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先行返京

郭威聽聞王景崇死、鳳翔府光復的消息,很是高興,接過趙暉的奏章來,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興沖沖地向朝廷報捷,將趙暉、周璨、公孫輦等人的功績一一寫上。有人勸說郭威也在有功將士的報送單上寫上自己的名字,郭威卻斷然拒絕。

平定三大叛亂之後,漢朝的西部終於安定下來。郭威立即命令解散農夫民壯隊伍,讓他們馬上回家。這些人都是家裡的頂樑柱,有他們幫着伺候田地,今年的收成多少也能挽回部分。同時,郭威命人從軍糧中省出部分雜糧來,分給那些民壯,也算給他們減輕一下負擔。

在董遵誨的建議下,郭威還命人押解三地被俘將士展開軍屯,努力補種些糧食。西北地區乃是後漢比較貧瘠的地區,這三鎮的叛亂帶給當地經濟沉重的打擊,許多地區出現了流民。爲防備流民聚集鬧事,郭威一方面挑選青壯入伍,另一方面郭威聯繫當地官府,讓他們開倉賑濟。

不過在軍事方面,郭威作爲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可以一言以決;可在民政方面,官吏們只認識楊邠和蘇逢吉的命令,郭威的命令根本就不好使。雖然有些官吏想辦些實事、也有些官吏想討好下威權日盛的郭威,但更多的官吏卻對郭威的協調賑濟活動推三堵四,不屑一顧。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王守恩!

王守恩作爲靜難軍節度使,在平定三叛的戰鬥中沒有立下絲毫的功勞,對總掌全局的郭威很是嫉妒。他對別人說郭威只是因爲坐上了那個位置,這纔有了點成績,而隨便一個人坐在這個高位上,也能建立功勳。不僅如此,王守恩還對郭威的操守妄加議論,說他在開封清廉度日,外出後卻隨意接受部將的賄賂,是個十足的僞君子!王守恩笑着說道:這樣的僞君子,還不如我表裡如一,雖然多少也算點貪婪,可至少言行一致!

郭威對王守恩的論調不置一詞,卻也有些生氣。只是要維護自己的度量、形象,不得不忍氣吞聲。

四月十七日,朝廷對董遵誨的封賞確定下來,因爲董遵誨在西部平叛戰鬥中建立了諸多功勳,又在隨州智退南唐大軍,特提拔他爲昭武校尉!昭武校尉可是正六品上的官職,只要再多建立些功績,就能夠提拔爲遊擊將軍。到時候如果董遵誨選擇出外,就可以擔任某一州的團練使或者某一州的刺史!

眼見着董遵誨不斷進步,郭威也很是替他高興,這一天特意將他叫到自己帳中,對他加以勉勵。

郭威還對董遵誨說道:“按照朝廷的法度,到了正六品的級別,就要回京述職,在樞密院中接受新的委派,如果有機會還能夠隨同上朝,參見陛下。樂安在這裡也不是辦法,正好重進(郭威的外甥李重進)也要回京述職,我準備讓他帶上樂安,一同回京。不過重進比較魯莽,希望你能與他同行,對他也有些約束,不知你意下如何?”

董遵誨當然是欣然同意,他轉世以來辛辛苦苦與郭威搞好關係,爲的就是成爲郭威的自家人,在即將建立的後周站穩腳跟。如今有這樣一個好機會擺在自己面前,自己當然要好好珍惜。而且西北苦寒,雖然高桂英英姿颯爽,董遵誨卻也不願意讓她受罪。反正戰事已定,還是讓她跟着自己去開封府見識一番吧。

四月二十二日,李重進、董遵誨拜別郭威,護送樂安前往開封府。李重進只帶了五百親兵,其餘部隊皆移交出去;董遵誨卻將所有什長以上軍官都編入自己的親兵隊伍,湊足了三百親兵。

李重進此行還帶了不少財物,全是郭威麾下的部將送給郭威的財物。還是那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要想讓手下的將士都聽從自己的命令,那適當地允許他們搞一點灰色收入也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而將士們也不是忘本之人,手中多了財物,自然會來回報自己的頂頭老大,於是郭威手中便多了不少財物。他一有了錢,第一時間就想起自己的妻兒,她們還在開封府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清貧度日,所以郭威特意託付李重進押送所有財物回京。

李重進被舅舅看重,便想將事情辦得漂亮,離開軍營之後就買了幾輛堅固的馬車,將財物裝在一個個精緻的木箱子裡,還細心地鎖上幾把小鎖。

起先董遵誨並不在意,等到在京兆府換乘渡船的時候,一個又一個的箱子,讓董遵誨都有些發愣。幸好負責搬運的乃是兩人自帶的手下,這纔沒有引起過大的騷亂,不過碼頭上也有些閒人看到,頗有些議論。

董遵誨覺得自己受了郭威的委託,有義務維護他的形象,再說了他與李重進相交的關係也不錯,也有義務提醒自己這個新朋友。

等到左右無人的時候,董遵誨就對李重進說道:“李大哥,你把這些財物裝入箱子中雖然是處於好意,可也讓這些箱子變得引人矚目,影響郭帥的形象。如果被有心人上奏朝廷,那郭帥多年清廉的形象就會毀於一旦!要是被郭帥知道是我們兩個讓他名聲受污,咱們哥倆誰也擔不起這責任!”

李重進對真刀真槍打拼上來的董遵誨印象不錯,又知道董遵誨是舅舅郭威的半個弟子,加上他的夫人高桂英和自己的表妹樂安又是手帕交,所以對董遵誨的勸誡能聽得進去。更何況郭威臨行前又特意囑咐他要低調,多聽從董遵誨的意見。而且李重進也知道董遵誨的這番話乃是處於好意,特意挑選周圍無人的時候勸誡自己,也算是給足了自己面子。

李重進連連點頭:“董兄弟,我是個粗人,不太懂這些事情。你剛剛說得很有道理,該怎麼辦你說就是,我一切都聽你的!”

於是董遵誨挑選幹過木匠的心腹手下,在渡船的底倉上悄悄加工出一暗室,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又把那些箱子裡都添上碎石子,充當壓倉物。

等船隊到了洛陽,王守恩突然發難,命令部下圍住了李重進和董遵誨的船隊!經過一番仔細檢查,發現那些箱子裡全是用來壓倉的石頭,他這才垂頭喪氣地將船隊放行。

李重進對董遵誨更是佩服,在董遵誨的刻意結交之下,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兄弟。

而郭威聽說王守恩擅自查抄船隊的消息後也很是生氣,後來在路過洛陽的時候,找了王守恩的數條罪狀,以中書的名義,將王守恩的西京留守職位一舉罷免!

【脖子落枕好難受啊!】

第317章 炮兵指揮使(上)第475章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第167章 食君祿 不惜死(下)第445章 皇帝末路(中)第446章 皇帝末路(下)第228章 痛苦的回憶第120章 善後與誓言第353章 御營副先鋒第414章 大戰洪澤湖(上)第384章 擊敗朱仁裕第26章 城門大收穫第245章 追殺趙匡胤第473章 老將末路第61章 郢州內爭第302章 樓觀道(下)第284章 發紅包與抄家第259章 奔襲劉贇(下)第351章 轉行工程兵?!第4章 大哥,俺也沒錢第367章 唐使乞和第41章 小巷刺殺(上)第193章 居於開封(上)第136章 瘟疫(下)第432章 北疆鉅變第101章 曹州兵變(下)第403章 再下泗州縣城第68章 浴血城頭(一)第298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下)第108章 直入鄴都(上)第371章 噩耗?議和?第342章 專打破柴都第37章 痛打趙匡胤(一)第398章 是賢士還是大頭兵第404章 斬將奪旗(上)第80章 掌櫃諫毒計第490章 瓜分權柄第126章 西行平叛(2)第118章 浴血搏殺(6)第12章 遇事要思量第39章 痛打趙匡胤(三)第74章 襄州鉅變(下)第271章 遼國劇變(上)第437章 大戰“姚大蟲”第189章 計退南唐(上)第296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上)第465章 神兵突降第494章 構陷第438章 北伐的分歧第364章 趙普來投第79章 酒樓巧遇(下)第496章 兩封求援信第23章 首次見面第431章 李煜登基第26章 城門大收穫第444章 皇帝末路(上)第161章 千里外的算計(上)第400章 斷人念想(下)第318章 炮兵指揮使(中)第22章 初入兵營第7章 雲韶坊中話拔釘(上)第345章 秦州易幟第334章 斷後(上)第435章 五千水軍戰遼兵(下)第99章 曹州兵變(上)第486章 圖窮第440章 點檢作天子!第126章 西行平叛(2)第5章 客棧送王樸(上)第239章 劉子陂大戰(7)第450章 李筠造反第233章 劉子陂大戰(1)第121章 御營議事第44章 進城與誤會第42章 小巷刺殺(下)第426章 南唐內附第295章 雨落幽燕第238章 劉子陂大戰(6)第105章 爭鬥(上)第17章 父子密談(上)第505章 攻克朗州第87章 誤食砒霜(上)第367章 唐使乞和第256章 黃旗加身(下)第492章 塵埃落定第373章 重創劉仁瞻第118章 浴血搏殺(6)第143章 殃及池魚第337章 全國海選第375章 南唐的反撲第337章 全國海選第154章 大戰王景崇(1)第161章 千里外的算計(上)第393章 生擒南唐三將第81章 月黑殺人夜第21章 我要開青樓第424章 張彥卿的末路第173章 崩潰的西北角第297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中)第251章 誰爲皇帝(3)第32章 劉慶義入彀
第317章 炮兵指揮使(上)第475章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第167章 食君祿 不惜死(下)第445章 皇帝末路(中)第446章 皇帝末路(下)第228章 痛苦的回憶第120章 善後與誓言第353章 御營副先鋒第414章 大戰洪澤湖(上)第384章 擊敗朱仁裕第26章 城門大收穫第245章 追殺趙匡胤第473章 老將末路第61章 郢州內爭第302章 樓觀道(下)第284章 發紅包與抄家第259章 奔襲劉贇(下)第351章 轉行工程兵?!第4章 大哥,俺也沒錢第367章 唐使乞和第41章 小巷刺殺(上)第193章 居於開封(上)第136章 瘟疫(下)第432章 北疆鉅變第101章 曹州兵變(下)第403章 再下泗州縣城第68章 浴血城頭(一)第298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下)第108章 直入鄴都(上)第371章 噩耗?議和?第342章 專打破柴都第37章 痛打趙匡胤(一)第398章 是賢士還是大頭兵第404章 斬將奪旗(上)第80章 掌櫃諫毒計第490章 瓜分權柄第126章 西行平叛(2)第118章 浴血搏殺(6)第12章 遇事要思量第39章 痛打趙匡胤(三)第74章 襄州鉅變(下)第271章 遼國劇變(上)第437章 大戰“姚大蟲”第189章 計退南唐(上)第296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上)第465章 神兵突降第494章 構陷第438章 北伐的分歧第364章 趙普來投第79章 酒樓巧遇(下)第496章 兩封求援信第23章 首次見面第431章 李煜登基第26章 城門大收穫第444章 皇帝末路(上)第161章 千里外的算計(上)第400章 斷人念想(下)第318章 炮兵指揮使(中)第22章 初入兵營第7章 雲韶坊中話拔釘(上)第345章 秦州易幟第334章 斷後(上)第435章 五千水軍戰遼兵(下)第99章 曹州兵變(上)第486章 圖窮第440章 點檢作天子!第126章 西行平叛(2)第5章 客棧送王樸(上)第239章 劉子陂大戰(7)第450章 李筠造反第233章 劉子陂大戰(1)第121章 御營議事第44章 進城與誤會第42章 小巷刺殺(下)第426章 南唐內附第295章 雨落幽燕第238章 劉子陂大戰(6)第105章 爭鬥(上)第17章 父子密談(上)第505章 攻克朗州第87章 誤食砒霜(上)第367章 唐使乞和第256章 黃旗加身(下)第492章 塵埃落定第373章 重創劉仁瞻第118章 浴血搏殺(6)第143章 殃及池魚第337章 全國海選第375章 南唐的反撲第337章 全國海選第154章 大戰王景崇(1)第161章 千里外的算計(上)第393章 生擒南唐三將第81章 月黑殺人夜第21章 我要開青樓第424章 張彥卿的末路第173章 崩潰的西北角第297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中)第251章 誰爲皇帝(3)第32章 劉慶義入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