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魏大人可有留意這部分稅收的來源?”
李躍一句話問懵了魏徵,貞觀四年的稅收,商人的確貢獻了不少,而且這多出來的三成還都是長安城商人做的,對於朝廷來說,稅收越多越好,更何況這部分稅收還只是一地之力貢獻的,要是真的全國都有此等能力,大唐的錢袋子只怕會肉眼可見的膨脹起來。
但魏徵也有自的想法,當官的之所以不待見商人,因爲商人是脫離土地發展的,不像其他農民依靠種糧而獲得生存途徑。
而且早期國家的社會生產低下,各種天災人禍以及無休止的戰爭,導致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少,這樣就導致去田裡幹活的人少了,直接的變化就是國家的糧食減少,那麼將動搖國家的基本。所以纔要不斷的打壓商人,讓他迴歸農民的本質,靠種田來養家餬口,同時也爲國家提供糧食。
“李躍,我知你心思不在商賈上面,但你卻爲何要帶動商人掀起這般波瀾,老夫看過了那些你們所謂的合同,一條一點據出於你手,條款冰冷的毫無人情味可言,若是真有人犯了事,都不需要縣老爺斷案,只需依照合同上的事實依據劃分責任即可,你既然出自大家之手,卻爲何要把先賢的志向與聖人之道從中割裂開來,李躍,這百姓中有些人大字都不認識一個,他們經不起這些條款的約束,也經不起這些商人的算計,難道你指望全天下的人都如你一般精明嗎?”
“老夫可以向你保證,這次御史臺在朝廷裡開言全無任何的個人恩怨,也沒有人敢對你們家的財帛起了心思,只是擔心你的行事風格和那些合同文本流出,這時間的信任和美好將瞬間不復存在,李躍,不是所有經商的人都會如你一般,若是讓他們嚐到了好處,只怕全國都會深陷商賈之禍。老夫知道你諾大的生意說放棄就放棄,心中定是存了反擊心思,如今你的一個動作,就瞬間讓御史臺顏面掃地,各個坊市連胡商都不敢露頭,李躍,算老夫懇求你可好,收起你反擊的心思,不要在讓風氣延續下去。”
魏徵說的很是懇切,面對這樣一個一心效忠朝廷的人來說,李躍實在挑不出他的問題。
而且他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商業在促進經濟的同時也會破壞社會
畢竟真實的世界裡,商人還能屬於最有錢的那部分人,只是社會地位比較低。
統治階級重農抑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人民限制在土地上”,建立詳細的戶籍資料,便於徵兵打仗。
在傳統社會,資源配置是一種“掠奪性”的,也就是最有效的獲得資源的方式,不是自己去生產,而是去掠奪。這個掠奪的資格,就是通過科舉獲得文官職位。再有錢的人,官員一句話,就通過權力讓你一貧如洗。價值觀是官本位,這個是合理的。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個人的私有財產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那麼爲什麼不保護呢?還是同樣的道理,因爲社會沒有必要提供這樣的激勵。
假如市場的位置下沉,取代互惠關係,會就容易破壞傳統的社會關係,放大風險和匱乏,威脅農民的安全。如果這種滲透形成了規模,威脅的就是社會的穩定。
魏徵可能沒有看到那麼遠,但李躍卻想到了這個問題,這似乎成了一個無解的閉環。
想要發展商業就必然會破壞現有的經濟體制,但要是保護的話,就必須對商業重拳出擊。
李躍蹲在路邊,撿起一旁的小樹枝碾死了不少的螞蟻,他最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煩躁過,魏徵把問題直接丟給了他,而他好像並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後世走的是下沉市場,但這也是建立在強大的國家機器之上,李躍的臉上很是痛苦。
“魏公,這是一道無解的難題,要保證人心不變以外,也只能從教育或是朝廷的影響力入手。我承認魏公說的有道理,但要保證大唐的富強,商業是必須要去發展的,敢問魏公三皇五帝是否存在?”
“這自是有的。”魏徵放下了手裡的果乾,一臉正色道。
“那敢問魏公是否嚮往當時的生活?”
“天下大治,四海昇平,身爲讀書人自然嚮往。”魏徵顯得很是不解。
“那敢爲三皇五帝時期百姓們都吃的飽飯嗎,天下既然大治,爲何一個個還都住的茅草屋子,你在看看我這村子,有了作坊,村裡人都有了工作,除了種地,他們還會有其他的收入,草房子變成了磚房子,但人心依舊沒變,窮困不是盛世該有的氣象,我不知道御史臺怎麼看,但我不這麼認爲,如今商業既然有了成爲納稅主力的苗頭,自然不可能因爲你們的擔心而攔腰截斷,哪朝哪代 都會有蛀蟲存在,我們不能因爲一小部分的行爲就去否定全部,這不是一個朝廷高管該有的思維,管中窺豹的想法在商業裡並不適用,魏公若是想要遏制這些風氣,不妨嘗試深入瞭解這些人,在佐以相應的政策,讓他們的行爲可控起來,讓商人能爲朝廷所用。”
“若是沒有這次的變動,我敢保證,貞觀五年的稅收絕對還會再增加一成,若是能夠控制西域,那麼商稅絕對會成爲未來的主力,魏公可曾想過真正的天下大治,這些地裡刨食的人連稅收都不用交的場景嗎?”
魏徵喝了一口涼茶對李躍道:“李躍,你說的很有對,老夫沒有你那般對商業的見識,也沒有你頃刻間賺來萬貫家財的本領,你說的或許是對的,只是你說商稅成爲主力,而真正地裡勞作的百姓不用交稅,真有這個可能嗎?”
“爲何不可,爲何自古以來都要對這些在地裡刨食的人層層盤剝,他們已經夠可憐了,我們爲什麼不把目光放在他處,明明商賈可以對稅收起到很大的幫助,爲何從來沒有人關注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