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天氣也不怎麼好,米粒子大小不知道算是雪還是算做是冰的玩意隨着風“噼裡啪啦”的砸在車廂上。這鬼東西在空中的時候還是冰,落在地上就變成了水。
大路上泥濘不堪,比李梟來的時候還要爛。有些大坑,可以把整個馬腿陷進去。整整兩個營就行進在這樣的爛泥塘裡面,一天也走不了二十里路。如果這一路都這模樣,李梟覺得清明都走不到京城去。
前面又是一處村莊,灰色的天空下村子死氣沉沉。沒有一戶的煙囪冒煙,沒有一戶的人家傳出人聲。能看到因爲被拴住而活活餓死的狗,還能看到大白天也不怕人的老鼠橫行無忌。
雞鴨豬狗,就在大街上橫衝直撞。不知道怎麼解開繮繩的牛,漫無目的的溜達。見到糧食垛子,還會用牛角挑開,吃裡面老鼠沒有吃光的糧食。
李梟無奈的嘆了口氣,只能命令士兵們放火燒。
這是瘟疫留下來的遺蹟,對這種遺蹟李梟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燒。
在京城瘟疫被扼制住了,可並不是說在河北也被扼制住。這座村莊就是縮影,剛開始死去的人與其說是不幸,倒不如說是幸運的。至少他們有人收屍!
最後得病的人是沒人收屍的,收屍他們屍體的只有老鼠,烏鴉,又或者是什麼別的東西。院子門口那副骨架,就是這樣的下場。
沒辦法想象,如果自己不在京城。瘟疫在京城裡面泛濫的情形!當初把幾十萬人圈在京城裡面,當牲口一樣的養起來,李梟還覺得不人道。現在來看,活着纔是最大的人道。
“李帥,怎麼村子裡面一個人都沒有?”十歲的朱以海第一次走出兗州,一路上看到什麼都新鮮。說起來朱家王爺的孩子也的確可憐,他們就是富足的囚犯。無論他們多麼努力,也多麼的優秀,他們終生不都準踏出封地半步。如果沒有皇帝旨意隨便踏出封地,那就是大事件。地方官員會直接呈報朝廷!
自從朱老四朱棣造反成功以來,皇帝防範自家親戚,跟防賊查不了多少。
“他們都死了……!”李梟無奈的放下車簾,任憑風雪打在車玻璃上“啪”“啪”直響。
“死了?他們怎麼死的?他們遭遇了盜賊麼?”朱以海瞪大了眼睛,不解的看着李梟。在他的印象裡面,也只有水泊梁山的盜賊,才能把一個村子禍害成這樣。
“比盜賊可怕,那是叫做瘟疫的東西。只要這種病一發作,就會一個人傳染一個村子。然後就是向外傳染,會死很多人,很多很多的人。這些人就是因爲瘟疫而死,這是天底下最大的災難。”
“我娘也死了!”聽到死亡,朱以海立刻想起了老孃。
“呃……!”李梟無語。他實在沒辦法對朱以海說,你老孃再過幾個月,就給老子生個孩子出來。你也算是有個同母異父的兄弟!這話不能說,打死也不能說。
“孤進京是要當皇帝麼?”孩子的思維是跳躍的,朱以海的注意力很快就跳躍到當皇帝上面。表舅舅張煌言說,他這次進京是要當皇帝的。十歲的朱以海還不知道皇帝意味着什麼,他只知道那是大明帝國權利最大的人。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理解也沒錯。
“沒錯。這次你進京,就會成爲新的皇帝。”李梟點點頭。
“那我成了皇帝,可以追封孃親爲太后麼?舅父說,皇帝是天子,天下人都得聽皇帝的。”
“呃……!”李梟繼續忍。就是不告訴你,你老孃正在給你生小弟弟。
馬車再一次陷入了泥坑裡面,周邊再次響起軍卒們喊着號子,把車輪往外擡的聲音。一想到這年月的鬼交通,李梟就懷念後世坐着火車唱着歌兒,一小時三百公里的時代。
看起來漁老也真是老了,是不是應該給他派個幫手。蒸汽機在濟南都可以用來做動力了,可到現在火車還鼓搗不出來。
很想看到神州大地火車奔馳的場面,那時候遼東的物資就會源源不斷的進入河北。幫助在瘟疫下大受打擊的河北恢復元氣!
其實李梟治下的河北大部,還有遼東、山東。算是這次瘟疫危害最爲輕微的地方!
京城外面久久不熄滅的焚屍堆,保證了瘟疫沒有在京城擴散。嚴格盤查,隔絕同河南山西的一切聯繫,保住了山東和河北一部分。
剩下的地方,最重的災區就是關中和河南。拜皇太極和張獻忠二位兄弟所賜,這兩個地方基本上已經回覆到了百里無人煙,千里無雞鳴的洪荒狀態。
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馬車再一次被從泥坑裡面擡出來。就這樣一路走一路停,整整用了十三天時間,朱以海纔在李梟的護送下來到了京城。
整理了儀容的朱以海被李梟牽着手來到了大明門,然後到奉先殿祭奠朱家的列祖列宗。這都是孫承宗和張煌言一手安排的,大明王朝兩百多年,就沒有一個權臣敢拉着皇帝的手幹這種事情。
自從瘟疫被平息之後,京城就沒了戒嚴這一說。無數百姓見證了李梟牽着未來皇帝的手,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壯舉。
百姓們不懂什麼皇家禮儀,他們只知道李梟拉着皇帝手的樣子非常帥。同一時間段京城裡面犯花癡的姑娘不是一個兩個,晚上做夢都想着能夠嫁給李梟李大帥。
百姓們不知道,並不代表道學先生們不明白。作爲飽讀之士,他們當然知道李梟這麼做已屬不臣。知道歸知道,他們似乎也沒有給廣大人民羣衆科普的願望。
經歷了鄭森和伍次友殘暴的戒嚴令之後,京城裡面的人就變得非常乖。往日裡總想跟差役們理論一下的傢伙不見了,總是對朝政說三道四的人也不見了。茶餘飯後你們罵皇帝沒人管,可如果敢有人罵李梟,那這個人一定死得比豬都難看。
兩個年青的半大小子,用鞭子和罰款告訴他們,說錯話的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