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發出大婚的請柬之後,榮昌又以榮昌的名義向各省有合作關係的商戶發了邀請函,甚至鹽幫的一些商人都接到了榮昌的請柬。
泉州自宋代起,就是全球第一大港,隨着朱元璋的海禁政策,雖然洪武,永樂,兩朝泉州海商受到了一定的打壓,但是在土木堡之變之後,大批的水師上岸,北調,這泉州新一代的海商已經悄然崛起。
這些新崛起的海商在泉州附近購田置地,已經幾乎壟斷了泉州附近的農田,而這些海商集團到了嘉靖末年的時候,早就已經可以在泉州登堂入室了。
泉州城的郭許陳蘇四家,都是縱橫東洋的世家大族。
“老郭啊,這草原的榷場,朝廷怎麼就一點都不讓咱們碰了啊。”
“行了吧,是朝廷看上草原每年這大把的銀子了。”
四家上了一條小海船,飄上了海。商量着在這裡。
“老蘇啊,你也別急,你看看這個是什麼。”
說着蘇家家主拿出了一份硃紅色的請柬遞給了三個人,說道:“各位,看看吧,這次我打算親自進京一趟。”
郭保田拿過來請柬看着蘇明禮說道:“這個孫毅,可是江西安仁的那個水泥廠出來的?”
蘇明禮點了點頭,對郭保田說道:“這孫毅倒是個奇人,親手創下了榮昌,現在也算的上是出將入相了,聽說最近又進了裕王府,日後必成氣候。”
郭保田震驚的看着蘇明禮說道:“我聽說此人今年不過二十餘歲,竟如此妖……孽?”
蘇明禮看着郭保田說道:“正因爲如此,纔要去會會這位孫老闆,幾位有所不知,這裕王府現在可當真是人才濟濟,裕王如今不過二十餘歲,這孫毅張居正等人,全都在裕王府,一旦新皇登基,咱們這些人或大有可爲啊。”
衆人震驚的看着蘇明禮,趕緊問道:“蘇老三,你這話可當真?”
蘇明禮點了點頭,說道:“幾位可願一同進京?”
請柬這幾個人手裡都有,但是卻沒有打算親自去,今天經過蘇明禮這麼一說,這幾個人心裡卻開始使起了小心思。
發出去請柬之後,孫毅倒是清閒,原本總理皇莊事物這個官兒就是嘉靖隨口封的,現在可算是有了個正經差事,直接去了裕王府。
這天跟孫毅一塊過來的,還有張居正,孫毅之前在徐階府上無意之中見過張居正,倒是跟後世歷史書上記載的差不多。
裕王在書房帶着高拱恭候孫毅和張居正,裕王不是尋常人家的人,所以不需要學習八股,加之裕王現在已經二十多歲了,這個所謂的學士其實就是嘉靖塞給裕王的幕僚,教裕王一些處理政事的事情,所以孫毅纔會被調進了裕王府。
張居正看了一眼孫毅之後,作了個揖,不卑不亢的打了個招呼。
其實在裕王府算得上是這大明官場的一片淨土了,一旦進了裕王府,無論之前是何黨派,無論是嚴黨還是徐黨,都可以鬆一口氣了,因爲裕王府沒有一絲一毫的權力。
沒有一點權力,也代表了沒有任何事情,每天就是一羣人聚在一塊吹牛逼,然後等着嘉靖哪天嚥氣然後裕王進宮繼承大統之後,一起飛黃騰達。
只有剛剛進了門的時候,孫毅才鬆了口氣,潛邸的陽光很誘人。
整個裕王府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在韜光養晦,連太監都在外面極力的裝孫子,誰也討好誰也不得罪,生怕給裕王惹了麻煩。
當天的事情完成之後高拱來到了孫毅和張居正的面前。
“兩位,日後咱們就一起共事了,出去吃個飯吧。”高拱不由分說的拉着兩人直接就去了城外的一處酒樓,這酒樓藏在一處衚衕裡,不顯山不露水的,不過這菜倒是足夠讓孫毅驚訝的,絕對是名廚,才能做出這樣的菜來。
“來來,這店啊,高某一直覺得得改名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才能配上這院子的氣氛啊。”高拱端起酒杯就要敬孫毅和張居正,張居正和孫毅都是一臉懵,還沒回過神來呢,就讓高拱拉出來一頓喝。
喝完高拱就開始了,對着孫毅說道:“孫大人,不知道你可曾聽說過漕幫?”孫毅一愣,其實孫毅早就猜到了,這仨人之前一點交集都沒有,這頓酒已經註定了是全場尬聊了。
孫毅點了點頭說道:“略有耳聞。”
“前幾日我在內閣看到了一封奏章,這每年漕運北調糧草,天下漕工已有百萬之巨,實屬觸目驚心啊。”張居正在一邊說道:“這漕工也多爲失地之人,若田賦合理,斷然不會有如此之巨的漕工。”
高拱點了點頭,說道:“張大人是明白人,但是這百萬漕工無非是加大了朝廷負擔,朝廷的負擔不輕,永遠解決不了這失地之事。”
“高大人的意思是?”張居正驚訝的看着高拱。
“這我大明富有四海,完全可以在南通州直接入松江府出海,將糧草走海運北上,雖有漂沒但必勝於年年漕工之餉和疏浚河道之靡費。”
張居正就像是找到知音一樣,對高拱說道:“朝廷早就當如此了,若不是堅持漕運,時政斷不至於此。”孫毅在一邊靜靜的看着這倆人,合着這倆人是跟漕運幹上了。
高拱看向了孫毅,問道:“孫大人想必有高見吧。”
孫毅笑了笑說道:“高見不敢當,但是遼東之地甚廣,且地大無民,一旦開墾出來,豈不是塞上江南,遼東之糧南運豈不更省民力。”
如果在以前說這個話,高拱絕對會付之一笑,但是現在不同了,草原設立一十七座榷場,每年有大量的耕牛可以輸入遼東,一旦遼東開墾出來,這財政絕對會節省出來。
孫毅繼續說道:“而且據下官所知,則中南暹羅等過,糧產頗豐,南直隸等地不妨於暹羅購進糧草以資災年之用,總而言之,朝政就是一盤水,活則生,靜則死。”
張居正看着孫毅嘆了口氣說道:“孫大人之高見,我張居正自愧不如。”