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日軍的調整

華北會戰的慘敗對大本營來說和之前的臺兒莊會戰失敗有着本質的區別,如果說從臺兒莊的撤退本來是爲了以後作戰的態勢調整,那麼華北會戰就是不折不扣的慘敗。對於國民政府大肆宣揚臺兒莊大捷日軍是很不屑的,就如同戰後當時大本營作戰課長稻田正純中佐(後升任中將)回憶說:“瀨谷、阪本兩支隊從臺兒莊的撤退在戰況上是理所當然的,當時第2軍不知爲什麼不肯儘快撤退,真叫人着急。從臺兒莊的後撤不是敗退,因爲大本營從一開始就規定要撤回原出發線的,後撤根本不成問題。”

稻田正純說的是有道理的,從臺兒莊的後撤是合乎大本營原來的計劃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對華北方面軍來講,則是一次失敗,因爲他們當時希望攻克並確保臺兒莊,以便爲將來的徐州會戰取得一個良好的態勢。正因爲如此,瀨谷支隊在戰役期間得到的全是催促其儘快攻下臺兒莊的命令,卻沒有撤退的命令。況且,當時日軍普遍認爲佔領了的地方是要寸土不讓的,後撤是相當失了面子的。而且,七七事變爆發9個月以來,日軍都是進攻再進攻,從未向後轉。這次是日軍的首次後退,所以說這也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首次敗退也是成立的。

但是臺兒莊大捷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普遍認爲那是一場騙局或者是失誤,但是這一次華北會戰則是不同以往,十多萬部隊的死傷無論是誰都不能隱瞞的過去的,在華北會戰結束的第二天華北會戰慘敗的消息就已經傳到了東京,並且作爲頭版頭條上了朝日新聞的報紙,就連一向報喜不報憂的東京廣播臺也做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播報,詳細播報了這場大戰。

華北會戰結束後,的宣傳機構加足馬力宣傳這次大戰,並且將華北會戰稱作爲國共合作經典戰列。同時國民政府對於大戰所取得的戰果進行了“藝術”加工,極大地誇大了戰果,對外稱:“中隊包括韓雲華所部在內的多有前線部隊打死打傷日軍28萬多人,生俘日軍12719人,繳獲步槍13萬餘支,機槍22913挺,步兵炮777門,大炮150餘門,戰車40輛……”

誇大戰績的現象在當時的軍隊內部並不鮮見,不誇大戰果倒是見鬼了,風氣如此,你不誇大戰果的戰報送到軍政部,人家軍政部也將你送來的戰報當經過“藝術”加工後的戰報。對於這些經過加工的戰報軍政部的通常的做法就是不予理睬或者打折扣處理,殲敵一千的戰績給你扣八層,就成了殲敵兩百。所以就算是在臺兒莊激戰中據守中心的主力部隊第31師師長池峰城就因上報戰績問題與其副師長屈伸鬧過一場不小的矛盾,因“屈以誠實態度,把戰役始末作了實事求是的講述”,“池峰城對屈非常不滿,怪屈沒有把戰績給他誇大。事後,一次兩人談話時,池責怪屈,以嚴厲的口吻說:‘經你在記者座談會上的報告,我師幾千人的血算白流了。’”

所以當國民政府將這次新鮮出爐的戰果發佈出去的時候,各界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大喜若狂,而是很謹慎的求證,或者更多人則是大罵國民政府無恥,竟然向全國人民謊報戰果。要是說國民政府說個殲敵五萬六萬人們也不會這麼大的反應,但是一下子弄出殲敵二十多萬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爲國民政府是在謊報軍情。

而這個時候日軍也就關於在華北會戰中的傷亡情況做了通報,朝日新聞報道:“是役,帝國支那華北派遣軍各部隊傷亡較大,數支部隊從皇軍的戰鬥序列中被生生抹去,實爲日中戰爭爆發後第一慘敗,具體傷亡情況如下:第20師團全軍覆沒;第10師團戰死4088名,負傷4137名;第二十一師團戰死5432人、傷2323人…………總計皇軍戰死67654人,傷54321人……”

對於日軍的這份傷亡通報人們雖然也並不是十分相信,因爲日軍篡改傷亡數字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但是這一份戰報一處,整個東亞都轟動了,不管這場大戰到底死了多少人,但是最起碼可以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日軍確實在華北吃了大虧,連他們自己都承認了失敗,並且還連續多次採用了慘敗這個詞。一時間整個中國到處都歡欣鼓舞,幾乎所有的城市(非敵佔區),甚至還包括很大一部分敵佔區的城市都在放禮花響大炮,那場面似乎抗日戰爭已經取得了全面勝利一樣。

其實也怪不得國人如此興奮,隨着中隊的連連敗退,中國領土大片淪陷,嚴重地影響了當時中民的士氣。亡國論調瀰漫於中國社會各階層,失敗的情緒,籠罩着中國上空。在加上國民政府內部出現分裂,汪精衛在南京組建僞政權,大大削弱了國民政府的威信。當華北大捷的消息傳向四面八方時,中國人籠罩在心頭的沮喪、悲觀、灰心等情緒被一掃而光,人人欣喜若狂,陪都重慶馬上舉行了由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主持的宣傳週活動,這個活動讓整個大後方都沸騰了起來。全國的其它城市也紛紛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華北大捷的活動和羣衆集會,一時間,可謂是舉國歡騰,全國人民對於抗戰必勝的信心大大加強了。

而延安也在中共宣傳部的組織下舉行了全民性的大宣傳,一時間延安各縣區的大喇叭中隨口而出的就是內軍區和韓雲華的字樣,一時間韓雲華再一次成了延安人民討論的焦點。而受過內軍區幫助的黃泛區的災民們則是自發的走上街頭傾聽他們心目中大英雄韓雲華的光榮戰績,甚至有很多老人則是淚流滿面地跪在延安的大街上,場面極爲感人。

華北會戰結束以後,內軍區迎來了很多冒着戰火硝煙先後到達歸綏前線採訪的外國記者和友好人士,其中有蘇聯塔斯社記者谷禮賓斯基、美國合衆社記者愛潑斯坦、芝加哥《每日新聞》記者阿希博爾德等人。隨着他們的到來,各種報道傳向四面八方。蘇聯的《真理報》,英國的《新聞紀事報》、設在上海的《字林西報》,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紐約先鋒論壇報》、《巴爾的摩太陽報》,法國的《巴黎共和報》等,各國報紙不斷以顯著位置刊登中國的電訊,並紛紛發表評論,對中國抗戰給以肯定和讚揚,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使更多的國家瞭解了中國。甚至法西斯國家的報紙也未例外,《日耳曼報》、德國柏林的《哥隆新聞》都對該戰有所評述。一下子這個東亞強國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嚴重懷疑,被中國一個小小的集團軍(內軍區)竟然將三分之一中國派遣軍打敗了,死傷超過了十萬人,德國、意大利等國對於這位盟友的實力以及信心嚴重質疑,要求給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

而英美等國則是對於中隊的表現大爲吃驚,英國甚至公開表示“中國是一個可以相信的盟友……….”。同時國內的戰局形勢大轉折也給在美國活動的宋美齡提供了便利,一時間美國華僑華裔慷慨解囊爲祖國的獨立自由奉獻自己的力量。而美國國會也就中國提出的租借法案進行了商討表決,雖然這一次並沒有通過,但是已經比之前好得多了,以往美國國會一般是不會就此事進行表決的。因爲他們希望像一戰時那樣繼續當一箇中立國,繼續發他的戰爭財。

但是這一次迫於歐洲形勢的轉變以及中國戰場上的變化,美國不得不重視國民政府提出的草案。在英、法、美、蘇等可能向中國提供支持和援助的國家中,美國是最有實力、最有影響而且最有可能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採取重大行動的國家。因爲其他各國的大部分力量此時已受到歐洲崛起的法西斯德國的牽制,只有美國暫時沒有受到威脅。事實上如果不是軍部腦袋發熱招惹美國的話,就算是美國那個時候已經表現出支援中國以及歐洲的同盟國,但是也不會如此的快參戰,要知道一戰的時候美國可是最後一個宣戰的國家,而且美國宣戰時距離一戰結束已經不足一年了。然而由於1939年初日美在華矛盾尚未進一步惡化,在“不干涉”政策的幌子下,大量的戰略物資從大洋彼岸源源不斷地運向。據美國官方披露,1939年第一季度美對華輸出僅2000萬美元,而對日輸出卻高達4000萬美元。所以這一次美國對華態度的轉變確實讓國民政府興奮不已,相對於1938年6月7日,美國國務卿赫爾發表談話,對日中兩國在美國購買軍火仍主張不加限制,聽其自由而言,這一次美國顯然對中國的態度表現出更多的友好和熱情。

美國的態度也大大刺激了,9月22日,召開御前會議,軍部擬定的加大對華派遣軍的派遣數量和組建新的部隊的草案几乎以全部贊同的形勢通過了表決,就連天皇也成這一次大帝國建國以來尤其是自明治天皇以來最大的恥辱必須要以血來洗涮,爲此天皇裕仁還特意從皇室的(庫)中撥出400萬日元支持軍部組建新軍,同時還削減皇室一半的費用,剩下的那一半全部充當軍費。

同時軍部對於這次會戰慘敗的相關責任人進行了重責,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司令官陸軍大將彬山元剖腹自盡以謝天皇陛下,山下師團師團長陸軍中將山下奉文以下九名將官十九名佐官送軍事法庭宣判。

同時,軍部對於華北方面軍進行重組,調任第三集團軍司令官多田駿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並且調集六個師團的援軍支援華北戰場,爲了遏制內軍區的戰車部隊,軍部將剛剛組建不久的戰車第三師團調往華北。

日軍的調整很快就傳到了歸綏,對於彬山元被勒令自盡韓雲華表現的很意外,對於這個有“笨蛋元帥”之稱的陸軍元帥的戰後結局韓雲華很瞭解。歷史上這個笨蛋元帥可是一個十足的頑固分子,就算是在即將潰亡的最後關頭也決不妥協,着實讓人惱火。歷史上,1943年6月,杉山元獲元帥稱號,從此就多了一個“笨蛋元帥”的榮譽稱號。

但是,當了元帥的彬山元過的並不順暢。天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的南進作戰,從1943年起,就面臨着戰局逆轉的危險,美軍的反攻速度之快,規模之大遠遠超出了人的想象,瓜島爭奪戰失敗以後,美軍機動艦隊在中太平洋大舉出擊,直衝國門,面對危機的局勢,首相東條英機在1944年初,孤注一擲的提出要求自己負起全部責任,統一領導政府和軍隊,2月21日,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和他的朋友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分別被天皇任命爲參謀總長和軍令部總長。從此,東條英機一人兼任首相、陸軍大臣和參謀總長三職,創造了自建軍以來的奇蹟。杉山元則不得不辭去參謀總長的職務,轉任教育總監,在元帥府和前軍令部總長永野一起,就戰爭和戰爭指導爲天皇提供諮詢。

7月,美國海軍在馬里亞納海戰中大勝,接着突破了日軍絕對國防圈,佔領塞班島,東條4個月的獨裁結束,被迫辭去一切職務,7月22日,遠離政治核心的朝鮮總督小磯國昭被任命爲首相。小磯和杉山是陸軍士官學校的同期生,關係極爲密切。1944年7月22日,杉山元再次被任命爲陸軍大臣。但小磯連大本營作戰會議都參加不了,純粹是擺設,實際是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和海軍大臣米內光政主事。1945年4月5日,內困外焦的小磯內閣總辭職,樞密院議長鈴木貫太郎海軍大將受命組閣。在組閣時,鈴木要求杉山給予幫助。杉山此時反動氣焰非常囂張,仍然叫囂要把太平洋戰爭進行到底。

1945年,日軍在各戰場上不斷失利。面對日軍的慘敗,杉山元仍極力主張同美軍頑抗,進行焦土作戰。1945年4月8日,日軍組成第1總軍和第2總軍。杉山元被任命爲第1總軍司令官。第1總軍司令部設在東京市谷臺的舊預科士官學校本部。主要負責津輕海峽以南包括石川、歧阜、愛知、三重縣在內的本州東部地區。第1總軍下轄第2方面軍、第11方面軍和第13方面軍,共30個步兵師團,2個坦克師團,2個高炮師團等,約有兵力70萬。杉山元身爲本土作戰的最高負責人之一,極力主張通過徹底抗戰來抵禦進攻本土的美軍,並計劃在對方構築橋頭堡之前,乘對方立足未穩之機,將其消滅。在本土作戰準備期間,杉山元經常乘坐專機,到各作戰地區檢查陣地構築情況,督促和鼓勵各部隊進行訓練。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對發出最後通牒,督促其立即投降。鈴木首相屈服於軍部的要求,採取“不予理睬”的政策。8月8日夜,蘇聯正式對宣戰。早已被戰爭拖得精疲力竭的再也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擊。8月14日,天皇召見第1總軍杉山元、第2總軍畑俊六和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三元帥,講述終止作戰的決心,要求軍隊服從。杉山元儘管主張抗抗到底,但面對天皇的決定,無可奈何。8月15日,天皇裕仁在“玉音廣播”中宣讀了《終戰昭書》。至此,法西斯宣告戰敗投降。1945年9月11日,東條英機自殺未遂,被盟軍逮捕。同日,駐日盟軍總部公佈了第一批甲級戰犯名單,杉山元僥倖未列入名單中。但他自知作爲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的陸相和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參謀總長,絕無倖免,於9月12日下午5時,在第1總軍司令官室開槍自殺。

但是現在歷史發生了轉折,彬山元這個惡貫滿盈的陸軍大將很出人意料的竟然由的“民族英雄”變成了作戰失利的“民族罪人”,並且被軍部勒令自盡,這倒是一個出人意料但是大快人心的事情。消息傳到中國後頓時國內又是一番慶祝,能逼得一個陸軍大將自盡確實應該高興高興。

和彬山元一樣“冤枉”的還有山下奉文和木村兵太郎兩個陸軍中將,山下奉文是由於西詩園旅團的覆滅被軍部以作戰不利等罪名起訴的,同時被起訴的還有陸軍中將第32師團師團長木村兵太郎等人,木村是因爲獨立混成第三、第四旅團被教導師殲滅的重大損失而被起訴的。軍部這次是下決心要清理一番了,除了華北方面軍被大換血了,就連一直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也受到了軍部的斥責,原因是第二師團、第四師團屢次入關作戰都沒有取得應有的戰果,尤其是第二師團連師團長都搭進去了,而第四師團也搭裡一個旅團長,所以遭到了軍部的嚴厲斥責。

其實第二師團師團長安井騰治中將已經死了將近一年了,而第四師團的那個步兵旅團長更是在第一次塞北會戰的時候就在赤峰被擊斃了,所以要不是這一次華北方面軍打的太差勁的話,軍部是不會翻這個老底的,可以說這次關東軍司令官完全是遭了魚秧之災,實在是報應不爽。RO

第95章 巔峰對決(九)第555章 小小地共產黨、大大地韓雲華第429章 韓雲華的新煩惱第178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四)第529章 戰德州之天兵奇降第228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三)第661章 建國大業第112章 冀東事變(三)第380章 華北會戰(二十六)第610章 關東軍的末日(八)第604章 關東軍的末日(二)第90章 巔峰對決(四)第585章 東征之中國北方空軍第461章 華北無戰事(七)第309章 景陽岡反掃蕩第536章 戰德州之偷襲進行時第634章 暗流涌動第13章 大同攻略(二)第49章 塞外風雲(一)第85章 前奏(二)第614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二)第27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四)第139章 升官第596章 空軍聯合指揮部第71章 生死時速(二)第621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九)第188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一)第98章 亂戰(二)第485章 老子打的就是你第499章 內蒙古軍區與遠東軍區的協議(下)第438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五)第180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六)第587章 投桃報李第628章 東北土改與軍隊建設第131章 偷襲第351章 佈局華北(一)第562章 風起東北第90章 巔峰對決(四)第670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四)第364章 華北會戰(十一)第381章 華北會戰(二十七)第441章 張家口攻防戰(一)第446章 張家口攻防戰(六)第43章 奇襲偏關第450章 延安之行(一)第671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第297章 景陽岡反掃蕩(五)第165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四)第180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六)第419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一)第512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冀中軍分區第533章 戰德州之重建山東軍區第628章 東北土改與軍隊建設第27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四)第271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五)第28章 擴軍備戰(一)第29章 擴軍備戰(二)第24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三)第142章 風雲再起(三)第171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六)第227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二)第481章 戰山東第494章 韓雲華的提醒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232章 冀南反掃蕩(一)第375章 華北會戰(二十一)第541章 明修棧道第153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四)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364章 華北會戰(十一)第459章 華北無戰事(五)第24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三)第180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六)第39章 復仇行動(一)第197章 拜見丈母孃(三)第107章 震撼出擊(五)一百五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八第343章 戰冀南(三)第64章 兄妹情一百零二章 日軍的反擊第187章 武漢會戰之晉見委員長第198章 抗大分校(一)第353章 佈局華北(三)第557章 營救趙尚志第173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八)第222章 絕對震撼(三)第379章 華北會戰(二十五)第98章 亂戰(二)第219章 華麗的演出(十)第197章 拜見丈母孃(三)第389章 華北會戰(三十五)第501章 大整編第375章 華北會戰(二十一)第14章 陽原休整第398章 中央視察(二)第519章 屬毛驢的委員長第530章 戰德州之攻佔王瞳鎮第227章 戰德州(一)第567章 東征之坦克間的激烈碰撞(二)第220章 絕對震撼(一)
第95章 巔峰對決(九)第555章 小小地共產黨、大大地韓雲華第429章 韓雲華的新煩惱第178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四)第529章 戰德州之天兵奇降第228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三)第661章 建國大業第112章 冀東事變(三)第380章 華北會戰(二十六)第610章 關東軍的末日(八)第604章 關東軍的末日(二)第90章 巔峰對決(四)第585章 東征之中國北方空軍第461章 華北無戰事(七)第309章 景陽岡反掃蕩第536章 戰德州之偷襲進行時第634章 暗流涌動第13章 大同攻略(二)第49章 塞外風雲(一)第85章 前奏(二)第614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二)第27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四)第139章 升官第596章 空軍聯合指揮部第71章 生死時速(二)第621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九)第188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一)第98章 亂戰(二)第485章 老子打的就是你第499章 內蒙古軍區與遠東軍區的協議(下)第438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五)第180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六)第587章 投桃報李第628章 東北土改與軍隊建設第131章 偷襲第351章 佈局華北(一)第562章 風起東北第90章 巔峰對決(四)第670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四)第364章 華北會戰(十一)第381章 華北會戰(二十七)第441章 張家口攻防戰(一)第446章 張家口攻防戰(六)第43章 奇襲偏關第450章 延安之行(一)第671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第297章 景陽岡反掃蕩(五)第165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四)第180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六)第419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一)第512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冀中軍分區第533章 戰德州之重建山東軍區第628章 東北土改與軍隊建設第27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四)第271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五)第28章 擴軍備戰(一)第29章 擴軍備戰(二)第24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三)第142章 風雲再起(三)第171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六)第227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二)第481章 戰山東第494章 韓雲華的提醒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232章 冀南反掃蕩(一)第375章 華北會戰(二十一)第541章 明修棧道第153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四)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364章 華北會戰(十一)第459章 華北無戰事(五)第24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三)第180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六)第39章 復仇行動(一)第197章 拜見丈母孃(三)第107章 震撼出擊(五)一百五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八第343章 戰冀南(三)第64章 兄妹情一百零二章 日軍的反擊第187章 武漢會戰之晉見委員長第198章 抗大分校(一)第353章 佈局華北(三)第557章 營救趙尚志第173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八)第222章 絕對震撼(三)第379章 華北會戰(二十五)第98章 亂戰(二)第219章 華麗的演出(十)第197章 拜見丈母孃(三)第389章 華北會戰(三十五)第501章 大整編第375章 華北會戰(二十一)第14章 陽原休整第398章 中央視察(二)第519章 屬毛驢的委員長第530章 戰德州之攻佔王瞳鎮第227章 戰德州(一)第567章 東征之坦克間的激烈碰撞(二)第220章 絕對震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