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鹿谷

大明帝國的東線戰場,茫茫曠野的雪原上,綿延的鹿隊在前進。

他們向北,尋找冬天的足跡。

鹿隊的人並不多,但有三個巨大鹿羣,上千頭長着巨角的鹿踏着緩慢而堅定的步伐沿着鄂畢河一路向北穿越沼澤。

趕鹿人穿着熊皮內襯的明軍棉甲,他們的靴子與甲裙已骯髒得看不出本色、肩膀與臂縛連接處的獸首肩吞也磨掉了漆料露出鋼鐵原色。

唯獨胸口的後背的團龍附近赤色依然,像雪原跳動的火。

他們是戚繼光的徵西明軍,隸屬第四步兵子營第二衝騎兵權勇隊,指揮官爲烏拉爾遊擊將軍王鳴鶴,帶隊長官是百總徐有勉。

徐有勉的使命,是跟着三個遷徙的鹿羣自烏拉爾山下一路向北,護送它們回到北方。

這些鹿,是王鳴鶴部三營將士的恩人。

在萬曆十一年,董一元的萬歲軍攻陷沙俄控制的西伯利亞汗國都城伊斯凱爾城,將其交還庫楚汗手中,軍事行動大爲成功。

但在大軍屯駐哈薩克汗國的戚繼光看來,大雪封死了道路,後方不知前線狀況,故派遣王鳴鶴攥着一副哈薩克汗國的地圖押送輜重補給北上。

那時候王鳴鶴還不是遊擊將軍,他是騎兵權勇隊長官,官拜輕軍千戶。

所謂權勇隊,就是預備隊,是戰時編制,有文化的統帥才叫這個,沒文化的陳大帥通常戰時臨時指派某千戶做預備隊,不設權勇。

王鳴鶴就是有文化的長官,他是被北講武堂的出身,從軍前就飽讀詩書,從軍後更維持着這一習慣,就連部下都優先提拔有講武堂或北洋士兵學堂身份且文化程度高的軍官。

而輕軍千戶,也很明顯,其兵力構成多爲蒙古輕騎,組織薄弱、士氣衰弱、戰力貧弱。

這樣一支部隊,被手裡只有一張哈薩克汗國測繪北方地圖的王鳴鶴帶着押送輜重,迎着漫天風雪踏上尋找伊斯凱爾城的路。

顯然是一場災難。

因爲哈薩克汗國繪製的北方地圖吧,就是把筆給魏進忠,他也會畫——找張紙,下邊寫上哈薩克,中間畫個小樹林,北邊畫個三岔河,三岔河口畫個點,圈上伊斯凱爾城,就算成了。

連道路都沒有。

王鳴鶴也不知道有多遠,就悶頭走,而且路上很難遇見原住民,都被葉爾馬克的哥薩克殺個乾淨,就算還有活口瞧見軍隊行進遠遠地就躲開了。

有時候會遇見好心的百姓,給他們指明城池所在;有時候遇見擔心他們是壞蛋的好心百姓,會把手指向莫斯科的方向;有時候會遇上壞心眼哥薩克假扮的好心百姓,會指向正北方。

所謂的伊斯凱爾城,也成了王鳴鶴意識裡一座不一定存在的城池。

因爲它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有時在前邊。

有時還有三百里就到,有時還有一千八百里纔到,有些時候會長了腿跑到四千裡外。

他們就這麼走着,有的人病死了;有的人丟下兵器逃跑了;有的人偷了輜重逃跑了。

八百騎的權勇隊,最後在烏拉爾山下過年,只剩下五百餘騎。

其實路上王鳴鶴就已經知道他們走的方向錯了,但除了繼續向前走,別無他法。

部下無法承受更漫長的行軍,實在是冰天雪地他們自認爲留在軍隊裡每日向前行進是唯一活路,否則但凡有一條生路,權勇隊絕不會還剩五百餘人。

就算士兵們把他殺了各取輜重四散而去,都極有可能。

只是他們沒辦法,這才強聚在一起。

如果此時說回頭要再走上千里路回去,這將是王鳴鶴此生所下達最後一道命令。

在抵達烏拉爾山東側的鄂畢河畔後,王鳴鶴決定不走了。

Wωω•ttкan•C〇

那是無名山谷裡茂密的凍土森林,寒冷讓兵器變得不再耐用,刀劍都不好用了,他們用火藥炸斷了許多樹,用樹枝在地上燒了足足七天,這才把土挖開打下第一個屋子的地基。

儘管食物、兵器、火藥、藥物都很充足,水也不缺,可建築營房需要時間,士兵還是一個一個的病倒,讓軍官心急如焚。

就在王鳴鶴萬念俱灰的時候,這些鹿羣出現了。

同樣迷途於遷徙路上、同樣飢寒交迫已至絕境的鹿。

它們被風雪中山谷裡的火焰亮光吸引,人與野獸有相同的需求,在這座山谷中分享食物,擠在篝火旁取暖,直至風雪漸息、寒冬消退。

整個冬季,權勇隊沒閒着,他們修造了營房、圈養了幾頭小熊,更重要的是兩個月不間斷的訓練與劫後餘生,讓這支部隊的兵力雖有所減少,凝聚力與默契卻有了提高。

王鳴鶴走過的路,被權勇隊測繪成符合大明北洋標準的行軍地圖,在地圖上這座不值得命名的山谷有個美麗的名字——鹿谷。

沒有鹿的鹿谷。

道路暢通後,王鳴鶴很快聯繫到董一元,並通過董一元讓戚繼光知道這支‘消失的明軍’還活着,只是遭受部分非戰鬥減員。

緊跟着新的命令就來了,戚繼光讓他繼續屯兵、測繪地圖、尋找周圍適合生息的地帶,等待大部隊下一步指示。

明軍主力正在探明烏拉爾山南麓的西向環境,同時統籌後方輕軍、家眷、牲畜數目並進行安置——一個冬天過去,誰也不知道草原上又多了多少小蒙古人。

顯然,在明軍西進之前,許多鹿會離開。

因爲鹿是要遷徙的,當寒冬消退,這些來自北方的鹿便要回到家鄉,有部分鹿願意跟着他們,更多鹿還是要踏上歸家的路。

共患難一場,王鳴鶴便命麾下百總徐有勉率部一路測繪北方地圖,一路保護鹿羣行走,不受野獸侵害。

而他本人,則率小部南下,向南方烏拉爾地區的明軍先鋒匯合,詢問接下來大舉西進的情況。

此時此刻,董一元已將伊斯凱爾城俘虜的口供傳報全軍,最振奮人心的消息無異於他們距莫斯科城僅有三千里路,而且他們向西的環境,將會隨着他們向西的距離而越走,環境越好。

漫長的曠野,很快就要結束了,他們將重返人類社會。

第八十八章 燕歸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九十四章 犛牛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假幣第三章 黑話第九章 控制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九十四章 犛牛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五十七章 清化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四十八章 夾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牧河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五十八章 勳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二百零三章 捲鋼第二百七十五章 急報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夫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六十九章 漁利第四百零八章 偏角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一百一十章 詔書第七十二章 寶刀第一章 不閱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十七章 局面第四十一章 小魚兒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十八章 由我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九十章 商量第三百五十八章 拜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四十一章 喜報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十六章 主教第二十九章 森林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七十一章 吃虧第一百九十九章 顯聖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七十八章 軍列第一百七十八章 誑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預言第一百七十四章 烏合第三十五章 望峽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四百三十六章 國丈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八十九章 春寒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七十八章 大收第十二章 挖坑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三百一十章 遷徙第二十六章 傳警第一章 播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羅剎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一百二十五章 文獻第八十七章 煤油第二百零九章 成本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五章 競賽第八十四章 圍攻第五十章 海難第七十章 賑濟第二百九十五章 杭蓋第五十二章 人心第一百零一章 撥雲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一百五十六章 折戟第二百二十章 巴西第三百四十九章 炮彈第二百九十四章 預言
第八十八章 燕歸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九十四章 犛牛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假幣第三章 黑話第九章 控制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九十四章 犛牛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五十七章 清化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四十八章 夾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牧河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五十八章 勳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二百零三章 捲鋼第二百七十五章 急報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夫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六十九章 漁利第四百零八章 偏角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一百一十章 詔書第七十二章 寶刀第一章 不閱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十七章 局面第四十一章 小魚兒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十八章 由我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九十章 商量第三百五十八章 拜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四十一章 喜報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十六章 主教第二十九章 森林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七十一章 吃虧第一百九十九章 顯聖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七十八章 軍列第一百七十八章 誑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預言第一百七十四章 烏合第三十五章 望峽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四百三十六章 國丈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八十九章 春寒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七十八章 大收第十二章 挖坑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三百一十章 遷徙第二十六章 傳警第一章 播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羅剎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一百二十五章 文獻第八十七章 煤油第二百零九章 成本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五章 競賽第八十四章 圍攻第五十章 海難第七十章 賑濟第二百九十五章 杭蓋第五十二章 人心第一百零一章 撥雲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一百五十六章 折戟第二百二十章 巴西第三百四十九章 炮彈第二百九十四章 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