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

面貌一樣,但氣勢卻是渾然不同的兩個人,讓葉企孫先生明顯有些疑惑。只是打量了楊震良久之後才的道:“想倒是想了起來,只是你不是叫楊繼善嗎?什麼時候改的名字?如果你不提,我肯定想不出來了。”

“雖然是一個人,但是這兩者之間的氣勢相差太大,實在是有些不敢認了。過去那個楊繼善身上是一股子濃濃的書生氣,可現在的楊震卻滿身的殺伐氣息。雖說面貌大致相同,但從氣勢上誰也不敢說你們是同一個人。”

“我當初還好奇,你當初這個北平大學法學院的學生,放着本專業的課程不學,卻是非要跑到清華理學院去旁聽與所學專業八竿子打不到物理專業。只是當初幾次詢問你,你也不說。”

“當時見你衣衫襤褸,即便冬季也穿的單薄,但環境如此艱苦,卻並未放棄求學慾望。實屬難得連午飯都無錢吃,卻保持着上進心和求知慾。在加上知道你是東北流亡學生出身,家國淪陷。我雖能力有限,但儘可能的照顧。只是當初能力有限,連爲你爭取一個轉學的名額,以及減免學費,並在生活上給予一定補助都無法做到。”

“等三六年,我與清華理學院的幾位教授想向學校保舉讓你直接插入物理系第三學年就讀,併爲你提供一定的獎學金作爲補助生活的時候,你卻已經畢業離開北平,當時我還感覺到很惋惜。”

“就在來東北之前,吳有訓先生閒暇時候還與我談起過當時的你。那時候對那個衣衫襤褸,卻仍舊孜孜不倦,僅僅是一年聽旁聽課,其水平已經達到了本專業三年級水平的年輕人,印象好的可不僅僅是我一個。包括吳有訓教授在內,很多人都對你是印象深刻。當年狄拉克先生到清華做訪問,在上示範課的時候,也是吳有訓先生堅持讓你旁聽的。”

“他說過你當初報考北平大學若是學工科倒也罷了,只是去學法有些可惜了。你的物理學上的天賦,即便是在清華也是少見的。如果你當初報考的是清華,現在恐怕早就考上了美國或是英國的官費留學生了。”

“只不過我們兩個即便是抵達東北的時候,可還不清楚眼下這個在東北打得日本人頭破血流的那個青年將領,居然是當初那個整天跑去清華蹭課的人。不過你隨有物理天賦,如果留在科學界,會有很大的前途。但這樣一來,中國固然是又得了一個理科的天才,但卻少了一位在危難之時獨撐大局的赫赫有名的抗戰英雄了。”

“不過你現在的變化可是很大,當初身上那股子書生氣可是變的很少、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滿身的殺伐之氣。如果你不說,我可是一點也想不起來,如今赫赫有名的抗聯總司令,是當年那個在北平大學讀書,卻整天來清華旁聽的沉默寡言的青年學生。”

聽到葉企孫先生現在還有些好奇的話,楊震哈哈一笑道:“我是東北進關的流亡學生,說實在的很珍惜當時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因爲當時心中懷揣科技興國,工業救國的夢想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清華與唐山、北平交通大學是我的第一志願。”

“葉先生我當時的夢想是做像您或是吳有訓先生的那樣人,所以才選擇了報考清華物理系。只是因爲一些原因錯過了清華的考試,未能拜到葉先生和吳先生的門下聽課、學習,所以一直很遺憾。”

“雖說後來考到了北平大學,但是因爲機遇的原因卻是進了法學院。您也知道,當時正值亂世時期,國內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老爺們、這個那個總司令,有幾個遵守法律的?這玩意安邦雖有用,但是即不能救國,也不能讓中國便的強大起來。”

“尤其是在目睹了當時中國的所有機械設備,無論是鐵路、汽車,還是電報、電話都是外國進口,無一樣爲中國人自行製造。東北工業當時爲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但是那些工業設備,甚至製造產品的原材料,沒有一樣是我們中國自己生產和製造的。而日本之所以能侵佔我東北,更是倚仗其多年以來建設的現代化工業基礎。”

“所以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我是很堅定是要學理或是學工的。先生所在的清華的理學院,是我當時的第一選擇。那裡不僅有先生,還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教授。如吳有訓先生、熊慶來先生、薩本棟先生、張子高先生等一大批國內名師。能在諸位教授門下學習,是我一生的夢想。”

“心揣科技報國的我,一心想要的就是報考國內水平最高的清華理學院,期待能在諸位先生門下學習。只可惜時運不濟,一場大病讓我錯過了清華的招生考試,還有北京大學理學院的招生考試。只能報考招生略微晚一些的北平大學法學院,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只是當時收容東北流亡學生的學校制度,在關內的流亡學生一旦考取某一大學,便不能在繼續在原有的中學讀書,也就不能再取得資助。所以儘管一心想要在先生門下學習,但是實在囊中羞澀,無力重新報考。”

“當年的進關的東北學生,只要有書讀就已經是難得了,哪裡還能挑三揀四?能考上一個大學,就已經是不錯了。只是可惜當年一場大病錯過了清華招生考試,否則我恐怕早就已經是葉教授的弟子了。”

“當時雖然未能拜倒葉教授門下,但心中那點遺憾中希望得到一些彌補。所以就在當時在清華讀書的一個東北同學的幫助之下,只要有空就去您那裡蹭課聽。自己的專業課程,反倒是沒有讀多少,幾乎差一點未能畢業。”

說到這裡,楊震神色多少有些自嘲道:“當年我是學文不成,學理也是稀裡糊塗。即沒有因爲自己大學的專業成爲一名大律師,或是像我的那些同學一樣,進入國民政府那個部門去當一個小官僚。也沒有能成爲一名教授,反倒是成了一名軍人。現在的情況和當年的志向,整整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不過葉教授此次能來東北,雖然因爲時局的關係,不能在繼續在葉教授門下學習,但也足以彌補當初的遺憾。只是不知道葉教授能否屈居東北,爲東北全境的解放事業,爲今後中國的發展,走出我們自己的道路盡一份綿力?”

“葉教授,作爲一名軍人,我真誠的希望您能夠留在東北。我們這裡太需要您這樣的專家和教授了,太需要您和您的弟子們來到這裡幫助我們建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國防工業了,尤其是現代化、高科技的國防工業。”

“而不是國民政府那樣仿製出幾款外國的步槍和機槍,連彈藥生產都無法滿足需要的半拉子工業。我們不僅僅要有自己的軍事工業,還要有自己的飛機、汽車、坦克製造工業。還有現代化工、電子、光學、冶金等一系列的工業。我們要做到的是人有我有,人有我精。”

“葉教授我希望,不,應該是懇求您,還有與您一同來的那些專家、教授能留下來,這裡太需要你們了。現代化的工業,是以強大的科研爲基礎的,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美英法德,莫不是如此。’“我們現在引進的這些工業設備,目前依靠的還是美國、蘇聯方面的專家。這種情況如果長時間的持續下去,會給我們帶來極爲不利的影響。科研是現代工業的命脈和基礎,而命脈和基礎掌握在別人的手中,這對國家以及我們的軍隊,都是極爲不利的。”

“一旦這些人因爲國內的召喚,或是時局的變化,返回自己的國家,我們的這些工業將會陷入徹底的癱瘓。而且有些東西,我們不想也不準備,更不能讓外國人知道。這對我們民族未來的發展,是相當有害的。”

“還有我們的軍區理工大學,雖然已經完成組建。但是目前因爲師資薄弱,只開了化學、基礎物理等簡單的幾個專業。所有的教授,只有寥寥無幾。目前急需的光學、電子、地質等一系列的課程,因爲缺乏教授和講師,而遲遲的無法開展。”

“葉先生,我們現在是求賢若渴。只要諸位先生能留在根據地,一切待遇敬請您和各位專家放心,保證是最好的。而且我們保證給諸位先生提供最好的科研、教學環境。如果關內的學子,願意跟隨諸位先生到東北來工作,我們一樣會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所有的費用全部免除,與我們的部隊一樣實行供給制。”

這位葉企孫教授在熊大縝做工作之下,已經定下來留在根據地。作爲一名學者兼教育家,這位葉教授在乎的並不是抗聯給予的配車、以美金支付的兩倍薪水等一系列的優厚待遇。他更看中的是能不能將心中的所學,可以學以致用。

對於這位葉企孫教授來說,來東北最關鍵的是自己能不能繼續授課,能不能從事相關專業的研究。葉企孫教授已經定下來留在東北,還有已經決定留下來的周培源教授的事情,楊震已經從熊大縝的彙報之中瞭解。但其他教授的想法和思路,楊震卻是不清楚。

儘管眼下來到東北的這些教授之中也許有的人會留在這裡,但是很多人恐怕還是會離開。楊震希望這位在中國教育界有着崇高威望的人,能夠協助自己做一些工作。爭取部分人,甚至是大部分留在東北。

楊震真的很希望所有來根據地的這些教授,都能留下來。束星北是物理專家,被後世稱之爲中國雷達之父。何乃民教授一來到根據地,就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協助軍工部徹底解決了雙二十三高炮,以及四聯裝十四毫米高射機槍聯動部分不可靠,以及過於笨重的問題。

這些人都是精華,對抗聯今後的發展簡直是至關重要。他們如果真的能夠留下來,楊震相信再加上自己腦海之中,相對超前的思維,爲部隊研發一流的裝備,爲中國未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工業基礎,絕對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鬥機部隊之傷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十一章 該死的情報部門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團第五百二十一章 楊震的自問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軍貢獻的威脅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勵士氣的獎與罰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計時第五百八十章重炮進城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牆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爲止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趕他們跳湖第三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準備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一十六章 祁口之戰之釜底抽薪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緣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到並奪回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面打響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這麼死守下去第三百二十三章 中央來電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三十八章 要求換裝的挺進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三百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能原諒的原因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三百六十四章 習慣從對方角度去琢磨第六十一章 惱火的曹輝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火羣策山(3)四百八十四章 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顧不得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麼叫蹬鼻子上臉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六十四章 政委第二百一十三章 敗家子打法第四十九章 試探一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要全力一搏的日軍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戰皖南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越平靜的地方越危險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不正常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置第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第三十八章 要求換裝的挺進軍第三百二十章 暫停攻擊的原因第二百章 日軍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233章 自信的美國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歧第三十章 定位錯誤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一百五十八章 鏖戰湯原(5)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細節上分析第七十九章 敢這麼做的底氣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鍋賣鐵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四十五章 日軍炮兵的戰鬥力第三百六十三章 影響之借刀殺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十五章 什麼叫做真正的變態第一百六十四章 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槍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留在這裡堅持第三百五十五章 爭吵與分歧第二百零二章 軍分區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
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鬥機部隊之傷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十一章 該死的情報部門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團第五百二十一章 楊震的自問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軍貢獻的威脅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勵士氣的獎與罰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計時第五百八十章重炮進城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牆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爲止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趕他們跳湖第三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準備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一十六章 祁口之戰之釜底抽薪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緣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到並奪回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面打響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這麼死守下去第三百二十三章 中央來電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三十八章 要求換裝的挺進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三百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能原諒的原因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三百六十四章 習慣從對方角度去琢磨第六十一章 惱火的曹輝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火羣策山(3)四百八十四章 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顧不得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麼叫蹬鼻子上臉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六十四章 政委第二百一十三章 敗家子打法第四十九章 試探一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要全力一搏的日軍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戰皖南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越平靜的地方越危險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不正常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置第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第三十八章 要求換裝的挺進軍第三百二十章 暫停攻擊的原因第二百章 日軍的反應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233章 自信的美國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歧第三十章 定位錯誤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一百五十八章 鏖戰湯原(5)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細節上分析第七十九章 敢這麼做的底氣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鍋賣鐵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四十五章 日軍炮兵的戰鬥力第三百六十三章 影響之借刀殺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十五章 什麼叫做真正的變態第一百六十四章 羅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槍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留在這裡堅持第三百五十五章 爭吵與分歧第二百零二章 軍分區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