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合併

中國派遣軍司令部來的這一手確實高明,消息傳回日本國內之後,頓時間日本國內沸騰了,雖然支那的哪位領導人在日本人看來並不像偉大的天皇那樣對於全國有着絕對的控制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因爲支那的那位領袖的堅決抵抗纔會使得大日本帝國陷入這場戰爭中不可自拔,最終導致整個日本都陷入了困境。現在這位領導人已經死了,那麼大日本帝國應該很快就能結束這場戰爭了,日本普通民衆如是想道。

但是日本高層卻不這樣認爲,不可否認,蔣的死亡確實對大日本帝國有利,支那南方在戰鬥已經說明了一切,但是就整個中國的局勢而言,大日本帝國並不樂觀,尤其中國的局勢現在發生了重大變化,原本帝國預料的大規模投降並沒有出現,不管是湖南的何健還是四川的幾個山大王都沒有選擇向大日本帝國投降,而山西的閻錫山雖然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但是卻在第一時間向河南派出了援兵,幫助湯恩伯守河南。

而云貴兩省的軍閥更是果斷,貴軍雖然丟了貴陽,但是卻依然在抵抗,滇軍則是在支那整編第300軍的幫助下徹底擊潰了進攻的大日本帝國勇士,守住了雲南。山東地區現在是狼煙四起,岡村寧次大將指揮12個步兵師團3個獨立混成旅團在5萬皇協軍的協助下同支那韓雲華所部鏖戰山東,但是形勢極其不樂觀。也許是沒了支那政府的牽制,這次那位魔鬼將軍一下子就調動了百萬大軍投入到山東前線,昨天支那人已經攻佔了濱州和濟南,另外支那的新四軍反攻菏澤。現在已經擊破守軍的防線,菏澤城岌岌可危。

河南方面的戰鬥也是極爲艱難,因爲晉綏軍突然地加入,再加上湯恩伯痛恨帝國暗殺了他敬愛的校長,所以指揮其麾下的第20兵團連續對帝國部隊發動了26次攻擊,將戰線一度打到周口。

更爲重要的,情報機關剛剛傳來急電,在美蘇英等國的干預下。支那國民政府殘餘勢力已經同意同支那共產黨談判,而且這次談判的成功性很大,因爲支那中華民國前總理夫人也出面周旋,希望國共能夠齊心協力。共驅外辱。

另外一點就是大陸交通線戰役之後,對於日本而言,看上去似乎達成全部的作戰目標,但事實上:日軍兵力比戰役之前更加分散,爲敵後活動創造了更大空間;美軍此時佔領了馬里亞納羣島。美國陸軍航空兵擁有了更好的轟炸日本本土的基地,使得佔領中國機場的行動完全失去了意義。更重要的是,雖然大日本帝國耗時費力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直到現在大陸交通線也沒能通車。因此。這次戰役雖然以大日本帝國取勝而告終,但大陸交通線作戰在戰略其實上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加速了帝國的資源消耗。

原本這次出其不意,帝國以本土的安全爲誘餌。引誘支那空軍前去轟炸東京,然後暗殺支那的重要領導,儘管對中共方面的戰略轟炸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但是卻將支那政府最高領袖給炸死了,帝國方面認爲蔣死後的中國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中國會成爲美國和蘇聯的交手戰場。而受美國控制的軍閥和受蘇聯支援的共產黨會爆發長時間的內戰,帝國也會在佔得部分利益之後撤出這場戰爭,最起碼可以從支那戰場抽出身來。

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是這樣,支那非但並沒有崩潰,反而隱隱有支那共產黨取代國民黨的趨勢,要知道比起國民黨而言,共產黨纔是十足的死硬分子,比共產黨更加恐怖百千倍。小磯國昭暴怒之餘也對此毫無辦法,作爲一個十足的軍國主義者,小磯國昭更願意和國民政府交戰,因爲國民政府雖然看起來是鐵板一塊,最起碼蔣介石本人在名義上統一了整個中國,使得各路諸侯臣服。但是實際上國民政府就是一盤散沙,要不是有日本這個強敵環視,那麼蔣介石和各諸侯之間彼此那是相互捅刀子,你捅我一刀我幹你一下,彼此間那是一個血淋淋,這樣的敵人雖然強大,但是並不可怕,而支那共產黨卻不一樣,看似那支由農夫組成的部隊弱小異常,但是實際上那支部隊生命力卻極其頑強,蔣政府數百萬大軍沒能消滅幾萬支那紅軍,而相當數量的大日本皇軍也沒能夠消滅支那八路軍,反而是使得那支可惡的軍隊越來越強大。

戰爭到了這個時候,國民政府的威脅已經被削弱到了極點,只要中國派遣軍方面再加一把勁,就一定可以將支那蔣政府的中央軍嫡系徹底清除,到時候剩下的各路諸侯還不是帝國盤中之餐。

可惜這一些都被美蘇等國給攪黃了,有了美蘇等國的支持,支那共產黨接手支那政局那是板上釘釘的事,再加上那個可惡的支那將軍,大日本帝國接下來的日子絕對不好過。

國共談判相當艱難,國民黨能不很多元老都不願意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有的甚至還沒有從這場失敗的戰爭中回過神來,所以當週副主席等人趕到蘭州的時候,國民黨很多元老都是冷眼相看。

美蘇的態度很明確,中國的政局必須交給共產黨領導,國民黨何去何從由國共兩黨進行協調,國民政府絕對不能拒絕,一點拒絕,那麼美國將停止對國民政府所有的援助。

國民政府現在丟失了80%以上的稅收基地,一旦失去美國的援助,那麼國民政府即可見就會陷入財政危機,到時候官員們發不出薪水,士兵們沒有餉銀,國民政府唯一的結局就是不戰自潰。

雖然接受了美蘇等國的建議,國民政府同意與共產黨談判。但是國民黨何去何從就成了一個極爲重要的事情,何應欽提出的條件極爲苛刻,他要求共產黨成爲執政黨的先提條件就是國民黨成爲在野黨,整個中國將效仿美國的政治體制。實行兩黨制。但是這個提議遭到了包括周副主席在內的所有人的反對。

中國此時張嘴的蛤蟆實在太多,中國不需要太多的聲音,只有一個就可以了。在第一個問題上國共雙方便陷入了僵局,最終還需要美蘇等國協調。然而更令人焦急的是。就在國共雙方正熱火朝天談判的時候,南方的日軍對四川其他地方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而橫山勇所部更是由貴州逼近雲南宣威,情況不容樂觀。

鑑於這種情況,美蘇兩國繼續給國民政府施加壓力。讓他們全盤接受共產黨提出的條件,說實話何應欽之前根本就沒有注意共產黨提出的條件,現在迫於無奈只好聽一聽。

共產黨方面提出的條件很簡單,中國必須只有一個政黨。國民黨的出路只有兩條,國民黨可以存在,但是必須交出兵權,成爲中國的民主黨派。不交出兵權也可以,那麼現在的國民黨員全部轉入共產黨。國共兩黨合併。

這個條件讓何應欽很是爲難,作爲從亂世過來的人,哪一個不都是人精,兵權可是實實在在的好東西。有錢不如有權,有權纔會有錢。有錢雖然不一定就有權。但是有了權想要換成錢那還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因此國民政府的那些大小軍閥將領都拒絕交出部隊,但是作爲先總理建立的黨派。國民黨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那是舉足輕重的,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國民黨就此消失,因此雙方的談判還未進行多長時間就又陷入了僵局。

就在國共雙方在蘭州進行談判的時候,韓雲華所部卻在山東取得了大捷,在攻佔泰安的戰鬥中,內蒙古軍區十萬大軍將日軍3個師團包圍在了泰山地區,,雙方鏖戰一個多星期,最終內蒙古軍區全殲了日軍這3個步兵師團,使得日本朝野震驚。緊接着韓雲華指揮內蒙古軍區150萬大軍繼續南下,10月24日,佔領濟寧。29日佔領臨沂。

岡村寧次雖然指揮的部隊也確實不少,但是怎奈日軍在兵力配置上不如內蒙古軍區靈活多變。再加上日軍的精銳部隊都調去參加對國民政府的作戰去了,尤其是機械化部隊。因此在內蒙古軍區機械化部隊面前,日軍修築的城防工事和紙糊的也相差不了多少。因此山東的日軍雖然不少,但是卻被韓雲華所部打的節節敗退。

11月12日,在美蘇英等國的施壓下,國共終於達成協議,共產黨替代國民黨成爲中國唯一的執政黨,原國民黨員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另外中共方面不得追究之前國共恩怨,至於核心問題部隊則是由革命委員會統一領導,革命軍事委員會由國共雙方共同組成,實行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

經協商決定,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由中共中央毛擔任,副主席設6名,分別由中共的恩來同志、朱德同志、韓雲華同志以及原國民黨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國防部部長陳誠、第二戰區長官閻錫山擔任,另外在副主席之下設32名委員,這32名委員中共佔據19名,國民黨方面佔據13個席位。

同時中華民國改國號爲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暫不進行開國大典,而是先一致對外,完成祖國的獨立。

11月19日,中共中央下達中央第一號令,對全國所有的武裝力量進行統一整編,全國所有的武裝力量統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分爲6個方面軍,即東北方面軍、西北方面軍、中央方面軍、西南方面軍、中原方面軍、中國遠征軍。

東北方面軍總司令由韓雲華擔任,政治委員由羅榮桓擔任,下轄原內蒙古軍區全部武裝力量,同時將山東地區的國民黨部隊編入華北方面軍。全軍345萬部隊,分爲9個集團軍。

西北方面軍總司令由陳誠擔任,聶榮臻擔任政治委員,西北方面軍下轄國民政府的80萬殘餘部隊,同時中共方面留在延安等地的10餘萬部隊也全部歸入西北方面軍指揮。全軍120萬部隊。分爲4個集團軍。

中央方面軍由原八路軍、新四軍、湯恩伯的第20兵團以及河南的數十萬國民黨部隊整編而成,整編完成後的中央方面軍共有228萬大軍,共分爲8個集團軍。

西南方面軍總司令由彭德懷擔任,西南方面軍下轄雲南的滇軍、貴州黔軍、廣西的桂軍以及南方的共產黨游擊隊。總兵力128萬,分爲4個集團軍。

中原方面軍完全是由第二戰區的晉綏軍以及中央軍以及共產黨領導的部分游擊隊等部隊組成,全軍共計102萬人,總司令由閻錫山擔任,下轄4個集團軍。

中國遠征軍總司令由杜垏明擔任,負責入緬作戰的22萬國民黨部隊。

經過整編之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兵力達到了924萬,其中原屬於共產黨的就有540萬,國民黨380餘萬。實力遠超侵華日軍的總兵力。

其實不管是何應欽還是被中央任命爲解放軍正副總參謀長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得知中共方面竟然有540萬大軍的時候都驚呆了,都知道中共這幾年發展迅速,隱隱有超越國民政府的趨勢,但是沒有想到中共的實力竟然已經超過了國民政府如此之多。

其實不難理解。共產黨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部隊,完全歸功於共產黨出了一個韓雲華,共產黨領導下的這五百萬大軍裡面,屬於內蒙古軍區的就有整整340萬,這還不算被劃到其他戰區的30多萬部隊。實際上共產黨領導下的老牌部隊只有區區180萬左右,比歷史上多了不過50萬而已。

儘管人民解放軍有九百多萬大軍,但是實際戰鬥力有多少誰也不清楚,畢竟解放軍兩個部分之間的親密合作只是剛剛開始。還需要一段時間磨合,況且部隊的整合與調動也需要一段時間。不過整編完成之後。不管是原國民黨部隊還是共產黨部隊雙方之間彼此對立警惕的情緒一下子少了不少,而且中央緊急調八路軍南下增援河南的部隊作戰。同時中央還制定了反擊計劃。準備出動東北、中央、中原三大方面軍,一舉將日僞軍的勢力徹底趕到長江以南。

對於這個計劃韓雲華極爲贊成,雖然日軍在中國北方的兵力也不少,單單一個華北方面軍已經達到了95萬,再加上河南的15萬日軍,整個中國北方的日軍就達到了恐怖的110萬,這還不算大量的僞軍。

但是韓雲華卻清楚這些日軍的真是底細,中國軍隊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內蒙古軍區的強勢崛起,大大地刺激了日本人,因此日本政府在一年內發動了三次全國戰爭動員令,大面積徵收兵員,現在日本陸軍的兵力激增,在東南亞投入的陸軍總數已經超過了250萬,中國戰場上的部隊也已經達到啦98個師團175萬人,另外日軍還在朝鮮駐紮了70萬部隊,臺灣20萬,香港5萬,另外在日本本土還駐紮有2箇中軍120萬部隊,再加上海軍和空軍,日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恐怖的750萬左右。

這樣一來,日軍送到戰場上的士兵素質越來越差,如果說之前內蒙古軍區的部隊可以一對一地同日軍硬抗的話,那麼現在韓雲華有信心以少勝多。

國內局勢的發展讓韓雲華很是興奮,老蔣的死讓韓雲華的心蒙了一層陰影,韓雲華很擔心由於自己的出現使得中國的抗日戰爭會無限期的延長,或者說中國將會發生長時間的內戰。但是現在看來,冥冥中早有註定,一場關乎國運的危機總算成功化解了,他的出現終於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如果說老蔣的死可能引發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的話,那麼現在韓雲華可以大聲地說,中國巨龍已經騰飛,內戰將再也不會發生了。國共合併之後的中國纔是真正的中國,非但幾年後的那場內戰不會發生,之後所有這場戰爭引發的問題也都消弭於無形,中國在戰後畢竟取得重要的國際地位,可以想象得到中國畢竟超越絕大多數的國家,成爲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巨無霸。

由於少了太多的牽絆,韓雲華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幹了,東北方面軍作爲此時中國最大的軍事集團,韓雲華知道自己的作用,而且韓雲華也清楚自己所面對的敵人也是日本最厲害的陸軍將軍之一,只要順利拿下岡村寧次以及日軍華北方面軍,那麼整個中國的大局基本上就穩定了。

岡村寧次鑑於山東境內同韓雲華所部作戰確實不利於日軍,因此果斷滴命令部隊撤出了山東,大部隊一路南撤,竟然直接撤到了徐蚌一帶。

———————————————————————————————

第193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二)第516章 衛立煌第83章 老蔣的打算第616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四)第651章 渡江戰役第146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軍演(二)第330章 山東大風起(九)第182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八)第588章 延安變化第610章 關東軍的末日(八)第345章 戰冀南(五)第289章 道門勢力第164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三)第343章 戰冀南(三)第345章 戰冀南(五)第664章 大典進行時第412章 滿月(二)第271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五)第319章 伏擊(一)第513章 視察全軍第542章 暗度陳倉第424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一)第366章 華北會戰(十三)第548章 局第665章 雅爾塔與波茨坦第8章 保衛大青山(一)第146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軍演(二)第332章 歷史的原點(一)二百九十三章 景陽岡反掃蕩一第449章 視察兵工廠第542章 暗度陳倉第71章 生死時速(二)第46章 晉西北戰略反攻(一)第145章 武漢會戰之出兵武漢(一)第602章 大動作第32章 人員調整第324章 山東大風起(三)第522章 逼蔣抗日第101章 柳生俊第60章 黑田重德的死亡之旅(一)第596章 空軍聯合指揮部第177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三)第50章 塞外風雲(二)第201章 軍政會議(一)第75章 寺內壽一的陰謀(三)第544章 日本親王第522章 逼蔣抗日第109章 震撼出擊(七)第341章 戰冀南(一)第119章 冀東事變(十)第76章 韓雲華的家底(一)第373章 華北會戰(十九)第175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一)第279章 南下山東(一)第46章 晉西北戰略反攻(一)第35章 僞蒙古軍的末日(一)第386章 華北會戰(三十二)第211章 華麗的演出(二)第147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夜談(三)第330章 山東大風起(九)第655章 最後之決戰(一)第麻煩的裝備第317章 鋤奸(二)第621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九)第502章 潛心發展之金融第2章 魂歸1937第505章 潛心發展之八路軍第163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二)第387章 華北會戰(三十三)第283章 佔山爲王第329章 山東大風起(八)第326章 山東大風起(五)第576章 東征之美國人的欣喜第224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六)第497章 伊蘭諾娃的真實身份第624章 盟軍的春天第627章 大休整第247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四岔口攻防戰第245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四岔口攻防戰(三)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第441章 張家口攻防戰(一)第173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八)第316章 鋤奸(一)第454章 備戰華北(二)第560章 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第561章 東征第161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十二)第114章 冀東事變(五)第79章 戰爭的陰霾(一)第592章 閱兵第549章 人肉買賣第555章 小小地共產黨、大大地韓雲華第67章 上海的聲音第73章 寺內壽一的陰謀(一)第542章 暗度陳倉二百九十三章 景陽岡反掃蕩一第471章 戰山東(一)第12章 大同攻略(一)第629章 赴開羅第144章 風雲再起
第193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二)第516章 衛立煌第83章 老蔣的打算第616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四)第651章 渡江戰役第146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軍演(二)第330章 山東大風起(九)第182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八)第588章 延安變化第610章 關東軍的末日(八)第345章 戰冀南(五)第289章 道門勢力第164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三)第343章 戰冀南(三)第345章 戰冀南(五)第664章 大典進行時第412章 滿月(二)第271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五)第319章 伏擊(一)第513章 視察全軍第542章 暗度陳倉第424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一)第366章 華北會戰(十三)第548章 局第665章 雅爾塔與波茨坦第8章 保衛大青山(一)第146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軍演(二)第332章 歷史的原點(一)二百九十三章 景陽岡反掃蕩一第449章 視察兵工廠第542章 暗度陳倉第71章 生死時速(二)第46章 晉西北戰略反攻(一)第145章 武漢會戰之出兵武漢(一)第602章 大動作第32章 人員調整第324章 山東大風起(三)第522章 逼蔣抗日第101章 柳生俊第60章 黑田重德的死亡之旅(一)第596章 空軍聯合指揮部第177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三)第50章 塞外風雲(二)第201章 軍政會議(一)第75章 寺內壽一的陰謀(三)第544章 日本親王第522章 逼蔣抗日第109章 震撼出擊(七)第341章 戰冀南(一)第119章 冀東事變(十)第76章 韓雲華的家底(一)第373章 華北會戰(十九)第175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一)第279章 南下山東(一)第46章 晉西北戰略反攻(一)第35章 僞蒙古軍的末日(一)第386章 華北會戰(三十二)第211章 華麗的演出(二)第147章 武漢會戰之延安夜談(三)第330章 山東大風起(九)第655章 最後之決戰(一)第麻煩的裝備第317章 鋤奸(二)第621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九)第502章 潛心發展之金融第2章 魂歸1937第505章 潛心發展之八路軍第163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二)第387章 華北會戰(三十三)第283章 佔山爲王第329章 山東大風起(八)第326章 山東大風起(五)第576章 東征之美國人的欣喜第224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六)第497章 伊蘭諾娃的真實身份第624章 盟軍的春天第627章 大休整第247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四岔口攻防戰第245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四岔口攻防戰(三)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尾聲第441章 張家口攻防戰(一)第173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八)第316章 鋤奸(一)第454章 備戰華北(二)第560章 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第561章 東征第161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十二)第114章 冀東事變(五)第79章 戰爭的陰霾(一)第592章 閱兵第549章 人肉買賣第555章 小小地共產黨、大大地韓雲華第67章 上海的聲音第73章 寺內壽一的陰謀(一)第542章 暗度陳倉二百九十三章 景陽岡反掃蕩一第471章 戰山東(一)第12章 大同攻略(一)第629章 赴開羅第144章 風雲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