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戈培爾的反擊

施陶芬貝格頓了頓,繼續道:“從很多方面上講其實我們還是應該感謝他們的,那麼這根我刺殺希特勒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我是這樣認爲的,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當盟國被殲滅之後,恐怕我們又會陷入到跟中國人的地球爭霸當中,就算沒有,那個時候中國人控制了亞洲,控制了美洲,世界將會以中國爲中心,那麼我們白人幾百年來打下的世界霸權不就喪失了嗎?這事一種戰略上的失誤,在戰爭中我們失敗了還可以重來,但是如果整個國家輸掉了你就未必有機會了,就像今天的蘇聯一樣,他們在怎麼蹦達,短時間內是沒有機會起來的,入股中國人真的掌控了亞洲、美洲,我們會有機會勝過他們嗎,我猜他們一定會支持英國人,法國人鬧着獨立,然後趁機奪取非洲,甚至是歐洲,那樣白人將被重新趕回了歐洲,然後不得不接受中國人的同化,最後白人將會失去自我,所有人都變成了中國人,我想這事非常有可能的,也非常的實際,沒有一點誇張。”

“中國人是黃種人,不信仰基督教,上帝耶穌在他們眼裡就跟狗屎一樣,如果他們成功了,那就是徹徹底底的**了,我曾經勸過希特勒,希望他以白人的利益、世界統治權爲重,跟盟國和解,幹掉黃種人,包括日本,但是他不聽,因此我只能鋌而走險幹掉他,不管怎麼樣,頂多德國不能統一歐洲,但是德國還是德國,說的是德語,我們有歌德,有貝多芬,絕對不會喪失自我,而中國人就算幹不掉他,我們也能將他們壓制在亞洲,世界上的大部分領土還在白人的掌控之中,因此世界話語權還在我們這裡。”

“我非常的遺憾,我一直一位盟國的英法美明白這一點,但是他們不明白,他們放棄了我,選擇了鄧尼茨,要不然我掌控政權,一定東東邊夾擊中國,可惜美國人目光短淺。”

“如果大家認爲是我德國的叛徒,我無話可說,畢竟現在大家看不出來,看不到那麼遠,不認爲那些會發生,不過我相信那一切大家會有看到的這一天,而且還不會很久遠,或許再過一兩年就能看得到了,不過我一定看不到那一天,我很慶幸。”

“謝謝打擊百忙之中聽完這段演講,我只能說我已經盡力了,希望德國的命運不會如我預料的那樣吧!”

此時正直中午,很多德國人在家裡聽廣播,當然他們的收音機都是中國產的,他們的資源全部拿去早武器大炮了,原本家裡有的收音機在來這邊的路上遺失了或者在戰爭中損毀了。

施陶芬貝格的話在德國人心中掀起了一陣漣漪,德國大多數人都有初中文化,這也是他們的士兵素質高的原因,經施陶芬貝格這麼一說,他們突然有同情其柏林來,雖然希特勒帶領大家獲得了很多眼前的好處,但是確實是,如果戰略上失敗了,那戰術上成功再多次也沒用。

中國有五億人口,,德國才7000多萬,而且青壯年死了幾百萬,沒有個十幾二十年休養很難恢復元氣,但是中國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如果最後世界上中國控制了美洲和亞洲,德國控制了非洲,德國人有理由相信中國人一定會解決德國這個威脅,當世界只有兩個文明的時候,而且還是衝突的文明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他們能夠和平相處,德國人不相信,中國人也不相信,那麼中國人一定會時時刻刻找機會消滅這一威脅。

在歐洲曾經也形成國比較統一的國家,但是最後都分裂了,如今就算德國同一了歐洲,英國、法國、意大利的人也不會臣服,他們一定時時刻刻想着獨立,德國又不能殺光他們,否則歐洲就沒有什麼人口了,德國光靠繁衍的要多久啊,如果中國休養個四五年就進攻德國,單憑青壯年損失慘重的7000萬德國民衆能抵擋得住中國的千萬大軍嗎,顯然不能。

而如果不殺掉英法意的人,這些人爲了獨立必然勾結中國,最後德國滅亡了,只要中國願意,這些國家將會再一次滅亡,因此可以說事情到了那一步,歐洲失敗滅亡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一些德國人聽完演講稍一思索立馬原諒了施陶芬貝格,他們覺得施陶芬貝格是一個具有獨特眼光的人,雖然希特勒也不該死,畢竟他還是有功於德國的,但是他們理解施陶芬貝格的做法,希特勒的權位在德國沒有人能夠撼動,要想執行跟他意見相左的計劃那就只有除掉他。

而很多德國民衆則在心裡徘徊,希特勒毫無疑問是一個好的元首,但是施陶芬貝格也沒有錯,他們不是傻子,可以從時局當中判斷出施陶芬貝格所言不是沒有可能。

鄧尼茨等人同樣聽到了這段廣播,他們在憤怒施陶芬貝格愚弄民衆之時,又不得不反思,施陶芬貝格所說也是十分有道理的,不過這也沒辦法,自己到時想要跟盟國和解,問題是和平協議剛籤,盟國就支持意大利和蘇聯進攻德國,給德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所以不是得過不想跟盟國和解,不是德國要跟盟國過不去,實在是盟國一直咄咄逼人,一戰後盟國的前身協約國就百般的欺壓德國,才導致德國不得已發動二戰,如今德國結束二戰恢復和平,沒佔英美法一寸土地,可是英美法不過協議暗中支持蘇聯和意大利侵略德國,這筆帳怎麼算呢,協議簽訂後德國可沒有對外用過一兵一卒。

鄧尼茨等人總算明白這個世界上最卑鄙最無恥的就是英美了,他們先把德國騙出中德聯盟,孤立中國也孤立德國,然後各個擊破。

戈培爾立即發動報紙廣播去拆穿施陶芬貝格的謊言,報紙,廣播值直接指出盟國背信棄義,協議剛剛簽署就慫恿蘇聯和意大利侵略德國,如果沒有英美在背後的支持,節意大利人一萬個膽子也不敢侵略德國,蘇聯也是一樣,雖然蘇軍還是蠻能打的,但是蘇聯沒有強大的海軍,如何投送兵力呢,還不是英美幫忙,媒體告知民衆不要相信施陶芬貝格的謊言,施陶芬貝格只不過是到了末日在找藉口蠱惑民衆罷了。

德國民衆一聽感覺很有道理,現在是兩邊都有道理,對日他們的感情上傾向於政府,但是對於施陶芬貝格等人也不再那麼的排斥了。

而英美法等國也收聽到了施陶芬貝格的這番演講,他們仔細品味了其中的話,覺得非常的有道理。

戴高樂也不得不承認施陶芬貝格說的很有道理,不過德國始終是法國的威脅,所以有道理歸有道理,他不可能讓德國人內耗的機會不要而支持德國,如今德國控制了歐洲大半領土,假以時日法國可不是德國的對手,法國就是生存了下來也只能活在德國的陰影之下,戴高樂知道法國再怎麼養人也只能養一個億,但是德國控制的那片領土養個7、8億人口的是不成任何問題的。

因此戴高樂儘管意識到了中國人強大之後極有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國家,但是那只是有可能,而德國強大是百分之百會威脅法國,因而他只能採取各種你呢個用的上的辦法去削弱德國。

至於英國喬治六世和艾德禮雖然知道施陶芬貝格說的非常有道理,不過英國由英國的利益,其實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算起來有很多血統是一樣的,德國、法國意大利曾經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英國曾經處在德國和法國的統治之下,大多數英國人都有兩國的血統,至於美國的主要移民就是這歐洲四大國家的,算起來大家算是表兄弟了,可是英國由英國的利益,至今英國也沒有放棄要重新拿回世界霸權的要求,雖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領土雖小,人口雖然不多,不過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他們相信打敗中國之後,印度會重新回到他們手中,順便沒準還可以佔據中國的一部分,要知道中國可是有幾億人口,隨便佔個兩億那可是一份龐大的市場。

德國控制的地盤太多,只要給他喘息的機會,他日必是心腹大患,眼下對付一個只有即使萬平方公里的德國都差點被滅了,現在的德國控制的可是5、6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加上現在德國控制的地方要什麼資源有什麼資源,如果能夠得到中國的支持,德國就真的所向無敵了,如果那個時候德國有跟中國一樣多的人口,英國怎麼辦,幾千萬大軍打過來英國能頂得住嗎,恐怕沒什麼機會能了。

所以英國還是喜歡一個內訌而且弱小的國家,英國人最喜歡將德國人趕回他們的本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英國的安全,德國就算再來第三次世界大戰,情況也不會跟二戰差多少。

第47章 佔領咽喉第36章 彭德貝攻防戰第23章 質問第44章 登陸阿爾巴尼亞第41章 日本又焦慮了第66章 目標非洲第44章 美國人受刺激了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31章 頂級會面第36章 東德和西德第2章 局勢惡化第54章 蔣介石決定了第39章 滅印度第4章 德國人第35章 賺錢第3章 空中絞殺(上)第59章 蔣介石翻臉第3章 空中絞殺(上)第39章 中東戰爭(三)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63章 失落的裕仁第25章 第13艦隊覆滅第28章 中蘇領土談判第33章 美、德聯盟第46章 見龍雲(一)第33章 四大核心技術第72章 攻佔中途島第52章 局勢新變化第1章 遊說尼赫魯第9章 爲了德意志,殺第55章 遠征軍抗命第65章 杜魯門的盤算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14章 夢想破滅第51章 洗腦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第41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下)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23章 質問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54章 蔣介石決定了第64章 羅斯福之死第68章 蘇聯敗退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48章 安加拉大橋之戰第60章 日軍的又一春第49章 御前討論第11章 海上大戰(上)第20章 猶太人的的盤算(一)第31章 德國人的背叛第46章 日軍撤退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4章 局勢危急第62章 驚詫小日本第20章 怒江空戰(上)第39章 德國人的抉擇第33章 有何詭計第40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上)第19章 進攻泰國第34章 奪艦計劃第1章 三巨頭會議(上)第49章 白人聯合第61章 籠絡軍心第61章 籠絡軍心第40章 萬顆導彈大轟炸第56章 他們不淡定了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29章 裕仁死後第17章 日本人的煩惱第9章 摩托魚雷艇的悲情第64章 莫名其妙的東窗事發第41章 下廣西第19章 蘇軍跑了第64章 羅斯福之死第45章 戴高樂的夢想第20章 猶太人的的盤算(一)第26章 日本的對策第35章 無聲的戰役第8章 蘇聯太平洋艦隊第49章 開戰第31章 仰光大屠殺(中)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3章 ,三巨頭會議(下)第29章 收復失地第61章 轉道日本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動第6章 領土談判第39章 滅印度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44章 登陸阿爾巴尼亞第45章 終極策略第65章 杜魯門的盤算第8章 裕仁的最終目的第16章 變故第8章 確立合作第31章 頂級會面第10章 全殲56師團
第47章 佔領咽喉第36章 彭德貝攻防戰第23章 質問第44章 登陸阿爾巴尼亞第41章 日本又焦慮了第66章 目標非洲第44章 美國人受刺激了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31章 頂級會面第36章 東德和西德第2章 局勢惡化第54章 蔣介石決定了第39章 滅印度第4章 德國人第35章 賺錢第3章 空中絞殺(上)第59章 蔣介石翻臉第3章 空中絞殺(上)第39章 中東戰爭(三)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63章 失落的裕仁第25章 第13艦隊覆滅第28章 中蘇領土談判第33章 美、德聯盟第46章 見龍雲(一)第33章 四大核心技術第72章 攻佔中途島第52章 局勢新變化第1章 遊說尼赫魯第9章 爲了德意志,殺第55章 遠征軍抗命第65章 杜魯門的盤算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14章 夢想破滅第51章 洗腦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第41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下)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23章 質問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54章 蔣介石決定了第64章 羅斯福之死第68章 蘇聯敗退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48章 安加拉大橋之戰第60章 日軍的又一春第49章 御前討論第11章 海上大戰(上)第20章 猶太人的的盤算(一)第31章 德國人的背叛第46章 日軍撤退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4章 局勢危急第62章 驚詫小日本第20章 怒江空戰(上)第39章 德國人的抉擇第33章 有何詭計第40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上)第19章 進攻泰國第34章 奪艦計劃第1章 三巨頭會議(上)第49章 白人聯合第61章 籠絡軍心第61章 籠絡軍心第40章 萬顆導彈大轟炸第56章 他們不淡定了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29章 裕仁死後第17章 日本人的煩惱第9章 摩托魚雷艇的悲情第64章 莫名其妙的東窗事發第41章 下廣西第19章 蘇軍跑了第64章 羅斯福之死第45章 戴高樂的夢想第20章 猶太人的的盤算(一)第26章 日本的對策第35章 無聲的戰役第8章 蘇聯太平洋艦隊第49章 開戰第31章 仰光大屠殺(中)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3章 ,三巨頭會議(下)第29章 收復失地第61章 轉道日本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動第6章 領土談判第39章 滅印度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44章 登陸阿爾巴尼亞第45章 終極策略第65章 杜魯門的盤算第8章 裕仁的最終目的第16章 變故第8章 確立合作第31章 頂級會面第10章 全殲56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