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

所以在將當面敵情立即上報之後,不待上級答覆,他立即指揮部隊展開。戰機稍遜即逝,固執的等待上級答覆,那就什麼也撈不到,甚至還有可能將戰場的主動權,拱手交給敵軍。

但並不甘心就這麼阻擊的他,還是集中一部採取兩翼包抄的態勢,利用山區地形向敵軍側後方包抄過去。如果敵軍兵力不多,他還是想一口吃掉這股子敵軍。既然遇到了,不撈一把怎麼能對得起自己?

如果敵軍兵力爲數衆多,遠遠的超過自己,就採取正面阻擊與側翼包抄配合的戰術,爲上級調整部署爭取時間。同時側翼包抄的部隊,還可以保障自己的周邊,並摸清楚敵軍的數量。爭取時間歸爭取時間,想吃肉歸想吃肉,但不能讓日軍包了自己的餃子。

不過在日軍後續部隊全部陸續投入戰場,負責側翼包抄的部隊也未發現日軍後續兵力之後。看着眼前日軍總數不過一個加強大隊的兵力,雖然配屬了一個重機槍中隊,但攜帶的炮兵卻只有兩門步兵炮和一門山炮的重武器,讓這個旅長不由的欣喜兩眼冒光。

在他眼裡,這已經不是一個日軍的加強步兵大隊,而是一塊塊行走的肥肉。當然對於這個日軍步兵大隊裝備的九九式步槍、九九式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他也相當的眼饞的緊。這麼好的裝備,他又豈能放過?

到東北以後,挺進軍上下明顯感覺到東北的日軍裝備水平,要好於華北戰場。就像這支日軍裝備的步機槍,除了九二式重機槍相同之外,都要好於關內還在使用三八式步槍和歪把子輕機槍,就連九六式輕機槍裝備數量都不多的華北治安師團和獨立混成旅團。

這些武器雖說比不上兄弟部隊那些自動武器,但總比三八大蓋和歪把子要強吧。尤其他們的那種輕機槍,挺進軍雖說因爲這種子彈數量不是很充足,所以未能普遍裝備,但也補充了二十多挺。性能比歪把子要強的多,至少在保養上不用那麼的精心。

讓這位旅長對這些日軍武器裝備很是眼饞的原因,是因爲他的旅因爲七九口徑武器不足,還有兩個團裝備的還都是日製武器,也就是還都是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槍和九六式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

蘇軍轉交過來的德制步槍數量雖說比較充裕,但是機槍數量卻是嚴重的不足。除了一部分德軍和羅馬尼亞陸軍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之外,德制MG三四機槍的數量不僅不足,而且普遍缺少重機槍架和備用槍管、零部件。

這些武器轉交過來之後,畢竟是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都需要大幅度的檢修。這些機槍只能兩挺拼爲一挺。甚至有的機槍,依靠三四挺才能拼出一支能用的。備用的彈鼓不足,大部分的機槍只能使用彈鏈。

而且這種武器對於挺進軍來說,一是射速過大、浪費彈藥,在一貫講究節約彈藥的老八路眼中,這些機槍還不如蘇軍轉交過來的,德軍和羅馬尼亞陸軍裝備的ZB五三重機槍和捷克式輕機槍。二也數量並不充足,無法滿足全軍裝備。

一般人都以爲二戰德軍使用的機槍,就是MG三四和MG四二兩種性能相當優秀的機槍,並開創了通用機槍的新時代,徹底淘汰了笨重的水冷式重機槍。甚至楊震這個先知者,一時也是這麼認爲。更以爲二戰德軍的重武器數量不是很充足,輕武器數量一直都是充足的。

然而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德軍在整個二戰之中,輕武器尤其是機槍的數量,也並不是很充足。特別是眼下采用衝壓工藝製造的MG四二機槍,剛剛完成測試,批量生產剛剛提上日程。德軍裝備的機槍製造還是以價格昂貴,製造工藝極其複雜的M,G三四機槍爲主。

但這種機槍因爲製造工藝複雜,在德軍進展神速的其他戰場倒還好說。在蘇德戰場爆發之後,原本還勉強夠用的產量,就一直無法滿足巨大需要和無法彌補損耗。在東線戰場上,德軍不僅使用了大量繳獲的蘇制機槍,還使用了大量的老式機槍和其他國家的戰利品。

眼下東線的德軍不僅裝備了MG三四輕機槍,還裝備爲數不少的捷克造、比利時造、波蘭造、南斯拉夫的七九口徑機槍,以及本國已經淘汰了的MG十三機槍和MG零八式重機槍。

特別是此時初出茅廬,遠沒有一年之後那麼受重視的黨衛軍,幾乎清一色裝備的還是捷克和比利時造步機槍,MG三四機槍一挺都沒有裝備。再加上東線戰場參戰的僕從國軍隊,蘇軍轉交過來的戰利品,可謂是種類繁多。

在此時德軍還處在頂峰階段,蘇軍一般的勝利,都是在對那些戰鬥力較差的僕從國軍隊取得的。所以轉交給抗聯的輕武器口徑,足足四五種。其中七九口徑的機槍,數量並不是太充足。

爲了統一口徑,什麼匈牙利八毫米的蘇羅通輕機槍、施瓦次羅斯重機槍,意大利六五口徑的佈雷達輕重機槍,都沒有下發部隊。這些機槍不僅數量不多、配件不全,甚至連子彈都沒有多少。儘管意大利貨的數量,還是相當不少的。

眼下的挺進軍雖說通過內部調劑,再加上蘇聯方面轉交過來的德軍,以及僕從國裝備的輕武器,大部分的部隊都換裝了七九口徑的武器。但蘇聯方面轉交過來的步槍數量比較充足,但是機槍數量不僅樣式繁多,而且數量也不足。

在大部分機槍都帶有戰損急需修理,而抗聯眼下還無法爲這種機槍生產配件的情況之下。通常抗聯的兵工廠只能對這些戰損機槍,採取兩挺,甚至幾挺拼做一挺的辦法進行搶修。這就導致了挺進軍在機槍的數量,無法滿足全軍換裝的需要。

更何況挺進軍原來本身裝備的捷克式機,以及各種型號七九機槍,除了抗聯調撥的部分之外。其餘的也因爲多年使用,磨損程度普遍都很嚴重。相當一部分的機槍已經到了使用壽命,不僅配件不全,就連膛線都磨光了。

全軍原來裝備的捷克式機槍,基本上沒有備用槍管。原來裝備的捷克造和比利時造,以及丹麥造的原廠貨,因爲質量和工業以及原材料方面的原因,雖說備件也有一部分不全,但損耗還沒有那麼的嚴重。尤其是捷克原廠造機槍,儘管多年使用,但質量並未普遍下降。

但國內各個兵工廠自行仿製的,因爲鋼材質量和製造工藝,再加上多年高強度使用的原因,百分之六十多已經到了報廢的程度,只不過因爲沒有換裝的來源才勉強對付使用。這些機槍,根本就不敢打連發。這就造成了實際需要換裝的數量,遠遠的超過賬面上的缺口。

再加上蘇軍轉交過來的MG三四機槍,因爲缺乏重機槍狀態使用的三腳架,即便維修好了也只能當做輕機槍使用。再加上爲了維修這些戰損機槍,只能將其中一部分配發部隊。而其他七九口徑的機槍,數量也不充足。

畢竟整個四一年,蘇軍大部分時間都在打敗仗。偶爾繳獲一批戰利品,則前線也就消耗掉了。直到莫斯科保衛戰結束,才大批量的繳獲德軍輕武器。機槍,特別是重機槍的缺口數量大,也就使得挺進軍部隊之中還有幾個團,目前配備的還是日製武器裝備。

眼下留守在熱河戰場上的兩個旅,就有兩個團裝備的全部都是日製武器。另外一個團裝備的是七九口徑的步槍和輕機槍,但重機槍則裝備的還是九二式重機槍。至於另外一個旅,也是日式裝備與德式口徑混編,只能儘可能的保證口徑相同。

雖說與日製輕重機槍相比,他更喜歡德制MG三四機槍,但這種機槍不是數量不足嗎?他部下的三個團,只有一個團配備了這種機槍作爲班用輕機槍使用。在沒魚蝦也好的情況之下,這些日軍最新式的輕武器,就成了他眼中的一堆肥肉。

在這位旅長看來他一個旅的兵力優勢,現在的裝備雖說不能算精良但情況要好的多,而且彈藥的數量充足。再加上去年底的整訓,軍政素質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種情況之下對於日軍一個加強大隊還不手拿把掐?

尤其還是這種山區地形,制高點都在自己手中控制的情況之下,這個戰場就他媽的天生給自己佈置的。打垮了這支日軍,這些武器裝備不就早晚都是自己的了嗎?眼前鬼子使用的這種九九式機槍,他在抗聯試用過,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

尤其是不用塗油就可以發射,可以快速的更換槍管,子彈的威力也比較大,遠遠超過日製六五口徑子彈。雖說比不上德制機槍和抗聯的機槍,但是比歪把子和拐把子要好的多。作爲老兵,誰不願意用精良的武器?

這位自信滿滿,並且盯上人家武器裝備,打算一鼓作氣將當面日軍全殲的旅長,在將試圖爭奪制高點的日軍反擊下去之後。調動身後的炮兵,全線壓制日軍掩護兩翼山脊處的機槍火力。

除了迂迴包抄兩翼的兩個營之外,以兩個建制連沿着兩側山脊,向正在沿着山脊進攻反過來包抄他的日軍發起反擊,自己則親自指揮一個營貼上去咬住日軍。同時以兩個營的兵力各配屬兩門迫擊炮,以及加強兩挺重機槍,分別向葉柏壽和建平縣城兩個方向,分別放出了警戒。

在派出警戒部隊的時候,他重點告訴向建平方向警戒的營長,如果建平縣城方向還是按照原計劃打響,他指揮的那個加強營,則立即沿着建平縣城方向,向張家營子強行插過去,並沿着張家營子重點向西北方向展開。在穿插途中如果與小股日僞軍遭遇,一律不得戀戰。就是跑死了,也得按時抵達張家營子一線。

在抵達張家營子之後,立即以不少於一個連的兵力,向南控制姜家店、東山頭一線。以保證整個四漢城河流域戰場側翼的安全,以及建平戰場戰鬥的順利完成。如果日軍從葉柏壽增援建平一線,他的這個營就是打光了,也要在援軍抵達之前頂住日軍的攻勢。

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費了第五百零四章 後續發展的影響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二百零六章 是憤怒還是驚喜?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第二十七章 大戰的陰雲第一百九十七章 反擊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五十二章 遇險(1)第三百三十四章牆頭草的危害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九十二章 還是搞錯了第八十七章 拉網排查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三十一章 全線出擊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三百五十七章 賭贏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第七師團餘部的爭執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七十五章 血色殘陽(3)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一百三十一章 擦槍的命令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225章 一號最看重什麼第二百八十九章 穿插(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五十八章 談判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251章 坦克劈入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談話之潘多拉匣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槍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六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1)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鮮獨立師第六十二章 岡村寧次的選擇第269章 親切的感覺第一百六十二章 鏖戰湯原(8)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二百二十八章 挑撥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贏爲根本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一百五十九章 鏖戰湯原(6)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面打響第二十六章 懊悔的町尻量基第一百六十三章 楊繼財眼中的日軍戰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第三百七十章 漫天要價第一百八十七章 野心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九十五章 楊震挖的坑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百九十四章 超出判斷的對手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魯西北戰局第四十九章 試探一下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十四章 行動(4)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二百八十章 不擇手段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第十二章 慎重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三章 整訓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
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費了第五百零四章 後續發展的影響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二百零六章 是憤怒還是驚喜?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第二十七章 大戰的陰雲第一百九十七章 反擊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五十二章 遇險(1)第三百三十四章牆頭草的危害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九十二章 還是搞錯了第八十七章 拉網排查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三十一章 全線出擊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三百五十七章 賭贏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第七師團餘部的爭執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七十五章 血色殘陽(3)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一百三十一章 擦槍的命令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225章 一號最看重什麼第二百八十九章 穿插(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五十八章 談判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251章 坦克劈入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談話之潘多拉匣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槍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六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1)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鮮獨立師第六十二章 岡村寧次的選擇第269章 親切的感覺第一百六十二章 鏖戰湯原(8)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二百二十八章 挑撥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贏爲根本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一百五十九章 鏖戰湯原(6)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面打響第二十六章 懊悔的町尻量基第一百六十三章 楊繼財眼中的日軍戰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第三百七十章 漫天要價第一百八十七章 野心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九十五章 楊震挖的坑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百九十四章 超出判斷的對手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魯西北戰局第四十九章 試探一下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十四章 行動(4)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二百八十章 不擇手段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第十二章 慎重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三章 整訓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