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華北會戰(二十九)

吉田直中將指揮才能算然在所有日軍的高級軍官中並不突出,但是這個人對於突襲和夜襲有着極爲出色的表現,所以彬山元大將才會將這次偷襲承德的重任交給了他。

吉田直也沒有讓彬山元失望,一路上騎兵集團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儘管多次遭到中國軍隊的阻擊,但是騎兵集團都很快就能衝破中國軍隊的堵截,不管是遷西縣城還是其他小鄉鎮,騎兵集團都不會超過兩個小時就能全部搞掂。從28日開始出發,騎兵集團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趕到了寬城,這種速度不要說彬山元大將了,就連一向榮辱不驚的韓雲華也感到震驚。雖然說韓雲華下令冀東各地的地方部隊只需要象徵性的抵抗一下就可以了,犯不着和日軍的騎兵部隊死磕,但是他相信就憑冀東人民以及他麾下的部隊和日軍的深仇大恨是不會對日軍留情的,雖然會遵照命令不會同日軍死磕,但是也絕對不會讓日軍好過的。吉田直能將部隊指揮的如此迅速,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寬城隸屬於熱河承德,位於熱河省中部、承德市東南部,與秦皇島、唐山、遼寧省朝陽交界,全縣總面積1952平方公里,有耕地12萬畝、山場240萬畝,其中滿族人口占71。

寬城地理位置還是很重要的,雖然它並不是一個戰略要地,但是寬城地處承德東南部,位於長城北麓,北倚承德縣、平泉縣,東臨遼寧省凌源市,南隔長城與秦皇島市青龍縣和唐山遷西縣相接,西隔水庫與興隆縣相望,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爲華北連接東北和承德內地連接秦皇島、唐山沿海地區的重要交通通道。不過此時的寬城還十分落後,雖然地處交通要道,但是寬城的交通卻並不發達,僅有公路121公里,柏油路更是隻有縣城裡的一公里左右。而下邊的公路普遍缺橋少涵、等級低、密度小、通達差,晴通雨雪阻,尚150多個村不通公。

吉田直中將看了看偏西的日頭,這已經是8月29日了,再過幾個小時就要30號了。這兩天日夜兼程的奔跑讓這位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騎馬打仗的日本將軍感到有點力不從心了。雖然騎兵集團也有自己的戰車部隊和汽車兵部隊,但是爲了協調指揮以及對日製豆戰車的不信任,所以吉田直中將這次並沒有率領戰車部隊。

這也怪不得吉田直中將,日本的戰車的性能確實夠爛的,出毛病那是很正常的,所以韓雲華接手日軍的那批武器裝備後就對麾下的所有戰車進行了改裝,雖然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限於豆戰車的本身的侷限,其改裝效果也是乏善可陳,讓韓雲華很不滿意。

吉田直中將結果衛兵手中的水壺,擰開蓋子咕嘟嘟喝了一大口,然後抹了抹嘴角的水漬,然後問道:“我們現在到了什麼地方,距離承德還有多遠。”

參謀筱冢一郎少佐拿出地圖看了看,然後指着地圖上一個小圓點說道:“小裹(將軍),我們已經到了支那寬城,距離承德已經不足五十公里,預計明天上午就可以到達承德。”

“寬城?我知道這個地方,是一個戰略地位極爲重要的小地方,告訴我寬城支那部隊的情況?”吉田直繼續問道。

“小裹(將軍),寬城的支那守軍是支那八路軍內蒙古軍區獨立77師的一個步兵營,具體番號我們還沒有查出來,不過支那部隊守軍的人數大約只有四百餘人,只要司令官下令,最多半個小時就能拿下寬城。”筱冢一郎回答道。

“八嘎,你的參謀本部優秀的參謀的喲西,怎麼連敵人最基本的情況也不知道,最起碼我要知道守城之敵的編制、部隊番號、人數、指揮官名稱以及愛好、部隊的武器裝備情況、是不是有火炮等?”吉田直中將不滿地怒喝道。

筱冢一郎急忙道:“小裹(將軍),我們的情報來源都是掌握在特高科手裡,所以我們所有的情報都來自特高科,這些資料也不例外。但是特高科一直以來對於支那韓雲華所部的資料收集的教過並不理想,前段時間卑職還聽特高科的一位同鄉說,特高科的負責人山口將軍還因爲韓雲華所部的事情遭到了彬山元司令官閣下的訓斥,所以我們現在對於支那韓雲華所部的瞭解甚少。”

同筱冢一郎不同的是,吉田直中將很清楚特高科收集資料的程序和標準。在開戰之前,特高科就開始針對中國軍官以及有名望的紳士進行調查收集。但是由於當時中日並沒有開戰,收集資料也只能秘密收集,所以日軍收集中國相關相關資料的時候都是很有針對性,例如在收集中國軍官的資料的時候,日軍的標準是軍銜少將以上或者是正師級以上的軍官,反過來說只有少將以上或者正師級的幹部纔有資格被日軍重視。而就共產黨八路軍而言,能夠引起日軍注意的也就朱毛等有限幾人,像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步兵連長的韓雲華根本就引不起日軍的絲毫興趣。

而之後韓雲華本人則是對自己以及手下的各級軍官都加強了保密工作,所以日軍想收集的時候已經很困難了,所以也就導致日軍在對付韓雲華所部的時候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情報的落後也讓特高科在華北受到了日軍各級軍官的普遍質疑。

吉田直中將想了想說道:“命令部隊立即吃飯,休息一個小時後一舉拿下寬城,然後馬不停蹄連夜趕往承德。”

“哈伊”

命令傳達後日軍騎兵部隊立即下馬休息吃飯,每個士兵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並且隨身攜帶的戰略食品——飯糰。就着冷水,吃着飯糰,這就是日軍平時的食物。

日軍的伙食相對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不過行軍打仗的時候就不行了,由於國力的原因各國戰時給士兵們準備的伙食標準和樣式也各不相同,就拿日軍來說吧,日軍行軍時吃的是預備好的飯糰,這個飯糰是什麼東東呢,飯糰就是米飯糰,最簡單的飯糰就是在做好的熱飯里加上自己口味的調料,再捏成團,形狀按自己喜歡的捏,可一在裡面加上喜歡的餡,啥都可以就是不能是有汁水的,也可以是把餡料和飯拌在一起再捏成團,完了在貼片小海苔就可以了,其實就是日本人的快餐,和中國的餈飯糰差不多。

不過這樣只是我們想象中的美味,其實當時日本士兵吃的飯糰和我們現在買的那個飯糰簡直就是兩種東東。戰時日本陸軍和海軍的士兵們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涼米飯加鹹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極快地吃完, 以便趕回去繼續軍事操練。午餐可能是米飯加上一點肉或魚, 晚飯則不過是一碗湯加上一點點米飯和蔬菜。

就拿陸軍昭和6年伙食標準來說,日軍每個士兵每天不過米640克、 麥200克、 罐頭肉150克 、乾菜110克 、泡菜40克 、醬油:20克 、鹽12克、糖15克、 茶3克。 不過侵華戰爭開始後,部隊食物配給就一個命令:現地自給。

而相比之下中國軍隊的伙食就要差了很多,就拿國民黨陸軍1945年伙食標準來說,國民政府每一個士兵每天的糧食配給是中熟米27兩、 蔬菜1斤 、肉類一兩四錢、豆類一兩四錢 、油六錢、 鹽四錢 (1斤=600克.1斤=16兩.1兩=37.5克.1錢=3.73克)。

但是就這麼一小點糧食配給也只是書面上的東西,二戰後期中國有一部分士兵轉戰緬甸,成了著名的中國遠征軍,等這支部隊後來到達印度英國軍事基地的時候,在英美的部隊看來,中國國民黨軍隊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乞丐部隊”。

物資短缺給補給帶來困難不但影響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同時也影響了中國部分軍隊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進一步惡化了士兵們的生存環境 。即使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士兵們也總是吃不飽,不光糧食,幾乎所有的軍需物資都很匱乏。

當時國民黨部隊每人一支中正式步槍,軍裝每人一套,但長期不換髮新軍裝,於是有的部隊行軍幾個月後,軍裝破破爛爛,被叫做“乞丐部隊”。戰後有許多到現在我們看來都有些熱淚盈眶的老照片真實的反映了當時中國士兵們真實的生活。就如同大冬天身穿單衣草鞋的川軍小娃,而一名攝影師拍攝的中國遠征軍通信兵的照片更是讓人們感到揪心。那張老照片中的中國遠征軍的通信兵當時正站在路邊搖電話,他的軍衣肩部和腰部縫着兩大塊補丁,單薄的衣服滿是血污,即使這樣,在背部還是有一個長長的裂口,褲子又肥又短,草鞋的鞋帶勒着青筋暴露的腳,只有頭上戴的鋼盔和斜挎的印有“US”字母的綠揹包,顯示出這是一個軍人,而鋼盔和揹包, 無疑都是美國人配給的裝備。看的讓人揪心。這就是中國的士兵,這就是中國的軍人。

當然這裡面除了國力虛弱外未必沒有別的什麼原因,例如1943年部隊在保山駐防,準備渡江。戰前分發物資,上好的美國進口卡其布制服,還有皮鞋、×襪子,各種罐頭。結果軍需官給每人只發了六尺黃布,聽說軍需官串通一些長官把軍隊的物資倒賣到內地,大理的市面上就經常見到各種軍隊物資出售。整個部隊的物資分配從不公開,完全暗箱操作,想得到好裝備,就要給長官行賄。

美國人研究了中國軍隊的伙食分配製度後總結: 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 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箇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 可是,事實上他們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們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 因爲長官們習以爲常地爲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

不過就算是如此,日軍和國民黨部隊的配給也遠遠比共產黨八路軍的食物配給要好得多。應該承認共產黨八路軍軍隊當時從統帥到士兵大體能夠同甘共苦。

抗戰時期,國民黨搞封鎖,40年後停發八路軍的軍餉,八路軍就藉助了古代先賢的軍隊屯田的法寶, 毛主席並向軍隊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在延安掀起了大生產運動, 南泥灣的牛羊、南瓜、小米飯養壯了八路軍戰士,也伴着他們走上了抗日的戰場。 山東百姓同樣用煎餅大蔥供養着自己的隊伍,揹包上綁着幾根大蔥的山東“土八路”, 小米加步槍”也再簡練不過的形容出了共產黨軍隊的形象,

共產黨在到達延安的最初幾年, 迎來一段“黃金歲月”。沒有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遠離日本侵略者, 生活安定,衣食有保障。但是這種情況也就維持了短短三四年,皖南事變後, 國民政府停止向延安供給軍費並實施物資封鎖。邊區政府徵調軍隊和馬匹備戰,

然而偏遇自然災害,糧食極其緊張。延安普通工作人員的伙食是小米飯加土豆、 白菜湯,

有級別的老同志纔會配給一些大米。115師的師長林彪幾次請戰地記者柯華吃飯, 每次也不過是燉一隻老母雞。

而八路軍部隊中的生活條件就更差了,好一點的部隊新兵報到時還有一套軍裝,條件不好的部隊連部隊最起碼的服裝都解決不了,我們經常看到共產黨八路軍的部隊都是穿着農民的便服,這倒不是他們不想穿軍裝,而是實實在在的沒有。就算有,衣服只發一套,無換洗的,只好在星期天到河邊脫光衣服,一面在河裡洗澡, 吃的多數是小米飯和山藥蛋。

伙食標準的差距反映了中日兩國的國力興衰,同時也將中日兩國軍隊的戰鬥力拉開了一定的差距。所以當日軍騎兵部隊在寬城外圍大吃飯糰的時候,中國的騎兵部隊卻是在去日軍騎兵部隊三十里外的一處山溝裡餓着肚子等待上級命令。就算是韓雲華特別重視的戰車部隊也只是每天不到一斤的糧食配給,吃了早飯和午飯,晚飯就沒有了,所以絕大多數的士兵願意也要求炊事員在下午五點多才吃飯,不然夜裡餓着肚子睡不着。

1939年8月29日下午五點,休息了一個小時的日軍騎兵集團在集團長吉田直中將的命令下發動了對承德東門戶寬城的突襲。由此拉開了騎兵集團覆滅的大幕,同時也標誌着日軍最後一個騎兵師團的悲慘落幕。

寬城雖然叫城,但是實際上卻並不是一個城,連最起碼的城牆都沒有,八路軍接手寬城的城防之後倒是修築了不少城防工事,但是也就一些簡單的碉堡和路卡戰壕。而日軍騎兵集團一路上並不掩飾他們的行蹤,反正就算是吉田直想掩飾也掩飾不了,一萬五千多騎兵可不是十五個騎兵,連人帶馬如此龐大的一支人馬隱蔽是隱蔽不了的。所以吉田直乾脆快刀暫亂麻,命令 部隊直接遇城就破見人就殺,快速接近承德,不給中國軍隊任何反應的時間。

韓雲華倒是很“配合”日軍的行動,每每一箇中國的步兵團守着一個路邊高地一陣阻擊,打上半把個小時就撤,反正騎兵在山裡也就一個擺設,他還能在山樑上衝鋒嗎。所以也就給了日軍一個假象,中國軍隊就是如此不堪一擊,包括韓雲華所部。同時也驗證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冀東的中國精銳部隊已經被大日本帝國的地個師團包圍在了遷安。

寬城是韓雲華給日軍騎兵設置的第一到正式的關口,因爲前面的勝利已經讓日軍騎兵變得盲目自信,雖然這樣挺好的,但是也在客觀上提高了日軍的氣勢,不利於接下來的殲滅戰,所以韓雲華纔想在寬城殺一殺日軍的士氣。

寬城的中國軍隊的人數並不多,正如之前日軍情報顯示的那樣,是一個步兵營。不過這個步兵營的人數可不是三百人也不是四百人,而是整整七百人。寬城雖然重要,但是寬城的地方實在不大,整個寬城也就一條街而已,剩下的全是小巷子,駐紮一個加強營已經是極限了,再多了反而不好。

在日軍騎兵部隊衝鋒過來的同時,寬城的守軍也早已是嚴陣以待,城東雖然沒有門,但是卻有一個不高的小山包,而唯一的公路就在小山包的腳下,所以八路軍的阻擊陣地就設在了這個小山包。

駐守寬城的是獨立77師三旅尖刀營,全營人數729,也是內蒙古軍區正規部隊中人數最多的步兵營之一,是三旅最精銳的步兵營,沒有之一。爲了完成好軍區領導交給的任務,三旅算是下了血本,三旅旅長鐵虎將手中唯一一個火力支援團中的唯一一個高射機槍連調給了尖刀營指揮。並且在情報上也全力配合尖刀營,在日軍一踏入寬城地界的時候,日軍便被三旅的情報人員給盯上的,所以日軍每佔領一地尖刀營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第43章 奇襲偏關第146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軍演(二)第629章 赴開羅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117章 冀東事變(八)第197章 拜見丈母孃(三)第523章 皖南事件完美謝幕第549章 人肉買賣第352章 佈局華北(二)第467章 華北無戰事(十三)第464章 華北無戰事(十)第205章 難得的平靜(二)第575章 東征之忽悠美國佬(二)第453章 備戰華北(一)第21章 特戰大隊第641章 兵敗如山倒第525章 殺無赦第541章 明修棧道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274章 韓雲華的新任命(一)一百五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八第128章 落幕(三)第409章 日軍的小動作(一)三月份打賞名單第537章 戰德州之趁火打劫第332章 歷史的原點(一)第35章 僞蒙古軍的末日(一)第627章 大休整第213章 華麗的演出(四)第571章 東征之日軍的雙遼危機(四)第593章 日軍空襲第162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一)第621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九)第310章 尾高龜藏的憤怒第306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三)第26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五)第408章 母子平安第418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第398章 中央視察(二)第650章 泰國投降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第473章 戰山東(三)第572章 東征之歐洲傳來的好消息(一)第551章 鋤奸動員令第532章 戰德州之《血債必須用血來償》第40章 復仇行動(二)第390章 華北會戰(三十六)第629章 赴開羅第322章 山東大風起(一)第391章 華北會戰第133章 回師察哈爾(二)第370章 華北會戰(十六)第587章 投桃報李第84章 華北會戰(三十)第144章 風雲再起第596章 空軍聯合指揮部第207章 晉綏軍觀察團(二)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339章 汪僞豔電(一)第302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第500章 會議第68章 軍刀出擊第439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六)第401章 中央視察(五)第301章 景陽岡反掃蕩(九)第453章 備戰華北(一)第91章 巔峰對決(五)第57章 倒黴的谷壽夫(三)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458章 華北無戰事(四)第48章 3月休整第208章 晉綏軍觀察團(三)第187章 武漢會戰之晉見委員長第149章 武漢會戰之帥府論戰(五)第285章 初戰告捷(二)第327章 山東大風起(六)第421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三)第552章 引蛇出洞第465章 華北無戰事(十一)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329章 山東大風起(八)第181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七)第321章 伏擊(三)第149章 武漢會戰之帥府論戰(五)第181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七)第601章 蘇聯捷報第88章 巔峰對決(二)第556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第484章 審幹風波第545章 天降橫財第125章 偷天(三)第2章 魂歸1937第306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三)第103章 震撼出擊(一)第590章 委員第537章 戰德州之趁火打劫第601章 蘇聯捷報第566章 東征之坦克間的劇烈碰撞(一)第545章 天降橫財
第43章 奇襲偏關第146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軍演(二)第629章 赴開羅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117章 冀東事變(八)第197章 拜見丈母孃(三)第523章 皖南事件完美謝幕第549章 人肉買賣第352章 佈局華北(二)第467章 華北無戰事(十三)第464章 華北無戰事(十)第205章 難得的平靜(二)第575章 東征之忽悠美國佬(二)第453章 備戰華北(一)第21章 特戰大隊第641章 兵敗如山倒第525章 殺無赦第541章 明修棧道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274章 韓雲華的新任命(一)一百五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八第128章 落幕(三)第409章 日軍的小動作(一)三月份打賞名單第537章 戰德州之趁火打劫第332章 歷史的原點(一)第35章 僞蒙古軍的末日(一)第627章 大休整第213章 華麗的演出(四)第571章 東征之日軍的雙遼危機(四)第593章 日軍空襲第162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一)第621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九)第310章 尾高龜藏的憤怒第306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三)第26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五)第408章 母子平安第418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第398章 中央視察(二)第650章 泰國投降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第473章 戰山東(三)第572章 東征之歐洲傳來的好消息(一)第551章 鋤奸動員令第532章 戰德州之《血債必須用血來償》第40章 復仇行動(二)第390章 華北會戰(三十六)第629章 赴開羅第322章 山東大風起(一)第391章 華北會戰第133章 回師察哈爾(二)第370章 華北會戰(十六)第587章 投桃報李第84章 華北會戰(三十)第144章 風雲再起第596章 空軍聯合指揮部第207章 晉綏軍觀察團(二)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339章 汪僞豔電(一)第302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第500章 會議第68章 軍刀出擊第439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六)第401章 中央視察(五)第301章 景陽岡反掃蕩(九)第453章 備戰華北(一)第91章 巔峰對決(五)第57章 倒黴的谷壽夫(三)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458章 華北無戰事(四)第48章 3月休整第208章 晉綏軍觀察團(三)第187章 武漢會戰之晉見委員長第149章 武漢會戰之帥府論戰(五)第285章 初戰告捷(二)第327章 山東大風起(六)第421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三)第552章 引蛇出洞第465章 華北無戰事(十一)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329章 山東大風起(八)第181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七)第321章 伏擊(三)第149章 武漢會戰之帥府論戰(五)第181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七)第601章 蘇聯捷報第88章 巔峰對決(二)第556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第484章 審幹風波第545章 天降橫財第125章 偷天(三)第2章 魂歸1937第306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三)第103章 震撼出擊(一)第590章 委員第537章 戰德州之趁火打劫第601章 蘇聯捷報第566章 東征之坦克間的劇烈碰撞(一)第545章 天降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