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華北會戰(八)

這樣一來,山下奉文對於被中國軍隊包圍的西詩園少將是有心無力,從內心來說山下奉文還是想要救援西詩園所部的,畢竟他纔是山下師團的師團長,山下師團主力一部被中國軍隊殲滅最最丟臉的還是他這個師團長。到時候大本營作戰不利的處罰肯定少不了,同時還要面對西詩園家族的刁難。

但是張家口的安危關乎這次華北大會戰的生死,張家口乃是韓雲華所部進軍北平的跳板是必經之路,守好張家口北平就安然無恙。北平無事那麼整個華北就安定不少,不然整個華北可真的就亂了。

一萬多大軍被中國軍隊這麼大的事情滿是瞞不住的,與其日後被清算後賬還不如現在就尋求幫助。

這是山下奉文從軍近三十年來第二次向上級尋求作戰指導,而且兩次都是在同內蒙古軍區的部隊戰鬥。山下奉文中將知道彬三元大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很清楚就自己的這點水平和彬三元大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自己打得那些小算盤是瞞不過彬三元大將的。所以山下奉文中將在發往北平的電報中沒有遮遮掩掩,很清楚的將這次戰鬥的經過報了上去。

彬三元大將在接到山下奉文發來的求援電報後大驚失色,也顧不上同其他軍官商量了。立即命令山下奉文不惜一切代價救援西詩園少將所部,能救出多少就救出多少,但是務必要保住西詩園旅團這個編制,援軍很快就會趕到張家口。

山下奉文很清楚彬三元大將的意思,保住西詩園旅團的番號也就是說要保住西詩園少將的生命。在日軍的戰鬥序列中有明確規定,一旦主將戰死、被俘或者調任,該部的番號就應該隨之更改。

山下奉文中將雖然不清楚彬三元大將哪來的援兵,但是既然老領導下令了,那麼他這個區區中將師團長也就不需要承擔多少責任。山下奉文中將立即將城裡剩餘的一萬多部隊集結起來,緊急趕往大水泉。

同時山下奉文中將留了一個步兵和一個炮兵大隊以及一個輜重運輸大隊駐防張家口,而散落在張家口外圍各縣的日軍立即向張家口靠攏。

由於時間緊急,山下奉文也顧不上那麼多了,他將張家口的城防交給參謀長由原少將打理,他自己親自率領兩個步兵聯隊、一個警衛大隊、一個戰車大隊、一個山炮大隊、一個師團直屬搜索隊總計一萬兩千餘人直挺挺向着張北殺來。

而北平城也是一夜混亂,剛剛到達北平的第二師十團根本就沒有下車就接到命令連夜趕往張家口,至於依然在路上的野戰炮兵第一旅團則是接到兩天內必須趕到北平,否則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而原本打算突擊冀東的騎兵集團、第二十一師團、第二十六師團、第十師團、高木旅團、中國駐屯軍第二旅團以及華北治安軍的十五個集團也接到命令:“全軍立即按照預定方案向冀東出擊…………”

塞北這邊是打成一鍋粥了,但是冀南地區則是一片祥和。石友三在付出了百多萬大洋以及幾件國寶級的古董文物之後終於如願以償的進駐了邯鄲城,同時接手的還有邯鄲周邊的六個縣城。並且還在同一時間向遠在陪都重慶的國民政府軍政部發了報捷電報,以國民政府的情報系統的嚴密性和高效性,石友三的這點小伎倆根本就瞞不住戴笠。

但是不管是蔣介石還是何應欽都希望有這麼一場鼓舞人心的大勝利來挽救越來越頹廢的國民政府嫡系部隊和越來越糜爛的正面戰場,所以很快在上級主導下的一場空前的大捷出爐了,而石友三也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國民政府的嘉獎,不過由於石友三這一次和共產黨搞得有些不明不白,所以遭到了蔣介石的猜忌。獎勵倒是下來了,不過石友三一點都不高興,軍政部給石友三的嘉獎確實很豐厚:“擢升石友三爲國民政府冀南地區行政公署主任兼魯西行政公署主任,統帥轄區內所有抗日武裝,同時由第二戰區調撥新槍三千支、彈藥一百五十萬發、所部官兵皆晉升軍銜一級,軍政部同胞全軍表揚,並且授予石友三三等寶鼎勳章一枚。”

獎勵是不少,但是實際上石友三得到的實際利益並不多。原本石友三就是魯西行政公署主任兼69軍軍長,而所謂的冀南行政公署主任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冀南現在是日本人的天下,而且還是日本人必須要得到的,誰佔着冀南不走就是和日軍直接對着幹。共產黨跟日本人對着幹,那是人家麾下猛將如雲,別說是劉、彭、林、賀等這些老將,就連一向名不見經傳的韓雲華以及從東北軍轉正的呂正操也是難得的一等一的悍將。人家蔣委員長敢同小鬼子死磕,那是人家蔣光頭是中國的土皇帝,中央軍四百萬大軍就是人家的護院家丁。人家佔據着全國最大的最豐富的資源,人家可以通過後方的幾個省源源不斷的召集兵員和籌集彈藥糧餉。而他石友三有什麼?就一個下轄兩師四旅總計兩萬多一點的雜牌軍,就那一萬多條老掉牙的步槍和幾門還是十幾年前的老式火炮,別說和日軍的野戰師團幹不起,就是連日軍戰鬥力最差的後方守備師團也比不了。

就這點實力還敢佔着冀南,那和找死沒什麼區別。而所謂的全力指揮冀南的戰事更是一個只賠不賺的買賣,冀南的中國軍隊共有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國民政府正規軍,這部分人戰鬥力還算不錯,但是人數太少,只有一個師不到,而且還是駐紮在石友三的69軍身後靠近山西第二戰區,所以石友三根本就指揮不動國民政府中央軍。另一部分是和石友三一樣的國民黨雜牌軍,包括冀南的國民黨游擊隊(不止共產黨有游擊隊,國民政府也是有遊擊部隊的),但是冀南最大的雜牌軍就是他的69軍,其他幾隻遊擊部隊他還看不上眼。第三部分就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八路軍又怎能聽他石友三的指揮。人家那是連蔣委員長的話都得考慮半天,不高興就聽調不聽宣,他石友三也是同八路軍沒少打交道,很清楚八路軍釘是釘鉚是鉚的個性,他根本就不指望八路軍會聽他指揮。第四部分就是冀南地區的地方武裝以及民團,這部分不是已經被他收編了就是已經投靠了僞華北治安軍成了漢奸僞軍,他根本就不指望這些人能真的上戰場同日軍死幹,也許收編比不收編了更可怕。所以石友三對於這個所謂的魯西、冀南這個行政公署主任並不在意,這就是老蔣讓他賣命給的一個空頭銜。

也就那三千條新槍和一百五十萬發彈藥還算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但是數量太少,滿打滿算也就只可以裝備兩個步兵團,更本就起不了多大作用。更何況這些東西現在還在閻錫山那個摳門的老西的倉庫裡,拿的拿不到手還是兩回事,軍政部所謂的嘉獎令到了地方上一般是要打折扣的,拿到一半已經是幸運的了,拿不到也是常事。

至於那個狗屁勳章對於石友三那簡直就是一個雞肋,石友三從軍數十年獲得的各種勳章沒有一百也有八十,有袁大總統給頒發的,有段祺瑞政府頒發的,有馮玉祥頒發的、當然也不缺蔣委員長頒發的。但是勳章再多也變不成軍餉更變不成槍炮子彈,所以石友三最討厭的就是勳章了。

可以說是這一次石友三花了一百二十萬大洋換來的就是一張面額不大的空頭支票,明顯的得不償失。而反觀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卻是利用這個契機大大鼓舞了全國的抗日鬥志,共產黨則是在收穫了一百二十萬現大洋後還將身上的這個包袱丟給了他。至於石友三想要的上將軍銜以及部隊擴編的番號、裝備、糧餉一切一切都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但是事已至此,石友三知道自己也只能打掉牙往自己的肚子裡吞。更爲重要的是,基於石友三的不誠實和不信用,日軍華北方面軍已經撤回了在第69軍的聯絡代表,終止了同石友三的談判。並且還將他以及整個69軍列入皇軍最不喜歡的支那部隊之一,其地位僅次於杜呂明的第五軍和韓雲華的內蒙古軍區。

不管石友三現在苦痛悲慘,教導師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磨練已經完全具備了戰鬥力,四萬多大軍現在被韓雲華整編成四個整編旅。一旅長依然是王志富,政委依然是居飛。二旅依然是姜雲衫當家,三旅當然還是遠在魯西遊擊作戰的童家勇做主。至於新編的四旅則是由原山東第二旅一團團長於夫擔任,至於教導師直屬的炮兵團、騎兵團、警衛團、補充團、偵察營、通信連、特戰隊則是隨師部活動。在韓雲華不在的這段時間,由陳光和姜雲衫指揮。

冀南的戰事是韓雲華最爲關心的,因爲韓雲華這次的作戰目標是全殲日軍至少兩個步兵師團。而塞北方面是一個大頭,尤其是冀北和冀東戰場,雖然內蒙古軍區最最精銳的整編第300師的主力並不在冀北也不在冀東。但是韓雲華卻將軍區一半左右的兵力放到了冀東,更是將軍中資格最老的幾位悍將都調到了冀東,其中還包括陳賡、葉保國、李大勇等人。可以說韓雲華對於冀東那是志在必得,四個整編步兵師、機械化旅、炮兵旅以及三萬多新編騎兵都是韓雲華刻意調到冀東的,那是韓雲華給總指揮陳大師長的本錢。

當然了,陳大師長也沒給韓雲華掉鏈子,剛剛開戰就給了山下奉文一記悶棍,雖然冀北的戰事尚還不明瞭,但是韓雲華並不擔心,以陳大師長的能力,幾倍於日軍的兵力還吃不掉日軍一個步兵師團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韓雲華還是很看好冀南的,雖然冀南的八路軍並不多,除了教導師的四萬餘人外,也就只有冀南行政公署管轄下的四千多正規部隊和陳光領導的115師一個縱隊。而要日軍這次進攻冀南的軍隊可是有兩個師團另兩個旅團多達五萬多人,所以敵我雙方的兵力之比幾乎是一比一。

雖然在人數上並不處於劣勢,但是日軍和中國軍隊的戰鬥通常都是以弱擊強以少勝多。所以在一般人眼裡教導師要是直接對上日軍的主力肯定是凶多吉少,畢竟日軍的戰鬥力在那裡擺着,而教導師則是韓雲華到山東後才拉起來的部隊,在內蒙古軍區所有部隊中只能算是個新兵蛋子,就連教導師各旅旅長大多數都是不滿三十歲的“小年輕”。

但是韓雲華卻不這樣認爲,教導師固然是新編的部隊,但是教導師的軍官卻都是他從內蒙古軍區調過去的精銳,很大一部分都是塞北軍事指揮學院軍事速成班的畢業生,軍事速成班和普通的軍校生不一樣,軍事速成班的學院都是各地作戰英勇有一定指揮水平的基層軍官,是內蒙古軍區真正的骨幹幹部。有這樣一羣人絕對可以挑起教導師的大梁,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這樣一羣野狼領導,就算是一頭豬也能培養成滿是獠牙的野豬。

況且教導師也不是剛剛組建起來沒見過血的新兵蛋子部隊,而是一支自組建以來就是和日僞軍天天作戰的部隊。而前一段時間在冀南攻取邯鄲等縣市的戰鬥中更是樹立了絕對的信心,部隊的凝聚力也空前團結。

最重要的是韓雲華知道日本人也不是鐵打的,他們優秀士兵也不是流水線上的工業產品,想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精銳士兵也是經過長年的訓練才能成型的,沒有經過訓練或者是訓練不足的士兵戰鬥力一樣不行。但是日本原本就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經濟的崛起也不過是十九世紀後半期建立在中國茶葉、絲綢、瓷器衰落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前後時間也不過半個世紀。

如果說是單純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日本人無疑是創造了僅次於英國工業**是的經濟奇蹟。但是日本經濟是畸形的經濟,就像同一時期的中國一樣,日本的經濟是在夾縫中生存,既要提防西方列強的壓榨擠壓,同時又離不開西方列強的扶持。所以說日本的經濟從來都不曾獨立過,不獨立的經濟是無法支持政府大規模擴軍的,因此日本曾有一段時間還進行過大規模的裁軍,將原本就不多的幾個師團硬生生地裁掉了四個。

可以這樣說,日本的軍隊戰鬥裡卻是很強悍,但是底蘊卻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深厚,後備兵力儲備並不強。兩年多的戰爭已經將日軍有經驗的老兵消耗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日本政府不得不將預備役的兵員也就是日本國語中稱之爲在鄉軍人的青壯年集結起來,經過短暫地適應性訓練後便送到了中國戰場。

在鄉軍人一般是服過兩年兵役的退役軍人,說起軍人的一貫的必須的素質還是有的,只要打過幾仗以後就可以蛻變成真正的軍人。但是這兩年的消耗實在太大,尤其是華北方面軍。所以導致日本國內不得不將一部分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農民或者是小工業者也送到了部隊,來彌補前線的兵源不足等問題,而這次參加進攻冀南中國軍隊的日軍步兵第35師團就是其中之一。

經過分析韓雲華得知,這次日軍用於進攻冀南的部隊除了獨立混成第三旅團外,剩下的都是一羣新編的部隊,而步兵第35師團則是這兩個步兵師團步兵旅團中戰鬥力最弱的。

日軍之所以派這些部隊來冀南,一方方面確實是看不下去石友三在冀南耀武揚威的嘴臉(石友三:我冤不冤,我容易嗎我?),另一方面則是想拿冀南的中國軍隊來練兵。

像剛開戰那會,日軍練兵的方式一般是拿中國無辜平民來練習,尤其是練習拼刺刀、射擊精度等基本功時,受害者一般是中國平民。但是這兩年中國軍民此起彼伏聲勢浩大的反抗也讓日本高層人士認識到了蠻幹的隱患,所以纔派了憲兵來中國維持軍中的紀律。雖然日本的憲兵一般是充當特工等一些列性質的東西,但是這些人就維持軍隊的紀律還是起到了一點作用。所以彬三元大將才想利用中國的幾支有名的雜牌軍練兵,而這當中石友三和共產黨八路軍首當其衝。

日軍既然想拿中國軍隊練兵,那麼韓雲華心底就頓時生出了一個一石二鳥的妙計,他就是要在日軍虎口拔牙,在冀南吃掉日軍一個完整的步兵師團,狠狠打擊一下日軍囂張的氣焰

第26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三)第142章 風雲再起(三)第405章 多田駿第212章 華麗的演出(三)第575章 東征之忽悠美國佬(二)第230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五)第123章 偷天(一)第66章 陰謀陽謀第523章 皖南事件完美謝幕第466章 華北無戰事(十二)第357章 華北會戰(四)第428章 1940年的開年的大戲(十)第660章 最後之決戰(六)第98章 亂戰(二)第592章 閱兵第194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第363章 華北會戰(十)第244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四岔口攻防戰(二)第644章 國共談判第87章 巔峰對決(一)第610章 關東軍的末日(八)第127章 落幕(二)第23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一)第208章 晉綏軍觀察團(三)第669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三)第450章 延安之行(一)第486章 中央的交代第8章 保衛大青山(一)第497章 伊蘭諾娃的真實身份第331章 山東大風起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118章 冀東事變(九)第579章 東征之東北人民解放軍雄起(三)第377章 華北會戰(二十三)第189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二)第238章 冀南反掃蕩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127章 落幕(二)第349章 戰冀南(九)第497章 伊蘭諾娃的真實身份第77章 韓雲華的家底(二)第668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二)第381章 華北會戰(二十七)第499章 內蒙古軍區與遠東軍區的協議(下)第562章 風起東北第630章 盟軍的軍事部署第438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五)第324章 山東大風起(三)第113章 冀東事變(四)第133章 回師察哈爾(二)第523章 皖南事件完美謝幕第115章 冀東事變(六)第68章 軍刀出擊第497章 伊蘭諾娃的真實身份第474章 戰山東(四)第565章 東征之無休止增援第126章 落幕(一)第206章 晉綏軍觀察團(一)第186章 武漢會戰之武漢授勳第26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三)第513章 視察全軍第309章 景陽岡反掃蕩第121章 冀東事變(十二)第508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塞北銀行第85章 前奏(二)第518章 爭鋒相對第277章 婚禮(二)第479章 戰山東(九)第215章 華麗的演出(六)第283章 佔山爲王第64章 兄妹情第95章 巔峰對決(九)第121章 冀東事變(十二)第585章 東征之中國北方空軍第626章 開羅會議第408章 母子平安第13章 大同攻略(二)第132章 回師察哈爾(一)第546章 勝利第463章 華北無戰事(九)第66章 陰謀陽謀第572章 東征之歐洲傳來的好消息(一)第149章 武漢會戰之帥府論戰(五)第73章 寺內壽一的陰謀(一)第383章 華北會戰(二十九)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615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三)第376章 華北會戰(二十二)第25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突如其來的裝甲部隊(三)第495章 收尾第241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大戰風雲起(一)第117章 冀東事變(八)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第172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七)第452章 延安之行(三)第595章 血戰長空第25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冀東大捷第440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第640章 千里救援第620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八)
第26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三)第142章 風雲再起(三)第405章 多田駿第212章 華麗的演出(三)第575章 東征之忽悠美國佬(二)第230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五)第123章 偷天(一)第66章 陰謀陽謀第523章 皖南事件完美謝幕第466章 華北無戰事(十二)第357章 華北會戰(四)第428章 1940年的開年的大戲(十)第660章 最後之決戰(六)第98章 亂戰(二)第592章 閱兵第194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第363章 華北會戰(十)第244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四岔口攻防戰(二)第644章 國共談判第87章 巔峰對決(一)第610章 關東軍的末日(八)第127章 落幕(二)第23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一)第208章 晉綏軍觀察團(三)第669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三)第450章 延安之行(一)第486章 中央的交代第8章 保衛大青山(一)第497章 伊蘭諾娃的真實身份第331章 山東大風起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118章 冀東事變(九)第579章 東征之東北人民解放軍雄起(三)第377章 華北會戰(二十三)第189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二)第238章 冀南反掃蕩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127章 落幕(二)第349章 戰冀南(九)第497章 伊蘭諾娃的真實身份第77章 韓雲華的家底(二)第668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二)第381章 華北會戰(二十七)第499章 內蒙古軍區與遠東軍區的協議(下)第562章 風起東北第630章 盟軍的軍事部署第438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五)第324章 山東大風起(三)第113章 冀東事變(四)第133章 回師察哈爾(二)第523章 皖南事件完美謝幕第115章 冀東事變(六)第68章 軍刀出擊第497章 伊蘭諾娃的真實身份第474章 戰山東(四)第565章 東征之無休止增援第126章 落幕(一)第206章 晉綏軍觀察團(一)第186章 武漢會戰之武漢授勳第26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三)第513章 視察全軍第309章 景陽岡反掃蕩第121章 冀東事變(十二)第508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塞北銀行第85章 前奏(二)第518章 爭鋒相對第277章 婚禮(二)第479章 戰山東(九)第215章 華麗的演出(六)第283章 佔山爲王第64章 兄妹情第95章 巔峰對決(九)第121章 冀東事變(十二)第585章 東征之中國北方空軍第626章 開羅會議第408章 母子平安第13章 大同攻略(二)第132章 回師察哈爾(一)第546章 勝利第463章 華北無戰事(九)第66章 陰謀陽謀第572章 東征之歐洲傳來的好消息(一)第149章 武漢會戰之帥府論戰(五)第73章 寺內壽一的陰謀(一)第383章 華北會戰(二十九)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615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三)第376章 華北會戰(二十二)第25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突如其來的裝甲部隊(三)第495章 收尾第241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大戰風雲起(一)第117章 冀東事變(八)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第172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七)第452章 延安之行(三)第595章 血戰長空第25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冀東大捷第440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第640章 千里救援第620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