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間蓋房,一般都是請左鄰右舍一起幫忙,花錢請工人,還在大灣村還是頭一份兒的。匕匕奇中文網шшшЫqιmЁ
杜豐年再一次在心裡感嘆,看來,大郎家是真的過好了,所以他也不擔心杜修家蓋房的正事兒了。
看油燈快要燃盡了,李氏安排大家去睡覺,好在杜大海和杜富貴不在家,家裡還能住下。
杜修和杜安兄弟去杜富貴房裡跟二牛擠一晚,沈氏跟李氏一塊兒,而顧軟和杜柔則去春花春桃的房間裡擠擠。
一晚上就過去了,第二天清晨醒了過來。除了地面上和空氣中溼溼的,就沒有半點要繼續下雨的跡象。
杜修一早就起來,他負責去村子裡請人,請的人主要是慶大叔,因爲大叔學過蓋房搭樑,在這方面很專業,有他着急過來幫工的人也都是信得過的。
慶大叔一口應下了,左右現在還沒到農忙時節,但他看了顧軟畫的圖紙後難掩驚訝,一來沒想到杜修家裡一下就會蓋這麼大一幢房子,即便這房子還沒有蓋出來,只看顧軟經過一番琢磨畫出來的簡單易懂的圖紙就能想象房子蓋出來的時候,可比鎮上那些大戶人家的房子更氣派。
這大灣村是附近幾個村子裡最窮的,可不像其他村子那樣有一兩個土財主,就算是錢家,也只是有一點錢,蓋的房子也不過是青磚大瓦房,只比其他人家稍好一點而已。
可現在杜修這一蓋,可是要蓋出名了,這房子一出來,就標誌着他們村也有一個土財主了,這是給村裡長臉面的事,慶大叔也肯定會盡心盡力。
但同時,杜修家作爲村裡最窮的人家,一下富過了村裡所有人,肯定會讓有些忌妒心重的人眼袖。
第二是慶二叔沒想到杜修的媳婦兒能畫出這樣全面、簡單又整潔的圖紙,讓他看一眼就能明白哪兒該怎麼建?怎樣建?
慶大叔拿着圖紙嘖嘖了好一會兒,才說道:“大郎,你家有了條件蓋這樣的房子,大叔是替你高興,可你知道咱們村裡人,這房子蓋出來,恐怕你這麻煩事也是一大堆啊……”
那時候上門秋風的人,還真不是人能預料出來的,而且關鍵是,這村裡潑婦多,蠻不講理的人多,你不讓他秋風,他還覺得是你對不起他,是你的錯,所以這種人啊,最難纏……
“我知道大叔的意思,不過我家舊房子是不能再住人了,總不能我這家裡有了錢,蓋個房子還要看別人的眼色吧?況且我這瞻前顧後的,難道要讓一家人都去喝西北風不成?都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到時候我總有辦法守好自己的家……”
聞言慶大叔也不再說什麼,只問了杜修一些房子的問題,然後就去村裡頭召集人了,其他書友正在看:。
而且按杜修的想法,儘快把房子蓋成,所以人也招的多。
一時大灣村有些轟動了,大灣村最窮的人家蓋了房,能不轟動?
尤其聽說人家還一口氣買下了村南邊那麼大塊地兒,有說杜修腦子傻的,有錢不買良田,偏偏買一塊沒用的地兒,也有說杜修真有錢了,一出手就這麼大方……
總之村裡說什麼都有,。
而慶大叔去召集人手的時候,將杜修家給的待遇說了,一天七十文錢,管兩頓飯,招四十個壯年男人。
這麼好的待遇一說,想要來杜修家上工的人就跟了雞血似的。
慶大叔挑了四十個壯年男人,就開始動工準備了。
慶二叔聽說杜修家裡要蓋房,心裡也高興,碼頭的生意他也決定不做了,先趕工給杜修家的制傢俱,玉田跟慶二叔學了一些木匠活兒,也幫忙一起做了。
本來昨晚上知道杜修家房子塌了還在幸災落禍的大房和三房,第二天就聽說杜修家招了那麼多人來蓋房,心裡那感覺,自然不必說。
張氏是又羨慕又忌妒,看見杜修和顧軟從慶二叔家運着幹掉的稻草回來到搭屋頂的時候,追着院子裡一隻下了蛋叫個不停的母雞指桑罵槐道:“叫叫叫,下一個破蛋就叫個沒完沒了,又是買地又是蓋房的,瞧把你給得瑟的,這麼會兒腰子,咋不去買六兩一的良田呢?我呸!看你能得瑟到什麼時候!”
顧軟沒什麼反應,站在下面給杜修遞稻草,杜修也沒什麼反應,專心地搭屋。
在新房子蓋起來前,他們還都住在這茅草屋裡,而攤子上的生意,也是要暫時擱下了。
沈氏挺怕杜修一個不小心從上面掉下來,一直盯着杜修,心裡很緊張,顧軟只好把遞稻草的活兒交給沈氏,讓她親自盯着杜修。
然後顧軟自己進了屋裡,將潮溼的被子衣裳抱出來晾曬,窄小的院子裡曬上這些衣裳被子,頓時有些像迷宮一樣。
顧軟又將杜修珍藏的那些書搬出來曬,她一本一本的鋪在架子上,等她放完轉身,卻不防身後站了個人。
顧軟嚇了一跳後退好幾步,一看竟是滿臉歉意的鄭建文。
鄭建文揚了揚手裡的書,掩飾尷尬道:“想不到杜兄有這麼多的好書,一時看癡了,抱歉。”
顧軟定了定神,“沒什麼。”
顧軟對鄭建文是不冷不熱的,這個人雖然面子上的功夫做得極好,但也不能掩飾他極端的自私心理,恐怕在他心裡,爲了功名,連爲他付出一切的鄭氏也根本不算什麼,只是他的墊腳石而已,所以這樣的人,不能跟他撕破臉也不能跟他深交,因爲指不定什麼時候你也成了人家的墊腳石給人家鋪路了。
鄭建文似乎感覺到鄭建文對她態度的冷淡,他也能猜出來是爲什麼,但面上卻是沒有生氣,微微笑着,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
“這本書我倒是尋了許久,在別處找到,沒想到杜兄這個兒有,不知道能不能借我看幾天?”
顧軟看了一眼他手中的那本書,是一本極爲正統的儒家經典註釋書籍。
杜修珍藏的書,內容是很豐富的,有正統的一些經典著作,也有民間雜記,而鄭建文只挑了這一本正統書籍,自然是因爲對他的科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