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東條出任日本首相的小磯國昭授命裕仁天皇,必須要阻止中美聯軍在太平洋上的步步逼近,日本人是一個海島國家,即便失去了中國戰場、失去了遠東戰場都不能撼動日本抵抗到底的信心,但是如果被美軍太平洋艦隊掩護中國遠征軍在東南亞以至於本土實施登陸,那就是一個不可預見的巨大災難,日本軍隊在中國都幹了些什麼裕仁天皇非常清楚,所以纔對中國遠征軍登陸日本抱有一種極度的恐慌,連續幾天以來都會做被人斬殺的噩夢,每每驚醒不知不覺痛哭流涕。
面對天皇陛下的囑託,小磯國昭的心情也是無比的沉重,大日本帝國戰至現在可謂是損兵折將,帝國海軍幾乎損失殆盡,帝國陸軍只剩下老弱殘兵,本土工業、民生設施全部被摧毀,所剩無幾,由於美國空軍連續使用凝固汽油燃燒彈對平民目標實施轟擊,已經在日本本土引發了恐慌,只要家庭作坊提供作戰武器彈藥的計劃已經行不通了,在這種條件下裕仁天皇依舊要求他退敵制勝,小磯國昭感覺失去狼的那個傢伙並不是他?
爲此他要求所有參戰部隊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硫磺島海域登陸的中國遠征軍部隊,並打敗掩護其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海上力量。
而盟軍方面則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臺灣而先從攻佔硫磺島,在進行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硫磺島的登陸行動,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持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遠佔劣勢的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大型軍艦二十六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海軍與陸軍依靠臺灣菲律賓岸基空中掩護意圖決戰的全局計劃,可以說此番的海上大決戰意味着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爲之後盟軍部隊反攻菲律賓羣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日本人眼見戰局無望,尤其是駐紮菲律賓的第一航空隊,實際上其只有不足四十架作戰飛機,並且都是型號老舊缺少配件的陸基三菱一式輕型轟炸機,第一航空部隊司令官大,西瀧治郎中將是一個滿臉麻子個頭不高的傢伙,苦無戰力卻要完成任務,於是他決定抽調航空隊所屬集訓大隊的學徒執行自殺攻擊計劃。
大西瀧治郎中將認爲了抵禦美國空軍強大的優勢,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要求自己的部下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戰術標準,對美國艦艇編隊,中國遠征軍登陸部隊及固定的集羣目標實施的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攻擊隊,其實日軍也早有類似觀念適用於自殺潛艇、自殺魚雷迴天等有人員操作的自殺式作戰裝備,只不過並沒有開始大規模使用而已,大西瀧治郎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先河。
在大西瀧治郎中將的策劃之下,開始了大規模有組織的發動神風特攻自殺攻擊,從澳大利亞所屬巡洋艦澳大利亞號被擊沉開始,得到鼓舞的日軍開始有組織的對盟軍艦艇大規模進行自殺式攻擊,硫磺島海域也開始變得不再安全起來了,日軍作戰飛機只攜帶單程的燃料,鎖死機艙蓋對盟軍艦船發動神風特攻。不過神風特攻隊所使用的戰機多由輕型轟炸機或戰鬥機改裝,設備簡陋,攻擊力弱,但如以自殺式的方法撞向敵方軍艦,卻有非同小可的破壞力。在每次進攻中,大部份的神風特攻隊飛行員都被攔截飛機和防空火力擊落,但是攻擊的日軍飛行員因爲被斷絕了生念所以大多務求自己的攻擊帶來最大戰果。
日軍的神風特工隊自殺式飛機在高速飛行狀態下,其相當於一顆可操控的巨型炸彈,爆炸威力十分巨大,一架自殺式飛機如果撞擊目標甚至可能炸沉美軍一艘驅逐艦甚至航空母艦。這也就成了日後日本軍部爲何大規模運用自殺飛機進行攻擊的原因之所在。
不過在實戰中,大部分的日軍自殺飛機僅能破壞船艦上層結構,無法像魚雷般容易擊沉船艦,因此僅能擊沉商船改裝航艦,較大的艦隊急航母和軍事用途建造的戰艦,如約克鎮級、艾塞克斯級僅被重創喪失戰鬥力,很難將其徹底擊沉。
不過由於日軍海陸軍航空兵部隊有經驗的飛行員大量戰死短缺,且完好的戰機減少、油料極爲睏乏,所以日本人又連續得到啓發採用了多種新式特攻戰術,比如放棄了採用輕型轟炸機作自殺式攻擊,改爲製造多款專爲神風特攻隊而設計的自殺式武器,例如櫻花彈和迴天魚雷這樣更加經濟的武器。
硫磺島海域日軍自殺戰機橫行的情報反饋回了中國青年軍總司令部之後,高飛坦然的微微一笑對身旁的參謀們一笑道:“日本人的末日快要到來了,這正驗證了一句老話,欲先使其毀滅,必先使其瘋狂,小日本吹噓的神風突擊隊飛行員崇拜天皇的形象簡直就是扯淡,咱們打死的那些小鬼子喊得最多的是媽媽,日本天皇會出現在臨死的飛行員的腦海中?大家都是上過戰場的人,不是什麼也不想,就是想自己的家人,我不信小鬼子快要死時還高呼天皇萬歲?怎麼他和小鬼子的天皇有一腿?龍陽之癖嗎?”
在一陣鬨笑聲中,高飛命令在瀋陽整訓的第十集團軍於月底之前開赴定遠防線,進行適應性戰勤訓練,工程兵部隊加緊修建通往定遠的第三條鐵路大動脈,以增加整體的運輸能力,並且將駐紮在中朝邊境實彈訓練的重炮兵師進行換防。
高飛看起來是非常的樂觀,實際上高飛知道日軍的自殺性攻擊帶給作戰部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巨大威懾力,雖然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擊沉大型水面艦船,但是其引起的傷亡和恐懼不容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