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

其實,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東北抗聯的表現黨中央都是看在眼裡的,他們由弱小到強大,然後又從強大被打成弱小,任何一個細節中央都看的清清楚楚。 首發\\楊靖宇、周保中、李兆麟、趙尚志等領導幹部們的表現中央也都看在眼裡,部隊的發展和挫折往往伴隨着這些領導幹部們政治生涯的起起落落。不過,不管是中央還是抗聯的領導幹部都得承認,39年的對於抗聯來說着實是一個轉折點,時任關東軍司令官的梅津美治郎大將不滿抗聯戰士在關東軍統治的區域內攪得天翻地覆,於是調集了近十萬大軍連續對楊靖宇領導的第一路軍、周保中領導的第二路軍以及軍事奇才趙尚志率領的第三路軍進行了長時間大規模的殘酷圍剿。不久第一路軍被打散,楊靖宇等人犧牲,其餘部隊轉戰山林,部隊名存實亡;與此同時第二路軍和第三路軍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部隊傷亡慘重,諸多部隊被成建制消滅,抗聯實力大損。

此外最重要的是,梅津美治郎接受了抗聯叛徒第一路軍第1軍第1師師長程斌的建議,不但以強大的兵力對抗聯部隊進行連續不斷地“討伐”,同時極力強化日僞勢力在城鄉的法西斯統治。在城鎮瘋狂屠殺人和愛國者,摧毀抗日救國組織,嚴密控制人民活動;在農村小鬼子二鬼子們加緊推行“集團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膿強行遷到它控制的“部落”中去,實行保甲制、連坐法等,以此來控制老百姓。在抗日遊擊區它們實行慘無人道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割斷抗聯部隊與人民羣衆的聯繫,斷絕抗聯部隊的給養來源,加緊經濟封鎖、政治誘降。原本抗聯部隊賴以生存的大小屯子被強制合併爲特大的屯子,並且派重兵把守,以防屯子裡的中國人暗中和抗聯的戰士進行聯繫。

不得不說這一招狠呀,1939年10月以後,東北抗日聯軍陷入了敵人重重包圍的極端困苦時期。楊靖宇領導的第1路軍各部指戰員們,在缺衣少食的條件下,冰天雪地之中吃樹皮、嚼草根,與超過自己幾十倍的敵人頻繁作戰、堅持鬥爭、苦苦周旋,部隊減員過大,無法補充,困難日益加重,游擊戰爭遭到嚴重挫折,就連第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也不幸在蒙江縣境內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僞軍層層包圍最後壯烈犧牲。抗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覆滅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轉折點之所以被稱之爲轉折點,就是因爲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奇蹟。就在這個危難時刻,一支神秘的部隊突然出現在了東北,他們人數衆多戰鬥力強悍,而且組織機構極其嚴密,行動也極爲靈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東北地區闖下了諾大的名頭,日僞軍的任何大屯小屯炮樓據點只要被他們看上就沒有幸免的。圍點打援、圍三缺一、內外夾擊等等戰術運用的極爲到位,只打的僞滿洲國的軍官們哭爹喊娘,日軍關東軍對這支中隊即痛恨又佩服。

在這支軍隊剛出現的時候並沒有引起楊靖宇等人的關注,因爲歷史上出現的各種抗日武裝名號繁多,大多數最終的結局都很悲慘,不是被小鬼子在東北這塊黑土地上抹掉就是被其他抗日武裝合併掉了,甚至於有一部分轉變身份成了土匪綹子。但是很快楊靖宇、周保中、趙尚志等人就坐不住了,因爲這支突然出現的抗日武裝和他們預想的並不一樣,首先這支軍隊組織極爲嚴密,而且似乎全部以騎兵爲主,往往是不動如山,動輒雷霆萬鈞。

根據老百姓提供的情報來看人數似乎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料,打出的名號竟然叫什麼挺進軍,指揮官的名叫李定國。.《》最快更新這些倒也沒什麼,楊靖宇等人也沒聽說過。但是最爲重要的是這支部隊扛着的都是鐮刀斧頭紅色旗幟,這一發現讓楊靖宇等人欣喜若狂,因爲只有領導下的部隊纔會使用這樣的旗幟。

隨後這支軍隊更是奇蹟不斷,從黑龍江邊打到松花江岸,從鬆嫩平原打到遼河平原,關東軍多次出動師團級的部隊來圍剿他們卻一點效果也沒有,而大批的僞軍卻被打的鬼哭狼嚎成建制的向這支挺進軍投降。

有了挺進軍的牽制,抗聯終於挺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經滿洲三大省委的聯名向中央致電詢問,終於得知這支神秘的軍隊是黨內最神奇的軍政幹部韓雲華派出來支援東北抗戰的,那個在東北日僞軍中猶如魔神一般的李定國其實就是韓雲華的警衛員。

在確定了挺進軍的身份之後,兩支軍隊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而且當時楊靖宇很聰明的沒有提領導權的問題,雙方也不存在誰統領誰,只是相互合作相互幫助而已。而且由於都是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所以兩支部隊合作的極爲默契,圍點打援有的時候甚至不用相互聯繫就會自覺地投入戰鬥,多次給關東軍以重創,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呂正操的到來。

呂正操帶着韓雲華的命令以及大批的精悍部隊出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原本屬於東北軍的大批散兵遊勇以及山林土匪收編了,而他所帶領的東北挺進軍將李定國等人打下的地盤全盤接受,並且在很短時間內就完全掌握了東北地區日僞軍的分佈狀態。

呂正操的戰鬥指揮方式和李定國是截然不同的,相對於特種兵出身的李定國,呂正操更傾向於打大規模攻城戰和陣地戰,在他的指揮下挺進軍那才叫攻城略地,甚至多次和關東軍面對面硬憾,一時間呂正操之名響徹東北。再加上呂正操這個原本就是東北軍出身的鐵血漢子更能贏得東北人民的好感,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東北地區的抗日形勢有了一種撥開雲霧見日月的感覺。

此時抗聯和南滿、北滿以及吉東等省委的存在就成了一個不擇不扣的尷尬,原本屬於地頭蛇的抗聯這下子真的是被挺進軍這頭強龍給比下去了,連日僞軍的進攻的主要方向也都轉向了挺進軍,至於現在還剩下不到2萬人的抗聯雖然遠要比歷史上的情況要好得多,但是比起挺進軍就要差得多了,原本雙方還算默契的合作似乎有點別樣的味道了。

對於這種情況呂正操迅速向韓雲華作了彙報,韓雲華也不敢怠慢,和國民政府韓雲華雖然不至於公開叫板,但是也不懼任何摩擦。但是和自己的部隊要是有了什麼不和諧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韓雲華很清楚雙方矛盾的根源,說白了也不過是一個虛名而已。就好比我一直都是這個地區的老大,但是突然之間一個陌生人來了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超越了我這個老牌老大成了新的霸主,雖然從出身上來說我們是一個系統的,但是不舒服的情緒依然會有,這不是敵對情緒,而是很正常的常人情緒。

韓雲華是一個比較細心的人,一些事情他寧願扼殺於搖籃,或者說爲了防患於未然,反正韓雲華向中央做了一份關於今後兩年的抗戰形勢的報告,在報告中韓雲華闡述了當今國內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動態,指出想要在這場戰爭中儘快打垮日本鬼子,就必須制定新的戰略構想。而作爲領導的最大軍事集團的內蒙古軍區來說,也必須在這場戰爭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根據韓雲華的戰略構想,內蒙古軍區在今後的兩年中只會對兩個地區產生興趣,一個是現在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所在的山東,另一個就是日軍侵佔了11年之久的東北地區。韓雲華在這份報告中分析了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內蒙古軍區所面臨的尷尬形勢,韓雲華一針見血的指出,隨着抗日戰爭形勢的好轉,日軍敗退只是時間問題,不可避免的國共矛盾將會在一次擡頭,不管是出於未雨綢繆還是打擊日爲侵略者等各個方面來說,內蒙古軍區出兵東北勢在必行。

既然要出兵東北,那麼就必須同東北地區其他領導的武裝進行協調,不管是整編也還合併也好都必須有中央作出裁決,然後明確領導權,雖然這樣做對於東北地區包括抗聯在內的所有抗日武裝不公平,但是卻可以省了很多麻煩,所以也就有了韓雲華北上這一幕。以韓雲華的脾氣來說,單單一個牛皮哄哄的伊萬諾夫還不值得他如此興師動衆,但是接收抗聯卻讓韓雲華不得不來,因爲不管是周保中還是李兆麟等人都是黨內的功臣元老,韓雲華和整個內蒙古軍區絕對不能怠慢這些英雄。而在這十多年的對日戰爭中,抗聯有將近5萬戰士指戰員犧牲在了東北地區,單單師級以上的軍政幹部就有一百六十餘位死在了東北,這個數字讓人驚訝,同時也令人戰慄。面對這樣一支英雄的部隊,韓雲華不管面子上還是裡子上都必須給足,不然他自己心裡也會過意不去的。

經內蒙古軍區研究決定,既然決定要撤銷東北抗聯這個已經存在了十餘年的番號,那麼就必須讓抗聯的戰士們不能對新番號有反感的情緒,所以挺進軍的番號也不能用,軍區不能讓中央背上一個拳頭大就是司令的罵名。最後由韓雲華拍板,成立東北人民解放軍,級別相當於內蒙古軍區下設的各個軍分區。

新成立的東北人民解放軍下轄三個野戰軍和一個總部,每個野戰軍3個步兵師一個騎兵旅另外還有一個炮兵旅,全軍總計6萬2千人。解放軍總部直轄4個加強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另外解放軍總部還下轄了炮、工、通信、衛生等等各個技術兵種若干。

根據韓雲華細分的整個東北人民解放軍滿員時的總兵力爲25萬8千人,但是現在除了抗聯剩餘的2萬多人之外,呂正操和李定國所部總兵力有10萬餘人,剩下的13萬部隊就必須新招納,這對於新成立的解放軍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

不過韓雲華也沒有在意,他知道很難,但是韓雲華認爲先把解放軍的架子搭起來再說,經韓雲華慎重考慮,新成立的東北人民解放軍司令員由呂正操擔任,政治委員由周保中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由魏新民擔任。第一野戰軍軍長李定國,第二野戰軍軍長李兆麟、第三野戰軍軍長暫缺。

由於現在只有12萬左右的兵力,所以所有的部隊全部只有滿編時的一半。宣佈完部隊的任命之後,韓雲華便開始了對解放軍師級以上的軍政幹部進行突擊培訓,對於這個級別的幹部來說,培訓並不是教他們怎樣打仗,其實這些在東北地區同日僞軍打了十來年苦仗的老將們可能比他韓雲華都會打仗,況且就東北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而言,韓雲華並不一定就一定比他們強多少。

韓雲華進行的這次培訓其實是爲了讓這些軍長師長們清楚地認識到東北地區現在所處的戰略位置和日軍現在的真實情況,原本東北地區的武裝五花八門,但是現在經過徹底的整編之後可是成了一支有着統一服裝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的精銳武裝力量,韓雲華決不允許東北的中隊穿新衣走老路。他對東北那是志在必得,任何人都必須要認清這個形勢。

培訓期間韓雲華從東北地區的現狀入手,集合所收集到的關於關東軍以及僞滿洲國的各種情報,將日僞的勢力分佈清晰地用地圖展現出來,讓所有參加培訓的指戰員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面對的一共有多少敵人,然他們對日僞軍的實力有一個較爲清醒的認識。

培訓的時間並不長,在韓雲華看來一個星期就夠了,對於這些經過大風大浪的幹部們來說,響鼓不用重錘,只要給他們一個思路就足以讓他們創造一個世界。在認清日僞軍的勢力分佈之後,這些軍師級幹部絕對能將自己的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3月13日,培訓的最後一天,抗聯第三路軍傳來緊急消息,原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趙尚志在襲擊鶴立縣梧桐河僞警察分駐所時,被混入隊內的敵特打傷,被俘。

對於情報中所說的趙尚志韓雲華也知道是什麼人,這位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的履歷可不一般,1908年出生的趙尚志今年還不到33週歲,但是卻已經有了17年的軍齡了,而且還是內部少有的極爲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軍事教育的高級幹部之一。趙尚志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32年初,負責中國滿洲省委軍委工作,曾與楊靖宇同事。1934年2月起,歷任東北抗日聯軍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等職,但是此時的趙尚志因爲各種原因被開除黨籍,並且被解除了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的職務。

說實話韓雲華對於這位抗聯有名的戰將其實早有耳聞,第三野戰軍軍長的職位之所以暫缺就是給他留的,原因無他,因爲趙尚志本人是一個真正的者,而且還是內部少有的擅長攻堅戰和陣地戰的軍事幹部。領導的這些武裝力量是什麼樣子恐怕韓雲華最有發言權了,他既打過游擊戰也打過陣地戰和攻堅戰,現在也控制着數省之地,就綜合而言他遠要比一般的八路軍幹部瞭解領導下的武裝力量。

不客氣地說,在韓雲華眼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戰鬥意志頑強,但是卻缺乏有效統一的指揮,部隊成分複雜不說,而且還過於依賴游擊戰術,每一次要不是比到一定的份上恐怕沒有那個幹部願意和日僞軍硬碰硬。這雖然和八路軍所面臨的困難有直接關係,說不上對與不對,但是卻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長此以往領導的正規武裝以及游擊隊之類的地方武裝都缺乏打大型陣地戰和攻堅戰的經驗,一旦遇到堅城利炮就像狗吃刺蝟無處下口。

如果說是抗戰前兩年的話韓雲華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抗日戰爭開始之時,不管是還是國民政府都是處於絕對的劣勢,在日軍的絕對壓力面前陣地戰還是遠遠不如游擊戰來的划算。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隨着內蒙古軍區的強勢崛起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的絕對優勢已經正在逐步喪失,這個時候攻堅就成了未來戰爭的必然走向,所以一個擅長並且有過攻堅戰經驗的軍事幹部對於韓雲華以及整個內蒙古軍區都是很重要的。

而且新成立的東北人民解放軍的高級領導裡面,不管是呂正操還是李定國再或者是周保中以及李兆麟都是擅長打游擊戰,而作爲日軍重工業基地的東北卻多城多據點,碰上堅城利炮部隊準吃虧,所以韓雲華在瞭解了趙尚志之後就打算啓用他擔任第三野戰軍軍長,但是卻沒想到趙尚志卻在戰鬥中被敵人俘虜了。

第147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夜談(三)第480章 戰山東(十)第22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一)第271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五)第43章 奇襲偏關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24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四岔口攻防戰(一)第97章 亂戰(一)第81章 戰爭的陰霾(三)第291章 強悍的土匪(二)第14章 陽原休整第187章 武漢會戰之晉見委員長第162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一)第55章 倒黴的谷壽夫(一)第83章 老蔣的打算第547章 韓雲華的組合拳第592章 閱兵第542章 暗度陳倉第11章 挺進晉北第417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四)第661章 建國大業第9章 保衛大青山(二)第309章 景陽岡反掃蕩第349章 戰冀南(九)第353章 佈局華北(三)第620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八)第213章 華麗的演出(四)第388章 華北會戰(三十四)第659章 最後之決戰(五)第57章 倒黴的谷壽夫(三)第119章 冀東事變(十)第493章 夜談第182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八)第341章 戰冀南(一)第357章 華北會戰(四)第301章 景陽岡反掃蕩(九)第129章 落幕(四)第671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第149章 武漢會戰之帥府論戰(五)第170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五)第145章 武漢會戰之出兵武漢(一)第10章 保衛大青山(三)第426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八)第294章 景陽岡反掃蕩(二)第234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第426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八)第496章 休戰第350章 戰冀南第369章 華北會戰(十六)第67章 上海的聲音第644章 國共談判第512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冀中軍分區第191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第575章 東征之忽悠美國佬(二)第508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塞北銀行第326章 山東大風起(五)第六百五十五四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輓歌第352章 佈局華北(二)第218章 華麗的演出(九)第409章 日軍的小動作(一)第67章 上海的聲音第624章 盟軍的春天第488章 必須給個交代第47章 晉西北戰略反攻(二)第555章 小小地共產黨、大大地韓雲華第533章 戰德州之重建山東軍區第六百五十五四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輓歌第625章 訪蘇第483章 誰他娘敢動老子的兵第141章 風雲再起(二)第50章 塞外風雲(二)第498章 內蒙古軍區與遠東軍區的協議(上)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第477章 戰山東(七)第24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突如其來的裝甲部隊(一)第409章 日軍的小動作(一)第324章 山東大風起(三)第356章 華北大會戰(三)第431章 日本高層的野心(一)第四百四一十一章 滿月一第221章 絕對震撼(二)第346章 戰冀南(六)第337章 新的戰略佈局(四)第306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三)第2章 魂歸1937第559章 美援蘇援第453章 備戰華北(一)第236章 冀南反掃蕩(五)第450章 延安之行(一)第128章 落幕(三)第58章 倒黴的谷壽夫(四)第620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八)第358章 華北會戰(五)第284章 初戰告捷(一)第639章 危如累卵第561章 東征第598章 呂大司令的野望第224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六)第228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三)
第147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夜談(三)第480章 戰山東(十)第22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一)第271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五)第43章 奇襲偏關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24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四岔口攻防戰(一)第97章 亂戰(一)第81章 戰爭的陰霾(三)第291章 強悍的土匪(二)第14章 陽原休整第187章 武漢會戰之晉見委員長第162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一)第55章 倒黴的谷壽夫(一)第83章 老蔣的打算第547章 韓雲華的組合拳第592章 閱兵第542章 暗度陳倉第11章 挺進晉北第417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四)第661章 建國大業第9章 保衛大青山(二)第309章 景陽岡反掃蕩第349章 戰冀南(九)第353章 佈局華北(三)第620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八)第213章 華麗的演出(四)第388章 華北會戰(三十四)第659章 最後之決戰(五)第57章 倒黴的谷壽夫(三)第119章 冀東事變(十)第493章 夜談第182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八)第341章 戰冀南(一)第357章 華北會戰(四)第301章 景陽岡反掃蕩(九)第129章 落幕(四)第671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第149章 武漢會戰之帥府論戰(五)第170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五)第145章 武漢會戰之出兵武漢(一)第10章 保衛大青山(三)第426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八)第294章 景陽岡反掃蕩(二)第234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第426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八)第496章 休戰第350章 戰冀南第369章 華北會戰(十六)第67章 上海的聲音第644章 國共談判第512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冀中軍分區第191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第575章 東征之忽悠美國佬(二)第508章 潛心發展之組建塞北銀行第326章 山東大風起(五)第六百五十五四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輓歌第352章 佈局華北(二)第218章 華麗的演出(九)第409章 日軍的小動作(一)第67章 上海的聲音第624章 盟軍的春天第488章 必須給個交代第47章 晉西北戰略反攻(二)第555章 小小地共產黨、大大地韓雲華第533章 戰德州之重建山東軍區第六百五十五四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輓歌第625章 訪蘇第483章 誰他娘敢動老子的兵第141章 風雲再起(二)第50章 塞外風雲(二)第498章 內蒙古軍區與遠東軍區的協議(上)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第477章 戰山東(七)第24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突如其來的裝甲部隊(一)第409章 日軍的小動作(一)第324章 山東大風起(三)第356章 華北大會戰(三)第431章 日本高層的野心(一)第四百四一十一章 滿月一第221章 絕對震撼(二)第346章 戰冀南(六)第337章 新的戰略佈局(四)第306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三)第2章 魂歸1937第559章 美援蘇援第453章 備戰華北(一)第236章 冀南反掃蕩(五)第450章 延安之行(一)第128章 落幕(三)第58章 倒黴的谷壽夫(四)第620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八)第358章 華北會戰(五)第284章 初戰告捷(一)第639章 危如累卵第561章 東征第598章 呂大司令的野望第224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六)第228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