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時機到了

日軍炮彈從通遼城打到這裡,無論是精度還是威力,都是已經是強弩之末,對守軍的防禦體系造不成太大的威脅。這些老古董一樣的大口徑火炮,威力的確大。但是實際上帶來的威脅,還不如日軍繳獲的東北軍的七七野炮,對守軍前沿的威脅大。

如果說日軍的三八式野炮和繳獲的原東北軍七七口徑野炮,因爲射程很大對守軍縱深還有一定的威脅的話。這些射程不過五千米,與抗聯裝備的一百二十毫米重迫擊炮相差無幾的所謂重炮,從部署在通遼城內陣地發射,根本就打不到自己的縱深。

就算是夠自己的前沿陣地,已經是其射程的極限了。要想精確的摧毀自己的迫擊炮陣地,那就更不可能了。

況且自己的迫擊炮陣地採取的是分散佈置,集中開火的戰術。除了輕便的,可以隨時轉移的六零迫擊炮部署一線和二線陣地之外,其餘的八二迫擊炮和一百二十毫米重迫擊炮的陣地,則根本就沒有在孔家窩堡內。

尤其是最大射程將近六千米的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幾個陣地都在孔家窩堡以東近千米之外。即便八二迫擊炮的陣地,也在孔家窩堡以東三百米處。日軍前沿炮兵觀察哨,在孔家窩堡正面根本就觀察不到自己迫擊炮的陣地。

無論是當面的日軍,還是通遼城內的日軍炮兵觀察哨,要想找出自己的迫擊炮陣地,就只能通過彈道來大致判斷。按照日軍炮兵的戰術素養,這個倒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問題是大致,與精確鎖定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而且日軍恐怕也算計不出抗聯新換裝的迫擊炮,射程可比他們手中同類火炮的距離要遠的多吧。

他海敬清又不傻,在明知道日軍炮兵火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還將自己手頭僅有的炮兵都集中放在孔家窩堡內。分散佈置,集中射擊纔是最符合他現在情況的戰術。要是集中放在孔家窩堡內,指揮上和調動上的確有相當的便利,但是也正好給了日軍一鍋端的機會。

之前的戰鬥之中,日軍也曾經集中過後方的炮兵試圖摧毀自己的迫擊炮陣地。但是他們的炮彈,基本上都落在了自己八二迫擊炮和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陣地前,至少三百米的距離。對抗聯迫擊炮的射程估計不足,使得日軍基本是在做無用功。

抗聯的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最大射程是在近六千米,八二迫擊炮的最大射程在三千米,比同口徑的迫擊炮都遠很多。而且在戰鬥期間,海敬清爲這些迫擊炮構築了相當多的預備陣地。

按照他的要求,八二迫擊炮在發射五發炮彈,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在打三個齊射之後,必須立即轉移陣地。日軍的前沿炮兵觀察哨,如果還是按照之前的作戰經驗來評估炮兵的位置。他們這麼做,只能是白白的浪費炮彈而已。

至於鬼武五一推到他前沿陣地眼皮子底下的那幾門步兵炮,他還真的沒有看在眼裡。難道他們真的以爲用屍體壘成的工事,自己就拿着沒有辦法了?是日軍打昏了頭,還是他們太小瞧自己了?

不過這些玩意雖說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留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總歸是根刺不是嗎。對付這幾門步兵炮,海敬清沒有捨得動用無後坐力炮這種攻堅利器。炮彈不多了,還要留到關鍵時刻使用。這幾門用人肉壘起來的簡易工事,壓根就不值當浪費寶貴的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彈。

而是直接用電話要通了後邊的高射機槍陣地,簡單的一句幹掉他們這句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命令之後,鬼武五一的想法連同他的炮手,成了一堆堆的被十四毫米子彈撕裂的四分五裂零件。

甚至一門九二步兵炮,更是因爲被一發穿透了人肉壘成工事的十四毫米高射機槍子彈,擊中了炮手隨身攜帶的炮彈引發的殉爆。火炮連同炮手以及用來壘成工事的屍體,一起化作了一場血與肉的傾盆雨。

鬼武五一以爲用遍地的日軍屍體,在加上鋼板構築的簡易工事,防禦能力會遠遠的超過那些用沙袋壘成的土木工事。結果卻沒有想到,結果沒有任何的改變。對手的那種高射速小口徑火炮,撕開這些工事依舊沒有費吹灰之力。

而他一口氣投入了大部分的兵力,排成的十一道原本以爲可以連續衝擊的散兵線。希望利用兵力和炮兵掩護火力的優勢,在一百米極近距離上快速的突擊,打亂守軍的陣腳戰法,除了傷亡數字大幅度增加之外,結果卻依舊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

他的十一道散兵線,幾乎成了送死一樣,在守軍密集的交叉火力之下,發起攻擊的部隊成排的被打倒。他投入的兵力優勢,並未轉化成爲戰場上的絕對優勢。他發起的攻勢,依舊是舉步艱難。

守軍新出現的口徑更大的速射火力,與之前那種速射極快的小口徑火炮相互配合,形成了交叉火力網。而這種新出現的小口徑火炮,與之前的那款速射極快的小口徑火炮相比,射速不僅相差無幾,最關鍵的是威力更大。

甚至一發炮彈能夠穿透他的四五條散兵線之後依舊極具殺傷力,甚至可以直接穿透他的十一道散兵線。每一發炮彈的彈道之下,都留下一堆日軍的血肉。而極高的射速,又使得只要被這種小口徑火炮掃過的地方,上千米的距離之內基本上沒有能站着的,或是說完整的人。

兩種有着機槍射速的小口徑火炮,幾乎成了日軍所有參戰兵力的夢魘。再加上打在縱深的迫擊炮彈雨,以及比之前增加了一倍的步兵火力,一百米的距離依舊成了日軍步兵的生死線。

前面的幾條散兵線被步兵火力打垮,而後面的那些條不是被縱深打過來的迫擊炮彈炸垮,就是被穿透了前面幾條散兵線之後,威力並未稍減的大口徑機槍和小口徑火炮的高射速打過來的密集炮彈,給硬生生的打垮。

他排出的這十一道散兵線,儘管在付出傷亡過半,甚至前面幾條几乎全軍覆滅的代價之後,也曾打到守軍前沿不足五十米的距離之內。但是卻依舊被守軍陣地縱深打過來密集的迫擊炮彈和側後方打過來的密集火力,又給打了回來回來。

最讓他憤怒和錯愕的是,白白的浪費了這麼多的炮彈,守軍的迫擊炮火非但沒有減弱,反倒是增加了許多。落在衝鋒部隊頭上的迫擊炮彈,甚至比自己要求身後師團炮兵實施毀滅性炮擊之前幾乎多出了近三分之一。而且敵軍前沿的步兵火力密度,也要比之前增加了一半還有餘。

一個小時的攻擊下來,鬼武五一投入的這十一道散兵線,非但沒有突破守軍的防線,自己卻付出了參戰兵力傷亡三分之二的代價。整個日軍衝鋒發起地,到守軍前沿五十米的距離,到處都堆滿了日軍的屍體和殘肢斷臂。無法撤下來傷兵呻吟聲,幾乎壓制住了密集槍聲。

而且守軍那些穿透性極強的武器,讓日軍試圖用屍體壘成工事,趴在自己能接近的守軍陣地最近距離,與守軍對射都做不到。新出現的那種口徑更大,射速也極快的火炮,一發炮彈過來。

直接將有這些企圖的日軍,連同他們用來做掩體的工事,一起被撕的四分五裂。外帶他們身後試圖利用前邊同伴掩護的戰友,也沒有能倖免於難。這種炮彈的穿透力之強,射程之遠,讓日軍感覺到自己在與魔鬼作戰一樣。

雖說在壓制火力上佔據着炮火上的優勢,但是在對方步兵火力佔據絕對優勢之下,這些炮火優勢並沒有轉化成爲相應的成果。這一個小時的激戰下來,日軍將儲備在通遼縣城的炮彈打出去一半。但孔家窩堡就像一塊硬骨頭一樣,就是吞不下去。

海敬清很是有耐心給當面的日軍放血,直到此次日軍集中幾乎所有能集中的力量,組織的集團衝鋒徹底被打垮。其前沿參戰部隊的攻勢因爲傷亡過大,以及士氣因爲連續攻擊失利而明顯下降。後續的攻勢越來越緩,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少之後,才感覺到最佳的時機已經到了。

就在鬼武五一準備請示川並密中將,是否將那些明治三十八年式的一百五十毫米和一百二十毫米老爺榴彈炮調到一線兩門,先吃掉那些半永備工事。還有在孔家窩堡一線,在投入一些兵力的時候。整個孔家窩堡戰場的形勢,突然間急轉直下。

伴隨着孔家窩堡一線突然打出的三發紅色信號彈,從孔家窩堡戰場西北面,也就是通遼正面北戰場以及自己正面縱深,在日軍反擊戰打響之後,第一次突然間打過來一陣密集的火箭彈。

而伴隨着這陣子密集的火箭彈落下,守軍正面突然間衝出了之前一直沒有露面的三十餘輛坦克,在大量的步兵配合之下,向自己開始收攏兵力準備發起最後突擊的部隊發起了攻擊。原來一線陣地上的守軍,也在這陣子密集的炮彈掩護之下,跳出之前的掩體衝了出來。

抗聯在通遼戰場上投放了相當數量,甚至在自己正面就配備了爲數不少的坦克這事情,他鬼武五一是相當清楚的。但是之間連續幾個小時的戰鬥,敵軍一輛坦克也沒有參戰,讓他多少有些放鬆。

甚至下意識的認爲,孔家窩堡當面的敵軍只是步兵。他們的坦克現在還被多條的反坦克壕阻擋在戰場的那一邊,而壓根就無法參戰。如果說戰鬥打響之初,他還做好了反坦克衝擊的準備。但是現在面對抗聯步兵掩護下的坦克突擊,卻是一點防備也沒有。

對海敬清從日軍反擊戰打響,就一直在籌劃的反擊。幾乎毫無準備的鬼武五一和他的部下,在突然出現的坦克衝擊之下本就傷亡慘重,最關鍵的士氣已經異常低落的部隊,瞬間就被衝了一個七零八落,連一個最簡單的防線,也沒有能建立起來。

第十四章 武居中佐的判斷第九十六章 自己解決掉他們第二百零一章 飯村穰的忠告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第二百八十二章 漏算的一點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一百八十八章 血肉雙城(九)第三百九十三章 我只能給你兩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四十六章 極有創造力的襲擊第五百七十五章 日軍傘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韓仁和的猜測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五十一章 楊震曾經的隱憂第二百六十六章 主攻、助攻之爭第一百四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13)第四百六十一章 終生的信念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一百七十八章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一百九十五章 楊震的感覺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窩下蛋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己釀下的苦果第四百六十一章 終生的信念第三百八十章 一個硬幣的兩面第四章 迷魂陣還要擺下去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嘆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三百二十三章 事後餘波之爭吵第二百三十章 破記錄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力量很充足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到並奪回來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四百六十四章 第七師團餘部的爭執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一百八十三章 他就是來攪局的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八十三章 必須遵循科學規律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一十五章 腐敗帶來的危害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三百四十七章 固執與堅持第一百八十五章 歸綏之戰(五)第239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一百八十九章 抗命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頭爛額的澤田茂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龍去脈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三百六十四章 習慣從對方角度去琢磨第五十九章 楊震的警告第一百四十一章關鍵時候的逆轉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海戰術第二百章 教訓還不夠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正我是不用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一百九十三章 態勢很不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口之戰(四)第一百零三章 後手如何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二百九十四章 煙霧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勵士氣的獎與罰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鬧天宮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
第十四章 武居中佐的判斷第九十六章 自己解決掉他們第二百零一章 飯村穰的忠告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第二百八十二章 漏算的一點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一百八十八章 血肉雙城(九)第三百九十三章 我只能給你兩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四十六章 極有創造力的襲擊第五百七十五章 日軍傘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韓仁和的猜測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五十一章 楊震曾經的隱憂第二百六十六章 主攻、助攻之爭第一百四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13)第四百六十一章 終生的信念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一百七十八章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一百九十五章 楊震的感覺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窩下蛋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己釀下的苦果第四百六十一章 終生的信念第三百八十章 一個硬幣的兩面第四章 迷魂陣還要擺下去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嘆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三百二十三章 事後餘波之爭吵第二百三十章 破記錄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力量很充足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到並奪回來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四百六十四章 第七師團餘部的爭執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一百八十三章 他就是來攪局的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八十三章 必須遵循科學規律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一十五章 腐敗帶來的危害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三百四十七章 固執與堅持第一百八十五章 歸綏之戰(五)第239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一百八十九章 抗命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頭爛額的澤田茂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龍去脈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三百六十四章 習慣從對方角度去琢磨第五十九章 楊震的警告第一百四十一章關鍵時候的逆轉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海戰術第二百章 教訓還不夠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正我是不用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一百九十三章 態勢很不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口之戰(四)第一百零三章 後手如何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二百九十四章 煙霧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勵士氣的獎與罰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鬧天宮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