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凌晨三時,山子和小劉穿一身便衣,乘馬車駛離營地。
近午時分,馬車行至縣城南門哨卡。
山子左右瞧望,只見城門兩側三米寬的城牆上,勞工們頭頂烈日,正在修築炮樓,一條東西長約兩千米的城牆,共有八處修築點。
再看哨卡出入口,兩端各站兩個日僞軍。
說起嶠南僞軍,原來都是地方警務人員,嶠南縣城淪陷後,被日軍改編爲保安隊,加之新招募的隊員,目前只有一百餘人。
馬車駛入哨卡,直奔祥和旅店駛去。
從祥和旅店安頓下來,山子與李站長夫婦短暫交談,之後走出賬房,與小劉徒步趕往日軍大本營。
城裡人都知道,日軍大本營原是一片荒灘廢地,位於城東溫泉河岸,佔地面積大約一千畝。
如今荒灘青磚砌牆,駐紮着安藤大隊的首腦機關,除此之外,步兵一中隊、炮兵中隊、機槍中隊、運輸隊也都駐紮在這裡。
站在遠處即可看到,日軍大本營共有十八座塔臺,沿院牆均勻分佈,每座塔臺都有哨兵值崗,並架設輕機槍和探照燈,
因面積廣大,大本營開設南北兩座大門,門前各有一條衚衕式通道,通道入口各設一道哨卡,離地三尺橫擋一根木杆。
一般情況下,來往大隊機關一律從北門出入。
再看營區西側,一條寬五米、深三米的壕溝連接南北兩座崗亭,壕溝外加護一道鐵絲網,整條隔離帶距離高牆十米之餘。
從小吃店吃過午飯,山子又和小劉徒步趕路,通過城南哨卡出城後,沿臨水至嵐縣公路一路往東行進。
行至溫泉村頭,山子方纔止步。
站在石橋上往北看,寬約五十米的溫泉河縱貫南北,距離日軍大本營大約二百米,河水藍瑩瑩,盪悠悠,讓人心曠神怡。
依託這一天然屏障,縣城東面沒有原始城牆,日軍駐紮後才用青磚壘一道院牆,院牆外架設一道鐵絲網。
如果放眼溫泉河東岸,那裡是一片荒蕪的溼地,溼地裡雜草莚蔓,野花爛漫,三三兩兩的牧童一邊放羊,一邊戲耍取鬧,煞是一派田園風光。
然而只有天知道,此處正是山子第二個偵察目標——
幾天後的深夜,這裡的河水被鮮血染紅,這裡的花草被硝煙燻黑。
3
外圍偵察完成後,山子和小劉返回旅店。
一看山子回來,李站長忙把媳婦喊到賬房。
李站長的媳婦名叫馬曉月,時年三十歲,於交通站擔任報務員。
馬曉月說——
經過多方打聽,一位教書的同學說,前不久偶爾走進雅藝書畫店,正趕上女老闆與日本軍官交談,滿口都是日本話。
得知這一信息,山子急不可待,搭坐交通站自備的腳蹬式黃包車,獨自趕往雅藝書畫店。
雅藝書畫店頗具規模,店面裡共有四位店員在營業。
藉口定購大批書畫,山子要求與店老闆直接商談。
一位年輕的男店員告訴山子,老闆剛回家不到一刻鐘。
又在山子的要求下,男店員陪同山子搭上黃包車,沿門前大街往西駛去。
行途中,男店員告訴山子——
書畫店開業不滿一個月,老闆名叫鮑玉蓮,因大伯在開元中學當校長,鮑玉蓮憑藉這層關係,從學校宿舍區租一棟教師住房。
開元中學宿舍區位於學校西側,中間只隔一條衚衕。
通過男店員的介紹,鮑玉蓮認識了山子,山子也認識了鮑玉蓮。
從面容上看,鮑玉蓮的年齡與馬曉月相仿,實際年齡二十九歲。
當山子說明真正來意,鮑玉蓮滿臉驚異,問山子爲什麼學日語。
山子說,前不久通過朋友介紹,想把生意做到日本人那邊去。
鮑玉蓮又問山子做什麼生意,山子回答鮑玉蓮,殺豬的。
鮑玉蓮接着問:“王老闆,請問您是哪裡人?”
山子直言不諱:“河涯村。”
一聽河涯村三個字,鮑玉蓮的心咯噔跳了一下。
山子接着說:“如果鮑大姐願意去河涯村,每天付兩塊大洋作酬勞。”
誰知聽罷山子的許諾,鮑玉蓮撲哧一下笑出聲。
山子不知道鮑玉蓮爲什麼笑,如同丈二和尚,咋也摸不着頭和腦。
直到鮑玉蓮最後決定,明天啓程趕往河涯村,山子的心方纔有了着落。
不一會返回祥和旅店,山子指示小劉即刻動身,趕往橡樹坡和峪口山,通知原特遣隊員一律迴圈子嶺學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