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國幅員廣大,日軍可以選擇迴避我軍的陣地設施,而日軍的慣用戰法就是迂迴包圍,即使從陣地防禦的角度來看,我軍在作戰指導上也有不足與失誤,比如導致其兵力分散,以連綿不斷的一線式陣地進行防禦戰鬥,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戰略預備兵團,會戰過程中,經常處於被動地位,處處追隨在敵人行動之後,不少措施類似“挖肉補瘡”。
在最高軍事委員會的指揮體系上,受人事關係影響過大,許多兵力調配不是以作戰需要爲依據,而是按派系及資歷任官,職務與所屬兵力不適應,造成“屋下架屋,□□疊牀”的弊病,命令、報告的轉達,自最高軍事委員會至基本戰略單位的師,要經過戰區、兵團、集團軍、軍團、軍五個層次才能到達,難免貽誤戰機。
但是在高飛看來,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鬥數百次,以傷亡四十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近二十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由於中國軍隊的堅持的頑強浴血抗擊,以至於日本動用了當時能夠集結的最大兵力,僅僅用於進攻的戰鬥部隊編制人員約二十五萬餘人,會戰期間日軍曾補充五次人員,投入的總兵力當在三十萬人左右,日軍全面的發揮了陸、海、空裝備上的絕對優勢,苦戰四個半月,不但沒有殲滅中國軍隊的野戰主力部隊,更沒有使中國軍隊的抗戰意志和戰鬥力有所減退,反而使日軍的有生力量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在中國最高軍事委員會發表戰報之後,日軍也很快發表的統計資料,岡村寧次第十一軍傷亡二萬一千餘人,第二軍傷亡九千六百餘人,連同海軍及陸海航空兵的傷亡人數,總計超過了三萬五千餘人。
國民政府最高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根據各部隊戰鬥詳報統計的日軍傷亡人數爲二十五萬餘人。
很顯然,日本方面發表的數字偏低,而國府軍令部發表的數字則偏高,對此高飛表示十分的理解,因爲自古戰爭之中傷亡數字都是一個關乎己方士氣的敏感東西。
如果有人將歷史日本人消滅中國軍隊的數目累加起來會發現足足有七千萬之多,而中國軍隊消滅的日軍總數則超過了一個億,就算吧檯灣、朝鮮、東北都加進去,日本人才勉強湊夠了一億玉碎,所以雙方各自的戰報資料也只能是一個參考而已,真正的統計傷亡來自於日本的大藏省,或者是其部隊參戰前兵力,補充數量,戰後的兵力,纔是最緊接真實的數據。
高飛認爲滿嘴假牙的蔣介石對對上滿嘴謊話的日本人,兩者之間才真正的有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