牽制。”
審配在謀略上並不是強項,也看不出八卦陣的變化,見攻擊受挫,對荀諶的戰法表示認可,袁紹也沒有異議,劃出兩千人馬,由審配和辛毗帶隊前往公園後門。
“主公,他們看來準備兩門同時進攻。”趙雲手執亮銀槍,笑着說道。
“子龍,你和公與去後門,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劉辯放眼望了望袁軍的行動,“咱們現在改變計劃,即然鄴城已破,便將袁紹釣在這裡,無論是郭奉孝,還是龐士元,相信他們會作出正確的決策。”
劉辯對軍隊也採用透明管理,幾個營的統兵大將,自己不會去幹預他們的練兵和管理,對於謀臣,更是放手讓他們施爲。
也許諸侯們不敢如此放權,生怕部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劉辯身爲當今少帝,完全不必要擔心這個問題。
漢末時代,無論是誰都沒有劉辯這般名正言順,等自己亮明身份之後,任何膽敢反對自己的人都會成爲亂臣賊子。
劉協和自己這身份有些混亂,所以長安之行,劉辯已經準備了很久,高寒、張寧都已經去了長安,冀州之事完畢之後,劉辯便要去解決劉家之事。
解決了劉協,自己重生已來最大的困難就已經渡過,長安爲華夏古都,八百里秦川孕育了帝王之氣,後世曾有‘陝西的黃土埋皇上一說’劉辯對這樣的聖地早已經嚮往不止。
劉辯已經暗暗作了決定,最終將會在長安登基,以司、冀、袞、幽州爲根據地,重現大漢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