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也感慨道:“在敵後無論是武器、彈藥、藥品、兵員都很難得到補充,尤其是平原地區,缺乏山嶺的掩護,往往襲擊日軍之後就要面對日軍的合圍進剿,即便是能夠成功脫離敵軍,往往付出的代價都是十分巨大的,尤其一些在敵後負傷的戰士,一大半都死於缺醫少藥,如果寄放在老鄉家中被日僞軍搜獲的話,不但傷員會被澆上汽油活活燒死,就連收留傷員的老鄉全家甚至整個村子都要遭到日軍的屠殺性報復”。
吳秋生的話讓高飛感觸很深,八路軍、新四軍進入敵後開創根據地後,日軍面對其後方基地和運輸線受到威脅,長期以其在關內的約半數兵力對根據地進行治安戰,並以其特有的毒辣狡猾實行了鐵壁合圍,捕捉奔襲,縱橫掃蕩,反轉電擊,輾轉抉剔等戰術,還以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摧毀根據地軍民的生存條件,日軍的大圍剿可不同於國共兩軍交戰,完全是一種滅絕人性的姿態,建立在敵後的解放區只能不惜一切代價通過粉碎一次次掃蕩才得以堅持下來,歷史上侵華日軍□□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晚年在□□中對八路軍的評價便是作戰勇敢,內部團結,只是武器裝備太差,事實證明,國軍在正面戰場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而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只有抗擊方能壯大,光坐等又豈能變壯大?但是沒有正面戰場的有效牽制,讓日軍完全騰出兵力進行大規模的進剿,任何的游擊戰也無法展開,東北義勇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在鼎盛時期三十餘萬的東北義勇軍裝備要遠遠好於八路軍,有熱河、山海關方面的武器彈藥的支援,又是本地武裝,又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同仇敵愾,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是由於缺少正面戰場的有效牽制,最終難抵敗亡的命運。
可以說在小米加步槍的簡陋條件下,八路軍、新四軍根本沒有本錢打大規模正規戰,除了歷史上的平型關伏擊戰、娘子關防禦戰,以及之後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很少有這樣集中師以上部隊作戰的經歷,而在敵後的人民軍隊堅持的就是以正確的指導方針是分散的游擊戰。
比如□□中央提出的在任何困難的時候都絕對不放棄,要求所有的抗日武裝,每天一個縣一天至少要打死一名日軍士兵,積小勝爲大勝,按八路軍、新四軍1938年實際控制的游擊區和根據地來看,每月便合計能斃日軍九千餘人,從而積小勝爲大勝,以持久戰將日軍拖得日夜不寧和疲憊不堪。
新四軍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所率新四軍敵後挺進總隊部曾遵照中央軍委指示,進入蚌埠、徐州、合肥三點之間作戰,周恩來指示新四軍所部密切配合李品仙集團軍,牽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軍,新四軍所部積極配合淮河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開展游擊戰,並且派出多部向敵後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